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就是無明,那就是雖見而立了見,他不是不立見,他立了見。這個地方的確相當的微細,你還是在一切法裏頭有執著,有執著就不是無我,有我!我所有的,這個與心性真相完全相違背。看看諸佛如來,他們跟我們做法恰恰相反,舍得幹幹淨淨,真正是一法不立。世尊當年在世所表現的,他的出身是王侯之家,是富貴的家族,他完全舍棄掉,去過一種托缽的生活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他過這個生活。這個示現,表現的是什麼?一切放下,統統放下,表現這個。
在中國唐朝時候龐蘊居士,這很多同修都知道。龐居士也難得,也做了一個樣子給我們看。他也是一個富貴的家族,他學佛了,道理統統通達、明了,看破了,看破之後放下了。他怎麼放下?把他家裏面的金銀財寶,全部裝在一條大船上,船滑到江中心,砸一個洞,整個沈下去,全部不要了。有些人問他,你既然金銀財寶不要了,爲什麼不拿去做一點慈善事業,救濟別人?那是好事情!他留了一句話:「好事不如無事」。你們想想看這個味道,好事不如無事,人人都無事,天下太平;人人都想做好事,天下大亂,真正的好事是無事。他全部舍棄掉了,那生活怎麼辦?他賣草鞋,草鞋現在諸位看不到了,稻草編的,編的草鞋,大概在中國內陸可能還有。一雙草鞋賣幾文錢,每天編幾雙草鞋賣了,去過日子,他願意這麼做法,跟釋迦牟尼佛托缽那個味道很相似。這是示現給我們,看破之後能夠放下。與道相應,就是與法性相應,過一種純粹天真自然的生活,心裏面沒有一絲毫的憂慮牽挂,舍得幹幹淨淨。這要不是真正看破,做不到!這個看破是講見地,你的見地到什麼程度?完全從生活當中能觀察得出來。
【一異不執,是破除我見之慧劍也。】
這個意思好!我執是最難破的,難在哪裏?不是執著一,就是執著異。這個一、異,不是執著有,就是執空;空是一,有是太多了,花樣太多了,是異。總是落在兩邊,總不能夠會歸到中道,中道就是兩邊都不執著。一異不執,就是空有兩邊都不執著,這樣才能夠破我相、破我見。
【我見難除,不外兩種理由。一、見理不明,二、自以爲是。】
古來大德爲我們分析說明的,確實很有道理。理,就像前面所說的,諸法如義,法法皆如,無實無虛,不一不異,這是理。你對這個理沒有透徹、沒有明了,所以你放不下。實在講,第二個還是從第一個來的,如果見理明了了,決不會自以爲是;還是見理不明,自以爲是那個麻煩就更大了。見理不明是所知障,自以爲是煩惱障,這二障具足,你怎麼能破我?
【欲破我,首當明理。開佛圓見,徹明其理之謂也。】
開佛圓見,就是徹底明了宇宙人生的道理,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,你要是通達明了了,這就是佛知佛見。
【先說五眼以明不執一】
這個意思懂了嗎?五眼雖然說五個,實際上是一個,是講見地。肉眼,我們看到肉眼了,那法眼在哪裏?慧眼在哪裏?我們這兩個是肉眼,沒有看到佛有十個眼睛,沒有看到;沒有看到阿羅漢有四個眼睛,沒有看到。論見地,見地是一;從作用,這是有五,也就是他這個見地能力的大小、功夫的淺深分作五個,用這個方法來說明不執著一。佛問:如來有肉眼嗎?有肉眼。如來有法眼嗎?有法眼。那不執著,你說有,都有!而不是說,如來有佛眼,五種眼都叫佛眼。前面我們說到,衆生有肉眼,其他的眼沒有;天人有天眼,有天眼,肉眼也是天眼,不執著,一異都不執著,不執著一。
【爲見理不明者說法】
對象在此地,破他執著一。接著又說恒河沙,就是這一段經文:
【以明不執異,爲自以爲是者說法。】
他的對象,前面五眼是對見理不明的人說的,這一段講恒河沙,是對自以爲是的人說的。如果我們要不是很冷靜的來看這個經文,真的看不出來,不知道它在說什麼?
【今教以一異俱不可執,見將從何安立,則我亦與俱化矣。】
實在說,如果不能深入《金剛經》的義趣,這個功效做不到。幾個人念了《金剛經》就開悟?幾個人念了《金剛經》,四相、四見就破了?有,是有!好像自古以來只聽說有六祖惠能,有這麼一個人,六祖惠能以前沒聽說,以後好像也沒聽說。這才曉得難,這才曉得學般若 難,不如念阿彌陀佛。念阿彌陀佛往生的人,你看多少!眼前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就不少個,這就知道我們的根性不行。經雖然是講講,講講你才曉得,教好難,不容易!擺在面前,都不曉得佛說的是什麼意思;說出了,稍稍體會到,真的,確實有這麼深的意思存在,可是我們就是沒有法子體會。
虛實、一異、空有,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擺脫,不落在空邊就落在有邊,不落在虛邊就落在實邊,總是這個毛病。這兩小節經文真正的用意,就是教我們兩邊放下,兩邊都不執著,我們無始劫來的見妄,這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,就是妄想,《楞嚴經》上講見妄就是平常講的妄想,才能斷得了,妄想分別執著才真正能夠打掉。
【不一不異之義,這個義理、義趣,爲般若 之綱宗。】
《般若 經》的綱領,《般若 經》的宗旨,就是這四個字。「佛法之要領」,也只有這一句。「可以貫通一切法」,一切佛法、一切世間法,都不出這個原理原則。
【此經令通達無我法者,先通達乎此。】
你要想真正通達一切法無我,你一定要曉得不一不異這個道理;知道不一不異的事實真相,你才能夠了知一切法,一切法真的無我。我是主宰的意思,一切法緣生,哪有主宰?緣生持續的力量,在凡夫叫業力。譬如我們今天得這個人身,我們現在明白,這個身體是什麼?是刹那九百業因果報的相續相。這是我們在佛經深深體會,了解這個身不一不異、無實無虛。但是這個身體在世間相續的現象,它能夠存在幾十年,這是什麼力量?業力,業力在支持它。雖支持它,這個身體有變化,有老病死的變化,這個變化也是業力在變化。明白這個道理,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在業緣上能夠掌握、能夠控製,我們可以使這個身體能夠多支持一段時間,能夠讓他少病、少惱,確實可以做得到。明了了,可以支配環境,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身體;如果不明了,隨業流轉,自己完全做不了主。最上乘的,還是了解得透徹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要通達無我法!要是安住在無我法,那就跟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遊戲神通無二無別。真正通達法無我,安住無我法,這個人就是乘願再來。他這個身體可以在這裏支持一段時間,那不完全是業力,裏面有願力。願力超過業力就是乘願再來,不必到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再來,不必!願力一下超過業力就是乘願再來,我們整個這一生都改變了。沒有願力,我們這一生都是受業力支配。如果發的願真誠懇切,願力超過業力的話,這一生就改變了,就是乘願再來,這個不可以不曉得。一定要先通達乎此,你把不一不異的道理要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【此句,開之則爲八不。】
《中觀論》上講的八不,「八不」是根據什麼說的?就是根據不一不異說的,所以這是八不的根本句。
【十不、十二不、十四不。詳參《講義》卷四,頁叁十八。】
江味農《金剛經講義》第四卷,第叁十八頁,他講得很詳細。八不、十不、十二不、十四不,他講得很詳細,我們這裏都把它省掉了。你們不怕麻煩的人,可以找《講義》來看。我們到此地來的時候,《講義》印的冊數比較少一點,數量也相當可觀,好像有一、兩千冊送到這邊來。我們《節要》的本子送到此地是一萬多冊,所以這個本子比較多。這一段後面還要接著來探討,義趣甚深甚廣,對於我們念佛實在講也很有幫助。念佛的功夫爲什麼不得力?說老實話,也是放不下。《金剛般若 》裏頭字字句句,它的主旨就是幫助我們看破、放下。這一段是看破、放下關鍵的所在,所以相當重要,不能不多說幾句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八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