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八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十八集)  2011/10/18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01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注》第一百六十七面,第六行「解」這裏看起:

  「實相之旨,如上粗明。至于本經體性,何得稱爲實相耶?下申其說。世親菩薩《往生論》雲」,前面我們就說到此地,將世親菩薩做了個簡單介紹。《往生論》是他的著作,是淨土裏頭很重要的一部論典,也可以說是世親菩薩修學念佛法門的心得報告。所以淨宗專講往生的有叁經一論,叁經是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一論就是這《往生論》,這是淨宗的根本經典。清朝末紀的時候,魏默深居士把《行願品》最後的一卷附在叁經的後面,稱爲四經。所以,諸位如果有看到淨土四經,就曉得那裏頭多了一樣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民國初年,印光大師將《楞嚴經.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附在四經後面,現在我們講的淨土五經。五經怎麼個來源要知道,印光法師。還有沒有必要再增加一點?給諸位說,不必要了,五經一論已經到究竟圓滿。特別是印光大師加進去的,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心經》還少,《心經》二百六十個字,這二百四十四。它是什麼?它是淨宗的心經,不可思議。《般若心經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心經,《大勢至圓通章》是淨土的心經,非常非常殊勝,印光大師把它拈出來。

  這一段是體性裏面第五,「叁種成就,願心莊嚴」,這一句可以做爲科題。「莊嚴佛土功德成就,莊嚴佛功德成就,莊嚴菩薩功德成就」,這叁種成就就指這叁樁事情,佛土、阿彌陀佛、往生的這些菩薩們。到極樂世界,這叁種成就都可以說是究竟圓滿了,非常不可思議。「此叁種成就願心莊嚴,應知」,叁種成就是怎麼來的?願心莊嚴,一句話回答了。願心,阿彌陀佛因地所發的四十八願,莊嚴是阿彌陀佛五劫修行。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事實,以心控物,這個不可思議。心就是心願,佛常說,大小乘經裏都有講,「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法藏菩薩在因地他就用這個製心一處,這一處就是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就是法藏菩薩的心,法藏菩薩的心就是四十八願。

  願發了要行,如果沒有行,這個願是假的、是空的,我們中國人叫虛願,沒法子落實。法藏菩薩用五劫的時間,沒有說中劫、小劫,肯定就是大劫。一個大劫的時間多長?我們從一個小劫算起,有很多種講法,總而言之,是很長很長的數字。通常講一個很具體的數字,就是人的壽命,人壽命最長的是八萬四千歲,最短的是十歲。從八萬四千歲,每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,然後再從十歲,每一百年加一歲,加到八萬四千歲,這個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。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,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。中劫是成住壞空,換句話說,這個世界,大世界不是小世界,不是太陽系,娑婆世界,就是叁千大千世界,成住壞空五次,這麼長的時間!把四十八願修成功了,願願都圓滿。所以,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佛土莊嚴是極樂世界,佛莊嚴是阿彌陀佛,菩薩莊嚴是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句話我們要記住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。所以說叁種成就願心莊嚴,這個我們應該要曉得。我們現在要發願修行,發願要真的依照那個願修行,那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的以心控物。這個能量不可思議,確實能改變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。

  我們再回頭想想,我們今天住的這個地球,社會混亂,地球上災變這麼多,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,大災難恐怕就在眼前。這是怎麼回事情?這是什麼?我們居住地球上的衆生,起心動念是負面的。什麼心?我們說存的什麼心?存的是貪瞋癡慢疑;起的是什麼念頭?起的念頭是怨恨惱怒煩;幹些什麼事情?是殺盜淫妄酒。這是負面、不善的意念之所成就,就是我們現在社會地球的狀況。阿彌陀佛是正面的,我們這是負面的。這地球能不能救?能!如果我們把念頭換一換,我們的心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慢、不疑,心正了,叫端正心念,心正念也正。念是什麼?不惱、不怒、不怨、不恨,怨恨惱怒煩沒有,念正了。行正?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修十善業。只要這個念頭,你看行爲正、念頭正、心正,這個世界上災難就沒有了。外面這些現象是我們裏面意念之所成就,真的是以心控物,一點都沒說錯。所以這「願心莊嚴」四個字了不起,應知。

  「略說入一法句故」,略說是總的來說,總的來說就是一法句。一法句是什麼?「一法句者,謂清淨句」。什麼叫清淨句?「謂真實智能無爲法身」,就這麼一句。真實智慧是明心,無爲法身是見性,明心見性,用我們中國佛教裏的話來說就四個字,一法句就是明心見性。天親大師所說的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,就是明心見性。「此論」,這一句是《往生論》裏頭最精彩的一句,這一句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哲學的最高峰。現在我們也明白了,不但是哲學的最高峰,也是科學的最高峰。人成了佛,最偉大的科學家,最偉大的哲學家,用科學、哲學來講,他們都到登峰造極,沒有再往上的。「此論直顯」,直接的顯示,「事理無礙之一真法界」。理事無礙是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講的四種無礙,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無障礙的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也有理、也有事,理一真法界是常寂光土,事一真法界是實報莊嚴土。理裏頭沒有現象,事裏頭有自然現象,一真法界是自然現象,裏面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像我們現前這種的物質現象。因爲實報土是法性土,實報土裏面的佛跟菩薩是法性身,不是我們這種肉身。所以,他也有相,有境界相,可是這個相我們不可思議。這《往生論》上都給我們顯示出來。

  「即事而真,當相即道」,真是真如,道是自性,事就是實相,相就是自性,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。「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」,那個依正莊嚴也是無量無邊,沒有辦法算數,依報跟正報,「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」,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。寂光土裏面所顯示的叫常寂光,常是永恒,沒有變化;寂是清淨寂滅,決定沒有波動現象;光是講它的作用,照,照見。照見是遍法界虛空界,沒有一法不在其中,他統統照見了。他所見到的都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,我們講明心見性。「一一即是實相,故雲本經以實相爲體也」,這把它說出來了。明朝蘧庵大師,好像他就是大佑,一個名字叫大佑。他說,「瓊林玉沼」,瓊林是寶樹,玉沼就是七寶池,極樂世界的寶樹、寶池,「直顯于心源」。這就是從極樂世界物質現象上來說,全是心性變現的。它不是識,它跟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關系,它是性德。「壽量光明」,這講正報,「全彰于自性」。自性跟心源是一個意思,一樁事情。彰是顯,從自性裏頭顯現出來的。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彰就是能生、能現,依報正報統統都是自性現的。

  「幽溪大師《圓中鈔》曰」,這都是淨土宗古代的大德,「夫瓊林玉沼,壽量光明,固一切諸法之相也」,自性裏頭有體、有相、有作用,「然則直顯于心源,全彰于自性,顧何相之可得哉」。這個句意思可深了。自性的本體沒有相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叫常寂光,但是它能現相。他自己沒有起心動念,怎麼會現相?凡夫現相是一念不覺,他念念都覺,他沒有不覺的,怎麼會現相?我們在大乘教裏這麼多年的熏修,這個問題應該知道,爲什麼會現相?衆生有感他有應,就現相,如果衆生沒有感,他不現相。衆生的念頭太多,有正念、有邪念、有善念、有惡念,什麼念頭都有,他現相。這個現相是感應,感應所現的相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無,真的是離四句,絕百非,不可思議。實報莊嚴土是它現的,怎麼現的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,它有應。所以,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統統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幹淨了,從等覺升到妙覺位,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。爲什麼?圓滿回歸自性了。由此可知,實報土的菩薩對常寂光了解,很清楚,沒有入,沒有契入。爲什麼沒有契入?他還有一些無明習氣沒斷,無始無明習氣斷幹淨,他就入了,入境界了。

  就像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,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,爲什麼沒有往生?我們在娑婆世界業沒了,業要了了,阿彌陀佛馬上就伸手接引你往生,我們的業沒了。我們對極樂世界很清楚,我們接受《無量壽經》的熏陶,一百遍、二百遍、叁百遍的熏陶,一點懷疑都沒有,但是還不能去,業了了就去了。什麼時候能了?沒有一定,統統在各人。怎麼個了法?放下就了了,也就是說,什麼時候放下,你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。我們現在還沒有往生,沒往生你一定要知道了業。業裏頭最麻煩的,冤親債主,這個要了。怎麼了?要把心量擴大,要真正忏悔。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,特別是所造的殺業,殺生吃肉。對這些小動物有意無意,小螞蟻無意踩死牠了,不是有意的。鳥獸,如果是打獵這是有意的。真的,《因果經》上講得清楚,殺人償命,畜生也是一條命,蚊蟲螞蟻還是一條命。牠來叮到你,也不過就是討一頓飯吃而已,沒有死罪。你要不願意布施給牠,把牠趕走就好了,不能殺牠,殺牠就錯了,那就要償命。

  欠債要還錢。特別是叁寶物,《地藏經》上講得清楚,用不正常的手段竊取叁寶物,那個罪好重!《地藏經》上說,衆生造五逆十惡,佛都能救他,盜叁寶物,佛不能救他,你這多重。冒叁寶的名義去化緣,去問人要錢、募捐,這個罪跟盜叁寶物相同,都是無間地獄的罪業。過去,兩百年前,寺院庵堂、佛教的大小道場,都有法師講經說法,這些道理大家都懂,都不會做。可是最近兩百年,講經的人少了,到民國年間,真正講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