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心裏面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執著,也沒有這個分別,沒有這個念頭,這是世尊對凡夫說的,四果四向都是對凡夫說的,凡夫沒有證到這個果位。菩薩在無爲法裏面有淺深不同,淺的,佛就講位次低,深的,佛就說他的位次高;但是諸位必須要知道,無論是淺是深,修無爲法的人心地都清淨,都沒有染著;也就是我們平常講,他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,愈是高位的愈純淨,是這麼一個意思。這個意思諸位如果稍稍明了一點,然後給你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,那個地方的人沒有名字,沒有姓名、沒有名字,那個地方的人,居住的地方也沒有街道名稱、也沒有門牌號碼,每個人相貌都長得一樣,你會覺得奇怪嗎?你要是把這段的文義聽懂了,你就覺得不奇怪了。不但不奇怪,我再告訴你一個事實,你要是沒有搞清楚,聽了會嚇一跳!極樂世界也沒有四土、也沒有叁輩、也沒有九品,你們想想對不對?如果有這些,他心還能清淨嗎?他不又搞分別妄想執著了嗎?沒有!由此可知,四土、叁輩、九品是佛對我們講的。他那個地方是不是有這些事?有,但是那些人心裏沒有這個執著,沒有這個分別。就好比我們這個講堂在五樓,要爬幾十個階梯上來,你們爬上來,心裏有沒有記住我走了多少階梯,恐怕沒有。西方極樂世界,住在那裏的確是有四土、叁輩、九品,你問他,他心裏沒有這個念頭,那叫清淨心。人家著重的是清淨心,不著重什麼品位。不像我們這裏人,我一定要上品上生,品位低的還不甘心,這能去得了嗎?實在講,有一些人是用這個方法:品位高,多念!叫你多念,免得你不能往生。其實,堅固的執著,我一定要一心不亂,我一定要上品上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很低,什麼原因?心不清淨。那個一切都不執著的,根本就沒有想到品位的,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反而高。爲什麼高?跟這裏講的道理相應。理與事都要搞清楚,都要搞明白,決定不能有分別執著,那就對了,跟經義就相應。
【前問於法有所得否,是舉果明因。】
是用果來顯因。
【然法字是指無生法忍,故只舉八地果,明發心因。】
這是講前面世尊舉的這個例子。這一段裏面:
【此中之法,是指無上菩提。】
比無生法忍要圓滿得多。
【故應以兩重因果釋之,於義方圓。】
這個意思才能講得圓。這是爲什麼然燈佛要跟釋迦牟尼佛授記,道理在此地。八地菩薩距離如來的果地已經相當接近,如果心地清淨、一塵不染,那個速度相當快速。因果的道理,包含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門,一切法不離因果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。
【說一如來,即含有不應住法意在矣。】
如來於然燈佛所,這個經上凡是講如來,都是從性德上說的,性德裏面一塵不染,哪有住、不住?說住、不住都錯了。底下講:
【如來是性德之稱,覺性圓明,豈有法塵。】
說住是法塵,說不住也是法塵。
【作佛時如此,昔在八地時,其心無法塵也可知。】
不但在八地,就是在初信位上,都已經不執著法塵,對於四相都不執著;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。圓教初信位等於小乘的初果。
請看底下一節經文,佛提出這個問題,問一問須菩提尊者,你的意思怎麼樣?考考須菩提,須菩提很聰明,很有智慧,不辜負世尊的教導。
經【不也,世尊,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】
「不也」,這一句是個活句,不可以把它當作否定詞來看,那你就把它搞錯了。「不」的意思,用現代話說,「不能這個講法」,就這麼個意思,「不可以這麼講法」。所以它不是否定詞,也不是肯定,也不是否定,所以要懂答覆的意思。《金剛經》裏面問答,這樣的情形很多。我們看注解:
【不也,這個字是活句,謂非無法非有法也。】
這個意思裏面,不能說有法也不能說無法,你要說無法,他有法;你要說有法,他又是無法。這種講法初聽的人,這說的是什麼話,到底是有還是無?其實,佛講的這個才叫真話。我們講無、講有,都是妄語,都是妄言,不是真實的。這個話才是真實的,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。說非無法,非無就是有,事上就是有;非有法就是無,理上即是無。這個答覆,理事兩邊都說到了,理事圓融,真正是兩邊不住,這個答得妙!
【彼時正蒙授記當來作佛,許其將來得證果法之稱也,故非無法。】
世尊證八地果位,確確實實是遇到然燈佛。然燈佛講經說法,菩薩也是每會必到。蒙佛授記,這是事上,事上確實有這個事,所以說非無法。
【然彼時實以證無生法忍,一法不生,而蒙授記,故非有法也。】
在這個地方要略微說一說,什麼叫無生法忍?這個名詞我想每一位同修都很熟悉,可是這個名詞裏什麼意思,恐怕很少人能講得清楚。因爲你們回向偈裏頭有,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,那就是無生法忍,花開見佛悟無生。什麼叫無生?法,我們從法先講起,「法」是一切萬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,佛法裏面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,法是這個意思。「無生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生不滅。確確實實沒有生滅,佛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,大菩薩們也見到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。我們沒見到,我們看到一切法明明有生有滅,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、星球有成住壞空,這都是生滅相,怎麼會不生不滅?佛菩薩告訴我們,不生不滅是真的,是真相。你看到這個生滅相是假相,你看錯了,你看走眼了,一切法的的確確是不生不滅。
這個事不好懂,我們只有用比喻來說。譬如我們看電影,在銀幕裏面看,那個相有生有滅。你在電影銀幕看那個畫面,不是有生有滅嗎?你到放電影機器房裏面看底片,不生不滅,底片沒有生滅,你想想這個味道!佛所看的那個相,是什麼相?刹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,我們看的是相續相,人家看的是真相,人家看底片,我們看電影畫面。電影畫面那是假的,底片是真的、真實的。你把這個事情肯定了,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。「忍」就是承認的意思,同意、認可,我同意佛的說法,肯定佛的說法沒錯。一切法生滅是錯誤的見解,一切法不生不滅是正確的見解,這是無生法忍的意思。八地菩薩才見到阿賴耶的微細相,就是刹那生滅相,八地菩薩見到了。所以八地菩薩肯定、承認,佛所講的話沒錯,我親自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,沒有生滅。我們現在把生死看作大事,了不得!沒有,沒有這回事情,哪有生死?是你自己看走眼,你自己在打妄想,這是真的。他見到了,佛才給他授記。從這個事實看,那就是無有法,哪來的法?沒有!《楞嚴經》上講的境界相,它是講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。」這個講得也很好,當處是同時,生跟滅是同時,生跟滅不是異時,是同時。你們想想那個速度多快,如果我們用彈指來算法,一秒鍾兩個十萬八千,二八,一萬六千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那麼生滅不是同時了嗎?所以它不是異時。這是《楞嚴》上說的,實在講佛講這個話,大概對我們這些粗心大意的人,都不是講真實的話,比較接近,恐怕真實的比這個還要加幾倍。所以生滅是同時的;同時的,那生滅都說不上。這是說非有法的意思。
【總以顯明心無法以求得,而後可得。】
這是總綱領,也非常重要。我們心裏有求,給諸位說,就求不得;心裏不求,不求就得到了。我們凡夫心裏頭都有求,所以你能夠求得的非常有限,那是性德裏頭真的是億萬分之一。如果你要是不求,你得到的是圓滿的,你都得到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爲無求才是圓滿的真心。我今天用真誠心來求,用清淨心來求,你的真誠跟清淨都不圓滿。爲什麼不圓滿?因爲你心裏頭有個真誠、有個清淨,有個清淨就不清淨,心裏頭有個慈悲就不慈悲,裏頭有夾雜,不純淨。真正純淨發心,跟前面句子是一樣的。你說發慈悲心,發而無發,無發而發,那是真慈悲;清淨心,淨而無淨,無淨而淨,那是真清淨。諸位細細從這個地方去體會,然後你才會用功,你才曉得怎樣修行,這是屬於高級的修行方法。所以,無法以求得,而後可得。
【若住法求得,便不能得。則不應住法發心,其義昭然。】
這些意思真正是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了。你要問爲什麼?我們可以這個說法,大家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修行,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今天還落得如此地步,就是你發心心有住,毛病就在此地,要不然早成菩薩、早成佛果。現在還當凡夫,還搞六道輪回,就是發心心有住,我們的過錯在此地。今天聽到佛的開示,真正明了這個事實,從今而後,決定要遵守「無住生心,生心無住」,那就成功了。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,你都一帆風順,你都會圓滿成就。尊者的答覆,答覆得好,與事實真相毫無違背,所以佛給他印證。
經【佛言,如是如是。】
「如是」,不錯,你的看法很正確,一點都不錯。
經【須菩提,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】
這句話是給他印證,實實在在沒有法你是得了無上正等正覺,沒這個事情。爲什麼?
【覺性圓明,就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若有法塵,便非圓明。】
你要是有一個得的念頭,那是法塵;你要有一個修的念頭,也是法塵;你要有個證的念頭,還是法塵。六祖惠能說「本來無一物」,他說的話沒錯。如果我們聽了,裏頭本來無一物,你看他又有一物,有個本來無一物,又糟了。「本來無一物」也無,也沒有!這很難很難,就怕你聽錯了意思。所以佛說到最後沒法子,不得已說,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、「起心即錯,動念皆乖」,這是說到最後,給我們這樣說法。不可以起心動念,這是你覺性圓明顯現。所以佛菩薩的心,無論在什麼境界上,在十法界,順境、逆境,佛的心從來沒有動過,我們常講的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用的是真心,圓滿的真心,沒有起心動念過。起心動念,但是他不迷惑,這個人就叫做菩薩。菩薩叫覺有情,叁皈裏面所講「覺…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七十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