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六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意叁,十善業道。所以十善業道不得了!學佛的同學都曉得,小乘叁千威儀,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,從哪裏來的?都是十善業。十善業,小乘給它一展開,叁千條,大乘菩薩展開,八萬四千條,濃縮起來,十條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十善業,變成一,一展開就是八萬四千細行,真的是無量之網。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出來。

  「又阿字真言,十方佛心。諸佛法身,同所加持」。這是密宗裏頭所說的,彌陀名號裏頭第一個是阿。梵文這個阿字翻成中文通常都是用一個無,阿是無。現在科學家說出意念,物質是知道了,物質怎麼來的?是意念累積産生的幻相。那意念從哪裏來的?找不到。他只說了一個,意念是無中生有,沒有理由,沒有原因,突然蹦出來了,但是立刻就消失了,速度非常快。這個跟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,彌勒菩薩所說的意思非常接近,無中生有。它不是無中,它從自性生的,但是自性沒有現象,你說它無,可以,說它空也可以,但是不能當作什麼都沒有來說,它什麼現象都能現,遇緣就現形。新興的科學跟佛法是愈來愈接近,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二、叁十年之後,大乘一般人不會把它看成宗教,它是什麼?高等科學、高等哲學。這是好事,佛法的本來面目慢慢被人掀開、看見了。

  「又毘盧舍那,以此阿字名爲秘藏」。毘盧遮那佛的秘藏,毘盧遮那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法身佛。法身沒有相,法身就是哲學裏面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,在大乘法裏面稱爲毘盧遮那,它是本體。阿字是秘藏,秘藏就是本體裏面所含藏的東西。惠能大師見到了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具足什麼?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過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那就是本自具足的。本自具足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才藝、無量的相好,樣樣具足,是一樣都不缺,本自具足。雖具足,它不現,不現就是什麼都沒有。這個話難懂,現在科學技術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大概最普遍的就是電視,家家都有。現在手機,手機也可以收到信息,也可以照相。毘盧遮那是什麼?就是這個屏幕,屏幕什麼都沒有,但是什麼都能現。雖然現了,屏幕上有沒有?還是沒有,它還是幹幹淨淨,它沒有一絲毫染著。這個好像惠能大師講的四句話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。你看這個屏幕不是本自清淨嗎?沒有染汙。「本不生滅」,裏面現象有生有滅,屏幕不生不滅。「本自具足」,它什麼都有,你打開頻道,什麼都有,不打開頻道,什麼也沒有。「本不動搖,能生萬法」,就在這一個屏幕上看到了。看到什麼?看到我們的自性,我們自性就是像這樣的。

  所以佛說了一句總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相可以欣賞,不可以占有,不可以控製。如果你想控製它,錯了,你控製不了。你想據有它,沒有這個話,它立刻就滅了。告訴我們,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之後,在一切現象裏可以受用,不要起心動念,不要分別執著,這就是完全隨順自性,隨順性德,這是最健康的,這是最幸福的、最圓滿的。你要起心動念,要想占有,要想控製,那你叫自找煩惱,這叫造業。起心動念就造業,分別執著就造極重的罪業。那是什麼?把這個現象變壞了,本來是非常美好的現象,像極樂世界一樣,變成像我們現在的地球,災難頻繁。這從哪裏來的?是我們想執著它、想控製它、想占有它,變成這個樣子,把畫面扭曲了。這個現象是佛在經上講的,「唯心所現」,唯心所現是自然的,「唯識所變」,識是什麼?識就是你的念頭。你起了不善的念頭,你想占有、想控製,産生變化,變得非常淩亂。所以毘盧遮那,以阿字爲秘藏,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本自具足」,秘藏是本自具足的。

  「又叁身唯說阿字一法」。叁身是法身、報身、應身。化身通常也合在應身裏頭,叫應化身。「諸經廣贊此法功德」。阿字這個音聲。「聞名觸耳,衆罪冰消。唱聲見字,萬德雲集。淺觀但信,直遊淨土。深修圓智,現證佛道」。你看這一個字的功德還得了,這不可思議!真有這麼大的功德嗎?我們來借用佛的一句話,「唯證方知」,你什麼時候明心見性,你就知道了。沒有明心見性你不知道,見性就知道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佛菩薩絕對不會以妄語來欺騙我們,句句話都是真話,句句話都是實話,你相信,你就有福報,不信,不信沒有這個福報。真信、真幹,那你可修大福報、大功德。你常念、常想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你看這個功德多大!所以應該把妄念放下,尤其是我們看到現在災難這麼多,災難的頻率月月上升,這個現象不好。有個同學很慈悲,每個月把這些災難的標題聚集起來列個表給我看。我平常不看報紙,也不看電視,什麼都不知道,他們把每天災難的標題,一個星期送一次。好像叁月份、四月份大概有五、六十起,七月份超過七十起,八月份就一百多起,九月超過二百起。今年災難頻率月月上升,一次比一次嚴重,這個事情很麻煩。這不是隨便說的,媒體報導的,網絡上報的,報章雜志上報的,電視新聞上報的,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。

  災難來了怎麼辦?第一個要記住,不驚不怖,就是不害怕。實在講,災難死那麼多人,我認爲一半以上是被嚇死的,他本來不該死,嚇死了。跟癌症一樣,癌症不會死人,癌症死了百分之九十都是嚇死的。得癌症的人,你看那個得癌的人他若無其事,他根本不在乎,他的癌症很快就治好了;每天愁得不得了,這個不得了!得大病,要死了,沒多久他就死了,嚇死的。所以我們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,縱然災難在面前,一點都不害怕,念阿彌陀佛。命裏頭該在災難死的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,好事,提前去了,阿彌陀佛來接引你。還有壽命的,沒事,你決定平安度過。你害怕什麼?一怕就壞了。念佛要緊,平常念佛,跟阿彌陀佛合成一體,那就不會有災難,什麼災難都化解了。所以聞名觸耳,聽到這個阿字,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真的衆罪冰消。那我們天天念、天天聽,爲什麼罪沒消?我們的念佛根本上有個大錯誤,有個大漏洞,是什麼?信心不足,所以怎麼念都沒有效果,他信心不足。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,你那個佛號確實聲聲滅罪。怎麼說你是信心不足?念佛念多少年了,罪業消不掉,不行,我要念念《地藏經》,我得要念念咒,就改學密,信心不足。信心不足搞哪個法門都不行,搞到最後還是到叁途去,你說你冤不冤枉!《華嚴》大經,《大智度論》大論,經論上都說,「信爲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他不信有什麼辦法!

  前清乾隆年間灌頂法師,那個時候的佛教還沒變成宗教,還是教育,乾隆時候(佛教變成宗教應該在嘉慶以後),寺院庵堂都有法師講經教學,佛教是教育。所以學佛的人都懂道理,都有信心,他真信。道理搞不清楚就會懷疑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我對佛教的信心,也是這麼多年慢慢培養出來的,最初半信半疑。老師教我,老師半信半疑,我跟老師學哲學,不是學佛,方東美教授。我跟他學習的時候,就是這張照片,他大概五十歲左右的樣子,晚年福報很好,晚年的相很豐滿,這是我跟他的那個時候。他跟我講佛經哲學,我從這入門的。講佛經哲學,告訴我,佛教經典裏面,十分之二是高等哲學,十分之八大概是迷信,老師這樣告訴我的。他認爲法相宗是哲學,法性宗是哲學,禅宗是哲學,禅宗屬于法性,其它的宗派大概都是迷信,那念佛就更不必說了。我受他影響叁年,整整叁年。叁年之後發現了,老師講迷信的部分可能比這個更高,就懷疑可能比這個更高,漸漸有這種覺悟,但是理解得不夠。所以看法有轉變,信心還是不足。到什麼時候才有信心?七十歲以後,換句話說,四十年之後我才相信,才真搞清楚了。

  現在我們學習這部經典愈學愈有味道,愈學是愈明白。所以跟大家做報告、分享,好處利益多多。古人講的,教學相長,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沒有分享的時候,沒有看到,沒有注意到,一有分享的時候,字字句句這裏頭的意思都看出來了。所以學東西,怎麼樣學才會有進步?天天跟人分享,天天做報告,那個進步就非常快,锲而不舍。真正搞透徹、搞明白了,最後就一句佛號,大圓滿。連經論都放下了,那是什麼?那是引導我入門的,入門就不要了。經教好比是船,過河需要用它,到了彼岸,船不要了。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釋迦牟尼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。可是我們有疑,這個船要,爲什麼?你渡不了彼岸。只要有懷疑,一定要它。所以經教的作用,幫助我們破迷起信,破迷開悟,它有這個作用。真正開悟,不要了,自然就通了。惠能大師不用經典,釋迦牟尼佛也不要經典,他說出來,記錄下來就是經典,他不要了,這給我們大家學習的。我們入了他的境界,也不要了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我們印法寶,保存法寶,是爲後世,爲還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,爲他們做的。我們不做,這個東西將來沒有了,即使他有善根福德,他沒有緣分,他見不到。所以我們有義務幫助後人,這是應當要做的。

  所以無論是名號、密咒、經教,確實諸佛贊歎。聞名觸耳,真的是衆罪冰消。唱聲見字,唱是唱佛名,見是見到文字、見到佛像,萬德雲集。你不入這個境界,你沒有這個感觸,入這個境界,確實有很深的感觸,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這裏。我們今天有一種感覺,叫磁場,進入到這個地區來的時候,你感覺到不一樣,這個磁場非常好,讓你生歡喜心,讓你生安穩心,進入這個磁場,心平氣和,浮躁就沒有了,或者是浮躁減輕了,這種現象多。我們初學的時候,去看老師,進入老師居住的環境就不一樣,磁場就不相同,很喜歡那個地方。淺觀但信,這生起信心。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涉入的淺,如果深入,直遊淨土。最貼切的就是這部經,這部經具足信願行這叁個條件。展開這個經卷,確實只有淨土,極樂世界就在現前,阿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