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七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二十七集)  2011/10/23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2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注》第一百八十二面倒數第二行,看「解」:

  「且此一句佛號,下手最易,無分男女老少,不論智愚閑忙,人人能念,個個可行。名召萬德,妙感難思。從有念巧入無念,即凡心頓顯果德。」前面念老從宗教顯密這些典籍以及古大德的解釋,說明這句名號功德無量無邊。念佛的人多,真正知道這句名號功德的人不多。我們看到許多念佛幾十年,對名號功德都不能夠理解,遇到病苦,逆境現前,對名號的信心不足,還要求別的法門,還要求特別的神咒,這個都是不能夠了解名號真正的義趣。

  前清乾隆年間灌頂法師說過,這也是一位大德,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著作等身。日本《卍續藏》搜集他的著作二十多種,他的著作總共超過五十種。大師在他批注的《觀經直指》(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他這批注名字叫《直指》),裏面說過,我們遇到重大的災難,所有的經、論、忏法都不靈了,都救不了,解決不了問題,最後還有一個方法,決定能解決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。你看,誰相信?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,趕緊找別的地方去了,對于佛號放棄了。爲什麼我們念了一輩子佛號不靈?不是佛號不靈,是我們不會念。怎麼說不會念?你帶著懷疑的心去念就不靈,你不相信它。是天天念,半信半疑,念總比不念好。這樣的心態就不靈,不是名號不靈,是自己不靈。前面蕅益大師給我們舉的例子,大師講信,第一個是信自己;連自己都不能夠相信,佛菩薩幫不上忙。我們有一分信心,佛能幫一分忙;有十分信心,佛就能幫十分忙;這個人有萬分信心,佛對他的幫忙是萬分。

  爲什麼不信?對于經、對于論,經是講淨土叁經,論是講《往生論》,這個裏頭的道理沒搞清楚。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就相信了,死心塌地相信了,確確實實認爲這句名號功德所有一切經、一切法事統統都比不上,一點都不假。如果這句佛號不靈,再就找不到東西了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修法裏頭,這一句是最靈光的,達到登峰造極。就是難信,這你就相信了,這句話,難信之法。難信能信,祖師大德都肯定你是上上根人。不容易!幾個人相信?所以相信的人是難能可貴,稀有難逢。

  這個道理連現代的科學家、量子力學家,他們都發現了,發現我們這個經上所講的一向專念。無論你念什麼,你真正做到一向專念,那個能量都不可思議。那個能量可以改變地球,這麼大的能量。對于自己,我們身體裏頭發生一點小毛病那算什麼!多少,中國、外國也有,得到嚴重的疾病,醫療束手無策,可是這些人過沒多久他自然好了,再去檢查病沒有了,這外國人裏頭有。什麼原因?心情好,沒有雜念,沒有邪念,他只有正念,就能讓身心恢複正常。這是現代科學所說的以心控物,用我們的意念控製我們這物質的身體。你的心清淨,念頭清淨,你什麼病都不會生,染上什麼病,不需要治,自然就好了,你能相信嗎?一切念頭裏頭最好的念頭就是阿彌陀佛,沒有比這個再好了,你有這個念頭還得了嗎?我們得要相信。信的人,祖師大德都說,你是上上根。

  這句佛號下手容易,你看不論男女老少,也不論智愚閑忙,人人都能念,個個都可行。下面說出名號的功德,這個說到頂處了。「名召萬德」,這個前面我們講了二、叁次,大概五、六個小時,都講這句名號功德。真的,一點都不假,因爲它是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理體的名稱,當人自性,不是別的,自性的德號。自性德號很多,它排名第一。所以「妙感難思」,妙感是什麼?不可思議,無法想象,感應,非常的明顯。下面具體給我們舉例說出來,「從有念巧入無念」,就念這句佛號。無念是什麼?無念是明心見性。參禅,明心見性不容易;修觀,修止觀,明心見性也難;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人,明心見性容易。有沒有念阿彌陀佛明心見性的?有,例子很多。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明心見性,什麼叫理一心不亂?無念。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這是法身菩薩,他超越十法界了。就這麼單純,就這麼簡單,他就能證到極果。念到無念的時候什麼都通了,念佛是一個法門,這個法門通了,無量法門全通了;這一句名號通了,所有一切經論也全通了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這個一就是一句名號。真正難信,它確實是事實。「即凡心頓顯果德」,這個果是妙覺如來,從凡心裏面頓顯,不是慢慢的顯,就是宗門講豁然開悟。

  下面舉例,「如《疏鈔》雲:齊諸聖于片言」,諸聖是誰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諸是多,四十一個;聖,從圓教初住,這是聖人。圓教初住等于別教初地,這不是凡夫,法身大士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四十個位次,再上去有個等覺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跟他們平等,齊是平等。就靠一句阿彌陀佛就跟他們平等,跟等覺菩薩平等。「越叁祇于一念」,越是超越,叁祇是叁大阿僧祇劫。叁大阿僧祇劫是什麼回事情?你明心見性了,你證得圓教初住的果位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你生實報莊嚴土。經曆四十一個階級,四十一個位次,將無明習氣斷盡了,你證得妙覺果位,這就超越了,時間是叁個阿僧祇劫。

  用什麼方法?一念,就是這一念南無阿彌陀佛,一句佛號,超越四十一個階級,四十一位聖人,超越叁個阿僧祇劫,就這一句名號。真難信!爲什麼?我們說我們一生當中沒有看到一個相信的人,因爲真的相信了,他什麼都放下了,世出世間法他一切都放下,他真的專心去念,他真相信了。還搞搞這個,還搞搞那個,這是不相信。真信的人我們只看到一個,這個人現在還在,東北劉素雲居士,我就看到這一個人,這個人真信。她就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、一句佛號,一生其它的邊都不沾。有沒有這樣的成就?齊諸聖,越叁祇,有沒有這個?大概功夫還不太到,但是她走的是這條路,我們有理由相信她,她會達到這個境界。真正不可思議!這是信得深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;行得切,幹淨利落,就一句佛號。絕不會爲外面境界所動搖,千經萬論、無量法門她如如不動,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,這是我們的好樣子。

  「極圓極頓」,圓是圓滿,這個法門是大圓滿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,頓是快速,頓超。你想想看,凡夫成佛要無量劫;明心見性,證得法身了,還得叁個阿僧祇劫斷無明習氣,才能夠證到妙覺果位,不容易!人家一句名號就圓滿了,你說這多快!這是頓超。而且什麼?它簡單,太簡單了,「至簡」,沒有比這個更簡單,「至易」,沒有比這個更容易。你看這麼簡單、這麼容易,成就又是那麼圓滿、那麼快速、那麼高。這是佛教裏頭真正稀有難逢的獨特的一個法門,我們有緣遇到,這比什麼都幸運。遇到你要不相信,等于沒有遇到,你要相信那你就中獎了,你這一生肯定就成就了。「故知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不但爲本經之綱宗,實亦爲一大藏教之指歸」。後頭這句話說得好!一大藏教代表什麼?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也代表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各個所說的一切法,都不超越這一句名號功德,這名號功德還得了嗎!

  我最初看到這條信息,是李老師把這部經,只有經文,沒有批注,但是經文前面有梅光羲居士一篇序文,序文寫的很長,寫得非常精彩。當中有一段提到,中國在隋唐時代,我們知道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,高僧大德都在那個時候出現。佛法裏面大小乘十個宗派也都在那個時候建立的,那個時候國家在全世界是鼎盛的時期,大唐帝國。中國的高僧大德,這祖師大德,外國到中國來留學的這些學生,學成之後回去也都是他們自己國家的祖師大德。這些人曾經想過這麼一個問題,就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這一切經,哪一部經是第一,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?結果大家公認《華嚴經》第一。所以稱《華嚴》爲根本*輪,一切經都是《華嚴》眷屬,《華嚴》是根本。

  可是《華嚴經》最後怎麼成就的?《華嚴經》的圓滿,圓滿在哪裏?最後圓滿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《華嚴》歸到《無量壽》去了。所以,這些大德們說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皆是《無量壽》的引導而已,引導你入《無量壽》,那就是變成《無量壽經》是第一。《無量壽經》,夏老的會集本有四十八品,哪一品是第一?我們繼續追,他告訴我們《無量壽經》第一,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品,哪一品第一?當然,這祖師都說過,第六品第一,第六品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第一。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,哪一願是第一?再追!這也是祖師大德們公認的,第十八願,十八願是十念必生,就是一向專念,這是名號第一。我最初是看這段經文,繼續追的時候,就追到名號第一;換句話說,名號是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的總綱領,它是根源,一切法都不離名號。

  那再想想,名號的意思是什麼?梵文的意思翻成中文,一看中文就明白了。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覺,你看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。無量是沒有限量,覺而不迷。我們想想,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?成佛就是成了無量覺。所以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,不是一個人單獨的名號,是一切諸佛如來的總名號。同時,又是我們自己的名號。《華嚴經》上佛說,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;換句話說,你本來是無量覺,現在又念無量覺,你怎麼會不證無量覺?當然證無量覺。你從這個去仔細思惟、觀察,你就能夠體會到,名號功德真不可思議。他這裏講極圓極頓、至簡至易,你完全相信、完全肯定,你不再懷疑了;不再懷疑你就具足無量功德。前面說過,名號是當人,就是自己的體性,不是別的,圓滿自性的德號,與自己關系太密切了。我們看到中峰禅師《叁時系念法事》,裏面有一句開示說,「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