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经讲得好的大概不超过二十个人,全中国。到现在,大概十个都找不到了。所以众生愚痴、迷惑,敢造这个重罪,果报现前,后悔莫及。这些事情我们都要知道。
今天在这个世间,做哪一桩事情的功德最大?诸位很冷静去思惟,只有把如来的经教讲透彻、讲明白,让人都听懂了,这个功德最大。为什么?一个人听懂,一个人回头。回头是岸,他不堕三途,把他从三途里头救出来。他要真正勇猛精进,改邪归正,老实念佛求生净土,他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还有比这个功德更大的吗?我们自己一遍一遍的讲,讲给谁听?讲给自己听!自度而后自然就度他,不要起心动念。有缘的人遇到了,他看出来了,他听懂了,这就得度。
这一段是讲,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是直显于心源,全彰于自性,所以法性身、法性土,何相之可得?不但相不可得,见也不可得。见是什么?见闻觉知,是精神,相是境界相,物质现象,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不可得。「此正无相不相、相而无相之正体」,这叫实相。文字不多,把实相真的说出来了。无法说出来的,这善巧方便把它讲出来。下面说,「盖吾人心性,量同法界」。多大?遍法界虚空界。法界,我们中国古人有两句话来形容它,叫大而无外,真讲到极处,没有边际,量同法界。法界比宇宙意思还好,宇宙还有边际,法界没有边际。小而无内,这都不可思议,小再小,找不到更小的。为什么?它称性,性没有大小。再小的一个物体里头,佛经讲的极微之微,今天科学里面所讲的量子,在《华严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极微小的那个物质里面有大千世界,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、色相全在里头。这是现代科学家提出全息概念,发现这个东西。他是用两组雷射光拍下来的照片,这个照片很奇怪,你把这个照片剪成两片,把它剪碎成两片,你看两个照片里面的相片是完整的;你剪成四片,四张照片是完整的;你把它剪成一百张的碎片,张张都是完整的。这是科学家发现的,叫全息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的,每粒微尘、每个波动现象都是全息,它里面含藏的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信息现象全在其中,一丝毫都不欠缺。这就是经里面常讲的比喻,叫「芥子纳须弥」,芥菜籽很小,里头有须弥山。须弥山在芥菜籽里头,须弥山没有缩小,芥菜籽没有放大,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
下面这两句话,禅宗常讲的,「灵明洞彻,湛寂常恒」。这个极微之微里头它灵,灵是什么?它里头有圆满的信息,它知道。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做实验,水灵明洞彻,湛寂常恒,这四个字可以用在他实验室里头。水是矿物,它会看,它会听,它会懂得人的意思,而且随着人的念头,善念、恶念、正念、邪念,反应出来的色相不一样。其实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四种现象,色声香味,四种现象他只能看到一种,这就是科学还有问题。圆满的科学技巧应该四种都能够出现,现在只出现了色,音声没有出现,香气没有出现,五味,酸甜苦辣咸没有出现,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到家。讲五个字,色声香味触,那个触是什么?触就是感应。所以,我们动一个念头,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。为什么?一切法不离自性,触动自性,哪有不晓得的道理!所以圣贤,古大德、老祖宗教导我们,起心动念要慎重。这个意思是说,要有正念,不能有邪念,要有善念,不能有恶念,叫慎独。独自在一处,没有人看到的时候,不能放逸、不能随便,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轻微的这个念头,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,统统都传遍虚空法界。万事万物真的就像一个看不见的、无形的一个电网,它非常密。起一念而动全体,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了,知道得还特别清楚;我们自己不清楚,人家接收的时候好清楚。
湛寂常恒,这个里头每个字都有很深的学问。湛,像水一样干净,没有染污,不动,水像一面镜子,能照见外面的万物,这湛。照见是慧,寂是不动,寂是定。我们就晓得,慧从哪里来的?慧从定中来的,心不动就生智慧。心要动,心动就是你想,你想不生智慧,生的什么?知识。你能够想象的是知识,不是智能。智慧决定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的,思想有错误,不见得完全正确。知识能解决一小局限的问题,而且还常常有后遗症,智慧没有后遗症,智慧解决问题是透彻的。我们向一个高人去请教,他高在哪里?就是高在清净,高在他心是定的。我们的心是动的,我们有胡思乱想,他没有。所以他们的心是清净平等,一定有觉,觉就是慧。我们要想有智慧,其实智慧是本有的,不从外来的,自性里头本有的真实智慧,真实之际、真实之利。三种真实都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外来的,只要你心定,它就发现了,你心里面浮动,它就看不见了。好像是水,心比喻作水,水肮脏、水波动,照见的能力失掉了。只要它不动,肮脏东西沉下去,沉淀了,清水现前。不动它,就恢复它照见的作用,智能是这么来的。沉静跟智慧相应,浮躁跟智慧相反。常是永恒不变,湛寂常恒,这是自性、这是性德。它多大?「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」。三际是讲时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十方是讲空间,四方、四维、上下。这两句话就是遍时空,遍一切时遍一切处,这个意思。
「极乐国土,非在心外」。极乐世界在哪里?在自心里面。为什么?极乐世界是自心变现的,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的。我们今天念这部经,第六品四十八愿,我们要怎样去念?依照四十八愿发心,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四十八愿,那阿弥陀佛五劫修行的功德,自自然然就加持到你心里去了。我们得阿弥陀佛加持,道理在此地,不能不懂。我们没有行动,求佛加持加不上!不是佛不加持,是你跟他不相应。我们依照这个愿发愿,就加持上了,为什么?跟阿弥陀佛同心、同愿,后头必定是同德、同行。我们现在念四十八愿很难发,难在哪里?难在我们有个妄心,有个自私自利,可以跟他同几分,没有办法达到圆满,道理在此地。我们有几分相应,佛就有几分加持。
这部经,四十八愿就特别重要,四十八愿是本经的核心。像《往生论》上所说的,国土(极乐世界)、佛、菩萨是弥陀愿心庄严成就。他的心是清净平等觉,在经题上,阿弥陀佛的心清净平等觉。清净,没有私心,没有染污;平等,没有波动现象,那就是湛寂常恒。湛寂常恒当然灵明洞彻,灵明洞彻是什么?就是觉,合起来清净平等觉。这是把学佛的理讲清楚了,我们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就晓得怎么修法,用什么样的心态,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收到非常好的效果。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们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,能大师说的这句话,没想到自性能生万法。极乐世界是万法之一,所以它不在我们的心外。我们心有多大?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此地讲的竖穷三际,横遍十方,没边际的。「百界千如,皆我本具」。不但极乐世界,这个百界是一切诸佛世界,这不是一个极乐世界,全都是我们自性本具,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。
下面「心净则佛土净,土净即我心净。何有一法,在我心外?」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我们的心跟法是一不是二,这事实真相。是心生法,心是主宰。法生心是凡夫,凡夫已经受外面境界的控制,受它影响,这就错了,颠倒了。法是你所生所现,今天它做了主,它主动你被动,你处处跟着境界转,你错了。觉悟之后,觉悟之后自己要做主宰,境随我心转,这是真的。我怎么可以随着境界转?所以,外面三种现象都是虚妄的,自己真正做得了主,三种现象对我都不能造成干扰,我如如不动。
「本经所诠」,诠是详细的解释,「直显本心」,这部经上跟我们说的、跟我们解释的是直显本心,「全彰自性」。这是全经最深奥的一部分,完全给你讲理,佛说这部经根据什么讲的,这里头有个道理;道理明白,对经上所说的一点怀疑都没有了,就真信了。直显本心,全彰自性。「当相即道,无非实相」。相是什么?现象,摆在我们面前的,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,这三种现象。三种现象就是道,道是什么?自性。自性变现的,这当相即道。无非真实,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它就是真实,你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它全是假的,它就不是真实。所以,你要找真实东西不在外,在外面永远找不到。所以古德说,放下便是!
我们再看下面这段,第六段,「实相无二,亦无不二」,这两句就是科题,这一段所说的。我们看批注。「如《弥陀要解》云:实相无二,亦无不二」,无二是一,无不二就是多。这两句话在《华严经》上说的是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」,体是自性,都是自性变现的,依报是自性变现的,正报也是自性变现的。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,从一体起二用,这个二用就是依报跟正报。一体,自性清净圆明体,用这几个字来形容本体、形容性德。自性清净圆明,圆是圆满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;明就是智慧,真实智慧,无所不照。体是万事万物的本体,万事万物都是依它而起的。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,包括时间跟空间都是依它起的,没有它,时空也不能存在。在佛法里面有具体说明,你看相宗入门第一部的小论,《百法明门论》,把宇宙之间一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,叫百法。这百法是从哪里来的?自性变现的,就是六祖能大师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万法归纳起来称为百法,百法展开是万法。直显本心,全彰自性,当相即道,无非实相,说得好!
蕅益大师讲,「举体作依作正,作法作报」,法是法身,报是报身,这对自己讲的,「作自作他」,这是差别相,自是我,他是别人,全是自性变现的。能变的体性是一个,所变的现象千差万别,同一个自性。这是学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的,自他是一不是二,我们跟阿弥陀佛什么关系?一体。别的宗教也说,但都没说清楚。别的宗教有这么一句话,「神与我同在」、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