..续本文上一页个非之就用一句阿弥陀佛,才有一个念头起来,第二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,把那个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上去。这不是著了阿弥陀佛的相吗?行!著阿弥陀佛的相可以往生。往生同居土、往生方便土,都是著相去往生的;不著相往生,是生实报土、寂光土。但是诸位要知道,一切法门著相没成就,不但在大乘法里面你没成就,我们在《金刚经》前面读到,小乘初果都没有分,都不能成就。我们把这些道理、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,才真正完全肯定;除念阿弥陀佛,没救了!我们这样才回过头来,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。这不是大乘法不好,大乘法太好了,决定做不到。我们读到这个地方,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它回归到佛号上去,回归到净土上去,这个方法最妙,这个方法最殊胜。你要是用《金刚经》这个方法,前面说过,这是智念;我们归到佛号这边去,这是净念。净念比智念还要亲切,显示净宗法门的无比殊胜。
【六度万行,一一如法精进修行,而曾无芥蒂於其胸中。】
六度从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都是属於事,属於事相。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,把它总归纳不外五大纲目,前五度。后面这一句,曾无芥蒂於其胸中,这一句是般若 波罗蜜。事做不做?做!要认真做、要努力做,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尽善尽美,心里头若无其事,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。不但是事情做过之后不染,正在做的时候也不染,那你就是真正修学大乘者。我们要晓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关系,心里面一有染著就是轮回业,只要有一丝毫的染著,你要是做的善业,善业是利益众生、利益社会的,不是为自利的,这是善业,佛法里面善跟恶,凡是利益众生的这是善,果报在三善道。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,或者是为我的小团体,这是自私自利的心,这就是恶,果报在三恶道。所以只要有一丝毫心里著了相,都是轮回业,我们要是明了这个事实才知道可怕。我们是轮回心,轮回心是什么心?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轮回心。所谓三心二意,你用三心,阿赖耶、末那、第六意识,这是三心,二意就是末那识跟意识。末那叫意根,第六叫意识,叫二意。用这个心,你用八识五十一心所,这叫轮回心。干的事情又是轮回业,你还能想超越六道轮回,没那个事情!不出轮回,受苦无有穷尽,实实在在讲太可怕了。
要想在这一生超越轮回,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,你只要把那个心变一变,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菩萨事业,马上就转变了。菩萨事业怎么做?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。我从事的行业,我尽心尽力去做,做到尽善尽美,服务於社会,服务於大众。不但服务,而且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,这个事业就变成菩萨事业。普度众生,让你的同行人向你学习;工作里面、生活里面就是行菩萨道,菩萨道、菩萨事业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范围。我们这个观念能不能转得过来?
菩萨的行是布施,布施的意思很广,我们在这个经上所说的,尽我们的心力,尽我们的体力,为一切众生服务,这是布施。持戒是守法,不但佛陀的教诫我们要遵守,国家的法律,地方上的规约,统统都要遵守。乃至於没有条文的风俗习惯、道德观念,样样都要遵守,这叫持戒。忍辱就是要有耐心,对人对事对物,要能忍、要能够让。《金刚经》上,世尊在菩萨行当中,特别强调布施与忍辱,《金刚经》上六度,唯独这两样讲得最多。布施是修福,忍辱是保住福报,才保得住,不能忍保不住。
我记得早年看的书,现在朝代、人名都忘掉了,有这么一个记载。有一个人家,大概官也做得很大,好像是九代同堂,这真正不容易。所以皇帝都表扬他,九代同堂大家族,家里上上下下大概总有一、二百人,九代同堂。皇帝到他家里去访问,你们家里人口这么多,你用什么方法,把这个家能够调理得这么好,一团和睦?这位老先生很有趣味,拿笔就写上一百多个「忍」送给皇帝,皇帝一看哈哈大笑,忍辱,忍!与大众相处不能忍,你就完了。家庭里面能忍,家和。公司行号能忍,你这个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和睦。所以说,家和万事兴。这个老人答覆皇帝很有趣味,写了一百多个「忍」字,不能忍就不能成就。
所以菩萨行,念念为众生,念念都为利益众生,没有想到自己;想到自己就有分别执著,就有妄想,你造的是轮回业。轮回之中,因果非常可怕!不要以为自己,我做的是善业、好事,我做的是佛事,如果你不把事理样样搞清楚,很可能将来堕在地狱里头,还不晓得为什么去的。这桩事情,诸位可以看看灌顶法师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灌顶法师在这一篇注解的后面,说出念佛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,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,上上品往生,生到那边就成佛,有念阿弥陀佛的人堕落到地狱里去。我那个时候做学生,看到这个本子,看到念佛得善果,我们不怀疑,是应该的。念佛堕地狱,我没办法理解。念佛人再不好,也不至於堕地狱?我把这个事情,就把这个书拿去请教李老师。李老师一看:这是大问题,我不跟你一个人讲,我在讲经的时候对大众讲。他为我们宣说出来。虽然口里念佛,心里面拿著佛法做自私自利的营业,这就堕地狱,这个罪重!念佛人即使用佛法来做生意买卖赚一点钱、营一点利,也不至於这么大的罪过。没有晓得它其中有一个道理,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,让社会所有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,这个罪他要背在身上,这就严重了。这是破坏三宝的信誉,障碍许许多多人修学佛法的信心,他要担负这么大的因果。我们想想,堕地狱是应该的,那没话说的。
所以佛门当中点点滴滴,我们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谨慎。还有就是三宝物,损坏三宝、偷盗三宝物,都是堕阿鼻地狱。这桩事情,我们在以前也是想不通。道场里面的东西,没有经过道场主人同意,只是偷偷的拿一点回家去,哪里有那么大的罪过?没有想到它这么严重。结罪从哪里结?从戒律上一看,我们懂得这个意思,一般人偷盗一个人的东西,你偷得再多,你欠一个人的,这个罪就轻。你偷他十万、偷他一百万,欠一个人的,这个罪轻。如果这个财物是新加坡政府的财物,国家的财物,哪怕是一块钱,你偷盗了,你麻烦大了。为什么?这一块钱是新加坡政府的,政府钱从哪里来?是老百姓的税收,新加坡所有国民,你都偷了他的,这个麻烦大了,这个还起来就很麻烦。结罪是这么结罪的,这个罪就重。虽然偷得很少,但是罪非常非常之重,你变成偷这么多人的东西。三宝物就更不得了!三宝没有国家界限,不但没有国家界限,还没有佛刹的界限,尽虚空遍法界,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三宝都有分。你要是偷它一针一线、一块钱、一毛钱,那个罪没有办法,搞不清楚的,所以堕阿鼻地狱,它是这么个结罪法的。所以要偷,偷一个人没有问题,千万不要偷政府的东西跟三宝物。我们才晓得,它是这么个说法的,否则的话,哪里会有那么重!我们决定不敢掉以轻心,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大关系,但是偷盗很容易犯,非常容易犯。譬如公家用的、常住用的信封信纸,随便拿来私人写信,常住有没有答应给你?你也没有说,这就犯偷盗罪。真的是要非常小心谨慎。摆在外面结缘的,那个没有关系,你多拿一点,那是跟你结缘的,赠送给你的,不是结缘的不行。常住物一张纸都不可以动,这我们一定要清楚、要明了。所以六度要一一如法精进修行,心里面干干净净,若无其事。
【一一精进,不坏也。】
不坏世间法。
【无不相也】
无不相就是有相,没有落空。
【心中若无其事,不著也。】
这就是无住,前面讲的应无所住。
【无相也】
这样才空有两边不住。与自性体、相、作用都相应了,顺著自性,这叫顺著自性,这是佛菩萨。
【一切世间法,事来即应,事情来了做。事过便休。】
这个休是心里头没有执著。事情来了,有很多事情需要用思考的,我们就用思考;需要用劳力的,我们就用劳力。尽心尽力把这个事做好,事做完之后,心里头一点痕迹都没有,干干净净,这就对了,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【虽休而能应,应而能休。所谓提得起、放得下。】
放得下就是此地休的意思,心里面干净,一尘不染。提起就是要做,我们本分的事情要认真努力去做。可见得佛法并非消极,很认真、很努力的在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。世间任何一个行业,都是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的,为大众服务的。
【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之义趣而力行之。便能做到应时便是休时,休时便是应时。自然二边不著,四句皆离,此又是最妙行门。】
四句是佛法里头常讲的「四句百非」,这个四句是根本的四句。第一个是「有」,第二个是「无」,第三个是「亦有亦无」,第四个是「非有非无」,这叫四句。这四句总一切法,把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尽了,总离不开这个四句。从这个四句里面再开展,那就是无量无边句,不止百句。这是妄想执著的根本,般若 破这个。
「如是久久体会四句皆离」,空有两边不住。本经教我们离法相、离非法相,非相非非相就是这个意思。这个道理明白,旨趣也体会到,认真去做,努力去行之,认真去做。力行就是在生活上、在工作上、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,就这么做去,完全依照《金刚经》的道理,《金刚经》的教诲,我们这样去做。但是前面那四个字很重要,久久体会,你才能得受用。你要做得很纯熟,做到很纯熟就入了这个境界。什么境界?应时便是休时。我在做的时候,就是心地清净时;心地清净时,就是我做的时候。或者我们还用《金刚经》前面的两句话,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的时候,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的时候。无住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、一尘不染,生心就是样样事情都要去做;做的时候就是不染的时候,不染的时候就是做的时候,是一不是二,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。到这个境界你就入了,就契入,我们一般讲证果、证入。如果无住跟生心还是两回事情,那你没…
《《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》第四十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