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五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六道沒有了,十法界也沒有了。

  這個事跟理都是真實的,實在講理很深,事很複雜,理深事繁雜,我們沒法子體會。爲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多少聰明人,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,都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,累積了幾千年的經驗、智慧,到今天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?關鍵在哪裏?關鍵在方法上錯誤。他們要在這個繁瑣現相裏面去觀察,用分別、用思考;換句話說,這佛經裏面說的,依舊用心意識,心意識是妄心。這個東西,十法界、六道是妄心變現的,你再用妄心去研究它,你能把它搞清楚嗎?不可能!愈研究愈多,它是你心變的,愈變愈複雜,愈變愈多,永遠得不到答案。佛菩薩高明的地方,跟他們用的方法完全相反,佛菩薩用定,一切法裏頭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讓這個心像水一樣,讓它慢慢靜下來,慢慢平下來。一到平靜的時候,豁然大悟,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世間這些聰明人他們來研究,那個心裏還是起波浪,用那個起波浪的心去研究外面境界,那怎麼會可能!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在此地。佛法用的是定功,用的是這個方法。其目的,恢複自己的本能,本能是「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」,這是本能。

  《圓覺經》上這幾句話,跟《金剛經》此地所講的意思完全相同。所以底下注出來了。圓覺心,圓是圓滿,覺是覺悟,真心是圓滿的覺悟,沒有一絲毫障礙。人生宇宙,我們自己過去世、未來世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。說到空間,沒有邊際,十方世界都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六根的能力是圓滿的,西方極樂世界,佛在經上講,距離我們此地十萬億佛國土。佛國土就是一尊佛教化的範圍,他教學的範圍。有多大?一個叁千大千世界。從前一般人以爲佛講的叁千大千世界,大概是現代天文學家發現的銀河系,一個銀河系,這個範圍就很大。近代黃念祖居士,他也是個研究科學的,他在《無量壽經注解》後面有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。他的看法,一個銀河系是佛經裏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,不是大千世界,他說得很有道理。一個大千世界裏面,多少個單位世界?佛在經上給我們講,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爲一個小千世界,這樣的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個,叫中千世界,然後再一千個中千世界,稱爲一個大千世界,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。我們乘一乘就曉得,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,十億個。照他這個說法,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,一佛土。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個佛國土,我們簡直不敢想像,這個距離太遠太遠了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那邊什麼樣的狀況,我們的眼睛看得很清楚,那邊人在那裏談話,我們也聽得很清楚,這是不是神話?給諸位說,決定不是神話。不是神話是什麼原因?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的,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。比西方世界更遙遠,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,還是自性變現的。我們六根的能力是自性的本能,哪有達不到的地方?沒有達不到的。所以佛法對我們的教學,沒有別的,恢複本能而已。佛有沒有給了我們一點?什麼也沒有給。你所成就的,是你自己本來有的。你今天能力爲什麼喪失掉?是因爲你那個機器發生故障。所以我們六根還起作用,但是範圍縮得非常非常小,隔一張紙就看不見,這是嚴重障礙。稍稍距離遠一點,我們就聽不到了。

  今天是我們六根自己有了障礙,障礙在哪裏?都是心裏面起了大波大浪,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。愈是嚴重,你的能力就變得愈小;換句話說,妄想分別執著就跟波浪一樣,愈是輕,你的能力就愈大,就逐漸恢複了。阿羅漢見思煩惱沒有了,他還有塵沙煩惱,還有無明煩惱,他的能力就比我們強很多了。阿羅漢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、未來五百世。我們以中國人來講,中國人叁十年是一世,五百世那就是五百乘叁十,這是他能夠知道的範圍,他能夠見到的範圍。因爲他的障礙去掉一部分,我們現在的障礙非常嚴重。

  佛給我們講的,是教我們恢複本能,我們每個人智慧德能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。他們是完全恢複了,我們是完全迷失了。所以佛講,我們的能力智慧失掉,不是真的失掉,真的失掉那就不叫真性;不是真的失掉,是有障礙,迷失了。好比太陽一樣,我們今天陰天見不到太陽,是不是太陽失掉?不是的,雲層遮住,太陽並沒有失掉,雲層障礙了。雲層拿掉,不就又恢複了嗎?只要把我們心裏的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平常講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個大家容易懂,只要把這個東西去掉,我們的智慧德能就恢複了。你去掉一分就恢複一分,去掉兩分就恢複兩分。

  由此可知,佛對於我們有恩德,有大恩大德,要不是佛把這個事實告訴我們,我們怎麼會曉得這樁事情?不知道。佛告訴我們了,佛希望我們恢複,佛不能幫助我們恢複,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。迷,我們自己迷的,不是佛迷我們。悟還是要自己悟,佛不能幫助我們悟,佛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,覺悟的方法告訴我們,下面功夫要自己做。怎麼做?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,要真的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叫用功夫,真用功,這叫修行。前面講了,這個修行叫觀行,這是屬於行門。

  觀門,事實真相很清楚、很明白,要用《楞嚴經》上兩句話,清清爽爽,這一切現相是什麼?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,「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」。因爲它是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,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。它是空的,你得不到,什麼都得不到,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;連自己的身體,連自己思惟想像那個心都是假的,都得不到。所以你一定要清楚,不可得,你就放下了,這是教你無住。爲什麼教你無住?爲什麼教你放下?它有道理在。你要不肯放下,換句話說,你就不肯舍棄輪回,你就不肯舍棄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那你有得受了。這是教你放下。因爲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,所以教你而生其心。可見得佛講的是真話,佛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。佛不勉強我們,我們不這樣做不行。前面經文講「信心不逆」,你真明白了,真懂得了,曉得非這麼做不可。要不這樣做法,我們永遠不能夠脫離輪回,永遠不能夠離開現在這個苦日子。這是說到我們的真心,我們的本性,本來是圓滿的覺悟。

  「即是生佛本具之性體」,一切諸佛證得,證得原來是自己,所謂是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,你所得到的,都是你自己本來有的,本有哪裏算是得?一切衆生雖然失掉,失掉,剛才講,迷失,不是真的失掉,只要不迷立刻就恢複。破迷開悟,馬上就能恢複。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裏面告訴我們,「本覺本有」,本覺就是自性,自性裏頭所具足的德能本來有;「不覺本無」,無始幻無明,那是不覺,那是本無。本無,當然可以斷掉,可以斷得幹淨;本有,當然可以恢複。《起信論》這兩句,帶給我們修學無限的信心。

  「空花喻衆生無明不覺之幻相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,是衆生一念不覺而起無明變現出來的幻相,如同眼睛害病看空中花,這個意思是一樣的。空花若滅,喻無明滅。因爲能變跟所變是一不是二,無明滅了,空花就滅;空花滅了,無明就滅。起是同時,滅也是同時。

  虛空不動,喻性本不動。把自性比作虛空。其實我們現在這個虛空,虛空是真的是假的?給諸位說,虛空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世間人總以爲,這一切現相是假的,虛空不是假的。天親菩薩在《百法明門論》裏面,把虛空列在無爲法裏面,沒有列在有爲法。有爲法是有生有滅,什麼叫無爲法?無爲法是不生不滅。無爲法有六個,但是諸位要曉得,除了真如無爲那一個是真的,其他五種是相似的無爲,不是真的無爲,相似的無爲。爲什麼?因爲它生滅的現相我們看不到。世間人事的變化,我們看到,植物開花,花開花謝我們看到,滄海桑田我們也看到,曉得所有一切現相都在變化。但是虛空,叁千年前的虛空,跟叁千年後今天的虛空,好像沒有什麼變化,的確它是沒有變化;實在講,它的變化是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出來的。

  虛空它也是有生滅的,有起滅的。你要不相信,這有個比喻你可以能體會到。你會作夢,你想想你夢中境界有沒有虛空?夢醒之後,夢裏的境界沒有了,夢中虛空哪裏去了?虛空也沒有了。那你就曉得,我們今天這個虛空是無明變現出來的。無明是暗相,什麼都不知道;什麼都不知道,就一片漆黑。今天我們的太空就是這個樣子,一片漆黑。你把日、月、燈拿掉,虛空什麼樣子?一片漆黑。爲什麼黑?無明。你什麼時候真正開悟了,給諸位說,人要是真的開悟了,這個虛空是明亮的,不需要日、月、燈,明亮的。大光明藏,自性是光明的,無明是漆黑的。哪一天看到夜晚也是明亮的,那就恭喜你,你開悟了,你就覺悟了。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,沒開悟。心裏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,心是光明的,外面境界是光明的;才起絲毫分別執著,就不行了。

  這個事情古人有,我們看近代的,近代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,這個在海內外現在流通很廣泛,諸位看看你就曉得,虛雲老和尚曾經有這麼一段故事。他自己在山上住茅蓬,茅蓬跟寺廟還有一段距離,通常走路可能要走一個小時、半個小時。老和尚大概是到這個寺廟裏面去,不知道辦什麼事情,辦完之後就回家,大概已經是黃昏的時候,他心很定,慢慢的走,往回走。可是走到一半天已經黑了,路上迎面來,遇到兩個同修,認識的人,這兩個人打著燈籠,遇到老和尚就覺得很奇怪,「這麼黑了,你怎麼一個人在路上走?」老和尚聽到這句話,天馬上黑下來了。他沒有提醒他,沒有說這句話,老和尚保持著,譬如他下午五點鍾出去的,他就是五點鍾的狀況,他沒有感覺到天暗,他清清楚楚。但是人家一告訴他天暗了,馬上就黑掉了。這就是證明大黑天是假的,不是真的,無明變現出來的。可見得老法師心很清淨,這個時候他破無明。破無明並沒有這個念頭:「我心很清淨,我破無明」,那就是無明。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決定沒有妄想執著。這是我們從老法師這…

《《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》第一一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