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暖多了。想到世尊,我们就很安慰,心平气和。

  跟着李老师学谦虚、学恭敬,把自己的毛病、习气尽量要解除。与一切众生不对立,与一切人事物都和睦相处,以真诚恭敬来对待,这样才能够深入经藏。学《华严》,那个时候我的基础已经有一些,我听李老师讲《华严》,我只听第一卷。《华严》难讲,特别是序分,那么长,怎么讲法?第一卷听完之后,行了,下面我都能讲。他在台中讲,我在台北讲,他一个星期讲一次,他讲经两个小时,有翻译,实际上一个小时。我在台北,一次是一个半小时,一个星期三次,讲三次,所以总共就四个半小时。我的进度比老师就快了,好像是二年、三年,我就赶上他,进度就追上他,以后就超过他。因为老师的思想、理念我知道,方法我知道,我在台中学的是学这个东西。我不学他怎么个讲法,那个容易。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讲,用什么方法讲,这是活的,这他没有办法教的。必须长期去听,每一次你去琢磨,你在这里体会得心得,然后我们自己在讲台上能够灵活运用,学活东西。你学他这一句怎么讲,那一句怎么讲,那是学死东西,那个不能变化,不能够契大众之机。听众里面有程度高的,也有程度低的,总要面面都顾到,让所有的听众都能生欢喜心,这叫成功,这种讲座非常不容易。李老师称之为,这个讲经这是大讲,这不是普通一般学校上课,学生程度整齐的;不整齐,所以他面面照顾到。

  我对于净土真正相信,真正发心学习是《华严》,就是我在台北讲《华严经》,进度超过老师。但是我那时候常常出国,出国这个经就停下来,回来的时候接着再讲。所以,《八十华严》讲了一半,《四十华严》也讲了一半,我是两部经同时讲,一个星期三次,两天《八十华严》,一天《四十华严》。反正天天都有讲,讲的东西多,其它的掺杂着别的经,天天都有就是了。为什么?听众不一样,有人喜欢听这个,有人喜欢听那个,统统顾到,所以我就一个星期讲好几种经。因为听众不可能每天都来的,他没有那么多时间。譬如他想听《地藏经》,我们一个星期讲一次,他每个星期到时候他就来了。听《弥陀经》的另外一天,那有专门听众。他不是天天都听,可是我们的课是天天要讲。

  那个时候有些老和尚说净空法师喜欢讲经,我说不是喜欢讲,我是练习,不练出不来。我说我会讲的时候,我就不讲了,不会讲的时候我天天讲,会讲我就不讲了,要练!我说我根本不是一个法师在台上,我跟大众都是这样说法,大众不要把我看成讲经的法师,你看错了。我是学生,你们来听的人都是我的监学,你来监督我的,你来考核我的,所以希望大家批评。说错了也没有关系,我都欢喜接受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帮助我进步。学无止境,没开悟都是学生,不能称老师;称老师,真正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才可以。没见性的时候一定要虚心求教。所以这五十三年,除了旅行在外面,讲经都没有中断过。而在外面的时候,我也尽量利用时间,你说在美国,在美国讲经有一定的困难。他们的工作很紧张、忙碌,休息的时间是星期六、星期天,一个星期两天休息。两天休息能够来听经的,一天半,就很难得了,另外半天他要准备他明天的工作。所以星期六上午、下午、晚上可以来,星期天上午可以来,下午、晚上就不能来了。我平时讲经,我在自己房间里头,那时候没有电视,有录音机,我把录音机打开,我对着录音机讲,讲完之后自己听。时间不能空过,总是对这桩事情锲而不舍。

  《华严经》确实,讲到一半的时候,有一天心血来潮,想想文殊、普贤他是修什么法门的?《华严经》末后有,《四十华严》第三十八卷、三十九卷,一翻,文殊、普贤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。再细细把《华严经》翻一翻,没错,确实这两位大菩萨率领着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到极乐世界去参学。再看看五十三参的善财童子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讲了一半,没有留意到,囫囵吞枣过去了。现在有了问题,从头细心去看,一看了不起,真的自己疏忽,太大意了。文殊菩萨教他去参学,第一个是文殊菩萨介绍的,德云比丘,这个人是修般舟三昧的。般舟是专念阿弥陀佛,求生净土的。跟他说的法门,二十一门念佛门,这二十一门一展开,就是全部的佛法,无量无边的法门,没有一门不是念佛门。这看出门道出来了。

  到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原来善财童子是专修专弘。当中参访的五十一位善知识,各行各业,男女老少,他们所修的法门都不一样。善财去参访,那是什么?门门都知道,是后得智,没有一样你不知道。那就是你经历了,你看到、听到、接触到了,没有一样不晓得。他在文殊菩萨会上得根本智,五十三参是后得智。五十三参是什么?其实就是我们从早到晚,我们早起到晚上这一天你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接触到的,那就是五十三参。五十三类,各行各业,做一个代表。样样清楚,样样明了,没有一样动心,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善财!他访问初住菩萨,他的地位是初住;访问十回向菩萨,他的地位是十回向;访问初地,他到初地;访问普贤,他是等觉菩萨,步步高升。这给我们很大很大的启示,原来文殊、普贤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统统到极乐世界去求教阿弥陀佛。我们看到这个景观,才死心塌地皈依净土法门。

  李老师在台中那样苦口婆心的劝我,我都没有发起这个愿。所以,我皈依净土,得力于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。《楞严经》虽然讲了那么多遍,从《华严经》看到这个,回头再去看《楞严经》,把大势至菩萨看出来了。《楞严经》里面二十五圆通章,特别法门是两个,不是一个。一般人都疏忽了,认为特别法门是一个,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」。所谓特别跟普通是排列顺序,按着顺序排列的,这是一般普通法门。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排列顺序,它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七大,按这个顺序。观音菩萨按顺序他排在第二,第一个是眼根,第二个是耳根。但是他把第二抽出来放在最后,像排戏码一样,压轴戏,压轴那是最好的,这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。但是,大势至菩萨不容易看出来,因为他的顺序在七大里头,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,他是见大,见大是排在第二十四。弥勒是识大,排在最后。现在是把观音菩萨排到最后去了,大势至菩萨跟弥勒菩萨换了位子,他们两个是隔壁的,调个位子,不容易看出来。所以在二十五圆通章里面,弥勒菩萨第二十三,大势至菩萨二十四,观世音菩萨二十五,两个特别法门,不是一个。为什么两个?观世音菩萨他耳根是最契合我们地球上众生的根机,非常契合。因为地球上众生看东西有时候看不清楚,听,听得清楚,这是耳根比眼根厉害,这是指大多数的人。而大势至菩萨这个念佛圆通,他是契合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根机。我们才看出这个门道出来,这是很多《楞严经》批注都没有把它写清楚。我们要是不从《华严经》上去体会,而真正发现这个法门不可思议的话,真不容易。

  所以,从这三部大经引导我归净土,对老师感恩,对老师忏悔,老师苦口婆心引导,我们业障深重,还不肯相信。也是很好,经过自己这三部大经,自己清楚、明白了,踏实了。所以我们这一回头比一般人踏实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「华严启信,决择行门」,专修净土,专弘净土了。那个时候没有看到夏老的这个会集本,夏老会集本是以后老师给我的,他的眉注,我一看就欢喜。我根据他那个眉注,我就能讲,就是说他的思想、他的方法我都懂得,只要一提我就明白了,真的是生无量的欢喜。可是老师不准许,他说这个经争议的人很多,特别是佛门,如果有人来批评,你招架不住,你年岁太轻了。所以我就把它放下,就改讲《楞严经》。一直到老师圆寂了,因为这个本子很多人没有看到过,是老师早年在台中法华寺讲的。那个时候他六十多岁,自己用毛笔眉注的。这个本子给我,我就收起来。这个时候老师圆寂了,我就把这个书印出来,做为纪念老师,印了一万本。

  很多人看到这个,都生欢喜心,找我讲。我第一次讲的时候在美国,在旧金山讲的,好像讲过两遍,第三遍在台湾讲的。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之后,看到他的批注,那个时候没见面,通电话,他把这个本子寄给我。到美国就带一套,是油印的本子,我估计顶多一百本。他自己很谦虚,在后记里头有写,最初的油印本是未定稿,也是送给好的一些朋友,希望大家提供意见,来做修订。所以这个本子就送给我。我带到台湾,翻开来一看,注得太好了,集注!这是真实智慧。如果说是黄念老自己注的,有很多人不服,批评人很多。不是我注的,是佛经里的,我用经来注经,用了八十三种经论,这个没有话说,那些经论不是佛说的,就是菩萨说的。又用了一百一十种古来的祖师大德的批注,这个大家没有话说。这个方法注经,高明到极处!

  夏莲老是集经的大成,集五种原译本,经的大成,念老是集经论、祖师大德批注的大成,这真不可思议,我真没有想到。非常高明,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因为我跟他没有联系,不知道他北京的状况,我打电话到美国,让美国打电话去问他,他这个批注有没有版权?要有版权,我们就不能翻印;没有版权,我就在台湾流通。很快回话就转过来了,没有版权,欢迎翻印。所以,我们在台湾第一版就印了一万套,精装本一万册,也送给他看,他非常欢喜。他老人家很客气,要我给他写篇序文,要我给他书名提字,我都照办了。

  以后我到北京,专门去看他,一见面,非常欢喜,告诉我这些经过,请我到他家吃饭。我看到房子很小,只有我们摄影棚一半大都没有,小房间,堆的那些参考书一大堆。我就问他,你这些书从哪里来的?不容易找到,你怎么找这么多!感应不可思议。在重病、衰老、拼命,六年的时间完成了。这么好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