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東西,我想我們要不把它流通,不把它廣泛的介紹,這兩個人的苦心誰知道!這個責任我要把它肩負起來。我《華嚴經》暫停,我先把這個經講十遍,十遍之後我還活在世間,我再講《華嚴》。我爲什麼講十遍?十遍要十年,一年講一遍。這個分量很大,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,一天講四個小時要叁百天。十遍十年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我來做個榜樣,做出來給大家看。這部經,真正你把它看明白、看清楚,你對淨宗的信心就堅定了,真信切願。而且這部經如果學上十遍,所有一切大乘經教你全通了。彭際清居士說,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,他把這叁部經看成一部。而且告訴我們,我們能遇到這部經,遇到這個法門,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,開經偈上說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真不容易,「專修專弘」,自利利他。
「念佛叁要」,這是古大德提出來的,第一個不能懷疑,第二個不能夾雜,第叁個不能間斷。這叁句話,實際上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裏面教給我們的,他老人家講的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都攝六根是放下,就是放下萬緣,眼不攀緣外面的色塵,耳不攀緣聲塵,乃至于意不緣法塵,這叫都攝六根。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,就這個意思。淨念相繼,淨念,懷疑就不是淨念,你心不清淨;夾雜不是淨念,心就不清淨。所以淨念,不懷疑、不夾雜是淨念,相繼就是不間斷。這個不但是修淨土成功的秘訣,世出世間自學都離不開這個秘訣。你真正能把這九個字掌握住,無論學什麼你都能夠達到登峰造極。登峰造極在佛法裏講,明心見性,淨土裏面講理一心不亂。世間人學東西,爲什麼學不成?懷疑、夾雜、間斷。
所以李老師在臺中教導我們,學經教只能學一種,決定不可以學兩種。你學兩種,他就直截了當告訴你,你沒有能力,你不是這個根性。斬釘截鐵告訴你,你要學老實,你要守規矩,一門深入。一門深入十年,沒有不開悟的,大徹大悟不敢講,大悟肯定。大徹大悟那是見性了,大悟是什麼?教理、教相通了,只是沒有見性而已。這個地位相當于大乘權教菩薩,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只是沒見性,跟見性就差一點點了。要念佛求生淨土,生方便有余土,上輩往生。這個十年八年的時間有價值、有意義,沒空過。如果學得太多,學得太雜,統統學的是佛學常識,爲什麼?沒得叁昧,叁昧就是禅定。從念佛法門裏面修得到的禅定,叫念佛叁昧,用《華嚴》來修的叫華嚴叁昧,用《法華經》修就是法華叁昧,用《般若經》修叫般若叁昧。方法不一樣,叁昧是相同的,都得定了。這個定就是清淨平等。權教菩薩心清淨平等,沒有覺,就差在那一層,那個覺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所以他能到那個層次。清淨心得到,念佛叁昧就得到了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,跟阿彌陀佛就通了,什麼時候想去,佛就什麼時候來接引你。佛沒有來接引你,你應該曉得大概你還有任務,你還有工作沒做完。這個工作不是別的,爲一切衆生表法。還有衆生你應該勸導他,帶他們一起到極樂世界來。沒有別的事情,就這麼一樁事情。代表阿彌陀佛接引有緣衆生,跟你有緣的。
所以這麼好的法門,我們遇到了,明白了,遇到不明白沒用,你心生不起來,菩提心發不起來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們就得真幹。「流通疏注,廣結勝緣」。流通頭一個,自己要做到。世尊大乘教裏頭常說,「受持讀誦,爲人演說」,這八個字重要。這八個字是佛的願望,佛的心願。我們要孝順佛、要尊敬佛,就得要滿他的願望。他的願望我們不能滿足,這不孝。他願望我們自己受持讀誦,接受,接受保持不失去,天天要讀誦,天天要念佛。還得爲別人表演,演是表演,做出樣子給大家看。說是說明,演說,演在前,說在後,不能顛倒。自己真幹,自己真有成就,你勸別人,別人會相信。
我這一生過去在經教,各宗的典籍都涉獵。有些人誤會,說我專講淨土,錯了!我講過《華嚴》,是華嚴宗的;我講過《法華》,是天臺宗的;我講過唯識,是法相宗的;我講過《六祖壇經》、講過《金剛經》,講過永嘉大師《禅宗集》、《證道歌》,那是禅宗的。我好多宗都涉及,律宗的我也講過。現在我歸淨土,這些都是表法。那個爲什麼不學?我的根性不行。我記得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我到香港來講《楞嚴經》,那次來講四個月,每天晚上講,法緣很勝,聽衆都擠得滿滿的,而且很多法師都來聽。特別的是聖一法師,那是個參禅的,天天都來。而且非常難得,他叫他的信徒:你們都要來聽。勸他們信徒來聽的,只有這一個法師,我很佩服他。他邀請我到大嶼山他的寺廟,寶林寺,在寶蓮寺的後面,要走路走半個小時,車不能進去的,在那個地方。他供齋,要我在禅堂裏面,那個時候還有四十多個坐禅的,很難得,真正修行,四十多個人,在禅堂裏講開示。講,我行,我講過《禅宗集》,講過《證道歌》,講過《六祖壇經》,講過《金剛經》,我會講。我贊歎聖一法師,贊歎禅宗,贊歎大家的修學,希望大家都能夠跟著這麼個好老師認真修學,希望能夠得定,能夠開悟。
我離開的時候,跟著我去的大概也有十幾個人,在路上,因爲要走半個鍾點路,走到寶蓮寺才能搭車。同修們就問我,他說淨空法師,你對于禅這樣推崇,你爲什麼不學禅?我都贊歎他們。講開示,這是李老師以前教我,要懂規矩,規矩就是贊歎,自己謙虛,贊歎別人。善財童子五十叁參,你看哪一位善知識不是贊歎別人,謙虛自己。所以古人講,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贊僧」。我告訴他:禅好,我的根性不行,他們是上上根,我是下下根,我修淨土能往生,我參禅不但不能開悟,得定都得不到。真的,不是假的。
所以人在世間上一生,最重要的有自知之明,你就會有成就。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,好高骛遠,這一生肯定空過。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,知道自己煩惱業障深重,那念佛,至誠心念佛,清淨心念佛。要像這裏所講的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的念佛,一聲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我們今天念佛號,天天念佛,爲什麼業障消不了?懷疑、夾雜、間斷。怎麼知道懷疑?你沒有專一就是懷疑。你相不相信?真正不懷疑,他心裏只有一句佛號,只有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其它東西他絕對不看。我還想看看這個、想看看那個,對于淨宗沒有死心塌地,不疑兩個字不容易做到,不是徹底明了了,你怎能不懷疑。所以我們是一年講一遍,心都用在這上,十年之後,我們可能達到不懷疑。不懷疑就了不起,聲聲佛號滅罪無量,真的會消災免難,真的會消除業障,那往生的時候,品位大幅度的提升。
用念佛法門,能不能證到阿羅漢?能;能不能證到等覺菩薩?能。理搞清楚了,我們的信心堅定,不會再懷疑。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我就用這一個法門就能完成,一直到回歸自性,妙覺如來。我搞這一門,別的門通不通?肯定通。爲什麼通?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《華嚴》上說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門就是無量門,無量門就是一門。但是你怎樣能夠通無量門?一定從一門。好像這個大廳,圓形的,四面八方到處都是門,你沒有進去,門很多,進去之後,就全通了,一即是一切,一切即是一。我們看看古大德表演給我們看,釋迦如來也不例外,一通一切都通。
我的緣,在內有障礙,在臺灣都有障礙,要沒有障礙我怎麼會住到居士家裏去!在居士家裏住十七年,不是短時間。找我去講經的,寺院有,不多,大多數都是居士來找。海外的緣,是因爲早年李老師在臺中慈光圖書館辦了個大專佛學講座。臺灣大學生對佛教有興趣,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佛學社,學生們自己組織。老師利用寒暑假開班,時間長,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,讓他們在臺中來學習。平常是每個星期天,有一次大專佛學講座,是對臺中附近的這些學校學生,他們星期天可以來學,來聽一堂課。這些同學我都認識。這個方法也是我想出來的,我向老師提議的,他采取了。很多一些事情老師會找我商量。講座期間當中,他自己擔任叁門課,一共是七門功課,他之外還有四個老師。另外一門,老師擔任的是「佛學概要十四講」,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講的,這是介紹整個佛法,十四堂課。另外《阿彌陀經》,這他自己講。還有一堂是每天有兩個小時解答問題,同學們聽課,有問題提出來發問,他解答。
所有的老師也都是李老師的學生,但是裏面有兩位年歲很老了,是大學教授,我們都很尊重他。一個是劉汝浩老師,年歲很大了。另外兩位就是徐醒民跟周家麟,等于是我們同班同學。老師第一堂課他來解答問題,到第二堂課,他就讓我代他。所以我沒有擔任特別課程,是代理老師應付這些同學們的疑難雜症。這一堂課是沒有東西准備,唯一的准備就是把精神養足,到時候他提什麼問題,給他解答。好在老師做後臺,我們答不出來的時候找老師。居然這麼多年的講座,這麼多學生來問,沒有把我問倒,一個難題都沒有把我難倒,老師讓我有這個機會去練習。因爲他們所學的這些課程,我都學過。開的是六門功課,概論方面的,十四講是老師編的,《八大人覺經》是佛經上的,等于說佛經裏面的佛學概論。另外就是行門、解門。解門一個是唯識,一個是《心經》,《般若心經》,就是性宗、相宗。行門是《普賢行願品》跟《彌陀經》,這是修行的。所以這六門功課。修學的期間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,四個星期講得比較詳細,兩個星期就講得比較簡單。用這個把佛法簡單介紹給大專學生,這些學生跟我就結了緣。
以後他們出國留學,我一到美國去,那時有叁百多個學生在美國,在美國各個州,他們知道我到美國。所以我到美國去,就每個大城市都要去走。一次走了之後,年年都要走,每一年都來邀請。所以那時候我每年要到美國去兩次到叁次,幫助他們,海外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