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十九集)  2011/10/19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01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一百六十九面倒数第三行,概要的第三段:

  「一经宗趣」,宗谓宗旨,是修行的要径,趣是趣向、是归趣。我们看念老的批注,「经之所崇尚者,名之为宗。宗者,要也」。中国这个宗字有很多意思,最重要的就是主要的、重要的、尊崇的,这三个意思,这是指修行。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?最主要的是什么?全都讲的真心。这个经上讲的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发菩提心是最主要的、是最重要的,一向专念是最值得尊崇的,这讲宗。「全经之宗旨也。又宗者,修行之要径也」,修行最重要的一条道路,或者我们今天说最重要的指导。修行不知道宗旨,就无从下手。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来,跟我的人,几十年的时间在我身边,他们修得并不怎么样,甚至于在见解行持上都还有严重的过失,这什么原因?经没听懂,听是听了,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这如来真实义没懂。为什么不懂?为什么听了这么多年都没听懂?甚至于有人说,不止一个人说,我所听到的,在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真修行的。这话是什么意思?换句话说,听这么多年的经,每一部经的宗旨趣向都不知道。我们从这句话来看,这话不是假的,菩提心没发!

  发菩提心讲了五十三年,你要说菩提心他不懂,他有的时候上台讲经也能讲出来,依照古人的批注依样画葫芦,可是自己这个心发不出来。什么原因?我没放下,只要有我,菩提心就发不起来。为什么?那个我是妄心,是一切虚妄的根源。佛法无论大乘小乘,入门就得把我放下,大乘要放下我见,小乘要放下身见,小乘不执着这个身是我,那大乘呢?大乘连我这个念头都没有。我是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是我,所以常乐我净这叫四净德。有没有我?真有我。我的定义,在佛法里面讲,主宰的意思,能做得了主的是我。我们身做不了主,我们执着我这个念头做不了主,如果我能做得了主的话,我应该不生不灭。真我、自性确实不生不灭,自性有这四德,四个真实,常,永远不变;乐,永远没有苦;我,真做得了主,能生万法;后面一个净,清净一尘不染。惠能大师见性了,他的报告里头第一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你看净,这净有了;第二句「本不生灭」,常有了;第三句「本自具足」,第四句「本无动摇」,乐有了,我有了;最后一句,我就太明显了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你想想这五句,常乐我净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。

  我们迷,什么叫迷?自性,一切众生本自具足,虽然具足,实在讲并没有丢掉,只是我们自己有障碍。什么障碍?三种烦恼障碍住了。第一个是无明。无明是什么?胡涂,什么都不知道。本来你什么都知道的,遍法界虚空界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你没有一样事情不知道,现在不知道了,什么东西障碍?无明,就是不明了,这就是迷,这叫不觉。一念不觉,念念都不觉,迷了。迷了之后造业,分别执着造业了,分别造的业轻,执着造的业重。所以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出现了,这是诸佛如来的净土。有执着,秽土出现了,染污出现了。六道三途都是从念头上变现出来的,本来统统没有。造物主,谁造的?阿赖耶造的。阿赖耶就是无明,阿赖耶的业相是无明,无明就是动相,觉、智它是清净相,这一点要记住,讲了多少遍,我都记不得了。清净心生智慧,不起心不动念的这个人智慧最高,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,一起心动念智慧就没有了,再加上分别执着那智慧更没有了,不但没有了,它变质了,变成什么?变成七情五欲,变成贪瞋痴慢疑。贪瞋痴慢疑是自性里头没有的,是把自性般若智慧扭曲了,变成这个现象。所以今天我们的心是什么心?贪瞋痴慢疑,这就是六道凡夫的心。六道凡夫的执着,就是怨恨恼怒烦,叫情执。六道凡夫干的是什么?是杀盗淫妄酒,干的是这个。这就是你为什么堕到轮回里头永远离不开,道理在此地!这种业愈造愈重,这种心,贪瞋痴慢疑的心愈染愈深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它障碍你学佛,障碍你清净,障碍你平等,障碍你觉悟,六道里头的罪有得受!

  为什么有些人一接触佛法,他就觉悟、他就明白了?这种疑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,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明白,我们的眼光很短,只看到现前几十年,过去没看到,未来也看不到。佛菩萨告诉我们,凡是根性利的,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,修那么大的福报。这话是真的,所以他这一生得人身,一接触佛法他就相信,他就把修学的宗旨抓住,他就真得利益了。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,懵懵懂懂没觉悟。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供养诸佛如来?有!如果说没有的话,这一生你遇到佛法你不会相信,你就不可能坐下来听两个钟点经。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听两个钟点,不管听得懂听不懂,都是过去有善根,过去没有供养诸佛如来,决定不可能。但是我们的善根不够,人家供养无量诸佛,我们供养十几尊佛、几百尊佛、几千尊佛、几万尊佛,人家是无量佛,咱们不能跟人比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们是生生世世再熏习,也会熏习成他那个样子。

  还有一种方法是恶补,我们今天就是缘殊胜,如果在缘上你能够掌握住的话,你能把你的不足,过去供佛因缘不足,在这一生统统补过来。能不能?能。用什么方法补过来?印光大师讲的诚敬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,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。诚敬心不容易生出来。我们有一个方法,就是大乘经不断的熏修,长时熏习,能够有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、五十年,这个力量大了。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,要锲而不舍,不能间断,要把这个熏习当作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办,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。你不能不吃饭,不能不睡觉,这个事情它的重要性就跟吃饭睡觉一样,一天决定不能少,什么都可以放下,这个不能放下,这才能补得过来。真正懂得这个方法的人,我相信有,真正肯干的人,少了,太少了。

  我跟诸位同学多次报告,我是中下根性的人,今天能熏习成这个样子,我感激老师,我没有老师的指导就不可能有今天,大概寿命早就完了。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应该那一年就走,延长这么多年。这个延长是非常重要的,四十五岁那一年往生,应该是同居土的下下品,像蕅益大师所说的,对于净宗的奥义知道的不多。要说我的长处,很简单,我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,那个真干不是百分之百,顶多只有百分之二十;要是百分之百,那我今天这个境界应该在五十岁之前就达到了。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,我现在多用了三十年。我一生的成就,我向诸位坦白的说过,就是一天都不离开经典,我每天读经,每天讲经。讲经是什么?跟有缘同修们分享,这是很快乐的事情,我把我在佛经上所得到的东西给大家做报告。所以寿命延长对我的利益太大了,我感恩!对自己境界提升,慢慢契入境界,但是这个契入是解悟,不是证悟。解悟有助于修行,为什么?这个宗旨趣向把得很正确、把得很稳,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。凡是不成功的、最后失败的都是方向目标把不住,我们中国人比喻叫墙头草。墙上那个草,根基不稳固,所以随着风两面倒,它立足不住。境界风动,自己如如不动,这才会有成就。

  这个成就是智慧慢慢的开了,境界慢慢就明白了,明白是看破,不动就是放下。顺境善缘不生贪恋,平常心对待;逆境恶缘不生瞋恚,不但不生瞋恚,还感恩。有人问,你怎么会感恩?感什么恩?真的要感恩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天天在考我,考试。戒定慧怎么成就的?考成就的,没人来考试你的话,你怎么会有戒定慧?考你的人愈多愈好,为什么?进步快,我们感恩。凡是一考就不及格,就完了;顺境善缘起了贪恋,就完了,逆境恶缘就怨恨,就完了。永远要记住,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在虚妄里头断我的虚妄。我们的贪瞋痴慢疑、喜怒哀乐全都是虚妄,没有一样是真的,慢慢契入境界,这个生活就很有味道。不论是善缘恶缘、顺境逆境都有味道,都在不断提升,全是华严境界。你看看善财五十三参,那就是华严境界!五十三参在哪里?就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早到晚,你会了,这就是住如来报土;不会的,这是三途地狱。关键与境界不相干,关键在迷悟。悟了,过佛菩萨的生活;迷了,过六道轮回的生活,都在心上转,外面境界全不相干。

  所以端正心念这句话重要!菩提心是你的真心,我们用本经经题来说,大家格外亲切,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,菩提心是什么?真心。真,不是虚妄的;诚,不是虚伪的,真诚心。真诚很抽象,什么是真诚?你从它的相上看就清楚一些。相是什么?清净、平等、觉,这就是真诚。清净是真诚,平等是真诚,觉悟是真诚。换句话说,你染污了,被贪瞋痴慢疑染污了,真诚心没有了;被喜怒哀乐染污了,那是严重的染污,被怨恨恼怒烦染污了,那更严重,严重的染污,真诚没有了。对待别人慈悲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是真诚心。清净平等觉是对自己,真诚心对自己,大慈大悲是真诚心对别人,那个慈悲里头有真诚、有清净、有平等、有正觉,这叫真慈悲,这是你自己的真心,你本有的,只是你自己迷失了,发不出来。真发出来了,跟诸佛菩萨就没有两样,诸佛菩萨用那种心,我也用这个心,我把这个心找回来,你就是走成佛之道。如果跟这个心相违背,有偏离,这方向也正确,偏上个五度、十度还不要紧;偏上个五度你还是菩萨,偏上十度你是阿罗汉,再偏上十度你是天人。现在全偏了,接近一百八十度,那就遭难,灾难就现前。

 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,「全经宗旨,修行要径」,这个话不能不多说几句。这个话为什么早不说?早说过,你们把我讲经过去这些录音带找出来听,不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九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