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如果認爲災難沒有了,這個預言大概不可靠,是假的,我們這個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爲又起來了,那個麻煩,災難就又回來了。我說明年馬雅預言那個災難還是一九九九年的災難,推遲推到這個時候。

  所以美國布萊登說得很好,他是研究念力的,他出了一本書,叫《無量之網》,有中文翻譯。我看了一下,裏面講的跟大乘佛法很相應,這個以念製物就是他提出來的。去年八月在悉尼一些科學家在一起開會,第二天整天的時間討論如何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的預言,他就提出來,他希望全世界的居民,地球的居民,應該在這個時候回頭是岸,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他提出這叁句話應對災難。他說不但可以能化解災難,而且可以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。有道理!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,爲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?沒有別的,居民的心行好。爲什麼居民心行好?阿彌陀佛教得好。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,這一部經典就是介紹極樂世界的,極樂世界沒災難,人永遠不會生病,居住環境什麼災難都沒有。什麼原因?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,那是一個科學世界,科學達到登峰造極的世界。換句話說,所謂的科學跟哲學都是自己自性裏頭本自具足的,不用向外求。

  我們今天的科學算是不錯了,用電視,一個人在攝影棚裏面講經,面對著攝影機,整個地球上都能看得到。你要問阿彌陀佛行不行?阿彌陀佛更靈光,他不要用這些機器,你在極樂世界任何一個地方,你都看到阿彌陀佛在那裏,阿彌陀佛無量無邊,每一個角落上都有,都在那裏講經教學,比我們這裏高明多了,我們這是看平面,它是立體的,他可以隨便對話的,我們還沒有它那麼方便。換句話,你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每天從來不會離開你,伴隨在你身邊,這是他的分身、他的化身無量無邊。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之後,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,也有分身,也能化身,他都管用。經上告訴我們,任何時候你想到十方世界去拜訪諸佛如來,化身去了,本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,化身已經去了,到那邊供養供佛修福,聽經聞法修慧,福慧雙修,不需要交通工具,念頭一到統統就到了。那個地方是布萊登講的以念控物,他那裏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標准,圓滿了,我們這才想,才在實驗,實驗有一點點效果,所以他有信心,人家做到百分之百的圓滿。所以科學家應當到極樂世界去,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承認是大科學家,方老師當年介紹他是大哲學家。

  所以我們看兩個世界的比較,裏面的道理沒有別的,念頭轉過來。念頭轉過來,我們中國老祖宗你就不能不佩服,老祖宗講話不多,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這是關系,五倫,有關系就有義務。德行也講得好簡單,五常,五個字,仁義禮智信;四維,禮義廉恥,四個字;八德,孝悌忠信仁愛和平,八個字,圓滿!四書五經、十叁經裏面的法彙善書沒超過這個範圍。你再看看清朝搞得最大的這部書,《四庫全書》,你去翻翻,每一本都不超過這個範圍,在佛法講四科,四個科目。雖然那個時候沒有文字,千萬年傳下來不可能傳錯,到孔子才用文字把它寫下來,流傳給後世。真幹!真正産生了效果。

  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,中國人有教學的智慧,有教學的方法,有教學的經驗,有教學的成果,我們千萬不要藐視古人,不要輕慢古人,那你錯了。爲什麼?古人都是明心見性。古人見性很容易,因爲他們的煩惱習氣少,貪瞋癡慢很薄,疑根本就沒有。中國人自古以來,就是到我們懂事的時候,在抗戰期間,我們沒有對人懷疑的,我們心目當中人都是好人,從來沒有懷疑哪個人是壞人,沒有,沒有這個概念。不像西方人,我們到美國,一進海關就發現,海關他們的這些人員不相信人是好人,你要拿出證明來證明你是好人。同學們要求我在美國去拿個綠卡。我說爲什麼?進出方便。結果拿綠卡還要找良民證,要你原住地方的當地警察局開證明給你,你沒有犯罪行爲,要證明,這成什麼話!

  信根要是壞了,上面全就沒有了,道德仁義禮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,信沒有了全毀掉了。我們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,孔子來教你也教不好,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。爲什麼?你沒有根,像植物一樣沒根,怎麼樣去培植它,它都不會發芽,都不會成長,道理是一樣的。我們現在問題來了,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好學,這些學者專家,有德行、有學問的人都喜歡親近,我不浪費我的時間,別人都到娛樂場所去玩去了,我不是的,我去找這些有名的教授,去拜訪他們,聽聽他們的教誨。其中有胡秋原先生,對于國學根底很深。他告訴我,他說中國的危機不是別的,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把民族自信心丟掉了。這話說得對,我們對自己失了信心,我們對別人東西也懷疑,對自己東西不信,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出問題?

  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,說這個東西是高等哲學。我有一次向他老人家請教,我說當年傳到中國來那麼多的梵文經典,爲什麼都沒有保留下來,全部失掉、失傳了?翻譯完成之後應該珍藏,國寶!方老師聽了我這個提問,他帶著笑容告訴我,他說你不知道,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。怎麼不一樣?古時候的中國人那個自信心不得了,哪像現在人!古人說這個經翻譯出來了,意思一點沒翻錯,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原來意思,而翻的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,換句話說,可以用中文代替梵文,梵文不必要了。我聽了嚇一跳,老師這樣說,說這種話,哪像現在中國人信心完全沒有了。老師說這個話是不是有根據,還是他自己想象到的,我就沒有追問下去,但是他說得很有道理。中國文字的優美,西方很難跟中國相比,尤其中國的文學,中國詩詞裏面的喻意非常之深妙,簡簡單單幾個字,裏頭的意義深廣無盡。翻譯出來的經典,如果契入這個境界,你會感到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。

  所以我們要怎樣化解危機,怎樣救自己,身心健康,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,快樂人生?那要把信心找回來,要相信老祖宗,要相信古聖先賢,要相信佛菩薩。印光大師講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我用大師這個說法,我跟別人講神秀跟六祖,五祖傳法爲什麼傳給六祖,不傳給神秀?我說神秀對佛法、對老師有百分恭敬,他得的是百分利益,惠能大師雖然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他對于佛法、對于五祖的尊敬是萬分,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,不在乎學與不學、識字不識字,那都沒關系,全在誠敬。神秀在五祖會下多少年,人聰明好學,也算是五祖的助教,五祖會下的人這麼多,有二、叁千人,神秀是助教,但是傳法他沒分。

  誠敬從哪裏來的?惠能大師的誠敬,我們相信,經上講的,過去生中曾經于無量佛所種諸善根,這一生的善根成熟,自然他就那麼誠敬。我們過去生中種多少善根?我們也可以說今天凡是接觸到淨宗的,會念阿彌陀佛的,會念幾部《無量壽經》的,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絕對不是于一二叁四五佛所種的善根,雖然不能講無量,大概也是有幾千尊佛、幾百尊佛種的善根,你才有這個緣分,善根福德因緣,絕對不是偶然的。人與人見一次面,一生哪怕只有一次面,看到你點點頭對你笑笑,過去生中的緣分。有些人見你面的時候瞪你一眼,看了很不高興,緣分。雖然一生只有這一次面,下一次不見得能再見到,都是緣分。佛給我們講四種緣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這是四大類,每一類裏頭無量無邊種,裏頭輕重很複雜,統統有緣。學佛之後,把所有一切緣全把它變成法緣,這就對了。不把它變成法緣就離不開六道,善緣在叁善道,惡緣在叁惡道,無論在哪一道碰到,都是冤冤相報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!

  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的緣很深,跟佛的緣很深,跟阿彌陀佛的緣很深,跟釋迦牟尼佛的緣很深,這肯定的,跟觀世音菩薩就不必說了,緣最深的。所以得諸佛威神加持,我們見到佛像,聽到佛經,才會生歡喜心。幾十年慢慢的熏修,終于認識淨土,這真的叫難信之法。我要不經過二、叁十年熏修,對淨土不接受,我不毀謗它,我也不贊歎它。老師勸學,做出樣子給我看,我都麻木不仁,沒有感觸到。到自己講《華嚴經》,在《華嚴》以前我講過《法華》大意,《楞嚴》先後講過七遍,《華嚴》八十、四十講了一半,這才發現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跟著文殊、普賢到極樂世界向阿彌陀佛參學,我才恍然大悟。而且看到毘盧遮那跟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出了榜樣,你說一般人想想,毘盧遮那佛的華藏海會這麼多的法身菩薩,文殊、普賢等于說是毘盧遮那佛的助教,兩位大弟子把學生統統都帶到極樂世界去了,在一般人想起來,毘盧遮那佛不發脾氣嗎?我的人,你怎麼全帶走了,成什麼話!佛畢竟就是佛,不但不發脾氣,還歡喜贊歎,囑咐大家好好的去認真的學,這是六和敬的圓滿!真正顯示出來古德所謂的「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贊僧」,互相贊歎,不能嫉妒,不能障礙。嫉妒、障礙是滅佛法,不是興佛法;互相學習、互相贊歎是興佛法,正法才能久住。

  從這個地方讓我們體會到傲慢的障礙多大。難怪孔子說,《論語》上講的,假使有個人,他的才華、德行像周公一樣,但是這個人有驕慢、有吝啬,夫子說那其它不必講了,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的有德行、真有學問,絕對不會有傲慢、不會有吝啬。夫子這個話說得有道理,我們要常常反省、常常檢點有沒有傲慢吝啬的習氣,真正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跟叁輪體空相應,有沒有跟大叁空叁昧相應。所以「化解劫難,唯獨此經」,這個經對于這些理事講得非常清楚、非常透徹,我們真的明白了,自然就能把一切不善的心行放下,不善心行放下,災難就能夠製止,它自然會産生轉變。

  這個經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,終于認識了,它不但是釋迦牟尼佛,一切諸佛如來說經研教的總歸結處,像這個地球上陸地所有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