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在這個時代,釋迦牟尼佛成佛,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,就是歌利王的後身,佛的願兌現了。這是無故加害,這種殘酷的手段,菩薩沒有動一點點瞋恨心。我們一點點小事都忍耐不住,念到這一段經文,你有什麼感想?沒感想,念了沒感想,麻木不仁,沒有法子。念了無動於衷,這怎麼得了?所以想想我們學佛爲什麼不能成就?經文讀起來無動於衷,那怎麼行?至少要生慚愧心,要認真來學習,真正能忍,一切法得成於忍。
由此可知,佛法僧團裏面,師徒大衆過去生中也都是有緣分的,也都是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;像六群比丘,提婆達多,那就是惡緣,來搗蛋的。可是雖然是惡緣,佛有能力把惡緣變成善緣。所以你要是用冷靜的眼光去觀察,提婆達多那些也都是菩薩化身,沒有一個不善。你觀察這些事,你冷靜深入的觀察,原來這些事不壞;初看好像不是好事,細看,往裏面看是好事一樁,往深處看,往遠處看。我年輕的時候,好像還沒有接觸到佛法,我喜歡讀曆史。在曆史上,大家都曉得秦桧、嶽飛。嶽飛了不起,忠臣;秦桧是個大奸臣,大家都對秦桧批評得不好。我的看法不一樣,我說秦桧好人,太好了;我們那些人聽了都很奇怪,你怎麼跟別人看法不一樣。嶽飛那個好是教我們盡忠,教導我們要盡忠報國;秦桧你看看,那個銅像跪在嶽飛墳墓上面,他也教我們,教我們不要做壞事,做壞事就像他的下場,那不是好老師嗎?我說秦桧在哪裏?秦桧應該在天堂享福,他教化多少人,那不是好事嗎?所以你往深遠上一看,他不壞。由此可知,是非善惡沒有標准,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。兩個都是民族的老師,都是世間的大善知識,一個教你要盡忠報國,一個教你千萬不要做壞事,都是好老師,現身說法。
【因無我人等相】
就是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,菩薩才能忍辱,所以菩薩對歌利王來割截身體,當然不會瞋恚;不但不瞋恚,而且非常感激,沒有他加害,怎麼能夠證明自己忍辱的功夫?功夫要經過考試,歌利王是老師來考他的,一考就得一百分,滿分,及格了。菩薩怎麼可以有瞋恨?我們如果在這個地方得一點消息,人家無緣無故加害於我們,看看我自己忍辱功夫如何,他是老師、善知識,不是惡人。如果心裏面還有一點難過,不行,我這個功夫還不夠,忍辱波羅蜜還不夠,十分、二十分,不及格。你就能把一切無緣無故來侮辱你、加害你的,統統是善知識,統統是老師,自己才得真實利益,跟他過去世的冤結化解掉了,這樣我們六波羅蜜才能圓滿。否則的話,忍辱這一關通不過,精進就沒有了,禅定更沒指望,般若 就不必談了。你所有的不過就是布施、持戒,布施、持戒修得再好,來生得六道輪回有漏的福報而已。六度愈是後面比前面要深,後後深於前前,有前面的可能沒有後面,有後面一定有前面。實在講,你明白這個道理,就很容易了。某個人有禅定,定功很深,他自己也說,別人也贊歎他,可是說幾句不好聽的話,他就發脾氣,就不能忍辱,那禅定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因爲有禅定的人一定有忍辱,能忍辱的人未必有禅定。好像我們蓋樓房一樣,蓋五樓一定有底下四樓,這一定道理;有四樓未必有五樓,有五樓一定有四樓。禅定在第五,忍辱在第叁,哪裏說有五樓沒有第叁樓,哪有這種道理,沒這個道理。所以幾句不好聽的話,他就表現在外面不高興,那個定是假的,那個慧也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所以騙人,騙外行的人容易,騙內行的人很不容易。因爲四相離了,
【方能不著忍辱相】
修忍辱而不著忍辱相,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。歌利王割截身體,是菩薩修忍辱波羅蜜圓滿之相。由此可知,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,忍辱波羅蜜圓滿就修不成,就不能圓滿,不能證明他圓滿。所以,這證明他的忍辱度修到圓滿。
【境緣現前,安心不動,任其割截。】
境緣是指歌利王下命令割截身體的時候,境界現前,菩薩安心不動,四相皆空。所以不管怎麼割截,他沒有痛苦。我們爲什麼人家傷害你,你就感覺痛苦?有我相。他傷害了我,有我相當然就有痛苦;他沒有我,沒有我隨便你怎麼割截,他沒有苦受。所以只有著相,他才有苦受;離相,五種受都沒有了,苦樂憂喜舍都沒有了。所以這五種受不是真的,也是因緣生法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佛法裏面講正受,那是真的。正受是離開這五種受,苦樂憂喜舍統統沒有,那叫正受。
【忍此奇辱。當知忍此奇辱,他人見之雲然耳。】
別人看到他忍辱,他真能忍。
【菩薩爾時若無事然】
菩薩那個時候還說「我能忍」,那就完了,那他的忍辱波羅蜜不到家。菩薩根本連我的念頭都沒有,哪裏有忍?忍與不忍也沒有。割截身體就像割外面的樹枝一樣,好像與他完全不相幹,是這個境界,所以菩薩爾時若無事然。
【無所謂辱不辱,無所謂忍不忍。此乃是忍辱非忍辱。】
這是《金剛經》上的話,「忍辱非忍辱,是名忍辱」。這個心多清淨,一絲毫分別執著都沒有。
【正是般若 正智】
他顯示般若 的智慧,般若 智慧就是自性的德用。
「故內無能忍」,有個能忍已經就著相,有一個能辱,歌利王能侮辱我也著相,著人相;我相、人相都沒有。
【故內無能忍,是無我相。外不見所辱,是無人相。並割截之事亦不見,是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。】
壽者就是時間的相續,四相都離了。
【般若 正智現前,則通達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中,那有人我生佛、生死等一切對待之相。】
這在一真法界裏頭找不到的,決定沒有;十法界裏面有,一真法界裏頭沒有。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講經說法,講一乘了義的大經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淨土叁經》都是一真法界。佛給我們所說的,皆是方便說。事實真相呢?真相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開不得口的,開口就錯了。所以這是佛的方便說,爲我們介紹,我們入到那個境界,才知道原來比釋迦牟尼佛講的不曉得好多少倍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百分不及一、千分不及一,把華藏世界、西方極樂世界,給我們介紹得太少太少了,微不足道。然後才能意會到那個境界之美、境界之善,不是人能說得出來的,佛也說不出。但是如果細心的人,從世尊這些大經裏面能夠得一點消息。像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明白的,西方世界,往生到那邊的人,身體皆是紫磨真金色身,跟阿彌陀佛一樣,相貌也一樣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相貌不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;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,無量的相好,統統一樣。西方世界的生活環境沒有名字,西方極樂世界,你姓什麼,叫什麼名字,沒有,大家都沒有名字。爲什麼?有名字就不平等,你姓張,他姓李,你們兩個不一樣;沒有名字就平等,平等法界不可思議。你們住的地區,像新加坡有好的區,房價很貴,偏僻一點就便宜多了,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也是這樣的。西方世界根本就沒有街道的名稱,沒有門牌號碼,大家統統一樣。這就給你透出了消息,沒有人我生佛這些對待之相,沒有!那個世界奇妙,奇妙得不得了。那我們找個人會不會找錯?絕對不會錯。你到那個人家裏面去也不會錯,爲什麼?不要走路。我們現在到哪個家裏去拜訪還要開車去,那個地方不要,動一個念頭人就到了,就現在他家門前了。不需要走路,不需要找門牌哪個號,不需要;想見什麼人,那個人就在面前。我們現在講心電感應,比那個心電感應的速度還快,那個境界叫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的品題,就是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」,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。我們今天能入,就憑一句佛號。你們念《華嚴經》,「我們修普賢行願才能夠去,不修普賢行願怎麼能去?」你不曉得,那一句阿彌陀佛是普賢行願的總綱領。一句阿彌陀佛,普賢行願全部都包括;不念阿彌陀佛,一條一條的修,好麻煩,不容易去。一句阿彌陀佛就統統都修了,好多人不曉得這個秘密,他不念阿彌陀佛,他要去搞一些大經大論,一條一條的去搞,那個才叫愚癡,才叫可憐憫者。
【四相皆無,萬念俱寂。何所謂辱,何所謂忍。知此,則知一切行門,非仗般若 不能成就矣。】
六度每一度裏面,不能沒有般若 ,沒有般若 就不能成就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是如此,每一願裏面,點點滴滴都要具足般若 波羅蜜,沒有般若 波羅蜜,不能成就。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裏頭,有沒有般若 波羅蜜?給諸位說,有,圓圓滿滿。給你講念佛的叁個要素: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;不懷疑、不夾雜就是般若 波羅蜜。怎麼是般若 波羅蜜?般若 波羅蜜是離相。懷疑,有相,夾雜也著相,離一切相了,那有什麼懷疑、夾雜的?沒有了。所以叫老實念,老實人就是具足般若 波羅蜜的人。老實不容易,我們這些人念佛都不老實,如果老實,不早就往生了;就是因爲不老實,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。爲什麼不老實?有妄想、有雜念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就是不老實,這就是沒有智慧,沒有般若 在裏面。由此可知,念佛法門具足般若 波羅蜜。所以古德說: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相應有很多說法,在這個地方的相應,就是具足般若 波羅蜜;也就是說淨念相繼就相應,淨念相繼就是般若 波羅蜜。佛法如此,世法也如此,世法無論做什麼事情,如果裏面有般若 智慧,那一定做得很圓滿,一定很成功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四十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