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他有我,他的我沒放下,他是用科學的技巧見到的,他不是在定中見到的。定中見到的有受用,他真見性了;用科學技巧,換句話講,好像我們用放大鏡、用顯微鏡看到的,不是我們肉眼看到的。佛與法身菩薩見性是他自己真正見到的,不需要儀器;科學家還要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,離開儀器他就見不到。所以他沒見性。科學家放棄這些儀器,跟我們的肉眼一樣,他見不到,這個道理要懂。
《金剛經》這句話的意思,下面念老給我們講,「意謂即相離相,離盡虛妄之相,即見實相」。這個離盡兩個字很有味道。阿羅漢離了,沒盡。阿羅漢離了很粗的執著,執著是最粗的,這個東西他離了,細的他沒離。菩薩的功夫比他深,智慧比他高,菩薩連細相也離了,但是極微之細的那個他沒離。再往上提升,提升到佛,佛是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也斷掉了,那就是極微細的相也離開了,這才見性,才見如來。所以,見如來只有一個位次,妙覺,妙覺見如來了,等覺還沒有。等覺可以說他見到了,爲什麼?佛說八地就見到了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十一地,等覺叫十一地,這四個位次見到了。見到但是他自己微細的沒有離,就是見到了沒放下。放下了,等覺菩薩就成爲妙覺,就成佛了,真見如來。真見如來不住實報土,因爲實報土是虛妄的,他融入自性,就是回歸零量點,那個是究竟位。
「即相離相,離盡虛妄之相,即見實相,故雲即見如來。此指法身如來也,法身如來離一切相,故雲實相無相。但非無法身,故雲實相無不相。」實相無相就是法身,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搞清楚,法身什麼都沒有。什麼都沒有,爲什麼稱它爲身?因爲它能現一切法,用現在話說,它是有機的,它不是無機的;就是說它有生命,而且非常活躍、非常靈敏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,心有所念它全知道。外國科學家寫了一本報告,叫《無量之網》,這句話很有意思,無量之網就像佛經裏面所講的法身,佛經上說無爲法身。可見得現在科學家所研究的東西,逐漸逐漸跟佛教靠近了,這是用科學證明了佛法。「故雲實相無不相」,實相無相,實相無不相,無不相就是能生一切法。
「生滅之法,全屬虛妄,但生滅之中,有個不生不滅的」,這一點不能不知道。所有一切生滅當中都有不生滅的,連樹木花草、連山河大地,連一粒塵沙、一滴水,都有個不生滅的。不生滅的是什麼?是它的體,本經體性。不生滅的是體性,生滅的是現象。不生滅的是真心,真心就是佛,永遠不生不滅。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他見到了。在一切現象當中,無論是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統統有個不生滅的體。如果離開這個不生滅的體,那一切都是空的,都不可得,就不能建立。所以這個體太重要了,這個體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在任何現象裏頭見到這個體就是見性,叫見性成佛。能見到這個東西,不生滅的體的時候,你就成佛了。這個見不是眼見,是真實智慧,明明了瞭、清清楚楚。古人用黃金做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把金比喻不生不滅,用黃金做成許許多多的器皿。我在早年參觀陳大川的珠寶公司的展覽廳,裏面放了有一、二萬件首飾,樣子統統不一樣。它那是樣品,全是黃金的。你看到那麼多東西,體,體性只有一個,金;相呢?相有一、二萬種,不一樣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一個體,自性。自性是空的,因爲它沒有現象,沒有現象能現現象,連虛空的現象都是它現的,虛空也不是真的,離開實相,虛空不可得。這是最難懂的,如果這個東西你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對這個經典就相信了,一點懷疑都沒有,對于萬法也不懷疑了。
人與人之間,緣分,因爲大家都在迷,因爲在迷,他就有執著、就有分別;有執著有分別他就造孽,爲什麼?他有七情五欲。有七情五欲,就會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這種糾紛沒完沒了,這輪回裏頭的苦相。覺悟之後,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,掃除幹淨,回歸到清淨平等覺,問題就化解了。你回歸到常寂光,回歸到自性了,可是你還有一些冤親債主在六道裏頭、在十法界裏頭,他們還沒見性。過去你跟他有恩、有怨、有債務,他還常常會記到。他一起心一動念你就知道了,他跟你有緣,你就會現身去幫助他解決問題。現什麼身?隨他的心,不是隨自己,自己永遠沒有起心動念,你才能隨一切衆生心,可以同時現無量無邊身,妙極了!因爲自性是沒有邊際的,自性沒有界限的。他希望什麼身,你就能現什麼身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,不是隨自己,隨衆生。衆生喜歡佛,你就現佛身,喜歡菩薩,你就現菩薩身,喜歡童男童女,你就現童男童女身。《普門品》觀音菩薩叁十二應,沒有一個是隨自己念頭的,自己沒有念頭。你爲他現身、爲他說法,說法也是隨他而說,不是隨自己,隨自己,沒有現過身,隨自己,沒有說過一個字。所以,他的心、他的念頭、他的分別、他的執著,一切隨衆生,自然流露。生滅法全屬虛妄他不知道,他執著、他分別。明心見性法身菩薩他放下了,他知道了,一切法全是虛妄,沒有一樣是真實的。生滅當中有個不生不滅的,他見到了。
「諸生滅法是差別相,但差別之中,有個無差別的。不生不滅,無有差別,即是平等相」。平等相就是自性,自性是平等的。「故雲實相乃平等一相也」。我們用現在科學家所說的名詞術語好懂,自性、真心、本性都講一樁事情。它不是自然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物質現象,所以它就平等。如果它是某一種相,它就不平等。它什麼都不是,但是它是一切現象的本體,一切現象依它而起,沒有它就生不起現象出來,它是平等一相。所以,見性的人心平等,沒有見性,心不平等,就是說他有分別、有執著。見性,心平等了,他們不再有執著、不再有分別。
「實相義深」,義理太深了,講都講不明白,何況你聽!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,不是上上乘人不跟他講實相。爲什麼?他聽不懂。只有遇到根熟衆生,這個根熟,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這一生得人身、遇佛法,立刻就得到無量諸佛威神加持,他才能聽得懂。這個聽懂不一定你能證得,一遍一遍的熏修,熏修到自己善根成熟,言下大悟,像惠能那樣的人。那絕對不是一生、二生,幾百世、幾千世、幾萬世不行,是無量劫修來的,沒有偶然的事情。所以,真正明白實相就悟大乘理,你就真正肯定一切法是這一個理體變現出來的,一切法統統歸這個理體。這個大乘理體,就是夏威夷古老預言裏面所講的零點,是一個意思。零,什麼都沒有,這個東西裏頭什麼都不存在,一就有了。中國道教裏面所講的太極,太極裏頭什麼都沒有,它能生現象,陰陽。陰陽叫二儀,從二儀生四象,從四象生八卦。這個變的速度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,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。可見得這些大聖大賢,真的叫英雄所見大略相同。
下面念老舉個比喻,「茲以喻明」,現在我們用比喻來說明,「譬如以金製作塔、像、瓶、碗、钏、環,各顯差別之相」。這相不一樣,寶塔的樣子,人像、佛像,或者是動物的像,瓶、碗,钏是手镯,環是指環,大小不一樣,各顯差別之相。「倘將衆器,重入冶爐,複化爲金,原有諸相,盡皆消滅,但各器本體之金,仍舊如是。」把這些金器放在冶爐裏頭再一煉,全都化成金,相沒有了,但是每個相的體在。比喻只能比喻個彷佛,沒有辦法比得恰到好處,這是做不到的。從這個比喻裏頭我們就知道,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是一個體變現的。古人用金,由此可知,古人的心清淨,古人的心真誠,這樣的比喻他就能體會。現在人的心虛僞,現在人的心浮躁,這樣的比喻他不懂。
所以今天科學把所有的物質分,把物質分成分子,分子再分成原子,原子再分成電子、分成粒子,粒子再分成誇克,誇克再分成光子、量子。佛法講極微之微,現在科學裏面所說的中微子。中微子小到什麼程度沒法形容,科學家只舉了一個例子。一百億個中微子,它的體積,一百億個只等于一個電子,我們肉眼看不見。這個物質,這麼小的一個物質,他說物質的本質,找,它到底是什麼?找到物質現象是這樣的。看到這個現象是非常快速的在生滅,而且發現,這個現象,物質現象,它的基礎是意念,念頭。從念頭發生的,有念就有這個現象,沒有念就沒有這個現象。所以,證明物質現象是念頭變現的;換句話說,意念,這科學家的話,是物質現象的基礎。因此,意念跟物質不能分開,它是一不是二,也就是,任何一個物質現象都是意念在裏頭組成的,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。
如果這個科學被大家肯定了,世界會改觀,那就是科學家提出的這句話,以心控物。我們用意念能控製所有的物質,包括自己的身體,身體是物質。好的念頭、善的念頭,身心健康。疾病從哪裏來的?疾病是不善念頭生起的。我們學佛的知道得更清楚,比科學還要清楚,科學家沒發現。這病裏頭有很多冤業,這個科學家沒看到,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。科學家只知道意念能控製,沒想到冤親債主,這是他沒看見的。冤親債主,剛才講了,也有物質現象,但是這個物質現象跟我們這不一樣。科學家也給我們講,隱形的物質,陰物質,我們無法看見的。冤親債主,你過去殺他,他問你索命,這個麻煩!他要不肯離開你的話,真的你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,最後你就死在他手上。我們這一生當中跟多少人結了怨,就是你殺害多少衆生。學佛之後知道了,不敢殺生了,沒學佛之前呢?殺生吃肉。所以學佛之後,我們明白這個事情,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回向自己宿世、現前的冤親債主。真誠懇切的祈求他們,放下冤冤相報,自己承認錯了,要請他們原諒。現在明白了,我們確確實實是一體。我愛我,也就愛你,爲什麼?我們是一體。夏威夷古老的療法只有四句話,「我愛你,對不起,請你原諒我,謝謝你」,就這四句話。這四句話就能把自己疾病治療好,它真起作用,包括一切冤親債主。在回向的時候,不妨用這個心、用這幾句話對冤親債主,對不起,我愛你,請你原諒,謝謝你。你不斷這樣念,不斷這樣的回向,就産生作用,自己身心健康了,對方的冤結化解了。如果自己身心不健康,對方的冤結不能化解。要發自于真誠!
我們再看下文,「可見各器差別之相,有生有滅,皆屬虛妄」。這就包括我們自身、我們冤親債主的身,我們的身心有生有滅,我們的靈性不生不滅。我們的身命是假的,是業報。怎麼會有這個東西?業報現前的。換句話說,惡業所現的是叁惡道,善業所現的是叁善道,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善與惡統統叫染業,不清淨。爲什麼?我們有執著,有強烈的意念在裏頭,就不清淨。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,明白了,真的覺悟了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再不去執著,我們的心就恢複到清淨。心清淨了,就不會住在六道,六道是染汙,清淨心的人不住在這裏,住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四聖法界是淨土,娑婆世界的淨土,六道輪回是娑婆世界的染土、穢土,就升級了。如果連淨都放下,染淨都沒有,都放下了,你就生到實報土,那就超越十法界。所以,只要是有生有滅的,你要記住,全是虛妄。
「但各器本體之金,平等一相,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」。這是淨土裏頭的,知道有這個現象。所以,四聖法界沒有分段生死,像我們這個世間一世一世的,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,這種生死現象沒有。這個現象是很不好,經上常講生死疲勞,永遠沒有休息。四聖法界裏面,分段生死沒有了,它有變易生死。從阿羅漢變成辟支佛,從辟支佛變成菩薩,從菩薩變成佛,從佛變成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,這叫變化,就是升級。像學校念書,小學畢業了升中學,不叫小學生,叫中學生;中學畢業升大學,叫大學生,不是中學生。這叫變易,不是分段生死,有變易生死。變易爲什麼稱生死?變易要用功、要修行。修行也很苦,好比你讀書要考試及格,一年年上升,變易生死是這個意思。平等一相,不生不滅,不增不減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這是講遍法界虛空界。
「以上以金喻真實平等之實相,以金器喻種種差別相。由上喻可明」,前面比喻可以知道,「若看破諸金器—塔、像、瓶、碗、钏、環等虛妄差別之相,即見諸器中平等真實之金。以喻離一切法虛妄之相,即見實相」。這個講得也很清楚、也很明了。可是明白這樁事情之後,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提得起觀照功夫,就管用了。日常我們從早到晚,早晨起來這一天我們所看到的人、事、物,都能夠想到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這叫提起觀照功夫。你慢慢練,練熟透了,自然放下,妄念自然少了。妄念少了就說明你看破了,你功夫得力了,真放得下。只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,什麼是真的?阿彌陀佛是真的。爲什麼?他帶我們到極樂世界去。極樂世界是法性土,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,跟我們的身完全不一樣。我們身體是很肮髒的、汙穢的,極樂世界的身是清淨的、是一塵不染的,永遠是清淨的,永遠沒有改變的。這個世界到哪裏去找?我們今天遇到了,只要放下,你去就沒有障礙。你念佛不能往生,有障礙,爲什麼?你放不下,這個世界你放不下。只要你放不下,你的冤親債主就會找你,他能找到你,他能障礙你。你真正放下,他就找不到你,他也不會障礙你了。
何況我們在前面讀過,真正發心皈依叁寶,念佛求生淨土,阿彌陀佛派叁十五位護法神保護你。你不是真心,佛不會派你,你要真想去,不是真想去沒有,真想去一定有。我真想去,我這裏還有拉雜事情還放不下,護法神不來,等你放下他才來。大乘教上有句話,「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」。什麼是真?徹底放下是真的。世間事可以問,不能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你就是假的,不放在心上是真的。可以自利利他,如果放在心上會妨礙自己,我就不幹了,先到極樂世界,然後再來,這是對的。幫助別人,不妨礙自己,這行,這個可以。爲什麼?利他就是自利,自利利他,自他不二。不妨礙自己清淨心,這是功夫,這個可以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