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十八集) 2011/10/18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9-0018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一百六十七面,第六行「解」这里看起:
「实相之旨,如上粗明。至于本经体性,何得称为实相耶?下申其说。世亲菩萨《往生论》云」,前面我们就说到此地,将世亲菩萨做了个简单介绍。《往生论》是他的著作,是净土里头很重要的一部论典,也可以说是世亲菩萨修学念佛法门的心得报告。所以净宗专讲往生的有三经一论,三经是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一论就是这《往生论》,这是净宗的根本经典。清朝末纪的时候,魏默深居士把《行愿品》最后的一卷附在三经的后面,称为四经。所以,诸位如果有看到净土四经,就晓得那里头多了一样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民国初年,印光大师将《楞严经.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附在四经后面,现在我们讲的净土五经。五经怎么个来源要知道,印光法师。还有没有必要再增加一点?给诸位说,不必要了,五经一论已经到究竟圆满。特别是印光大师加进去的,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,比《心经》还少,《心经》二百六十个字,这二百四十四。它是什么?它是净宗的心经,不可思议。《般若心经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心经,《大势至圆通章》是净土的心经,非常非常殊胜,印光大师把它拈出来。
这一段是体性里面第五,「三种成就,愿心庄严」,这一句可以做为科题。「庄严佛土功德成就,庄严佛功德成就,庄严菩萨功德成就」,这三种成就就指这三桩事情,佛土、阿弥陀佛、往生的这些菩萨们。到极乐世界,这三种成就都可以说是究竟圆满了,非常不可思议。「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,应知」,三种成就是怎么来的?愿心庄严,一句话回答了。愿心,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,庄严是阿弥陀佛五劫修行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,以心控物,这个不可思议。心就是心愿,佛常说,大小乘经里都有讲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法藏菩萨在因地他就用这个制心一处,这一处就是四十八愿。四十八愿就是法藏菩萨的心,法藏菩萨的心就是四十八愿。
愿发了要行,如果没有行,这个愿是假的、是空的,我们中国人叫虚愿,没法子落实。法藏菩萨用五劫的时间,没有说中劫、小劫,肯定就是大劫。一个大劫的时间多长?我们从一个小劫算起,有很多种讲法,总而言之,是很长很长的数字。通常讲一个很具体的数字,就是人的寿命,人寿命最长的是八万四千岁,最短的是十岁。从八万四千岁,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然后再从十岁,每一百年加一岁,加到八万四千岁,这个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。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,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。中劫是成住坏空,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,大世界不是小世界,不是太阳系,娑婆世界,就是三千大千世界,成住坏空五次,这么长的时间!把四十八愿修成功了,愿愿都圆满。所以,极乐世界怎么来的?佛土庄严是极乐世界,佛庄严是阿弥陀佛,菩萨庄严是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这句话我们要记住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。所以说三种成就愿心庄严,这个我们应该要晓得。我们现在要发愿修行,发愿要真的依照那个愿修行,那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以心控物。这个能量不可思议,确实能改变世界。所以极乐世界怎么来的?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、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。
我们再回头想想,我们今天住的这个地球,社会混乱,地球上灾变这么多,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,大灾难恐怕就在眼前。这是怎么回事情?这是什么?我们居住地球上的众生,起心动念是负面的。什么心?我们说存的什么心?存的是贪瞋痴慢疑;起的是什么念头?起的念头是怨恨恼怒烦;干些什么事情?是杀盗淫妄酒。这是负面、不善的意念之所成就,就是我们现在社会地球的状况。阿弥陀佛是正面的,我们这是负面的。这地球能不能救?能!如果我们把念头换一换,我们的心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慢、不疑,心正了,叫端正心念,心正念也正。念是什么?不恼、不怒、不怨、不恨,怨恨恼怒烦没有,念正了。行正?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修十善业。只要这个念头,你看行为正、念头正、心正,这个世界上灾难就没有了。外面这些现象是我们里面意念之所成就,真的是以心控物,一点都没说错。所以这「愿心庄严」四个字了不起,应知。
「略说入一法句故」,略说是总的来说,总的来说就是一法句。一法句是什么?「一法句者,谓清净句」。什么叫清净句?「谓真实智能无为法身」,就这么一句。真实智慧是明心,无为法身是见性,明心见性,用我们中国佛教里的话来说就四个字,一法句就是明心见性。天亲大师所说的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,就是明心见性。「此论」,这一句是《往生论》里头最精彩的一句,这一句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哲学的最高峰。现在我们也明白了,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,也是科学的最高峰。人成了佛,最伟大的科学家,最伟大的哲学家,用科学、哲学来讲,他们都到登峰造极,没有再往上的。「此论直显」,直接的显示,「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」。理事无碍是《华严》,《华严》讲的四种无碍,理无碍、事无碍、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无障碍的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也有理、也有事,理一真法界是常寂光土,事一真法界是实报庄严土。理里头没有现象,事里头有自然现象,一真法界是自然现象,里面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像我们现前这种的物质现象。因为实报土是法性土,实报土里面的佛跟菩萨是法性身,不是我们这种肉身。所以,他也有相,有境界相,可是这个相我们不可思议。这《往生论》上都给我们显示出来。
「即事而真,当相即道」,真是真如,道是自性,事就是实相,相就是自性,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。「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」,那个依正庄严也是无量无边,没有办法算数,依报跟正报,「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」,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。寂光土里面所显示的叫常寂光,常是永恒,没有变化;寂是清净寂灭,决定没有波动现象;光是讲它的作用,照,照见。照见是遍法界虚空界,没有一法不在其中,他统统照见了。他所见到的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,我们讲明心见性。「一一即是实相,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」,这把它说出来了。明朝蘧庵大师,好像他就是大佑,一个名字叫大佑。他说,「琼林玉沼」,琼林是宝树,玉沼就是七宝池,极乐世界的宝树、宝池,「直显于心源」。这就是从极乐世界物质现象上来说,全是心性变现的。它不是识,它跟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关系,它是性德。「寿量光明」,这讲正报,「全彰于自性」。自性跟心源是一个意思,一桩事情。彰是显,从自性里头显现出来的。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彰就是能生、能现,依报正报统统都是自性现的。
「幽溪大师《圆中钞》曰」,这都是净土宗古代的大德,「夫琼林玉沼,寿量光明,固一切诸法之相也」,自性里头有体、有相、有作用,「然则直显于心源,全彰于自性,顾何相之可得哉」。这个句意思可深了。自性的本体没有相,没有物质现象,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自然现象,所以叫常寂光,但是它能现相。他自己没有起心动念,怎么会现相?凡夫现相是一念不觉,他念念都觉,他没有不觉的,怎么会现相?我们在大乘教里这么多年的熏修,这个问题应该知道,为什么会现相?众生有感他有应,就现相,如果众生没有感,他不现相。众生的念头太多,有正念、有邪念、有善念、有恶念,什么念头都有,他现相。这个现相是感应,感应所现的相不能说它有,也不能说它无,真的是离四句,绝百非,不可思议。实报庄严土是它现的,怎么现的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,它有应。所以,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统统把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了,从等觉升到妙觉位,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。为什么?圆满回归自性了。由此可知,实报土的菩萨对常寂光了解,很清楚,没有入,没有契入。为什么没有契入?他还有一些无明习气没断,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,他就入了,入境界了。
就像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,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,为什么没有往生?我们在娑婆世界业没了,业要了了,阿弥陀佛马上就伸手接引你往生,我们的业没了。我们对极乐世界很清楚,我们接受《无量寿经》的熏陶,一百遍、二百遍、三百遍的熏陶,一点怀疑都没有,但是还不能去,业了了就去了。什么时候能了?没有一定,统统在各人。怎么个了法?放下就了了,也就是说,什么时候放下,你什么时候就可以往生。我们现在还没有往生,没往生你一定要知道了业。业里头最麻烦的,冤亲债主,这个要了。怎么了?要把心量扩大,要真正忏悔。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,特别是所造的杀业,杀生吃肉。对这些小动物有意无意,小蚂蚁无意踩死牠了,不是有意的。鸟兽,如果是打猎这是有意的。真的,《因果经》上讲得清楚,杀人偿命,畜生也是一条命,蚊虫蚂蚁还是一条命。牠来叮到你,也不过就是讨一顿饭吃而已,没有死罪。你要不愿意布施给牠,把牠赶走就好了,不能杀牠,杀牠就错了,那就要偿命。
欠债要还钱。特别是三宝物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清楚,用不正常的手段窃取三宝物,那个罪好重!《地藏经》上说,众生造五逆十恶,佛都能救他,盗三宝物,佛不能救他,你这多重。冒三宝的名义去化缘,去问人要钱、募捐,这个罪跟盗三宝物相同,都是无间地狱的罪业。过去,两百年前,寺院庵堂、佛教的大小道场,都有法师讲经说法,这些道理大家都懂,都不会做。可是最近两百年,讲经的人少了,到民国年间,真正讲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