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七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我就在旁邊聽他們講話。正是政府提倡複興中國傳統文化,向他老人家請教,要怎麼樣去做才能落實。老師的態度非常嚴肅,停了大概有五、六分鍾不說話,五、六分鍾之後他開口說,方法是有。這些人說,什麼方法?第一個,那時候臺灣有叁家電視臺,電視臺關閉;第二個是無線電廣播,也有很多無線電臺,大概好像有幾十個,關閉;第叁個報紙關閉,第四個雜志停刊。這幾個官員聽了:老師,這個做不到!老師也很嚴肅的說: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,有這個東西在,傳統文化怎麼能興?不但不能興,滅亡!他講的是真話。孔子殺少正卯,我相信老師一定舉手贊成。

  今天社會會變成這樣子,速度太快了,你看從我學佛到現在六十年,六十年是一百八十度的改變。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就是媒體發達了,媒體傳播的內容全是殺盜淫妄,所以人全教壞了。現在人不是政府教,政府不教了,中國古代實在講政府有政策,但是政策執行的是每個人的家庭。所以中國過去的家,對于這個社會貢獻非常偉大,長治久安是家造成的,就是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是私塾,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。因爲中國過去是大家庭,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,村莊住的幾百人,這是一家,五代同堂,五代實在講就講到九族。家庭人少的,人丁不旺的也有兩百人的樣子,人丁興旺的有六、七百人。這麼大的一個家庭,如果沒有規矩,那不就亂掉了?所以,每個家你看有祠堂,祠堂是紀念祖先的地方,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,念念不忘老祖宗的教訓。它有家規、有家道,家規、家學、家業,所以它是個社會團體。現在家沒有了,古人講家不齊,家要是沒有規矩,社會就動亂了;子不教,小孩要不好好教他,心就壞了。古人這兩句話現在我們看到了,現在家沒有了,社會亂了;小孩沒有受到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人心壞了。現在的人心是什麼?佛法講的,貪瞋癡慢疑,這現代人心。在從前,中國古人的人心是什麼?仁義禮智信。你看看,是仁義禮智信好,還是貪瞋癡慢疑好?是怨恨惱怒煩好,還是儒家講的仁義忠恕好,你說哪個好?是殺盜淫妄好,還是仁愛和平好?這跟古人比一比,我們就明白了。

  中國過去曆朝曆代,談到中國,就會想到中國的漢、唐,這政治做得最好的。漢完全用了儒家,唐不但用儒家,還用了佛法,儒釋道在唐都是黃金時代。唐太宗是個好皇帝,他是儒釋道的總護法。治國,用過去五千年來,從叁皇五帝到前面的隋朝,二千五百年經、史、子這些著述裏面的關于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這些教訓。他下命令給魏征,成立一個小組,搜集這些教訓,編成一本書叫《群書治要》,治國的綱要。這本書非常難得,有同修找到了送給我,我把它印出來,現在慢慢放光了。馬來西亞那邊的朋友出了這麼個東西,《群書治要360》,叁百六十句。寶!治國安邦之寶!《群書》份量太大了,要那麼大的書送給人,人家不會看,爲什麼?太多了,嫌繁。所以我就告訴他,你們這批老師做一點好事,這真正好事,爲國家、爲民族、爲全世界人民做出一點貢獻,在全書裏頭選擇叁百六十小段,把它翻成白話文。我要求他注音、批注、翻成白話文,然後再從白話文翻成外國文,向全世界流通。第一本出來了。做多少本?做十本,一年做一本,十年完工,十年圓滿。一年做一本,就是每一年出這麼一本小冊子,這你喜歡看的,不多,句句都是精華,專家學者來挑選的,好!修身。我們要身心健康,好好讀這個書,它會幫助你;你要想家庭幸福,它會幫助你;你想你事業成功,它會幫助你;社會安定、國家興旺都靠這個。這個書沒有版權,可以大量印行流通,人人都應該讀。

  可是方老師那個話我永遠不會忘記,如果現在媒體還不改變內容,造的業可大了!你們想想看,電影明星,現在的我不知道,我知道過去,那些電影明星都沒有好死的,死的時候都不好。這果報!你演的那些劇情你害多少人,你能不負責任嗎?真正懂得因果的人不敢搞這一行。我過去有個小道場,華藏視聽圖書館,在景美,景美旁邊有一個世界新聞專科學校,它裏頭有電影科。有些同學常常聽我講經,知道因果可怕,來告訴我,我們學電影的,可不可以改行?我說改行最好。不改行行不行?不改行也行,你演一些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,你演一些這些劇情,你的功德好。所以很多學電影的,聽了經之後改學別的學科,不搞這一行了。有道理,不是沒有道理。

  拯救今天的社會沒有別的辦法,做媒體的工作人也很辛苦,天天拉廣告,費用太大,好像不用廣告就不能活了。我也遇到過,我說我們也有個電視臺,華藏衛星電視臺,陳彩瓊居士搞的,沒拉廣告,它活了九年,沒死。說明什麼?喜歡聽聽正面的東西還是有人,不是沒有人,這些人支持你。我相信它的收入不錯,它有足夠的經費才能維持。最初開辦的時候只有叁顆衛星,現在逐年增加,現在六顆衛星,覆蓋全球。決定不能搞負面東西,決定不能害人,凡是做害人的事情下場都不好。演電影、搞連續劇,多搞一點因果的內容好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讓大家看了、聽了不敢做壞事,這就是無量功德。所以,因爲媒體的發達、信息的發達,言論的自由、出版的自由,搞得這個世界烏煙瘴氣,這個世界的惡化與日俱增。到最後,這科學家說的,世界走向毀滅。走向毀滅不是自然的,是人爲的。這也不是科技,是掌控科技的那些人,人心壞了。家不齊,人不教,問題在這裏。所以,我們同居是穢土。

  極樂世界沒電視,也沒有雜志,也沒有廣播,也沒有報紙,有什麼?阿彌陀佛天天講經。所以那邊的人,人心清淨,沒有惡念。每天聽經,不但聽阿彌陀佛講經,還聽十方諸佛講經。由此可知,阿彌陀佛是開放的,不是保守的,不是說你專聽我一個。你看大小本裏面都說,極樂世界這些菩薩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,得到彌陀本願威神加持,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都跟法身菩薩相等。所以他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,可以分身,可以同時到每一個諸佛世界去聽佛講經,去供佛。供佛是修福報,聽經是開智慧。所以極樂世界就這兩樁事情,天天修福報,天天開智慧。沒有一個造業的,沒有一個是胡思亂想的,這個環境太好了!我們怕災難要移民,上次我在日本講經,日本遇到叁一一這個災難,許許多多人都向外國移民。我們現在地球上普遍發生災難,移民最好的地方是極樂世界。很容易去,不要花很多錢,人人都能去得了。到極樂世界去,每天修福修慧,福慧雙修,永遠離開了染汙。等到這個世間,染汙肯定帶來災難,也只有大災難也許他會回頭,他知道錯了,等到這個世界衆生知道錯了,回頭了,你從極樂世界再回來度他,好事!

  我們這個地方這個世界,真的有凡有聖,這都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文殊菩薩住在五臺山,我們空間維次不一樣,有特殊緣分的見到了,沒有特殊緣分你找不到他。這個世間有阿羅漢住在這裏,地藏菩薩住在九華山,迦葉尊者住在雞足山,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。我們接著看,「故雖同名同居,而實有不同」,是跟凡聖同居,但是見不到;他見得到我們,我們見不到他。「如《要解》謂此之同居曰:由實聖」,實是真的,小乘初二叁果,「過去有漏業」,他們修行,他們是聖人,天天在斷煩惱,在修禅定、求智慧。「權聖」,大權示現之菩薩,他不是真正的修行,他早就成佛,所謂是乘願再來,示現的,文殊、普賢、地藏早都成佛了,示現菩薩身分來幫助有緣的衆生,是這麼回事情,「大慈悲願,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」。「至實聖灰身」,灰身就是滅身,他入般涅槃了,小乘這些人入般涅槃。「權聖機盡」,大權示現的,這是衆生有感,他就有應,感的人沒有了他就不現,所以指度生之緣已了。「便升沈碩異」,碩是實實在在的意思,也是堅固的意思。不一樣,跟極樂世界不相同,「苦樂懸殊,乃暫同,非究竟同也」,這個同是很短時間,不是長時間的。「又天壤之間,見聞者少,幸獲見聞,親近步趨者少」,能真正見到的、聽到的不多。縱然見到、聽到了,你想去親近他,想去向他學習,又更難,更不容易了。這是說我們這個世間凡聖同居土,跟極樂世界同居土完全不相同。

  「又佛世聖人縱多,如珍如瑞,不能遍滿國土,如衆星微塵」。這是兩個世界比喻。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聖人多,佛天天講經。這一點我們要記住,如果是真的佛,肯定天天講經,不會中斷的。釋迦佛爲我們表演的,釋迦佛爲我們介紹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是天天講經,沒有一天中斷的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佛是教育,佛不是宗教。我們沒有在經典上看到,阿彌陀佛天天帶領大衆祈禱,沒有看到;沒有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在做經忏佛事,沒看到。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提過,只是說阿彌陀佛在那裏講經說法。這個本子介紹可相當詳細,沒有說明極樂世界有國王、有總統、有皇帝,沒有說到。也沒有說到極樂世界還有士農工商,還有各行各業,沒說到。極樂世界,它告訴我們只有兩種人,一個老師、一個學生。阿彌陀佛是老師,往生去的菩薩,上從等覺,下到地獄衆生,全是菩薩,學生。這麼樣看起來,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,不是一個國家,不是個一般的社會組織,不是的,學校。從這個地方也透露了一點信息,讓我們恍然大悟。因爲極樂世界這些菩薩神通廣大,有能力分身,每天都能供養十萬億諸佛。十萬億,古大德講得很清楚,十萬億是比喻,實際上不止。爲什麼說十萬億?因爲佛說,我們娑婆世界距離極樂世界十萬億,十萬億佛國土,說明到極樂世界再回來很容易,用意在此地,實際上無量無邊。他們去拜佛、供佛修福,聽佛講經說法開智慧。這麼一說來,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是辦學校。

  那我們想到了,一真法界是學校,方便土也還是學校,同居土就亂了,我們這個地球上就代表著同居土。極樂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