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五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十五集) 2011/11/3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035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二百零三面倒数第七行,从「本为凡夫,兼为圣人」,从这看起。

  这个玄义,也就是概要,「所被根机」这段非常重要,我们可以细心去对照一下,我们是不是经典上所说的当机,这个对于我们现前修学能不能成就关系很大。如果跟经上讲的相应,没有一个不成就,成就就在这一生,所以关系很重要。这段讲的主要是依善导大师,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他的话就等于阿弥陀佛亲自为我们所说的。他说「如来说此十六观法」,这就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。净土三经,《无量寿经》是净土的概论,是第一经,等于说对于净土方方面面全都说到了。而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它只讲两桩事情,一个是讲理论,一个是讲修行的方法。所以它的范围不大,但是讲得非常好。尤其是在方法上,它讲十六种念佛的方法。这十六种可以分为三类,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跟持名念佛。都是修净土的方法,但是它有难易不一样,这前面略略的提过。小本《弥陀经》也是综合性的,但是文字少,讲得简单,便于做早晚课诵,因为它东西短,可以说它是大经的精华,大经的节本,大本的节要。这是净土三经。

  善导大师在《观经》批注,他的批注叫《四帖疏》,他说「如来说此十六观法,但为常没众生,不干大小圣也」。因为前人有说上辈往生是菩萨、是圣人,中辈上品是阿罗汉往生的,阿罗汉是小乘,上辈完全是大乘,地上菩萨。善导大师说,与大圣小圣都没关系,不干就是没关系。那佛说这个法门是给谁说的?是给六道众生的。常没,「没」就是头出头没,就是在搞生死轮回。换句话说,这个法门是专度六道里面苦难众生,慈悲到了极处!方法非常巧妙、非常简单、非常容易。这样简单容易的方法,能破见思、能断无明,这不可思议。真有这个能力?真有,因为在理上讲得过去。理上,世尊在大乘教上常讲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这个心天天想佛,没有想其它东西,非常专注。就是今天科学家讲这个念头,《念力的秘密》里头也说到这个,跟佛说的不谋而合。念力能够改变我们自己,就是我们身上疾病不需要用医药,完全靠念力能够把身体恢复健康,所有病态的细胞都能恢复正常。用的时候一定要专注,就跟佛法讲修禅定一样,不能夹杂妄念,不能有妄想,万缘真的要放下,它才起作用。只要有万缘,我们的心力就不能集中,对我们是莫大的伤害,这个我们自己要有高度警觉。谚语常讲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。我们自己都知道,无始劫来冤亲债主不晓得有多少,我们真用功他就来妨碍,但是功夫用得很纯熟了,他佩服你,他也沾光。就在想用功,功夫还没有上道,这个时候是他们扰乱的一个阶段,这个阶段很重要,这个阶段也非常危险。如何保持不受他干扰?那就是我们真正对于境缘,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真能放得下,就不受干扰,我们的功夫才能上道。

  经典里面开示太重要了,这个法门确实主要的就是度六道苦难众生,「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」。古人这个说法有问题,不是专门对他们的,对他们是附带的,所以它兼为圣人。往生极乐世界确实,有菩萨去往生,上面到等觉菩萨,下面到地狱众生,只要信愿行具足都能往生。菩萨有智慧,众生没有智慧,众生太苦、太可怜了。但是前面我们曾经读到,这些苦难众生真能往生也不是简单的,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,得诸佛威神的加持,所以他才能信、能愿、能行;如果没有过去深厚善根这个底子,今天接触还是不信,这个我们遇到太多了。我们天天在讲,天天在劝大家,几个人相信?这个我们就晓得,什么原因?善根不足。我们自己本身也是善根不足,李老师当年在世劝我修净土,劝多少次,真叫苦口婆心,我们都没有接受。这就说明什么?善根福德不够。怎么弥补起来?天天在学教补出来了。

  我跟诸位报告,我相信净土从哪里?从《华严》、从《法华》、从《楞严》,从这些大经里头认识了净土。看到这些等觉菩萨,文殊普贤、观音势至他们都念佛求生净土,才提醒我。没有那几年讲大经,我们对这个还是怀疑。这是给我们很好的一个经验,就是善根福德不足没有关系,可以补得出来。可是这个补,要有机会多听经。我讲经讲了五十三年,讲给谁听的?说老实话,讲给自己听的,别人是旁听,你得多少随你,我自己一堂课没缺。自己得受用,自己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现在这些科学家他们的报告我能看得懂。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对于佛讲的东西也证明,科学证明了。但是佛讲得比他们清楚,比他们透彻,为什么?佛见性了,他们没见性,他们还是凡夫。为什么?他们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放下。没放下能够探讨到这样的深度,这也不稀奇。因为佛在经上讲过,凡夫用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非常广大,在八识里头它的作用,起作用是最大的,对外能缘到宇宙,对内能缘到阿赖耶,就是缘不到自性,这佛在经上说得清楚。他们果然到这个境界,换句话说,佛讲第六意识所缘的极限,今天量子力学家达到了,非常接近。

  怎样才能明心见性?佛说得很清楚,「唯证方知」,这个证是你要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放下,你就成佛了。我们到今天,教下的熏习搞清楚、搞明白,这是解悟,解悟帮助我们修行,帮助我们不再受外面环境干扰,这是什么?我们了解了。我们如何不受外面环境干扰?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。一向可不是容易事情。过去李老师提过,我讲经时候也常常讲,李老师劝我们「换心」。怎么换心?我们现在心是乱七八糟,严重的染污,杂念纷飞,把这个东西去掉,换什么?换成阿弥陀佛,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。怎么样才换过来?我心目之中,心跟眼所看到的一切全是阿弥陀佛,真换过来了。佛眼看众生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佛眼看众生;菩萨看众生,一切众生都是菩萨;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。你到什么时候真换过来,自己晓得,为什么?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了,看一切众生,他是善、他是恶都没有关系。为什么?你一看,他是无始劫来的习气,一个一个你都清楚。我们真的回头了,回过头来之后,我们天天也是帮助他们回头。帮助他们回头不能着急,不能起心动念,不能分别执着,我们只是一味去做,做的方法就是守住这一句话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菩提心是什么?用蕅益大师的解释,我真相信,我真想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,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。这个心要恳切,娑婆不值得留恋,要能放下,彻底放下!

  极乐世界用外国宗教的话说,是我们唯一得救的一个缘分,我一定要把它抓住,我再不搞三途六道,不干这个事情了。我自己回头了,别人看到,他看懂的这就是善根成熟,他看懂了他就会效法,他看不懂不要紧,慢慢去看去。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,一部经、一句佛号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什么都好,个个都是阿弥陀佛,一切众生都是菩萨、都是善友,都是来度我的,都是来成就我的,我们感恩的心就生出来了。无量的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,念老给我们说明这个意思,说得更清楚。《四帖疏》这句话意思就是说,「《观经》中之九品往生,祇为沉溺之众生」,就是六道众生,「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」。这跟古大德说法不一样,也就是说四土三辈我们统统有分,总在遇缘不同。

  我们的缘太殊胜了,过去修净土的没有看到会集本,这会集本近代才出来的,会集本完备。从前五种原译本里面互相都有出入,而且翻译的文字有些地方很不好懂,读一本,有很多其它本子重要的经文你没读到,五种都读真的困难,到哪里去找五种本子!现代印刷术发达,也不过是最近三、四十年,之前很艰难。我们学佛的时候,印刷术是铅字排版,不容易,现在是电子照相、计算机排版,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。所以现在科技进步,成本大幅度降低。以前一套《大藏经》还得了!我小时候在我们家乡,听老人讲的,我们安徽一个省有几部《大藏经》?两套半,两套完整的,一套是残缺的。一个省才两套半,哪有现在一个普通人家里都可以供得起一部《大藏经》!从前法宝稀有,但是人真学,得到一部经书就如获至宝,现在《大藏经》倒是没人学了。过去有善根有福德缘不足,现在缘具足,善根福德欠缺,这就遗憾。

  这个本子太难得了,我们不要去找那五种原译本,这一本就够了,全都在里头。夏莲老用了十年工夫,五种原译本里头的精华一句不漏,全都在这个本子上。黄念老的批注,集注,这里面集经论八十三种,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,总共一百九十三种,集批注的大成,这还得了!我们现在人有福,黄念老看那么多东西,看一百九十三种著作,精华都抄在这里头。这两个人了不起,这两个人对于释迦牟尼佛后面末法九千年,那是大功德!他们到这个世间来真没有白来,这是佛法的功臣,对众生的法布施不可思议。我们也真是学习这么多年才识货,我们认识它了,它是宝,宝中之宝!他老人家的批注,那时候刚刚搞出来是油印的,打字油印,四册,他到美国就带这么一套书,送给我了。我一看,太好了、太难得了。所以我就打电话,找人去问他有没有版权,有版权那就算了,没有版权我就翻印。老居士回了我的话,欢迎翻印,还要我给他写封面,要我给他写篇序文。我们在台湾就印了一万本,第一次印一万本,这些年来到处都有人印。现在我们把科、注跟经统统会合在一起,这个本子就变成非常完美的本子。有这一部够了,我就到极乐世界,反正法门无量誓愿学,到极乐世界再学,极乐世界有无量寿,有的是寿命,有的是时间,在这时间太短了,有的是精神体力;那边又有好老师,又有好同学,老师是阿弥陀佛、诸佛如来,同学都是大菩萨。我们要这个环境,决定不能放弃,一心一意到极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