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別教初住,圓教初信」,這都是位不退。「通教菩薩,別教十向,圓教十信」,這是行不退。「別教初地,圓教初住」,這叫念不退。「但此淨土法門,橫生圓超,不可思議」。淨土法門確實,爲什麼叫橫生?他從我們人道直捷就往生。不像一般法門,從人道提升到欲界天,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,色界天再提升到無色界天,然後才出離六道輪回生四聖法界(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),再超越十法界,到佛的實報莊嚴土,這叫豎出,時間長,非常困難。淨土,從人道這邊就過去了,這叫橫出,容易!不必經曆那麼多的時間、那麼多的階級,從人道就橫超、就直捷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「凡往生者,不再墮凡地,是證位不退」,哪有那麼麻煩,到了極樂世界,不會再墮落了。「極樂國土,唯一佛乘,故不墮于小乘,是行不退」。極樂世界就是成佛之道,比菩薩還要高一級,所以這行不退。「既生同居,即同生上叁土,圓修圓證,于此土中,必破無明,顯佛性,而證念不退」。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等于說你圓滿證得叁種不退轉。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圓滿具足叁種不退,這是極樂無比殊勝之處,八萬四千法門裏頭找不到第二種,只有這一門。
我們今天用了六十年的時間,這不是個短時間,五十叁年與同學們在一起分享,肯定了這一個法門。往後還能活幾年無所謂了,活一年幹一年,專學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科注》,我就學這一樣。我們每天功課,除自己念佛讀經之外,我讀經就讀這一部,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四個小時。一天四個小時,叁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,以這個爲目標。大概這一部經,需要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到一千叁百個小時,一年講一部。我活一年就講一遍,如果活十年,我就講十遍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大家看著我,會不會得念佛叁昧,會不會大徹大悟。我相信大家不會認爲我感情用事,因爲我學教學過六十年了,也講過幾十部經論了,選擇不會有偏差,不會有錯誤。
下面這一段,五逆十惡,帶業往生,皆得叁不退,這還得了!這蕅益大師說的。我們看批注,「如《要解》雲」,蕅益大師的《彌陀經要解》。「五逆十惡」,這個造作罪業極重,地獄罪業。五逆是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破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這五條叫五逆罪。父母恩德太大,生我、養育我、教導我,世出世間都把父母擺在第一恩德,你不報恩,怎麼可以殺害?所以殺害父母,無間地獄。在過去確實太少太少了,很少聽說有殺父母的。可是在今天這個世界時有所聞,真有,而且不少。這是什麼?沒人教了,兒女不知道父母的恩德,不知道父母的辛苦。第叁個,殺阿羅漢,阿羅漢這個世間沒有了,你也找不到他,可是跟阿羅漢有相同等級的就是老師,所以阿羅漢代表老師。老師的恩德大,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師,所以殺老師的罪跟殺父母的罪是相等的。
可是現在社會亂了、世界亂了,真正好老師找不到了,真正好老師他不教了。爲什麼不教?學生不肯學,老師沒法子教,不是老師不教。聖學建立在尊師重道的基礎上,老師並不是要求你要尊敬他,老師如果有這個心,他就不是好老師,他沒有離開名聞利養,而是什麼?尊師重道的那個心,能接受聖賢教誨。如果沒有這個心,孔子來教你、釋迦佛來教你都沒用,你不能接受。所以老師教學生,最重要是看學生的態度,學習的態度。如果他很認真敬業,所教的他都能聽得懂、都能吸收,真正變化氣質,那這個學生一定要教,老師沒有理由不教他。縱然這個學生一分錢的供養都沒有,繳不起學費,老師還是要教他。古時候私塾的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,不但要照顧學生免他的學費,甚至于他家裏的生活困難,老師還要送一點米、送一點錢給他,讓他家裏生活能過得去。爲的是什麼?爲國家培養人才,爲社會培養人才,爲一切衆生培養人才,爲這個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人不懂。
五逆罪第四個,是破佛身血,這是有典故的,從提婆達多來的。提婆達多跟釋迦牟尼佛是堂兄弟,佛的父輩,釋迦牟尼佛的父親兄弟四個,淨飯王是老大,大哥,釋迦牟尼佛又是長子,在堂兄弟當中他年齡最大,是長子,提婆達多是他的堂弟。這個人心術不正,傲慢,嫉妒心很重,人非常聰明,看到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多少人恭敬供養禮拜,他生嫉妒心,想盡方法要把釋迦牟尼佛除掉,他來作佛,他有這個意思,將釋迦牟尼佛取而代之。怎麼殺他?他知道佛每天出去托缽經過的路線,路途當中有一個峭壁,山澗峭壁,經過那個地方,他就在峭壁上面放了一塊大石頭,釋迦佛經過這個地方,推下去,想把他打死。佛福報太大了,有護法神,韋馱菩薩天天跟著,看到發生這個事情,用金剛杵把石頭攔截了,石頭就破碎了,碎片砸到佛的腳背出一點血,所以提婆達多墮無間地獄。現在佛也不在了,爲什麼還有這一條?惡意破壞佛的身像有同等的罪業。不是惡意沒有關系,無意的沒有罪。痛恨,恨他,要把他滅掉、除掉,這就是阿鼻地獄的罪,所以有這一條。最後一條叫破和合僧,六和敬的僧團,你造謠生事去破壞它,這個罪也是無間地獄罪。五逆罪。
十惡是殺盜淫妄,就是十善的反面。身造殺盜淫,口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绮語,意貪瞋癡,如果這十個都具足,而且都很嚴重,這也是無間地獄,叫五逆十惡。造作這種罪業的人,如果他遇到善知識告訴他,他能聽得懂,他能忏悔,他能改過自新,修念佛法門,求生淨土,臨命終之前十念都能往生。這個法門太了不起!換句話說,沒有一個不救。「帶業往生,居下下品」,往生淨土地位很低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。但是怎麼樣?皆得叁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他都得到。這樣殊勝功德利益沒人相信,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。佛在經上講的話,句句是真的,尤其是《要解》,蕅益大師說的。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很簡單,它後頭有一篇跋文,字數不多,說明他寫《要解》九天完成。近代印光大師對于這個小冊子佩服得五體投地,印祖說:即使古佛再來給《彌陀經》重作一個批注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這個贊歎還得了!《要解》裏面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自己所說的沒有兩樣,所以我們要相信,這話是真的。
「又」,下面還是《要解》的話。「了此」,了是明了,對于上面講的你都明了了,「方能深信彌陀願力」,你對阿彌陀佛才能生起深信之心。有深信,有切願,蕅益大師講,你就具備了往生的條件,決定得生。我將來到哪裏去?我就到極樂世界去。你就決定能去得成。到極樂世界,你是什麼樣的地位,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。實在說那是次要,往生是最重要的。我只要得生,這是最重要的,品位不在乎,好好修,那個不重要。有人曾經問過蕅益大師:你老人家求往生,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。蕅益大師回答說: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滿意。這個話是說給我們聽的,下下品就很滿意了,爲什麼?下下品圓證叁不退,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薩,這還能不滿足嗎?這不得了!多少菩薩羨慕,他們想,想不到,你不想就全得到了,真的不可思議。
「信佛力,方能深信名號功德」,這連帶的。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得了!我們講積功累德,要怎樣修善積功累德?念這句名號就是積功累德。我要多積一點功德,那我就分秒必爭,我分分秒秒都在念阿彌陀佛,這還得了嗎?不得了!因爲這一句名號,它包括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善法的一個總的綱領。你只抓到它,全部都抓到,不必再去找別的麻煩,心裏頭就這一句佛號,口裏頭也是這一句佛號。你看真正念佛的那些老太婆,六、七十歲,一天到晚念著阿彌陀佛,你跟她講什麼話,她都跟你阿彌陀佛,你問她什麼,她回答都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她沒有第二句話。真念佛!那個人真了不起,她在那裏教你,你不懂。這個老太婆,你看看好像念呆了,念癡了、迷了。我們用這種心態去看她。她真的在作佛,她教導我們,我們誤會,産生誤會。她那個形相是表法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那個樣子,那個樣子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。她在這個世間表演給我們看,幾個人看懂了,幾個人會了。
「信持名,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。」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造成的,阿彌陀佛是這樣造成的,我現在學阿彌陀佛,也在造極樂世界。我的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一個世界,自他不二。我們把這個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還會有別的妄念嗎?沒有了,還會有別的經教嗎?沒有了。一切經教全都在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裏頭,無論你學什麼,你先把這個東西學通,然後你所想學的自然就通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我們對于這些最深奧、最深密的教誨,要能體會,對我們修學有大利益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