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之欲而殺生是否恰當。他決定自己解決這個問題,于是要求禦屠切開他的筋脈,將肉切成薄片拿去供養婆羅門;但禦屠拒絕爲王切肉放血,于是國王自己動手,並拿去供養婆羅門。當大家正高興地享用美味時,國王爲他們開示一切有情生命的珍貴,因此不應任意傷害他們;他同時也爲衛斯拉瓦那講說五戒,也就是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妄語、不邪淫、不飲酒。
佛陀開示完後做功德回向,然後向他的弟子們如是說:“強貝托王的一舉一動都是爲了幫助一切衆生而發的。諸位若能遵循慈悲的典範,嚴守五戒,必能證悟成覺。”佛陀在故事講完全後向衆徒透露,他的過去某生即強貝托王,而他的五名苦行者的弟子在過去世是衛斯拉瓦那和其隨從。
在我們對一切有情修習慈悲觀時,首先要回想累世的母親對我們的慈愛。當我們呱呱落地時,就像一只小蟲子全須依賴他人,之後,母親辛苦養育我們:給我們衣服穿、找地方蔽身、事事都想讓我們高興,甚至在她本身不富足的時候也會想盡辦法滿足我們的需要——她給孩子的東西都是經過勞力辛苦獲得的。母親照顧我們不受水火傷害、碰撞跌倒等種種危險;她擔心我們的健康,也關心我們的一切:出生時,我們什麼都不懂,母親教我們說話;當我們結結巴巴說出第一句話、會走第一步路時,都讓她欣喜若狂;她監督著我們的教育,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成爲頂尖撥萃之人。
若有朋友幫我們一點忙、給我們一杯茶喝,我們就會覺得很感激,那麼,想想母親爲我們做這麼多,我們又該如何感謝她呢?
然後,我們要再想想看,我們已在輪回中流轉了無數生,因此,一切衆生都曾在此生或他世生爲我們的母親,一切衆生也都曾對我們非常慈愛,所以我們要修慈悲觀以爲報答:願一切衆生都能獲得安樂及樂因。接著,我們要將對母親的慈悲擴及自己的親戚、朋友,然後是同胞,而最終則普及于法界一切有情——甚至是仇敵。吉天頌恭尊者說:“若你無法憶起母親的慈悲恩情,就想想一位至友吧!然後由此向外擴展。”
慈悲代青希望一切衆生都能離苦及苦因的願力。倘若你的母親或至友正在急難中,你便有責任拉她們一把;即使你的母親是個瘋子,你也一定要幫忙。同理,你一定要度盡受叁毒煩惱障汙染的一切衆生;可能的話,一定要改正他們的知見。
若人對一切都具大慈悲心,便能證到佛的功德,好比佛自己說的這個故事:在印度的瓦拉那西城出生過一個小孩,他的父親是個船長,但在一次尋寶的航海中遇難死去了。孩子的母親從未向他提起其父親的職業,深怕他也會到海上工作而遭溺斃。孩子非常尊敬母親,但有一天當他了解到真相後,便向其母表示要上船工作的意願。母親抓住了孩子的後腳跟,淚眼婆娑地哀求他不要去。孩子動了怒,對著母親的頭一陣猛踢,但母親依然祈求孩子不會因傷害她而受到報應。
在一次航行中,年輕人的船被鳄魚撞壞了,他漂流到了一塊陸地,在那裏,他受到許多美貌仙女的招待,供養他美食、妙飲、錦衣和財富;在那之後,不管他到那裏,都受到更多仙女更熱情豐盛的招待。最後,他到了“鐵城”,但當他一踏入後,身後的城門馬上關閉,且上了拴。他通過重重大門,最後看到了一個可怕的景象:有一個巨人頭上頂著一個正在轉動的鐵輪,這巨人正在吞喝由頭上滲出的濃血。劄歐布莫(年輕人的名字)問巨人爲何受如此悲慘的折磨?他答道:“因爲我傷害了我的母親。”劄歐布莫馬上了解到業力已將他帶到“鐵城”,因爲他也曾踢母親而傷害她。
此時天空傳來一陣聲音:“把被綁的松開,未被邦的立刻綁上。”刹時,頭上有鐵輪的巨人被放開了,那轉動的鐵輪移到了劄歐布莫的頭頂,他開始接受可怕的痛苦折磨。他問:“鐵輪在我頭上要轉多久?”天空傳來的聲音回答,輪子將緊緊定在他頭上六萬年。劄歐布莫又問:“是否還有其他人會遭受同樣的命運?”回答是任何傷害母親的人都會受同樣的苦。劄歐布莫由于受折磨,遂對其他衆生産生了很大的憐憫心。他發願:“願我承擔一切有此業力而同受鐵輪之苦者的痛苦。”劄歐布莫刹那就解脫了,輪子浮在空中約有一棵棕榈樹高的距離;之後他就死了,並投生到兜率天。
佛陀接著說明,他在過去某生即是劄歐布莫。在發現母親隱瞞真相前,他將所賺的錢都給母親,自己亦覺得十分快樂;但對母親拳打腳踢後,自己就吃盡苦頭。
終生修習慈悲觀是證悟菩薩道的方便法門。慈悲是諸佛智慧的本質,也是能將一切化爲良藥、治療心疾的甘露——它是驅除無明之暗的智慧光。
菩提心可指引證悟成覺
皈依
發菩提心之前,我們必須接受皈依,但具大法力的世間神鬼,如山神、樹神、天神、龍神等,或自己的父母、親人,都無法授與我們皈依,原因是能授與皈依者必須自身已離一切恐懼、痛苦,以及痛苦和無明之因。凡夫無法避免恐懼、無法成爲皈依的對象,而佛是已完全淨除無明、恐懼和痛苦者,法是證覺的唯一之道,僧則是修行道上唯一的法友。大家常有這個疑問:若人在皈依時心存疑慮,是否仍會受到庇護?答案是:在此情形下,即使由一位具德的上師授與皈依,也不會得到叁寶的庇佑。因此,人若要接受皈依,就必須全然地無疑無懼。
皈依的功德力在佛陀的故事裏可以看出來:當佛陀在靈鹫山上時,當地住著一位名叫巴貝的人,他是一群嫉妒佛陀教法的外道道師的虔誠徒弟。這些持有邪見的人慫恿巴貝說:“那位叫佛陀的人有如遍知者般驕傲,他已經把很多年輕人變成了尼姑與和尚,這將對我國不利,所以你必須要這麼做:在你家外面挖一個洞,在洞裏生起一堆火,然後找一張薄薄的草皮覆蓋在上面藉以掩飾陷阱;接著,辦一場午宴,把食物都灑上毒藥,再去邀請佛和他的隨從前來赴宴。如果佛如他自稱的是一個遍知者,便會預知危險而拒絕參加;否則,他和他的隨從將不是被火燒,就是被食物毒死。”
隔天,巴貝邀請了佛陀和他的隨從前來午餐,佛陀知道要調伏這戶人家的因緣成熟了,于是便接受邀請。巴貝返回家裏,相信佛接受邀約正表示其自稱的遍知全是假的;但巴貝的妻子把他所做的事全看在眼裏,心裏感到很害。她說:“倘若你殺死了佛陀,你一定會非常悔恨的。”巴貝深怕妻子會把秘密泄露出去,于是將她反鎖在小房間裏。這時,佛陀在靈鹫山上指示阿難:“雖然平時都有我的弟子在前引路,但今天任何人都不要走在我前面。”說完,佛披起法衣、拿起食缽,便和他的隨從往巴貝的家走,一路上大梵天和帝釋天也都護隨著他。
當佛陀到達拉加嘎哈時,大地震動六次,群衆均感敬畏。眼見佛陀就快到達巴貝家時,有一位在家居士哀求佛轉身回去,並提醒他巴貝有意陷害他。佛陀回答:“你想火會傷得了我嗎?當我生于畜生道時,都曾避開火災的危險;現在我已證悟,火還會對我造成什麼傷害嗎?由于我已淨除貪、嗔、癡等叁毒之火,因此一般的火無法傷我。”
當佛陀的金足踏上覆蓋的草皮時,地上的洞馬上化成一個開滿蓮華的池子,許多蜜蜂圍繞著嗡嗡作響,天神灑下成罐的檀香,群衆心中充滿了神奇。這時,巴貝和他的假道師們一直躲在屋內。巴貝的妻子聽到群衆的歡呼聲,深怕巴貝詭計得逞,于是把門撞壞逃了出來。當開滿花的蓮華池映入她眼中時,她刹時喜極而泣。佛陀越走越近巴貝的家,巴貝心裏一陣恐懼,毛發都豎了起來,最後他跪倒在佛陀面前說:“如來,我因誤交了法友而犯下了嚴重的錯誤,請原諒我由于邪見而産生的一切作爲,將來我再也不會犯作任何惡業了。請留下來吧!我會再准備沒有毒的新鮮食物供養。”
佛陀回答道:“你不必另外准備食物了。即使當我生在畜生道時,毒害的危險也對我毫無影響;現在我已證悟,任何危險的東西更是不可能再傷害我了。在你分發食物之前,先念這些句子:“貪、嗔、癡爲輪回之叁毒。佛已淨除叁毒,更將摧毀叁毒之力;法乃清淨無毒,以佛法之力,毒將被淨化;僧伽淨極無瑕,以此殊勝僧團之力,毒亦將被淨化。”由于我——佛陀——輪回中之無可匹敵者,已完全證悟,故毒害無法侵我;由于聖法——最圓滿的法教,以清淨而著,故毒害無法侵我;由于僧伽——最殊勝的衆合,乃淨極無瑕,故毒害無法侵我身。貪、嗔、癡叁毒造成衆生的煩惱業障,藉由佛、法、僧叁寶的清淨力量,人心才能完全免受叁毒的侵害及汙染。”佛陀就此將食物裏的毒淨除,而巴貝也皈依了佛陀。他記住了這些句子,每天念叁遍並做供養,從此被佛陀調伏而成爲他的一位虔誠的弟子。
任何人要做皈依前,都必須先了解輪回是痛苦的,並對能庇護我們免于痛苦的叁寶生起信心。佛陀是叁圓滿身(法、報、化)的化現,已完全淨除任何障礙,圓滿了智慧和慈悲,具足一切殊妙功德。
佛法包括叁種層次的法教,均由諸佛菩薩之智所證,實爲道之真理、離苦之真理。
一切曾發願欲度衆生者,皆列屬爲僧伽。凡夫僧指較四清淨僧、尼之層次更高者,而聖僧則指一切已出輪回之證悟者。
不過,究竟之皈依即是佛,因爲他是法身、是智慧的本體、是法的圓滿表現、是僧的究竟境界,他離于生、住、滅,完全清淨,無任何染著。佛如一位醫者,法如治病良藥,而僧則如護士。就像醫生診斷病情和病因再開出處方治病一樣,佛陀也宛如一位醫者,說出輪回中各種層次的痛苦及其原因,並教導我們佛法,幫助我們脫離痛苦,得到安樂。譬如由護士處取得藥物一樣,我們也經由僧伽獲得指導修行。若我們能如實遵循法道。將遠離痛苦,達到勇猛無懼的境界。
想受皈依戒的人必須向一位現世的上師求授。受了皈依戒後,有以下數點很重要:不論我們身在何處,都要對叁寶做身和意的供養;吃、喝任何東西前,要先做供養;不以放棄皈依戒做爲交換或保身的條件。
藉由佛、法、僧叁…
《追尋無暇甘露·基本教法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