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名號裏頭,你只一直念下去,一切法門統統具足,妙不可言。所以不藉任何方法,「不落思量」,沒有任何意思,我就一直念下去,老老實實的,也不要修止,也不要修觀。我在講《妄盡還源觀》的時候,後面兩種是方法,後頭兩段,修五止、起六觀。五止六觀是《華嚴經》修行的方法,我們今天用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代替了。五止六觀不好修,這個發心專念多方便,比五止六觀還圓滿,五止六觀統統在裏頭。「直起直用,自得心開」,心開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一點都不假,只要你會用功,你真聽話。「當下破盡戲論」,破盡戲論是什麼?超越教下,華嚴、天臺、法相、叁論,這教下,全超越了。「蕩除一切計度分別」,這是禅宗。宗門教下,就這一句完全超越了。「故雲:如是深妙之法,唯有馬鳴等肉身大士,始能直下承當,徹底擔荷也」,這是什麼?專接上根。我們能夠學到也是上根,不是上根他怎麼能這麼專?所以,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些老太婆,她接受這個法門,雜念沒有了,一心念阿彌陀佛,叁年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宗門教下的大德比不上!她預知時至,一點不假。
四十多年前我們親眼看到,臺南將軍鄉的一個老太太。那個時候我在佛光山教書,佛光山在將軍鄉隔壁,大樹鄉在將軍鄉隔壁。佛光山有一個長工,佛光山的工程幾十年沒有停過的,天天在做工,天天在建設,所以說長工他一生就在佛光山做工。這個老太太跟他是鄰居,所以情形他非常清楚,他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。老太太人很慈悲,好人,待人真誠、慈悲,信神,什麼神都拜,心地善良。叁年前娶了個兒媳婦,兒媳婦是學佛的,勸她的婆婆不要到處亂拜,家裏設個佛堂,供西方叁聖,在家裏頭念佛、拜佛,勸她念《阿彌陀經》、念阿彌陀佛,她真聽了。念了叁年,也跟平常人一樣,一絲毫差異都沒有,臨走的這一天,她也沒有告訴家人。在我們想,告訴家人怕家人幹擾她。她晚上往生的。晚上吃晚飯,跟她的兒子媳婦家人講,今天晚上你們先吃,不要等我,她說我去洗個澡。她真的洗澡了,但是兒子媳婦很孝順,還是等她。等了很久沒出來,到下面去看看,看看她不在房間裏,真的洗澡了,換了衣服。到最後找(叫她也沒有聲音),看家裏小佛堂,她站在佛像前面,穿著海青,整整齊齊,手上拿著念珠,面對著佛像。叫她不答應,走到面前看,她往生了,站著走的。這一個地方就轟動了,真走了。叁年,從一個拜神的,回過頭來專念阿彌陀佛叁年。所以這個長工勸我們念佛,親眼看到的,一點都不假,不騙人。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,我在高雄談到這個事情還有人知道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那我們相信,她的媳婦懂得淨宗教義不多,老太太善根深厚,一聽就相信,就不懷疑,就接受了。如果對于教理真正通達,那念佛就不一樣了!真正通達的人念一天,我相信一般人念十年的功夫趕不上他一年的功夫。爲什麼?他真曉得,明了,一點不迷惑。這些都是上上根人。
「馬鳴大士,東天竺人」,天竺是印度,東印度人,「傳佛心印,爲禅宗十二祖」。從印度算起,達摩是第二十八代,到中國來了,是中國禅宗的初祖。「中興大乘,造《大乘起信論》。論末勸導衆生念佛,求生淨土」,這《大乘起信論》,馬鳴菩薩勸人念佛求生淨土。「龍樹大士」,這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,「南天竺人」,南印度,「爲禅宗十四祖。開鐵塔,親觐金剛薩埵,複爲密教之祖」。密宗是從他傳的,他開鐵塔,見到金剛薩埵菩薩,這是密宗的大師,密傳給他,他傳到世間。「入龍宮,取《華嚴經》,又爲華嚴宗祖」,在他之前沒有人知道有《華嚴經》。傳記裏面記載,龍樹菩薩非常聰明,他是初地菩薩,應該是別教,不是圓教。別教初地等于圓教初住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剛剛進入實報土,習氣還很濃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他是叁個月全學習完了,傲慢心生起來了,覺得什麼?這個世間沒有人能超過他了,他是世間第一人,有一點值得驕傲,有這麼一個味道。大龍菩薩把他接到龍宮裏面去,讓他親自看到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,在菩提樹下定中所講的這部《華嚴經》,他一看了之後,傲慢習氣立刻就消掉了。爲什麼?太偉大了!這部經多大分量?十個叁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,就嚇到了。再看中本《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的節要,分量還是太大,這個世間的衆生沒有能力受持。看下本,下本是什麼?目錄提要,像《四庫全書》一樣,目錄提要,《四庫全書》一千五百冊,那是大本,《荟要》五百冊,好像是中本,目錄提要五冊。分量多少?十萬偈四十品,這個行,這個閻浮提衆生可以受持,就把這個帶回來了,在印度就流通。所以小乘人不相信,不認爲是佛說的,是龍樹菩薩自己造的,大乘完全接受。
這個經傳到中國來是個殘缺的本子,差不多只有一半多一點,原本沒有了,在這個世間已經找不到了。所以今天《華嚴》最完整的本子是中文翻譯本。聽說《四十華嚴》原本還有,就是末後這一品「普賢行願品」,前面這叁十八品沒有了,找不到了。龍樹菩薩,中國大乘八個宗,八個宗都認他爲祖師,所以叫八宗共祖,就是說大乘法哪一個法門跟他都有關系。
「複以廣造衆論,力宏淨土」,龍樹菩薩也是往生淨土的。「《楞伽經》懸記雲」,這是佛預言的,「登歡喜地」,就是初地,「往生淨土」,所以他也是淨土宗的祖師。「我國稱大士爲八宗之祖,因天臺、南山(是律宗)、法相、叁論諸宗,亦皆崇爲其宗之祖也」,念佛往生淨土的。「智者大師誦《法華》,身心豁然,得入法華叁昧,親見靈山一會,俨然未散」。這是中國大師,相傳他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因爲住在天臺山,所以就稱他爲天臺大師,稱他所傳的爲天臺宗。臨終的時候,「右脅西向,稱念彌陀觀音而寂」,這是往生淨土的。「永明大師于天臺韶國師發明心要」,這就是明心見性。他是先修禅,在禅宗裏頭大徹大悟,以後專弘淨土,成爲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,所以淨土宗的六祖是永明延壽大師。「乃法眼宗嫡孫」,這是有師承的。「後專志淨宗」,專修淨土,念佛往生。這都是不得了的人物!「日誦洪名十萬聲」,你就曉得永明延壽大師,他的日課每一天十萬聲佛號。而且還「兼行日課一百零八事」,不簡單!「蒙觀音大士,甘露灌口」,智慧大開,「妙慧湧現,著《宗鏡錄》一百卷」。《宗鏡錄》號稱爲「小藏經」,是什麼?《大藏經》的節錄。就像我們現在讀書,把好的句子劃起來、總集起來,全部《大藏經》的總節錄,真不可思議!《大藏經》太大了,怎麼看法?看《宗鏡錄》,就是看《大藏經》的精華,一百卷。這個人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「及《心賦注》、《萬善同歸集》等,蔚爲法炬,光照萬世。七十二歲焚香別衆,坐脫西歸。以上四德」。他們在《高僧傳》都有傳記,大家可以看看,這是中國佛教的聖人。馬鳴跟龍樹是印度的,智者、永明延壽大師、善導大師這是中國的,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,永明延壽也是阿彌陀佛再來。「法門龍象。《要解》謂唯如是之人,始能徹底承當淨土法門。近世學人焉得以世俗之見,而鄙視淨土耶?」這是一些淺視之人把淨土看輕了,包括我們在初學佛的時候,産生嚴重的誤會。專接上上根人,這些是上上根人。
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得,只要是真信切願,老實念佛,都是上上根人。爲什麼?到西方極樂世界,他跟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是平等的,這還得了!而且這樁事情是一生成就,不要費多劫多生,不需要,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經上說得很清楚,你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德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。這個時候才真正感恩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太慈悲了,對每個人平等照顧,沒有彼此、沒有厚薄。因爲阿惟越致菩薩就不起心不動念了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裏會有分別執著!我們今天就用這個方法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學這些人。因上我們以他們爲榜樣、爲模範,果地上決定跟他們平等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