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六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意三,十善业道。所以十善业道不得了!学佛的同学都晓得,小乘三千威仪,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,从哪里来的?都是十善业。十善业,小乘给它一展开,三千条,大乘菩萨展开,八万四千条,浓缩起来,十条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十善业,变成一,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,真的是无量之网。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出来。

  「又阿字真言,十方佛心。诸佛法身,同所加持」。这是密宗里头所说的,弥陀名号里头第一个是阿。梵文这个阿字翻成中文通常都是用一个无,阿是无。现在科学家说出意念,物质是知道了,物质怎么来的?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。那意念从哪里来的?找不到。他只说了一个,意念是无中生有,没有理由,没有原因,突然蹦出来了,但是立刻就消失了,速度非常快。这个跟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,弥勒菩萨所说的意思非常接近,无中生有。它不是无中,它从自性生的,但是自性没有现象,你说它无,可以,说它空也可以,但是不能当作什么都没有来说,它什么现象都能现,遇缘就现形。新兴的科学跟佛法是愈来愈接近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二、三十年之后,大乘一般人不会把它看成宗教,它是什么?高等科学、高等哲学。这是好事,佛法的本来面目慢慢被人掀开、看见了。

  「又毘卢舍那,以此阿字名为秘藏」。毘卢遮那佛的秘藏,毘卢遮那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法身佛。法身没有相,法身就是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,在大乘法里面称为毘卢遮那,它是本体。阿字是秘藏,秘藏就是本体里面所含藏的东西。惠能大师见到了,他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具足什么?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过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那就是本自具足的。本自具足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才艺、无量的相好,样样具足,是一样都不缺,本自具足。虽具足,它不现,不现就是什么都没有。这个话难懂,现在科学技术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大概最普遍的就是电视,家家都有。现在手机,手机也可以收到信息,也可以照相。毘卢遮那是什么?就是这个屏幕,屏幕什么都没有,但是什么都能现。虽然现了,屏幕上有没有?还是没有,它还是干干净净,它没有一丝毫染着。这个好像惠能大师讲的四句话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你看这个屏幕不是本自清净吗?没有染污。「本不生灭」,里面现象有生有灭,屏幕不生不灭。「本自具足」,它什么都有,你打开频道,什么都有,不打开频道,什么也没有。「本不动摇,能生万法」,就在这一个屏幕上看到了。看到什么?看到我们的自性,我们自性就是像这样的。

  所以佛说了一句总话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相可以欣赏,不可以占有,不可以控制。如果你想控制它,错了,你控制不了。你想据有它,没有这个话,它立刻就灭了。告诉我们,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之后,在一切现象里可以受用,不要起心动念,不要分别执着,这就是完全随顺自性,随顺性德,这是最健康的,这是最幸福的、最圆满的。你要起心动念,要想占有,要想控制,那你叫自找烦恼,这叫造业。起心动念就造业,分别执着就造极重的罪业。那是什么?把这个现象变坏了,本来是非常美好的现象,像极乐世界一样,变成像我们现在的地球,灾难频繁。这从哪里来的?是我们想执着它、想控制它、想占有它,变成这个样子,把画面扭曲了。这个现象是佛在经上讲的,「唯心所现」,唯心所现是自然的,「唯识所变」,识是什么?识就是你的念头。你起了不善的念头,你想占有、想控制,产生变化,变得非常凌乱。所以毘卢遮那,以阿字为秘藏,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本自具足」,秘藏是本自具足的。

  「又三身唯说阿字一法」。三身是法身、报身、应身。化身通常也合在应身里头,叫应化身。「诸经广赞此法功德」。阿字这个音声。「闻名触耳,众罪冰消。唱声见字,万德云集。浅观但信,直游净土。深修圆智,现证佛道」。你看这一个字的功德还得了,这不可思议!真有这么大的功德吗?我们来借用佛的一句话,「唯证方知」,你什么时候明心见性,你就知道了。没有明心见性你不知道,见性就知道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佛菩萨绝对不会以妄语来欺骗我们,句句话都是真话,句句话都是实话,你相信,你就有福报,不信,不信没有这个福报。真信、真干,那你可修大福报、大功德。你常念、常想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你看这个功德多大!所以应该把妄念放下,尤其是我们看到现在灾难这么多,灾难的频率月月上升,这个现象不好。有个同学很慈悲,每个月把这些灾难的标题聚集起来列个表给我看。我平常不看报纸,也不看电视,什么都不知道,他们把每天灾难的标题,一个星期送一次。好像三月份、四月份大概有五、六十起,七月份超过七十起,八月份就一百多起,九月超过二百起。今年灾难频率月月上升,一次比一次严重,这个事情很麻烦。这不是随便说的,媒体报导的,网络上报的,报章杂志上报的,电视新闻上报的,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。

  灾难来了怎么办?第一个要记住,不惊不怖,就是不害怕。实在讲,灾难死那么多人,我认为一半以上是被吓死的,他本来不该死,吓死了。跟癌症一样,癌症不会死人,癌症死了百分之九十都是吓死的。得癌症的人,你看那个得癌的人他若无其事,他根本不在乎,他的癌症很快就治好了;每天愁得不得了,这个不得了!得大病,要死了,没多久他就死了,吓死的。所以我们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,纵然灾难在面前,一点都不害怕,念阿弥陀佛。命里头该在灾难死的,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,好事,提前去了,阿弥陀佛来接引你。还有寿命的,没事,你决定平安度过。你害怕什么?一怕就坏了。念佛要紧,平常念佛,跟阿弥陀佛合成一体,那就不会有灾难,什么灾难都化解了。所以闻名触耳,听到这个阿字,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真的众罪冰消。那我们天天念、天天听,为什么罪没消?我们的念佛根本上有个大错误,有个大漏洞,是什么?信心不足,所以怎么念都没有效果,他信心不足。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,你那个佛号确实声声灭罪。怎么说你是信心不足?念佛念多少年了,罪业消不掉,不行,我要念念《地藏经》,我得要念念咒,就改学密,信心不足。信心不足搞哪个法门都不行,搞到最后还是到三途去,你说你冤不冤枉!《华严》大经,《大智度论》大论,经论上都说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,他不信有什么办法!

  前清乾隆年间灌顶法师,那个时候的佛教还没变成宗教,还是教育,乾隆时候(佛教变成宗教应该在嘉庆以后),寺院庵堂都有法师讲经教学,佛教是教育。所以学佛的人都懂道理,都有信心,他真信。道理搞不清楚就会怀疑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我对佛教的信心,也是这么多年慢慢培养出来的,最初半信半疑。老师教我,老师半信半疑,我跟老师学哲学,不是学佛,方东美教授。我跟他学习的时候,就是这张照片,他大概五十岁左右的样子,晚年福报很好,晚年的相很丰满,这是我跟他的那个时候。他跟我讲佛经哲学,我从这入门的。讲佛经哲学,告诉我,佛教经典里面,十分之二是高等哲学,十分之八大概是迷信,老师这样告诉我的。他认为法相宗是哲学,法性宗是哲学,禅宗是哲学,禅宗属于法性,其它的宗派大概都是迷信,那念佛就更不必说了。我受他影响三年,整整三年。三年之后发现了,老师讲迷信的部分可能比这个更高,就怀疑可能比这个更高,渐渐有这种觉悟,但是理解得不够。所以看法有转变,信心还是不足。到什么时候才有信心?七十岁以后,换句话说,四十年之后我才相信,才真搞清楚了。

  现在我们学习这部经典愈学愈有味道,愈学是愈明白。所以跟大家做报告、分享,好处利益多多。古人讲的,教学相长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没有分享的时候,没有看到,没有注意到,一有分享的时候,字字句句这里头的意思都看出来了。所以学东西,怎么样学才会有进步?天天跟人分享,天天做报告,那个进步就非常快,锲而不舍。真正搞透彻、搞明白了,最后就一句佛号,大圆满。连经论都放下了,那是什么?那是引导我入门的,入门就不要了。经教好比是船,过河需要用它,到了彼岸,船不要了。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。可是我们有疑,这个船要,为什么?你渡不了彼岸。只要有怀疑,一定要它。所以经教的作用,帮助我们破迷起信,破迷开悟,它有这个作用。真正开悟,不要了,自然就通了。惠能大师不用经典,释迦牟尼佛也不要经典,他说出来,记录下来就是经典,他不要了,这给我们大家学习的。我们入了他的境界,也不要了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我们印法宝,保存法宝,是为后世,为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,为他们做的。我们不做,这个东西将来没有了,即使他有善根福德,他没有缘分,他见不到。所以我们有义务帮助后人,这是应当要做的。

  所以无论是名号、密咒、经教,确实诸佛赞叹。闻名触耳,真的是众罪冰消。唱声见字,唱是唱佛名,见是见到文字、见到佛像,万德云集。你不入这个境界,你没有这个感触,入这个境界,确实有很深的感触,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这里。我们今天有一种感觉,叫磁场,进入到这个地区来的时候,你感觉到不一样,这个磁场非常好,让你生欢喜心,让你生安稳心,进入这个磁场,心平气和,浮躁就没有了,或者是浮躁减轻了,这种现象多。我们初学的时候,去看老师,进入老师居住的环境就不一样,磁场就不相同,很喜欢那个地方。浅观但信,这生起信心。这是什么?这是我们涉入的浅,如果深入,直游净土。最贴切的就是这部经,这部经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。展开这个经卷,确实只有净土,极乐世界就在现前,阿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