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四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「混沌初開,乾坤始奠」。那個境界是什麼?那個境界是四空天的境界。把這個都當作宇宙源起,所以他不能解決問題。

  世尊這就把參學放棄了,他已經學了十二年,十九歲到叁十歲,舍棄了,在畢缽羅樹下入定。畢缽羅樹以後我們叫它做菩提樹。他在這個樹下大徹大悟,入更深的禅定。婆羅門的禅定到第八個等級,再超過就是第九定,第九定就出六道輪回,阿羅漢證得的,阿羅漢證得的叫第九定。佛比這個定更深,更深就到自性本定,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自性本定,這叫徹悟。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釋迦牟尼佛叁十歲。開悟之後,他在定中講第一部經《華嚴經》。《華嚴》是定中講的,所以小乘不承認,小乘只承認《四阿含》,不承認《華嚴》。小乘人沒分,參加不了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,這個法會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是明心見性的人,才能進入這個境界。所以出定之後,在鹿野苑度五比丘,講《四阿含》。阿含講了十二年,這是佛教的小學,教你怎麼樣做人,怎麼樣生天,怎麼樣能夠到色界天、到無色界天,跟你講這些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十二年之後講方等,方等好比辦中學,由小學升到中學,方等八年。之後開般若,般若二十二年,好比是大學,是釋迦牟尼佛最主要教學的一個時段,二十二年講般若。最後八年講法華,好比研究所。這叫隨機設教,學生程度不夠,一定從小乘慢慢來,由淺而深,由近而遠,由狹義慢慢再推廣,用這個方法。應病與藥,你的毛病在哪裏,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你克服、對治。

  「一般而論,則大乘經典,菩薩衆當機,小乘典籍,二乘當機」。這就是機有叁種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。大乘經,對菩薩講的。小乘經,像《阿含》、方等,這是對小根機的人(聲聞、緣覺)講的。大乘,這對菩薩講的,聲聞、緣覺慢慢提升到菩薩就能接受了。好比現在學校,小學生,中學生,大學生,研究生,學習的課程不一樣。「唯此淨土,奇特殊妙,獨標一格」。淨土法門非常特別,它不屬于前面這些,當機不是。「古有諸說,下標叁例」。第一個說法,「上輩往生,唯是菩薩。本經明叁輩往生,每輩再分叁品,則同于《觀經》中之九品」。所以常常我們把這個連起來說叁輩九品,叁輩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說的,九品是《觀經》所說的。唐善導大師以前這些古大德他們認爲,「往生極樂上品上生者」,是什麼人?四地到七地的菩薩,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的菩薩,上下品是大乘種性以上到初地已來這些菩薩。「中品上生是小乘叁果。若如是解,則九品之中,上品唯是菩薩聖衆所生,中上品是小聖所生」,就是阿羅漢。從上上品到中上品這四品凡夫絕分,凡夫沒分,這是善導大師以前人所說的。這是第一種說法。

  第二種,「本爲凡夫,兼爲聖人」,這第二個說法。這個說法就是善導大師他們講的。善導,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,傳說當中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日本人非常相信,日本這些出家人,隋唐時代到中國來留學大概多半親近善導跟智者大師,所以他們對這兩位大師特別尊敬。在日本你都看到善導寺,那就是紀念善導的。只要看到善導寺,肯定是淨土道場。淨宗祖師,他們把善導看作第一代祖師,日本在那邊開山都算第二代,第一代都算中國的祖師,他的老師。善導大師的像在中國很難看到,在日本很多,畫的像,塑造的像,幾乎一般寺廟都可以看到。這是對老師的尊重,我們中國人不如日本人。他老人家所注的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批注,叫《四帖疏》,「破前說曰」,他不贊成前面所講的。「如來說此十六觀法,但爲常沒衆生,不幹大小聖也」。這句話黃念老有解釋,「意謂佛說《觀經》中之九品往生,祇爲沈溺之衆生」,沈溺是六道輪回的衆生,叁輩九品是爲六道衆生講的。「而非專爲菩薩與阿羅漢也」,不是爲他們講的,專門爲六道衆生講的。

  「又雲」,這都是《四帖疏》裏的話。「看此」,此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裏面講「定善及叁輩上下文義,總是佛去世後,五濁凡夫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」。這個話說得好!叁輩九品都是爲六道衆生。爲什麼有上上品往生、下下品往生?遇緣不同。我們今天遇的緣太殊勝了。我們今天遇到什麼緣?上上品往生,你只要照這個去做,個個都是上上品往生。真能到上上品?真能。爲什麼?見思煩惱自然沒有了,無明煩惱也是自然沒有了。你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把那個統統忘得幹幹淨淨,它自然就沒有了。這法子妙極了,跟八萬四千法門相比,那是無比的殊勝。你遇不到這個法門那真難,你品位向上提升一層都不容易,遇到這個法門太容易了,問題就是你相不相信!頭一個,相信你自己,不是相信別人,相信別人錯了。相信別人,你的命運受別人支配,受別人影響,相信自己,自己做得了主宰。我自己相信自己,前面講過,跟阿彌陀佛是一體,自他不二,這個太重要了。相信佛在《觀經》上所講的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你能抓住這兩條,真的深信不疑,你怎麼不是上上品往生!我們也不必有這個念頭,上上品、上下品,不需要有這個念頭,自自然然上上品。有這個念頭就貶低了,爲什麼?夾雜妄念在裏頭,你的功夫就不純了。我就是一心專念,夾雜一個上品、下品,就把這個專字破壞掉了。專就是專一,決定不能有第二個念頭雜進去,你所有一切妄想雜念全部沒有了,全部都消除。所以見思煩惱不斷自然斷了,塵沙、無明不斷也自然斷了,這法子妙絕了。所以這句話不得了!凡夫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。我們平常講沒有照這個文講,我在講經裏常說,總是遇緣不同,才有九品差別,意思是一樣的。

  遇緣太難太難了,今天如果是沒有網絡、沒有衛星,我們在這裏修學,能有幾個人遇緣?不是在場聽你就遇不到。所以今天的網絡跟衛星産生多大的作用,太大了!多少人在網絡上、在衛星上我們一起來學習,一起來分享,真得利益。劉素雲居士不過是拿到一套《無量壽經》光盤,沒有講得這麼詳細,但是她善根福德深厚。她告訴我,她就懂得一句話,這句話就叫「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」,她就懂得這句話,她就真幹了。十年的時間就聽這一部經,一天聽十遍,一天聽一個小時的,這一個小時的重複聽十遍,這一部經聽完了從頭再聽,十年不間斷,沒有一個妄念。那麼嚴重的病,比癌症嚴重,山西小院那批人得癌症,醫生告訴他,你們壽命還有二、叁個月,劉素雲得的是紅斑狼瘡,醫生告訴她,妳隨時有死亡的可能。她把病、把死亡忘掉了,沒想到這個事情,專想阿彌陀佛。二、叁個月之後再去檢查,沒有了。醫生都感覺到奇怪,怎麼可能沒有了,把檔案調出來,真有。怎麼會沒有的?問她,妳用什麼方法治的?她說我念阿彌陀佛,就好了。醫生相信她,她一生不妄語,這一點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,一生不妄語,相信她。製心一處,無事不辦,她給我們做最好的證明。一生所服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,她不操一點心。我們看她幫助胡小林的父親往生極樂世界,那還得了!她用的什麼方法?跟《地藏經》上婆羅門女用的是一個方法,一樣的道理,真把老人送到極樂世界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