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一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存在。這是實實在在的,現在可以用科學來做證明。確實是億萬分之一秒,那個時間,真的叫「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」。

  所以我們看到是相續相,連續的,就像看電影銀幕裏的畫面一樣,相續的,沒有一個相是存在的。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無論大事小事都能夠用這個原則原理來觀察,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。爲什麼?所有一切現相根本不存在。這樣才能恢複到你的真心,恢複到你的本性,本性裏面具足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才能夠現前。那個時候你所得到的是什麼?盡虛空遍法界。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隨心應量」,這個意思我們也才能夠體會到一點點。原來以爲隨心應量是佛菩薩度化衆生,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我們這樣體會,不能說是體會錯了,但是體會得太少,體會得太淺。事實是什麼樣?事實講點點滴滴,大而世界,小而微塵,都是隨心應量。隨誰的心?自己的心。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,境界善是隨自己的善心,應自己善的量;這個境界險惡,是自己惡的心變成險惡的相。就跟晚上作夢一樣,有人做美夢,有人做惡夢,夢從哪裏來的?從心想生,就這麼回事情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事實真相就如此。

  所以,自性清淨心裏面、真如本性裏確確實實沒有。誰能夠這樣肯定,誰能夠把這個事情給它推翻,絕對不承認它?這是法身大士。不是法身大士沒有這種毅力,沒有這個決心。法身大士爲什麼做得到?他徹底明白了,真的清楚了,所以他毅然決然。十法界裏面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不敢。爲什麼不敢?以爲這個東西還是實在的,還是真的。我這個心是真的,能夠思惟想像;我的身是真的,知道痛癢;這個世界是真的,我六根接觸到的,以爲這是真實,不曉得這個事情的虛幻。經文這些字樣我們讀得太多,但是真正能夠體會,體會入微,這樣的人就少了。

  【當知自性是真實體】

  真就決定不妄,實是決定不虛。大乘經裏面講「我」,那個我不是這個身。大乘經上講的心,不是我們思惟想像的這個心。真正的我、真正的心是什麼樣子?實實在在給諸位說,真正的心有,不是沒有,真有。真正的我也有,常樂我淨四淨德,怎麼會沒有?真有。「常」是永遠不變。「樂」是決定沒有苦受,苦就是佛法裏面講的苦樂憂喜舍,這五種受都不正常的,都是假的,離開這五種受那叫樂。所以那個樂不是苦樂的樂;苦樂之樂也要擺開,那才有真樂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樂是真樂,不是苦樂相對的樂。苦樂相對的樂,那是煩惱,那不是真樂。「我」是主宰,自己真正做得了主,「我」是主宰的意思。「淨」是清淨。常樂我淨,決定沒有一絲毫的汙染。不但心裏沒有汙染,身跟境界上都沒有汙染。身沒有汙染,怎麼會生病?真正做得了主,才能夠隨類化身,才能夠隨心應量,真正做得了主。

  由此可知,真的心、真的我,沒有相。在什麼地方?盡虛空遍法界。假如我們還是很難體會到這個意思,現在用科學的確比從前人要方便多了,舉比喻方便多了。我們今天講無線電波,廣播電臺發射的,電視臺發射的,這個電波的頻率在哪裏?可以說這個虛空當中無所不在。你要不相信,擺一個小收音機,你只要按鈕一打開就聽到了。你放在這個地方,這裏聽到,拿到那裏,那裏聽到,可見得它都在。真正的心、真正的我,就是這個樣子,它沒有形相,無處不在,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。所以人往生,古人講「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」,這個話我們聽起來莫名其妙,怎麼決定生又不去?很不好懂。可是你要是真正體會到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,這個問題就解決了。因爲淨土跟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,自性遍一切處,哪來的來去?沒有來去。你要找來去的相,不可得!好比我們現在收無線電的頻率、電波,我們用收音機在這個地方打開收到,把我們的機器拿到那一邊,那個房間裏頭,它也收到。是不是它從這裏到那裏去了?還是那一邊到這兒來了?沒有來去。我們這個機器可以拿著到處移動,但是這個電波頻率沒有來去。我們從這個現象裏面去體會,體會到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。

  實在講,現代科學裏面所說,空間的維次不一樣,跟佛法講的也很接近。佛所說的,一切衆生各個不同的境界,這個現象從哪裏來的?可以講,現在科學家所發現到的,確確實實是空間的維次不一樣,不相同。換句話說,我們往生淨土是換一個時空,就好像電視的畫面一樣,我們換一個頻道。我們今天從叁度空間換成四度空間,從四度空間換成五度空間,就像電視上換頻道一樣,那個時空完全不相同。可是一定要曉得,無量維次的時空,是同一個真性變現出來的。怎麼變現出來的?從妄想生。衆生有無量無邊的妄想,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時空,就是這個道理。無線電本來就是一個,是我們用不同的機械,把它那個波度頻率變成不一樣,它原本是一樣的;我們把它變成不一樣,那就叫打妄想,從妄想生。

  希望從這些比喻當中,去體會到這個事實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了,你才真能夠做到毅然決然,否定身心世界的存在。這個否定比法相宗的人高明太多了。法相宗否定了相不存在,用《金剛經》的標准來講,法相宗不承認四相,但是他承認四見,爲什麼?唯識,相是識變的,識是能變,相是所變,能變是真的,所變是假的;《金剛經》上,四相是假的,四見是真的,四見能變;他在般若 這個標准之下,他只否定了一半,還有一半存在,這是法相唯識不圓滿的地方,跟般若 比確實是不一樣。見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這裏講,自性是真實體,不虛不妄。

  【無明是虛妄相】

  什麼叫做無明?明是明了,明了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真相。如果對事實真相不明了,就叫做無明。換句話說,無明就是迷,迷失了真相叫無明。迷了之後他就打妄想,迷了以後他就動。所以諸位要知道,無明是動相,覺是不動的。覺心不動,無明是動相。所以佛法的修行,無論是大小乘,無論是顯密,無論是哪一個法門,方法、手段盡管不相同,原理原則都是修定,這個是決定相同。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,修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就是定。密宗用叁密相應的方法,口念咒,手結印,心裏觀想,修的什麼?還是修定。手段、方式不一樣,統統修定。爲什麼要修定?定是不動的,覺心不動。它有個根本的理論存在,動就錯了。諸位如果從這個地方來觀察,這個佛法是正是邪很容易分別。正法是清淨心,正法是不動的,不讓你動心。不但惡的念頭不能動,善的念頭也不能動,善惡兩邊都不動,這是佛法。

  無明是動相,也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波動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這一念不覺,心動了。諸位要知道,真心永遠不會動。這個動不是真心,妄,虛妄的,所以就叫它做妄心。真心不會動,怎麼會變成妄心?真心會變,要變成妄心,那怎麼叫真?諸位要知道,不是真心動,是真心的作用動了,是作用動,這個境界非常微細,要很細心去體會它。不是心之本體動,體決定不動,作用動。這一動,就叫做業相。業就是造業,當然這個造是非常非常的微細,不但我們不知道,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講,七地菩薩都不知道,要到八地他才見到,所以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的叁細相;也就是說,他體會到了,七地以前體會不到。這種極其微細的動我們觀察不到,今天科學家藉著先進的科學儀器也沒有辦法觀察到。科學家能夠觀察到電子那個活動的狀況,觀察到光子,我們講光波,光子光波是一個意思,光子可以稱之爲光波,光波也就是光子,能夠觀察到它的活動狀況,這是很微細。因爲動,這裏面就變現出能見相,就是阿賴耶的見分;從能見相就變現出境界相。境界相是以無明業相爲因,能見相是緣,有因有緣就變成果,果就是境界相,我們今天講的物質;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,現在科學名詞叫基本粒子,這是最小的物質,認爲是不可能再分了。這個果相從哪裏來的?是阿賴耶的能見相爲緣,業相爲因,這樣變現出來的。所以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從無明生的,無明是虛妄的,虛妄不會生成真實,所生的還是虛妄。

  【一真一妄,雖無始來,和合爲一,實則表合裏不合。】

  這個事情佛在經上也說得很多,真妄不二,性相一如,佛這個話說得很多。佛有沒有說錯?沒有說錯。這是什麼?就事論事。事相上確確實實是這個樣子,可是再深入的分析,那就不一樣。深入的分析,那就是所謂「表合裏不合」。假如表裏都合,我們還要修什麼行?我們不就都成佛了嗎?就不必修了。實在是表合裏不合,這就是講的雖無住,還得要生心。如果他真的要是表裏都合的話,無住就好了,不用再生心,說生心不就多余的?它有這個道理在。本不相應,各不相涉。這是更深入一層去觀察,真妄不是真的和合,不是真的一如。不是真和合,佛說和合;不是真一如,佛說一如。那是講什麼?所有一切現相的存在,它的時間是極短的,等於沒有,是從這個地方來講的。

  【圓覺經雲:此無明者,非實有體。】

  佛在《圓覺經》上有這麼一段話。無明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發生的第一個因,如果我們找這個世界從哪裏來的?生命從哪裏來的?最初的原因就是無明,無明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第一個原因。它不是真的,它沒有自體。沒有自體,怎麼來的?因緣所生。這是佛法裏講的緣起,它是因緣生法。凡是因緣生法,沒有自性,沒有自體,沒有自體是空的,所以緣起性空:性是講體,他沒有自體,緣起性空。凡是因緣生法都沒有自體,所以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這是事實真相。下面一個比喻說:

  【如夢中人,夢時非無,及至於醒,了無所得。】

  這也正是古德所謂「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永嘉大師在《證道歌》上這樣說的。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限於六道,十法界都是一個夢境,六道是惡夢,四聖法界是美夢,都是夢中境界,不是真的。這個夢有沒有醒的時候?有。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就醒了,六道、十法界…
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