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常清楚。「華藏世界品」跟我們講今天的宏觀宇宙,「世界成就品」跟我們講宇宙的源起,萬法的源起,生命的源起。接著給我們講怎樣超凡入聖,依據這些道理修正我們的心行、錯誤的行爲,這叫修行,修是修正,行是行爲。行爲,有心理的行爲、有身體的行爲,佛法講身口意,身是造作,口是言語,意是思想、見解。錯了,把它修正過來,叫做修行,就是修正身口意錯誤的行爲。修正了,那就是佛;錯誤了,就是凡夫。
修行的階段,你看它分五十一個階級,就像念書一樣,一年級、二年級,十信是小學,十住我們把它比作初中,十行是高中,十回向是大學,十地是研究院,等覺是博士班。我們把它這樣子一比,大家就很清楚,一共五十一個階級。小學十年級,一年級到十年級,中學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,所以一共五十一個階級。學滿了就是妙覺,妙覺就是拿到博士學位,最高的學位拿到了。方法,講得非常非常圓滿。不但有理論、有方法,後面還帶表演,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是表演,做出來給我們看。當年方東美先生把這個介紹給我,告訴我,這是全世界哲學書裏頭第一部,沒有比它編得更好的。圓滿的理論,周詳的方法,後面還帶精彩的表演,做出來給你看。他說這樣的教科書,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。所以,老師對這部書非常歡喜。早年在香港,新亞書院的唐君毅也是方老師的學生,好像我一九七七年來講經,他在,他在香港。
「而一生圓滿之因,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,十大願王,導歸贍養」,贍養就是極樂世界,「且以此勸進華藏海衆」,華嚴海會的大衆。也就是十方世界修行,超越十法界,都到哪裏去?都到華藏世界去。就是修一般的法門,都在華藏世界,華藏世界就是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。文殊、普賢率領華藏世界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,這是無比的殊勝。諸佛菩薩這個海量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我們要學習。我們的量也是這麼大。你想想看,一般,我們以道場來說,把它縮小。這個道場裏面的修行大衆,如果有人把他帶領出去,去到另外一個道場去學習,這個道場的主人能歡喜嗎?我們的人,怎麼能把他都帶走?毘盧遮那佛不然,看到文殊、普賢把他們帶到極樂世界去,去拜阿彌陀佛,歡喜!認爲他們做得好,做得對。原因是什麼?在華藏世界修行,四十一個位次也是豎出,到彌陀極樂世界去,那四十一個位次可以橫出;換句話說,在時間上大幅度的縮短,菩薩成佛的時間縮短了,好事。所以毘盧遮那佛歡喜,一點障礙都沒有,一絲毫嫉妒心都沒有,做對了。我們也是看到這個例子,回頭再細心去思惟、去觀察,極樂世界有大道理,太深了,我們不能懂,不能接受,是我們自己淺薄。看到這些情景,了解了,再深入,慢慢就不一樣了。
「凡夫例登補處」,這是極樂世界稀有、莊嚴之處。因爲生凡聖同居土都是凡夫,不是聖人,也就是六道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統統是凡聖同居土。但是,到極樂世界就得到補處菩薩的待遇,這怎麼可能?補處是等覺菩薩。蕅益大師的話絕不是隨便說的,這是一代的宗師,他說的話一定有根據。我們常常想,凡聖同居土,在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。阿惟越致一般上來說,從初住到等覺,四十一個位次都叫阿惟越致。最高的是等覺,他跟最高的平等,不是跟初住、二住平等,跟等覺菩薩平等。你能相信嗎?誰不相信?華藏世界的菩薩不相信,所以一定要親自到極樂世界去看看是不是真的。他去一看才曉得,是真的,不是假的,不可思議。這個東西讓我們也細心的在想,究竟是什麼道理?我們今天看到外國的科學報告,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,我從這裏體會到一點。
爲什麼凡夫在極樂世界有等覺菩薩的待遇?念力,誰的念力?阿彌陀佛的念力。阿彌陀佛憑什麼?我們從這本書裏頭看到,十五劫之前,這是大劫,十五個大劫之前,阿彌陀佛那個時候沒成佛,菩薩,行菩薩道,發四十八願。願發了之後,願要兌現;願發了不能兌現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怎麼兌現?得修行,要積功累德。修多久?五劫修行,五個大劫。大劫是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大劫,五次成住壞空。這麼長的時間,把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。所以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沒有人設計,也沒有人去施工,它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它是變化出來的。阿彌陀佛願願都圓滿了,他今天用這個來加持你。我們今天這個加持是假的,我們念幾部經加持那不管用,沒做到,有口無心。阿彌陀佛加持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同時,世尊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了。這個十劫當中,阿彌陀佛接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,主要是六道衆生,六道我們得加個有緣衆生,什麼叫有緣?真信,真願意去,真念阿彌陀佛,這就是有緣的。信,不願意去,沒有用處,去不了;願意去,不念佛,也去不了。蕅益大師講的,它的條件就是真信、切願、念佛,這叁句話,你做到了,跟彌陀就有緣,你就決定得生,就這麼簡單。但是不相信的人多,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!我們如果要是命短,我的命實在講,早年人家跟我算的,我相信,我的命只有四十五歲。四十五歲那一年往生,能不能往生,沒把握。壽命延長了四十年,現在往生有把握,這是壽命延長對我最大的好處。沒有麼長的時間,不會相信;這麼長的時間在大乘經裏頭熏習,相信了。所以相信之後我要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看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就這一部經、一句佛號,我其它的全放下了。你們喜歡的,去努力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好,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從理上講的。事上,各人根性不相同,程度不一樣,緣分不一樣,差別就很大!
所以大師在此地驚歎,都是做給我們看的。「奇倡極談」,這個倡導不是平常的,是非常殊勝奇特。這個談就是講這部經,教導我們修學這個法門,這是登峰造極。「不可測度」,不但凡夫不能測度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都沒有辦法測度。「華嚴所禀,卻在此經」,《華嚴》到最後,真正圓滿成就,就在文殊、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《華嚴經》才得到圓滿。所以,這個經是《華嚴》的歸宿。我學習經教不多,我學《華嚴》、學《法華》、學《楞嚴》,這些經最後的歸宿都在極樂世界。
「而天下古今,信鮮疑多」,鮮是少,信的人少,懷疑的人多。「辭繁義蝕」,辭是言語,說得太多,但是義理不明顯,就像日月之蝕一樣,講得人多。爲什麼辭繁義蝕?與前面講的信心有關系。印光大師說得非常好,凡是聖賢之學,跟我們現在一般學術不一樣。所以現在人學聖賢之學最大的困難,是受近代學術的影響。近代崇尚科學,科學崇尚物理,物理崇尚懷疑,聖教一懷疑就完了。這跟中國傳統完全相悖。中國這個教學,從小就教你信,不教你疑。仁義禮智信,哪有懷疑的道理?信裏面最重要的是信自己,你才會有成就。中國古人教學,首先你看《叁字經》,是小孩上學最初讀的第一本書。頭一句話就教你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要相信自己的本性本善。本性本善就是聖賢,換句話說,相信自己本來是聖是賢。教育是什麼?教育就是恢複聖賢。你看釋迦教人,《華嚴經》上佛常說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這都是教你信心。你要相信自己是佛,你才能成得了佛;你不相信自己是佛,你絕對成不了佛,因爲一切法從心想生。沒有人教懷疑的。現在的量子學家提出來了,近代叁百多年的科學,有一樁事情值得質疑,就是二分法。把物理跟心理分成兩門,這是不妥當的,因爲物理跟心理分不開的,是一不是二。
德國的普朗克博士,他一生研究物質,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?被他看出來了。我們不能不佩服,爲什麼?他發現了佛經上講的阿賴耶。跟阿賴耶的叁細相一樣,不過他是從物質下手,物質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情?最後發現物質是意念變現的幻相,所有一切物質的基礎是心念。佛在經上講,「一念不覺而有無明」,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,阿賴耶的業相,業相就是科學講的能量。能量從哪裏來的?自性裏頭本有的。不動,你不會發現它,你感覺不到它。一念不覺,你就看見它了,你就能發現。由能量變現信息,由信息變現物質,所以物質是第叁個現象,能量是第一個,信息是第二個,物質是第叁個。在阿賴耶的名詞上,業相是第一個,轉相是第二個,境界相是第叁個。這就說明,心跟物是一體,不能分割,分就錯了,問題出來了。現在物理出了問題,不能解決,心理能解決,念頭轉過來就能幫助它解決,科學舉了很多的例子。意念的能量太大了,不可思議。
蕅益大師這些話,太正確了。「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」,這是說他寫這個《彌陀經要解》,寫《彌陀要解》是蕅益大師剖心瀝血,來勸告大衆,這個法門殊勝,這個法門重要,只有這個法門能解決問題。
下面這一段,都是《要解》上的。「《要解》複雲:故當來經法滅盡」,總有這一天,佛法滅了,在這個世間滅了,「特留此經」,指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今天有理由相信,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部經。到最後,它還能夠在這個世間流通一百年,「廣度含識」。「阿伽陀藥」,阿伽陀是印度梵文,這個藥什麼病都能治,而且都能治好,好像中國講的萬靈丹一樣。「萬病總持」,把這部經比喻作阿伽陀藥,什麼病都能治。業障深不怕,煩惱重不怕,什麼都不怕,只要碰到它,你決定能往生,決定能成佛。「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,華嚴奧藏」,《華嚴》裏頭最奧秘的,「法華秘髓」,《華嚴》到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就圓滿了。「一切諸佛之心要」,一切諸佛的心,都是希望衆生快快成佛,「衆生無邊誓願度」這一願是諸佛的心要。「菩薩萬行之司南」,八萬四千行門,都是指歸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這部經是走在最前面,因爲它最快速,它最穩當,它最可靠。「皆不出于此矣。欲廣歎述,窮劫莫盡」,要想細說,說一劫都說不完。
《彌陀要解》上的話,蕅益大師的教誨,我們這一生遇到,一定要珍惜,一定要真幹。成功的秘訣,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聽佛的話,聽祖師的話,依教奉行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