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八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「上帝與我同在」,是這個意思。它統沒講清楚,上帝是上帝,我是我。上帝愛我,大概就是這個意思,同在,他不知道一體。這個東西佛講清楚了,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,無不是依這一個體作依作正、作法作報、作自作他,全是這一體,一個體,一體無二體。「乃至能說所說」,這個地方能說的是佛,所說的是法;能度的是佛,所度的是衆生;能信的是衆生,所信的是佛法;能願的是自己,是願心,所願的是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。「能持所持」,持是受持,我接受,我一心來學習,這是自己,所持的是經教。「能生所生」,能生是我們這些人,是我自己,所生的是極樂世界。能贊的是諸佛如來,所贊的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。「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」,實相正印就是自性,沒有一樣不是自性所生、自性所現,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。蕅益大師講得好!

  「由上可見全經囫囵在一實相中」,囫囵是全部。囫囵這兩個字是中國古老的形容詞,形容完整沒有欠缺,我們今天講全部。整個宇宙,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,就在一實相中,這個實相就是賢首國師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,沒有一法離開。所以我們說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,阿彌陀佛聽了點頭,不會排斥,不會說你胡說八道,不會的,這是事實真相。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,都是說的真話。不到這個境界說不出來,古來大德已經證得圓滿菩提,他說出來的。他說的我們今天聽懂了,我們能相信、能接受,不懷疑了,做爲我們修學的一個指標,我們向這個目標去邁進。「故雲以實相爲體性也」,這是說明爲什麼這部經體性用的是實相,實相爲本經之體性,實相是一切大乘經論的體性。

  最後這一段,本經講叁個真實。本經的叁真實,真實之際、真實之利、真實智慧。我們看念老的批注。「又本經《德遵普賢品》雲」,這是本經的第二品,還是序分,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。「大教緣起品」,這第叁品,有這句經文,「欲拯群萌,惠以真實之利」。「積功累德品」裏面有這樣一段話,「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。這把叁個真實的出處說出來了,本經裏所說的叁種真實不可思議。什麼叫真實之際?接著老居士給我們解釋。「真實之際者,真如實相之本際也,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也」。這部經上,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些什麼?就是講真實之際,全經無不是真實之際。所謂真實之際就是真如實相之本際。真就不是虛假的,它是真實的;如,性如其相,相如其性,性相是一不是二,這叫真相。本際,本來如是,佛經上常用叫法爾如是,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性在哪裏?相就是性。古人用金作器做比喻,金在哪裏?器就是金,金就是器。你要找金,器就是金;你要找器,金就是器,金變成器了,金跟器是一不是二。但是你可不能著相,你要著相,錯了。不執著,不執著你完全對了,你明白了;一著相,著相迷糊了。

  佛家講真的是妄,假相,真性假相。這個真、假怎麼說法?真是永遠不變的。我們曉得,能現的這個真,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它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它是宇宙萬有、宇宙時空的本體,時間空間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。時間空間都是一種波動現象,它沒有波動。我們再用一個最明顯的比喻,這個比喻大家就會很清楚。我們看電影,在電影的銀幕上看到的色相,那個色相是波動的,這個大家都知道。一秒鍾二十四張幻燈片,它是波動的,你看到所有現象動的,動就是假的,銀幕不動。所以,動中有個不動,不動是銀幕,銀幕代表自性,色相代表萬象。所以萬象是假的,它是動的。我們現在看電視,電視也是如此。電視的頻率高,不容易發現,不像電影,電影那個波動還能看得出來,因爲它慢,一秒鍾二十四張。現在電視,一秒鍾用線條算的,多少多少個波動,不知道事實。所以電視上看的畫面比電影逼真,電影跟電視一比,電影模糊,這個逼真。爲什麼?它頻率高了、快了,我們很難發現它。電視的屏幕就是自性,畫面就是萬法,能生萬法,它自己如如不動。你在動的當中看到不動,你就見到真相。在不動的裏面看到動,動的裏面看到不動,這叫什麼?這叫大徹大悟,見到實相了,見到真實之際了。諸位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,凡是動的,動的是生滅相,不是真的,不動的它不生不滅。

  惠能大師見性,兩面都見到了。他說了五句話,前面四句話都是不動的。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清淨心不動的,沒有變化。第二句說「本不生滅」,這是自性,自性沒有生滅;生滅是個動的現象,自性永遠不動,它沒有生滅。第叁句話那是真實智慧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這一句太難了,清淨不動容易見到,本自具足怎麼看出來的?具足什麼?具足智慧,具足德能,我常說的,具足才藝,具足相好,具足一切萬法。雖具足怎麼樣?沒出現。就好像我們看電視屏幕,什麼都沒有,沒有,打開頻道,本自具足,具足無量的頻道,你一打開它就現相;不打開的時候他就知道了,這是真實智慧。第四句說「本無動搖」,它真的是不動。最後一句「能生萬法」,動的出來了。前面四句是講自性體,後面一句是自性起作用,起作用能生萬法。一切法不離自性,五句話,把自性的體、相、作用全都說出來了。清淨、不生不滅是講的體,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是講它的相,後頭能生萬法是講它的作用。你看能大師,多簡單、多扼要,總共二十個字。五祖一聽,真開悟了,不是假的,真的明心見性,衣缽就給他了,告訴他,「你爲第六代祖」,就傳位給他。這個東西難懂,真搞清楚了,什麼問題都解決。這是真實之際,此即本經之所開示者也。

  「極樂妙土」,下面說極樂妙土「乃真實智慧之所莊嚴成就者」。前面講體,真實之際是講本體,現在講真實智慧。真實智慧就是能大師說的「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麼?頭一個就是智慧。這智慧不是外來的,是自性本有的。智慧、福德都是本有的,而且人人平等,沒有說哪個比哪個高,哪個比哪個差,沒有,完全平等。所以有智慧的人他不傲慢,他不會瞧不起人,知道有,不是沒有。你現在迷,你沒有覺悟,你覺悟了跟他一樣。諸佛菩薩有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福報,從來沒有一絲毫的傲慢。什麼原因?他知道一切衆生統是一樣的。他成佛了,這個衆生現在做螞蟻,佛能看不起牠嗎?不會,牠是一尊佛,牠將來破迷開悟了牠也成佛,跟自己完全一樣。這是一根小草、是一片樹葉、是一粒塵沙,統統一樣。爲什麼?全體就是自性,無二無別!傲慢心就不會生起,貪瞋癡慢疑才真正放下,斷掉了,不再自以爲是。「法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一切法,佛在《金剛經》說的。所以,極樂妙土完全是真實智慧之所莊嚴,這是阿彌陀佛成就的。

  我們這個地球怎麼成就的?地球上這些居民雜心、妄想之所成就,或者說是一切衆生煩惱習氣之所成就,是這麼回事情。雜心、妄念、妄想、習氣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所以這個世界,我們現在現前這個世界,這是一場惡夢,不是真的。這個夢要醒來了之後沒事了,只是一場惡夢而已。要緊的是我們在這場惡夢趕快醒過來,這個要緊。醒過來沒事了,這個時候我們就值得很慶幸、很幸運了,爲什麼?在這一生這一世遇到了淨宗法門、遇到了《無量壽經》,知道有極樂世界,知道有阿彌陀佛。這是我們回歸自性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一個機緣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滿願。這可不能錯過,什麼都是假的,就這一樣東西是真的,我們好好的把這句名號抓住。

  世尊教給我們執持名號,執是執著,你看什麼執著都要放下,就是阿彌陀佛執著住,這叫帶業往生。因爲一切都不執著難,太難了;我執著一個,放下別的執著,這個好辦,就容易太多了。我就執著阿彌陀佛,執著不放,阿彌陀佛就能現身接引我到極樂世界。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好!蕅益大師他就滿意了。蕅益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他:你老人家將來往生極樂世界,希望證什麼樣的品位?他很老實: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。不跟人競爭,不好高骛遠,老老實實。爲什麼?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,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。這句話、這個意念,能令娑婆世界一切衆生統統得利益。因爲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,連五逆十惡的人都可以做到,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。善導大師說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漏。

  我們要認真學習,爲什麼?一切過失不在外面,在自己。萬修萬人去這個人,他把淨宗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所以他才能放得下;不但世法放下,佛法也放下。確實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那個法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都應該舍掉。舍掉怎麼樣?專心求淨土,你肯定得往生。不要有一個心,「我要去爭取高品位」,那是什麼?那是妄心,那不是真心。蕅益大師爲我們示現的真心,真心,往生可能品位更高。你帶著我要爭品位,可能都去不了。爲什麼?經上有句話非常重要,我們剛才念過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我們有個競爭的心,裏頭帶著就有傲慢的習氣,這個東西傷害,這個是把你品位降低了。你一顆真誠的心,一點競爭、一點傲慢都沒有,你到極樂世界可能你品位自然提升,出乎你意料之外的。這樁事情,最重要就是要老實、要聽話,聽世尊在佛經上講的這些話,要真幹,幹真的,可不能幹假的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一句,「彌陀世尊攝此妙土,宣此妙法者,欲惠予衆生以真實之利也」。這多難得,這是多麼大的恩德,超過父母恩德太多太多了!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一生,一生一世,佛菩薩對我們生生世世。攝此妙土,這個妙土是極樂世界,就是《往生論》裏面講的成就佛土莊嚴。成就佛土莊嚴是爲什麼?接引衆生。他給我們打造一個修學環境,讓我們在這個環境裏頭安安穩穩,再沒有絲毫的障礙,也沒有退墮的業緣,平平安安在這裏修行,一直到證得妙覺佛果。宣此妙法,這個妙法就是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經本。佛的用意何在?佛的目的何在?是惠予衆生以真實之利,這說出來了。佛沒有別的意思,沒有別的目的,就是希望衆生快快成佛,不願意看到衆生再受苦受難。

  「此叁真實,即一即叁,方便究竟,不可思議」。這句話要記住,一就是叁,叁就是一。真實之際裏面有真實智慧、有真實的利益,真實智慧裏面有真實之際、有真實之利,真實之利裏面有真實智慧、有真實之際,它是一體的。惠能大師講得籠統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天親菩薩把本自具足就說成叁個真實,具足什麼?具足真實之利,具足真實智慧,具足真實之際。真實之際是本體,是體,真實智慧是相,真實之利是作用,你看自性的體相用。《華嚴經》上用「大方廣」來代表,真實之際是大,真實智慧是方,真實的利益是廣。一即是叁,叁即是一,方便究竟,不可思議。這法到哪裏去找?找不到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

  所以我們下定決心,這部經好好的學十年,除這部經之外,其它的統統放下。放下不是我不學了,我在這部經上一門深入,十年熏修。十年開悟了,開悟之後,一切經只要一接觸就通達明了。古人所說的,一經通一切經通,我們要把這個教訓證實,證明它,實際上前人有例子。一經通,通到哪裏?通到見實相,教下叫見實相,禅宗裏面叫明心見性。我把這個意思都說出來了,教下叫大開圓解,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。理一心的境界,萬法一如,六根對六塵境界不再有分別執著;不但分別執著沒有,起心動念都沒有了。問題解決了,你說這多歡喜、多自在!所以念老有這麼這兩句話,「方便究竟,不可思議」。

  「極樂依正,淨土法門,舉體是真實之際,故雲本經以實相爲體性」。真是有憑有據,不是隨便說的。極樂世界的依報、正報,依報是極樂世界四土,同居土、方便土、實報土、寂光土,正報是佛與菩薩。佛是阿彌陀佛,究竟妙覺如來;菩薩,去往生的,地位高的有等覺菩薩,地位最低的有五逆十惡地獄衆生,遇到緣也能往生,真的是方便究竟。一切衆生,從地獄衆生到等覺菩薩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平等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所以,極樂世界才叫真正平等、真正自由。再給諸位說,真正的共産。極樂世界的人個個沒有私心,都有共同的認知,我們講共識,共識裏面第一條,就是都能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。修淨土的人不能沒有這個共識,這個共識在六和裏頭第一條「見和同解」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極樂世界是個大的六和敬的僧團。「戒和同修」,在極樂世界沒有犯過失的人,每個人都能夠自動自律,確實自修自證,阿彌陀佛不會管這個事情的。大菩薩特別多,大菩薩是誰?是等覺菩薩。我們這個地方見一個等覺菩薩,那真是鳳毛麟角,極樂世界遍地都是等覺菩薩,給大家做最好的榜樣,真的是身行言教。彌陀如是,菩薩們亦如是。所以,天親菩薩贊歎國土莊嚴、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。淨土法門「舉體」,全體是真實之際,這記住,全體是真實智慧,全體是真實之利,究竟圓滿。所以說「本經以實相爲體性」,一點不爲過。

  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