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注 (第叁十七集) 2011/11/4
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037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注》第二百零八面,倒數第二行,從當中看起:
「行人若能于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,稍生信解,其人必是上根,故雲:專接上根」。這末後一條「專接上根」,跟第一段所說的不一樣,第一段是四地以上的菩薩,那真的是上根;這個地方上根,只要能夠相信、能夠理解、能夠發心求生淨土,那我們現前這些人全都是上根,在一起分享同學這部經典的,個個都是上根。所以,什麼人當機,什麼人不是當機,我們讀這段文自己感到很慶幸。關鍵我們要堅持下去,如果中途退心,或者轉學別的法門,那就不是上根,上根肯定一門深入。首先要認識這個法門,確實是「無上甚深微妙法」,開經偈上說的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如來真實義是什麼?如來真正的真實義,就是叫我們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求生淨土,一點都不錯,這是如來真實義。
「同時如來從真實慧中,開演此法門者」,這個法門確實像經上講的叁種真實。真實之際,真實之際就是自性、就是實相、就是真如;真實智慧,真實智慧就是念佛求生淨土,在一切智慧裏頭沒有比這個更真實,爲什麼?它保證你在很短的時間成功。我們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看《往生傳》,我們在那裏得到一個結論,需要多長的時間你念佛往生淨土?一般講叁年。也不過就是叁、四年前,深圳黃忠昌居士做實驗,他聽我講經講到這個叁年往生的事情,他就發心做個實驗,看叁年能不能往生。在深圳閉關,遇到向小莉護持,兩年十個月,還差兩個月滿叁年,他預知時至往生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才叁十出頭,很年輕,爲我們作證轉,給我們做個證明。這是眼前的事情。所以真實慧就是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也就是這部經上講的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個人真實智慧,得真實的利益。往生那個利益無量無邊,比一般宗門明心見性,比教下大開圓解要殊勝太多了!明心見性比不上,大開圓解也比不上。爲什麼原因?明心見性、大開圓解那是自己功夫成就,沒有阿彌陀佛威神加持;這個法門,只要信願就得佛加持,所以是無比殊勝法門。
「欲惠衆生真實之利也,故此法門必方便究竟」,爲什麼?一般人都能學。如果不是究竟方便,下下根人不能學,那就不算方便。下下根人都能修成上上果德,這才叫究竟方便,這個法門有。「普令現在當來」,當來是將來,「一切凡愚」,凡夫裏頭愚鈍的根性,不是很聰明,不是有智慧的,還加上「濁惡」,濁是什麼?嚴重染汙,造作惡業,這些「衆生,悉登彼岸」,彼岸是極樂世界,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。「故此甚深之法,複又傍及中下也。」換句話說,上中下叁根都有分。此地上根的標准跟前面不一樣,不是菩薩,上根是什麼?能信能解,這緣很殊勝,遇到這個經典,這經裏頭的意思能理解,這上根。中下根,遇到這個經的時候理解程度不夠,但是他能夠信願持名,就能往生。乃至于造作惡業,前面說得很清楚,煩惱不必斷,業障不必消,老老實實念這句佛號,它自然消了、自然斷了。這個道理我們懂,我們一點都不懷疑,因爲我們把心完全放在阿彌陀佛那裏,無障不消,什麼煩惱都會斷幹淨。這個法門到哪裏去找!我們在這一生遇到,真難,難中之難。
我們再看下面一段,大願核心,「第十八願,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」。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「至于謂此爲專接凡夫者,蓋顯如來之大慈大悲。世尊憫念末世凡愚,障深苦重,乃發無上宏深大願,故號願王。大願之核心乃第十八願」。這個也是非常不容易,能夠說得出來這幾句話,這不是普通人,一般人讀這個經體會不到這樣的深層。古來祖師大德,多少人都是再來人,身分沒暴露,我們不知道。他沒有暴露身分必要,目的在引導衆生求生淨土,顯示出如來慈悲到極處了。末法時期,凡夫,尤其是愚癡的凡夫,障深苦重,這是說我們現代。這六個字把我們現前社會狀況可以說描寫得淋漓盡致,「凡愚障深苦重」六個字。阿彌陀佛什麼時候見到的?至少是十五大劫之前他就看到了。極樂世界成立到今天十劫,在這十劫之前阿彌陀佛五劫修行,專修四十八願,所以至少是十五劫之前,法藏菩薩就看到了。
這些衆生,怎麼去救他?他造作極惡的罪業是一時胡塗,不是沒有善根,一時迷了,做錯事情。迷了之後他就能回頭,他知道錯了,一墮到地獄裏頭就知道錯了。所以墮地獄不怕,怕的是你執迷不悟,那就沒法子;如果你勇于認錯,我錯了,我後不再造,這人很容易離開地獄。還有一類人習氣很重,愛面子,知道錯了,死也不承認,墮地獄還不承認,那就沒法子,地獄那些罪就得受了。我們在大乘經典裏面看到很多,惡道的衆生只要回頭,立刻就會離開惡道。長劫在叁途輪回而沒有法子離開的,那真的是愚癡。像釋迦牟尼佛所說,當年祇樹給孤獨園那一群螞蟻,七尊佛出世了,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。那比地獄還苦,地獄沒有那麼長的時間,七尊佛出世。所以,業障裏頭最怕的是什麼?是愚癡,醒悟不過來。貪瞋不怕,愚癡最可怕,他不會覺悟,他就沒有出頭的日子。
所以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都稱彌陀爲願王,大願王,大願王是對阿彌陀佛稱的,那個願是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度衆生。而四十八願的核心是第十八願,第十八願的願文節錄在此地,「十方衆生,聞我名號,至心信樂,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願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;唯除五逆,誹謗正法」。這是第十八願,大願的核心,方便到極處,十念必生。這裏頭字字句句我們都要留意到,對象是十方衆生,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衆生,上面到等覺菩薩,下面到阿鼻地獄,就是無間地獄。所有這些衆生,只要聞我名號,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,只要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字,你看這個多簡單、多容易。聽到怎麼樣?要至心信樂,關鍵就在這一句,至心是真心,菩提心裏面的至誠心。
菩提心有體有用。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,《觀經》上講的。菩提心的起用,用有兩種,一個是自受用,一個是他受用,自受用稱之爲深心,他受用是回向發願心,這是《觀經》上講的。《大乘起信論》上說菩提心,菩提心的體是直心。佛在《觀經》上講至誠心,我們現在明白了,至誠心就是直心,直心就是至誠心。我們把經合起來看,意思就比較容易懂。自受用,《起信論》上也叫深心,跟《觀經》裏完全相同,他受用不一樣,他受用《觀經》上講的是回向發願心,《起信論》上講的是大悲心,我們把它合起來看。古人的注子,什麼叫深心?一般批注裏面用好善好德比較多,好善好德。什麼是善,什麼是德,標准在哪裏?古德說法很多。我在這麼多年來,在美國大概二十五年前,我講菩提心就用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,講深心,要大家容易聽得懂,比較明顯、清楚,我用了十個字。「真誠」是菩提心之體,這個地方至心就是真誠,就是菩提心的體,可見得發菩提心用真誠心。真誠心的自受用,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。我在覺上加了一個字,正覺,因爲統統用兩個字。清淨、平等、正覺,自受用;他受用,慈悲。所以我用十個字講真心、菩提心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。要發這個心,起心動念不能離開,跟這十個字統統要相應,你菩提心就真發出來了,那就是真心。
真心信西方有極樂世界,真心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。通過釋迦牟尼佛的介紹,相信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,阿彌陀佛五劫修行,真實功德,不是假的。相信我跟彌陀是一不是二,這個太重要了。相信世尊在《觀經》上講的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你得相信這個,這是我們大信的根,沒有這個信心,你這一生不能成就。樂,樂是歡喜、愛好。我對淨宗法門喜歡、愛好,喜歡愛好到什麼程度?我決定發願求生。我喜歡、愛好,不想去,這是假的,這是你對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,你要真正認識清楚,你能不想去嗎?沒有這個道理!你肯定是想去,而且是愈快愈好。還願意在這個世間多待幾天嗎?有這個必要嗎?彌陀慈悲在那裏建立極樂世界,釋迦牟尼佛跟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大力的在宣揚、在介紹。有「至心信樂」這一句四個字就是跟阿彌陀佛有緣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這是有緣人,至心信樂跟阿彌陀佛緣就深。
「所有善根」,這善根是什麼?第一善根,善根當中的善根,信願持名,心心相印,無上的善根。下面講「心心回向」,一個心就是向著極樂世界,就是想往生,就是想見阿彌陀佛。到那個地方天天去上課,同時你也天天在講經;阿彌陀佛那裏學了,十方世界去宣揚,衆生有感,隨類化身。你到那裏去,肯定講經說法都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善根的人替他種善根,有善根的人幫他善根增長,已經增長的人幫助他成熟,就是接引他到極樂世界。到極樂世界就幹這個事情去了。「願生我國,乃至十念」,十念講求就很多了。當然,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臨命終時最後的十念,這決定往生。平常念佛,臨命終時最後的念頭不是念阿彌陀佛,他沒去,這個道理要懂。
一生念佛,到最後臨終不是念佛,這個事情有嗎?真有,古時候有,現在也有。我初出家的時候,在臺北圓山臨濟寺,臨濟寺有個念佛會,副會長是個林居士,林道棨居士,年齡比我大,老佛教徒。他在一家銀行擔任襄理,福州人。這個念佛會是每個星期一次,就在臨濟寺大殿,念一天佛。他對于法器都很熟,念佛會裏面他擔任維那,領衆念佛。往生的時候貪生怕死,告訴大家不要念阿彌陀佛,念南無觀世音菩薩,他不想走。真有這事情,一生自己念佛,口口聲聲都要求往生,還勸別人往生,臨命終時他不想往生。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事情,我們非常感歎,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出來!
十念也可以用在平時。祖師大德們慈悲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