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四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「混沌初开,乾坤始奠」。那个境界是什么?那个境界是四空天的境界。把这个都当作宇宙源起,所以他不能解决问题。

  世尊这就把参学放弃了,他已经学了十二年,十九岁到三十岁,舍弃了,在毕钵罗树下入定。毕钵罗树以后我们叫它做菩提树。他在这个树下大彻大悟,入更深的禅定。婆罗门的禅定到第八个等级,再超过就是第九定,第九定就出六道轮回,阿罗汉证得的,阿罗汉证得的叫第九定。佛比这个定更深,更深就到自性本定,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自性本定,这叫彻悟。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释迦牟尼佛三十岁。开悟之后,他在定中讲第一部经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》是定中讲的,所以小乘不承认,小乘只承认《四阿含》,不承认《华严》。小乘人没分,参加不了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,这个法会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是明心见性的人,才能进入这个境界。所以出定之后,在鹿野苑度五比丘,讲《四阿含》。阿含讲了十二年,这是佛教的小学,教你怎么样做人,怎么样生天,怎么样能够到色界天、到无色界天,跟你讲这些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十二年之后讲方等,方等好比办中学,由小学升到中学,方等八年。之后开般若,般若二十二年,好比是大学,是释迦牟尼佛最主要教学的一个时段,二十二年讲般若。最后八年讲法华,好比研究所。这叫随机设教,学生程度不够,一定从小乘慢慢来,由浅而深,由近而远,由狭义慢慢再推广,用这个方法。应病与药,你的毛病在哪里,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你克服、对治。

  「一般而论,则大乘经典,菩萨众当机,小乘典籍,二乘当机」。这就是机有三种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大乘经,对菩萨讲的。小乘经,像《阿含》、方等,这是对小根机的人(声闻、缘觉)讲的。大乘,这对菩萨讲的,声闻、缘觉慢慢提升到菩萨就能接受了。好比现在学校,小学生,中学生,大学生,研究生,学习的课程不一样。「唯此净土,奇特殊妙,独标一格」。净土法门非常特别,它不属于前面这些,当机不是。「古有诸说,下标三例」。第一个说法,「上辈往生,唯是菩萨。本经明三辈往生,每辈再分三品,则同于《观经》中之九品」。所以常常我们把这个连起来说三辈九品,三辈是《无量寿经》上说的,九品是《观经》所说的。唐善导大师以前这些古大德他们认为,「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」,是什么人?四地到七地的菩萨,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的菩萨,上下品是大乘种性以上到初地已来这些菩萨。「中品上生是小乘三果。若如是解,则九品之中,上品唯是菩萨圣众所生,中上品是小圣所生」,就是阿罗汉。从上上品到中上品这四品凡夫绝分,凡夫没分,这是善导大师以前人所说的。这是第一种说法。

  第二种,「本为凡夫,兼为圣人」,这第二个说法。这个说法就是善导大师他们讲的。善导,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,传说当中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日本人非常相信,日本这些出家人,隋唐时代到中国来留学大概多半亲近善导跟智者大师,所以他们对这两位大师特别尊敬。在日本你都看到善导寺,那就是纪念善导的。只要看到善导寺,肯定是净土道场。净宗祖师,他们把善导看作第一代祖师,日本在那边开山都算第二代,第一代都算中国的祖师,他的老师。善导大师的像在中国很难看到,在日本很多,画的像,塑造的像,几乎一般寺庙都可以看到。这是对老师的尊重,我们中国人不如日本人。他老人家所注的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批注,叫《四帖疏》,「破前说曰」,他不赞成前面所讲的。「如来说此十六观法,但为常没众生,不干大小圣也」。这句话黄念老有解释,「意谓佛说《观经》中之九品往生,祇为沉溺之众生」,沉溺是六道轮回的众生,三辈九品是为六道众生讲的。「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」,不是为他们讲的,专门为六道众生讲的。

  「又云」,这都是《四帖疏》里的话。「看此」,此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里面讲「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,总是佛去世后,五浊凡夫,但以遇缘有异,致令九品差别」。这个话说得好!三辈九品都是为六道众生。为什么有上上品往生、下下品往生?遇缘不同。我们今天遇的缘太殊胜了。我们今天遇到什么缘?上上品往生,你只要照这个去做,个个都是上上品往生。真能到上上品?真能。为什么?见思烦恼自然没有了,无明烦恼也是自然没有了。你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把那个统统忘得干干净净,它自然就没有了。这法子妙极了,跟八万四千法门相比,那是无比的殊胜。你遇不到这个法门那真难,你品位向上提升一层都不容易,遇到这个法门太容易了,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!头一个,相信你自己,不是相信别人,相信别人错了。相信别人,你的命运受别人支配,受别人影响,相信自己,自己做得了主宰。我自己相信自己,前面讲过,跟阿弥陀佛是一体,自他不二,这个太重要了。相信佛在《观经》上所讲的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你能抓住这两条,真的深信不疑,你怎么不是上上品往生!我们也不必有这个念头,上上品、上下品,不需要有这个念头,自自然然上上品。有这个念头就贬低了,为什么?夹杂妄念在里头,你的功夫就不纯了。我就是一心专念,夹杂一个上品、下品,就把这个专字破坏掉了。专就是专一,决定不能有第二个念头杂进去,你所有一切妄想杂念全部没有了,全部都消除。所以见思烦恼不断自然断了,尘沙、无明不断也自然断了,这法子妙绝了。所以这句话不得了!凡夫但以遇缘有异,致令九品差别。我们平常讲没有照这个文讲,我在讲经里常说,总是遇缘不同,才有九品差别,意思是一样的。

  遇缘太难太难了,今天如果是没有网络、没有卫星,我们在这里修学,能有几个人遇缘?不是在场听你就遇不到。所以今天的网络跟卫星产生多大的作用,太大了!多少人在网络上、在卫星上我们一起来学习,一起来分享,真得利益。刘素云居士不过是拿到一套《无量寿经》光盘,没有讲得这么详细,但是她善根福德深厚。她告诉我,她就懂得一句话,这句话就叫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她就懂得这句话,她就真干了。十年的时间就听这一部经,一天听十遍,一天听一个小时的,这一个小时的重复听十遍,这一部经听完了从头再听,十年不间断,没有一个妄念。那么严重的病,比癌症严重,山西小院那批人得癌症,医生告诉他,你们寿命还有二、三个月,刘素云得的是红斑狼疮,医生告诉她,妳随时有死亡的可能。她把病、把死亡忘掉了,没想到这个事情,专想阿弥陀佛。二、三个月之后再去检查,没有了。医生都感觉到奇怪,怎么可能没有了,把档案调出来,真有。怎么会没有的?问她,妳用什么方法治的?她说我念阿弥陀佛,就好了。医生相信她,她一生不妄语,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,一生不妄语,相信她。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,她给我们做最好的证明。一生所服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她不操一点心。我们看她帮助胡小林的父亲往生极乐世界,那还得了!她用的什么方法?跟《地藏经》上婆罗门女用的是一个方法,一样的道理,真把老人送到极乐世界。

  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四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