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五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轉識成智,這個時候才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八地菩薩的境界。無相無不相,無不相是講它的相續相;無相,不但性沒有,相也沒有。

  因其相不相皆無,相續相根本就是假的,根本就不是真的。是以不生不滅,如如不動。這個意思就很深,不但自性是不生不滅、如如不動,所有一切現相也是不生不滅、如如不動。諸位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,能夠契入到這個境界,那你就是無生法忍的菩薩。我們回向偈常常念,花開見佛悟無生。花開見佛悟無生,悟的什麼?就是此地講的,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生不滅、如如不動。這個意思實在是有相當深度,要很細心的去體會。如果你真的懂得一點了,受用很大,這個受用幫助你放下,沒有一樣放不下。放下,心就清淨。心清淨好!經上講「信心清淨則生實相」,就生智慧,你就不生煩惱。所以,不必契入;契入就是證得,證得,剛才講是八地菩薩;我們沒有證得,能得一點相似的氣分就得受用,這個受用是真實的利益。

  【圓覺經曰:一切諸衆生,無始幻無明,皆從諸如來,圓覺心建立,猶如虛空花,依空而有相,空花若複滅,虛空本不動。此圓覺心,即是生佛本具之性體。空花喻衆生無明不覺之幻相。空花若滅,喻無明滅。虛空不動,喻性本不動。】

  《圓覺經》上講的這一段話,可以做爲此地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的注解。這幾句話說得非常有意思,每一個字都妙極了。一切諸衆生,這是講十法界的衆生。十法界裏面有佛,那個佛也是衆生。十法界裏面的佛沒有見性,見性就超越十法界。所以天臺家講四教,藏通別圓,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沒有超越十法界,所以在究竟位上稱這些人還是衆生。不但九法界衆生,連這兩種佛也是衆生,它的範圍包得很廣。

  無始幻無明,這句話很難懂。什麼叫無明?這個名詞的意思,我們要很清楚。明是明了,對於整個宇宙人生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你統統都明了,沒有一樣不明了,那叫明;現在統統不知道,那叫無明。明是性德,也就是說,是你的本能,你本來都知道,沒有一樣不知道。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,你統統都曉得。現在人講神通,你神通廣大,沒有人能比得上你;可是你現在這個神通沒有了,這叫無明。爲什麼這個能力失掉?你心動了。就跟水一樣,不動的時候像一面鏡子照得很清楚,沒有一樣不明了,那叫明,明德。現在心一動,起心動念就動了,動就起波浪,起波浪照外面就照不清楚,這個明就失掉了。無明從哪裏來的?心動。一念不覺,不覺就是心動,而起無明,這就叫做無明。可是你要知道,無明不是真的,是幻的。無明也是夢幻泡影,不是真的,真心是不動的。

  無始兩個字用得好。無始不是指時間講:很久很久找不到開始,叫做無始。很久很久找不到一個開始,說無始,那你還是無明,你怎麼能說明呢?無始兩個字的意思是告訴你:沒有開始。哪有開始!如果有開始、有終了,這個事情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本來沒有開始,也沒有一個結束,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就像作夢一樣,凡夫每天晚上睡覺作夢,有人一個晚上做好幾次夢,你問問他,你那個夢是什麼時候開始?什麼時候結束?你爲什麼不去追究它幾點幾分幾秒開始的,幾分幾秒結束的?你爲什麼不去追究它?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這個地方意思是這樣的。

  所以無明起來了,怕不怕?不要怕它,假的不是真的。無明能不能破?能破,心定下來就破,寂照。所以佛法注重在修定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因爲你真心是不動的,所以叫你修定。修定,諸位要記住,不是叫你每天盤腿打坐面壁,那個沒有用處。盤腿面壁是做一個樣子給你看,什麼樣子?很定的樣子,很靜的樣子,就是告訴你這麼一樁事情。真正修定在哪裏?在日常生活當中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這是我們日常生活,生活就是大定,所謂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。行住坐臥都是定,我們整個生活活動統統是定,這個定就管用,就能破無明。所以這個定不是教你身定,是教你心定。

  心怎麼定?在一切活動裏面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就定了。宗門裏面參究的綱領,參禅的綱領,離不開《六祖壇經》。中國的禅宗,就是以《金剛經》跟《壇經》爲最主要的依據。《壇經》裏面所講的禅定,就是從這兩句出來的。六祖在《壇經》裏面解釋,「外不著相,叫做禅;內不動心,叫做定」,可見得那個禅定不是主張盤腿面壁的。六祖在黃梅八個月,禅堂根本沒有進去過。他在黃梅幹的工作,是在柴房裏面舂米破柴,舂米破柴是修禅定。身在工作,一天忙到晚,他人長得小,長得瘦,舂米需要力氣,踏碓沒有力氣,他用個石頭綁在腿上增加重量來踏碓。他全身都在動,心不動,那個禅定是這個修法。所以我們懂得,他所講這兩句話就是從這裏出來的。外不著相,就是不取於相;內不動心,就是如如不動,他就從這兩句話出來的。他從《金剛經》開悟的,自己修學的綱領,以及教導他的學生,原理原則都沒有離開《金剛經》。過去有一些同修想學《金剛經》,我都勸他先去讀《六祖壇經》。有《壇經》的基礎,然後再讀《金剛經》,才比較會有一點悟處。否則的話,《金剛經》很不好懂,的確字字句句含無量義。你不懂,你就不得受用。

  所以我們要曉得,六道輪回是從無明裏面生的,十法界也從無明裏面生的。無明是假的,你就曉得,能生是假的,所生的十法界、六道,哪裏是真的?沒這個道理。這個在前頭跟諸位報告過,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,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。所以破執著就出了六道,斷了妄想就出了十法界,這個意思在前面講過多遍。要依本經的經文來說,佛給我們講的四相四見,離四相就超越六道,六道是著相變現出來的;離四見就超十法界,這個人就到一真法界去了。一真法界,《華嚴經》上稱爲法身大士。所以我們曉得,四相四見,那就是無明。什麼叫無明?這東西就叫無明。

  無始幻無明,它並沒有開始,只是一念不覺,這就起無明。由此可知,一念要是覺了,無明就沒有了,凡夫可以立刻成佛,哪裏需要經曆次第?經曆次第是你沒覺悟,慢慢慢慢的把你往上拉。根性利的人,上根利智,不需要經曆這個次第,一下就悟了,就明了了。悟是什麼?放下就悟了。中下根性的人,他不能徹底放下,不能一下放下,他今天放一點,明天又放一點,慢慢的在那裏放。放一點,就多覺悟一點。學佛如果什麼都不肯放,永遠不會覺悟。覺悟的相,就是離相離見;你不能夠離相離見,沒覺悟。

  無始幻無明,跟一切諸衆生,從哪裏來的?皆從諸如來,圓覺心建立。諸如來,我們聽到如來是佛,「我是從哪一個佛的圓覺心建立的?」這個地方的諸如來,就是前面的一切諸衆生,一切諸衆生就是諸如來,你本來是如來,你迷了才變成衆生,這兩個是一不是二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不是從別人心裏變現出來的,是自己心裏變現出來的。本來是個圓覺心,現在因爲你迷了圓覺心,就變成衆生,就變成無明,就變成十法界,變成六道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這四句,前面兩句是講我們現前虛幻的境界,後面兩句是說我們自性的本來面目。要知道,我們今天講的宇宙人生,宇宙人生從哪裏來的?是迷了自性變現出來的。離開自性,確確實實無有一法可得。變現的這些境界,你要是認識清楚那就不礙,就不礙事,所謂是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最怕的是你認錯了!認錯了,那就産生嚴重的障礙。這個障礙是苦受,你會有感受,這個感受是苦樂憂喜舍,你有這些感受。如果你覺悟了,這五種受都沒有了。五種受沒有了,叫做正受,佛經裏面常常看到的,梵語稱之爲叁昧,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,正受是正常的享受。由此可知,苦樂憂喜舍都是不正常的享受。六道十界的享受都不正常,法身大士的享受才正常,那是正受。

  我們依金剛般若 覺悟的,依金剛般若 離開苦樂憂喜舍不正常之受,這就叫金剛叁昧。你所得到的,起個名字叫金剛叁昧,是從金剛般若 裏面得到的正受。如果你從念佛法門,你念到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也是把苦樂憂喜舍都舍掉,念到一心不亂。心裏面還有苦樂憂喜舍,你怎麼能得一心?不可能得一心。得一心,這個統統放下了。這個正受就叫做念佛叁昧,你是從念佛這個方法得到的正受。所以叁昧無量無邊,那就是無量無邊的方法,你所得到的是一個,決定是相同的,就是你得到正受。經上我們常常看到無量叁昧,要知道叁昧是一個,無量是法門、是方法,無量的方法都能得叁昧。

  猶如虛空花,下面用比喻來說。這個比喻,跟本經後面講的夢幻泡影,的確是一個意思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,虛空哪來的花?眼睛害了病,就看到虛空花。眼睛害毛病也是個常事情,我想大家都可能有這個經驗。眼睛害了眼病,確實看到虛空當中有花。眼睛病的人看到,好眼睛的人看不到。晚上看燈光,害眼睛的人,我害過眼睛有這個經驗,經上講的我很熟悉、很了解。晚上看燈光,燈上有個輪,有一個輪相,眼睛好的人看不到,沒有,害眼睛的人會看到。這個比喻什麼?假的、虛幻的,本來沒有,是你自己眼睛有毛病看到這個東西。這個輪跟花,都是從空中出來的,確實沒有這個事情。空中並沒有這個花出入,實在講是自己眼睛的毛病。佛用這個比喻,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空中花一樣,怎麼來的?無明就是個病態,就是不健康,從無明而來的,變現出來的。哪一天我們眼睛好了、病好了,空花若複滅,虛空本不動。那個花,有沒有說害病從空中就變出來,眼睛好了,它又回去,又沒有了?沒有這回事情,這種常識我們容易明了,佛用這個來比喻。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空中花一樣,你迷的時候有,你有無明的時候就有,就現這個相;無明要是斷了,就沒有,這個現相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在《證道歌》上說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是六道輪回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這就說明六道十法界是夢中的境界,覺悟之後,不但…
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