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了。爲什麼?不再憂慮、不再牽挂、不再打妄想,假的!真的懂得、明白了,當下得解脫。
【利根者,自能聞一知十。】
佛門常講一聞千悟,大徹大悟。「悟知我見等,亦複相有性空也。」還是這一樁事情,相有,有即是空;性空,空即是有;空有不二,空有一如,才是諸法如義。我們今天,這也是個關口,過不去。性空相有,我們把它分作兩樁事情,不曉得性空跟相有是一樁事情,我們錯在這裏。所以說相有就是性空,說性空就是相有。《心經》大家天天念,念了有什麼用處?提不起觀照功夫。每天念,不起作用,你說多可惜!《心經》上簡單明了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」,不異就是沒有兩樣,「空不異色」;換句話說,色就是空,空就是色,是一不是二。如何把這個經義應用在生活上?我們起心動念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只要一起心動念,馬上就體會到,色、空是一不是二,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馬上就息掉,這就叫做觀照本空。
玄奘大師當年到印度,那個時候是走路去的,當中要通過八百裏的大戈壁沙漠,新疆那個沙漠地帶,能通過這條沙漠,還能活著回來的,沒幾個人。十個人去,難得有一個人回來。他能渡過重重的險難,《傳記》裏面記載,他就受持《心經》,觀空,所以一切災難他能夠通過。在這個險難當中不能通過的,執著有。由此可知,觀照本空,利益功德不可思議!
【今曰佛說我見等】
等就是人見、衆生見、壽者見,假設有一個人這麼樣的執著,說佛說法說這四種見。
【其偏執於有相邊,未能通達我人等等之見,亦爲本空。故曰不解如來所說義。】
他聽佛這個說法,聽佛說空,他就執著空;聽佛說有,他就執著有。佛說法沒有一定的,這個諸位必須要知道。佛爲什麼一會兒說空、一會兒說有?佛對那個說法的人,那個人的執著不一樣。今天張叁來請教佛,佛一看他,他執著有,佛就跟他講空,破他的執著;過兩天又來一個人,請教釋迦牟尼佛,這個人執著空,佛講有,破他執著空。佛所說的一切法,破衆生的執著而已。所以你讀經,你要想想,這個經是對什麼人講的。後世有一些人不懂得佛說法的義趣,還誤會釋迦牟尼佛說法不一定的,一會兒講空,一會兒講有,自相矛盾。這個誤會就更深,「不解如來所說義」,佛哪有法好說?佛是看你害什麼病,這個藥下去,病就好了。病好了,藥也不要了。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你這才真正懂得。所以佛的一切經都有對象的,對什麼人說的。
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,這些經都不是對我說,我們所看的,都是佛對這個人說,對那個人說,都不是對我說的;換句話說,就很不容易治我的病,不對症!可是佛也非常慈悲,滅度之後,後世衆生也是無量無邊,佛也不舍棄他們,要是舍棄他們,違背了慈悲的本願。我們常講「佛氏門中,不舍一人」,釋迦牟尼佛怎麼能把我們舍掉?與他這句話不是相違背?他真的沒有舍棄我們,所以教給我們念佛法門。在《大集經》裏面普遍的告訴大衆,佛的法運有叁個時期: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他老人家說:「正法時期,戒律成就」,嚴持戒律就能夠證果,「像法時期,禅定成就」,所以佛教傳到中國是像法時期,禅宗非常興盛,「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。」我們今天生在末法,聽釋迦牟尼佛的話,念佛求生淨土,不就個個都成就了嗎?留一個方法,教給我們末世衆生,我們今天生在末法不聽話!還要去找釋迦牟尼佛替從前人治病的老藥方,老藥方找到了又不對症,用這個藥方不但治不好病,反而把病加重了。這個處方不是給你用的,你偏偏要用它,釋迦牟尼佛沒有過失,是你自己的過失。釋迦牟尼佛留一個處方給你,你偏偏不用,你去找他治別人病的藥方,你要是吃死了,醫生不負責任。我們世間人有病,用藥都很小心謹慎。佛經是藥,佛法要是不契機,斷衆生的法身慧命,但是那不是佛的事情,是我們自己選錯了,這個要曉得。
佛的經典,我還在初學的時候,在李老師的會下,好像還沒有出家。同學們在一起聊天討論佛法,我曾經說過一句,我說:「佛法會害人,會害死人。」我那些同學聽了不服氣,到老師那裏去告狀。他說給老師聽,老師點頭說:沒錯!就問老師:爲什麼?法不契機,不契機會害人,會斷人法身慧命。所以我們選擇法門非常慎重,也就是說,要選擇適合自己根性的法門,修學才得利益。不會選擇,那就選擇淨土宗,因爲淨土宗是釋迦牟尼佛就對我們開的處方,就是教導我們的,這是決定不錯的,末法時期選這個法門。
【古德有請師解縛者。師曰:誰縛汝?此節經文,正明斯義。】
這是宗門的公案,禅宗裏面的典故,真有這個事情,那不是假的。一個人憂慮、煩惱、牽挂重重,苦悶得不得了,去找法師,請法師把他心裏的結解開。過去有個電影,我們在外面看到廣告,片名叫心有千千結。找法師解結,法師也很高明,你把結拿來,我替你解。達摩給慧可安心,就用這個方法。古大德遇到這個人,反問他,縛好像繩索捆綁一樣,不自在,反問他:「誰縛汝!」哪一個捆綁著你?這些話都是點醒他,叫他回光返照。果然回光返照,沒人系縛。你說你今天有苦,你有難,誰給你苦受?沒有人。某一個人給我氣受;那個人爲什麼不給他氣受,單單給你氣受?實實在在講,人家給你氣受,你歡歡喜喜接受過來,你要受,那有什麼辦法!問題還出在你自己。譬如有一個人罵你,他罵別人,你爲什麼不生氣?罵你,你爲什麼會生氣?罵別人,我沒有受;罵我,我就接受過來了;你要不受,不就沒事?你怎麼能怪人家?你明白這個道理,這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都沒有幹擾我們,都沒有系縛我們,而是我們自己愚癡,他不給我,我也要拿回來,這個麻煩就大了。
譬如我剛才講的電視,電視是個魔王,你受它的害。如果我們不受它的害,電視是菩薩,可以天天看電視修行。有沒有?有,《華嚴經》上就有。《華嚴經》那個時代,電視沒有發明,雖沒有發明,有類似的,戲劇、歌舞,這裏面修行會開悟、會證果。他爲什麼會開悟、會證果?因爲他看那個相都是假的、都是空的,從那個假相再一回光返照,整個宇宙人生都是空的、都是假的,他開悟了。所以會的人,唱歌、跳舞、看戲都成了佛;不會的,墮落下去了。因爲會的人太少,佛菩薩就少了;不會的人太多,妖魔鬼怪就太多了。外面境界沒有好壞,沒有佛、魔,佛與魔在哪裏?在我們自己心裏頭。一念迷,境界都是魔境,什麼境界都是魔境,講經說法都是魔境;一念覺,唱歌、跳舞都是佛境界。所以外頭無佛亦無魔,佛跟魔就是我們一念覺迷。一念覺,佛境界;一念迷,魔境界。你怎麼能怪別人?世間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怨天尤人,那個過失最大,那是真的錯了。這是舉禅宗公案典故說明,這節經文就是這個意思。
【性體空寂,本無有縛。】
性是空寂的,相是了不可得,可見得性相都沒有系縛我們。換句話說,性相都沒有帶給我們煩惱,都沒有帶給我們憂慮、牽挂,沒有!煩惱、憂慮、牽挂,是你自己找的。怎麼找的?這就講:
【今橫一我人等見於心,且曰佛亦如是說,豈非作繭自縛乎。】
錯就錯在這個地方。所以聽經聞法,最好是要聽全部的,要細心去體會,最怕的是斷章取義。聽一句,聽一段,執著這一句,執著這一段,那就壞了。諸位想想,佛法是破執著的;破執著,你在裏面再執著,豈不是大錯特錯!因爲衆生種種執著不同,佛這個經典有種種破執著的方法,也不同。圓頓根性的人聰明,他明白佛的意思,他可以聽,他樣樣都不執著,於是他解義就圓了。舍一邊執著一邊,都會把佛的意思誤會了,都會把佛的意思錯解了,這樣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困惑,真正是作繭自縛,沒有人縛你!
這一段是把問答這個大前提說出來了。精要的意思,是在底下這一段,才真正把這樁事情爲我們說清楚、說透徹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0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