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再走错路。对这个世间还有丝毫留恋你就错了,这次的机缘你会丧失掉,统统放下,丝毫不再留恋了。

  所以我从去年清明,我们开始分享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。过去《无量寿经》我讲过十遍,去年这一遍是第十一遍,完全来分享批注,念老的批注,信心就圆满了。到今年九月十八圆满,一共讲了一千二百个小时,跟我预定的完全相同。我八十五岁了,早就该死了。上天给人的标准,人有春夏秋冬四季,出生到二十岁,春天,人生之春;二十到四十,人生的夏天;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;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;八十岁以后,该走了。我这还没走,大概是佛菩萨要我给大家表法,最后表什么法?表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我要落实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佛法与世间法统统放下,就这一部经、一句佛号,我活多少年,我就干多少年。一年讲一遍,一遍大概是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个小时,这个经就讲圆满。

  现在这个本子,我们把科判会进去,就非常圆满了。有科、有注,批注完全用黄念老居士的批注,集注,这个本子就非常完整。如果我能够再活个七、八年,我就会讲到十遍。十遍留给后人,把这十遍再会集成一部,那是后人的事情。这部经就能帮助末法九千年的众生,念佛往生净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在极乐世界,不是假的。所以,对于极乐世界的环境,极乐世界这个正报,正报实在讲,极乐世界是个学校,只有两种人,这经上给我们讲,一个是老师,阿弥陀佛,一个是学生,往生的人。菩萨去往生的,高级班;声闻去往生的,就是有修有证的,中级班;一般人去往生的,初级班。极乐世界有三个班,初级班在同居土,中级班在方便土,高级班在实报土。但是非常非常特殊的,我们最喜欢听的,初级班享受高级班同等待遇,这个了不起。所以显示出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,高等的享受,无论是物质、精神享受都跟实报土平等,就是跟菩萨平等。为什么?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阿惟越致就是高级班。

  你看,「以之为开解生信」,这部经能帮助我们开解,帮助我们生起信心。「七日持名,一心不乱,以之为造修行门」。你看多简单,修行,多久?七天就行了。有没有例子?有,历史上真有这个例子。他相信,真相信了,一点都不怀疑,七天七夜就成功,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,还有寿命不要了,阿弥陀佛就能接引往生。「临命终时,即得往生,以阶跋致。以为不退(指阿鞞跋致,义为不退)」。阿鞞跋致就是三种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法身菩萨。禅宗里头,一定是明心见性,才是这个地位。我们带业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初级班一年级也享受阿鞞跋致的待遇。「故知此经为五浊恶世之无上醍醐」。在五浊恶世里,再找不到这部经典了,再找不到这样一个法门。这个法门我们得到了就成功了;换句话说,得到就等于成佛,你要不要?你还留恋这个世间吗?这个世间的苦难还没吃完吗?还不够吗?这个机会错过了,下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,不可能是来生会碰到,不可能,太难了!人身难得,佛法难逢。得人身不难,闻佛法、遇到这个法门真不容易,不能不知道。

  这句话我们要特别重视,「故知此经为五浊恶世之无上醍醐」,醍醐是比喻。醍醐是饮料,人间的,这是印度话,饮料里面最好的饮料。天上的饮料最好的是甘露,我们没见过。醍醐是人间的,古印度,佛陀在世的时候,最好的饮料叫醍醐。早年我们初学佛的时候,道源老和尚,他是我的得戒和尚,也是个讲经的法师。一生讲经遇到两个问题,一个醍醐,不晓得是什么东西,还有一个庵摩罗果,这佛经上常常举比喻的,庵摩罗果,不晓得这两个是什么东西。台湾佛教界组了一个朝圣团,到印度去朝圣,他参加了。一到印度就问印度人,庵摩罗果是什么?你拿一个给我看看。拿来了,一看,台湾有,番石榴,台湾叫番石榴,印度的庵摩罗果。醍醐是什么?拿来我们来看看,欣赏欣赏,端上一盘来了,色拉。所以说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最好的饮料,这才晓得。这是佛用这个来做比喻,醍醐上加个无上,这是最好的。

  「可见钞意亦与上引日德」,日本的大德,他们的说法相同。这些日本的大德,都是隋唐时候在中国留学,许许多多这些高僧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、智者的学生。传天台的都是智者的学生,传净土的都是善导的学生。「且所谓无上醍醐,自然应是契理契机最极圆顿之圣教。」这是指本经,我们可以说契理契机最极圆顿的经典,就是这部经。我们要珍惜它,我们要大量流通,不许可里面有一个错字。将来再做一个附册,这里头的一些难字读音注出来,名词术语注出来,做为一个附册,对初学的人就有很大的帮助。

  底下第六段,第六段说什么?「专、顿、真、圆,绝对不二之教」,讲这个。我们看批注。「是以日《秃钞》云:就顿教有二教二超」,这叫顿教。「二教者,一难行圣道之实教」,实对权说的。权是什么?是小乘;实是大乘,是讲真实的。因为佛说法,一生教学,他根据什么?他是依真俗二谛,他就凭真俗二谛给一切众生讲经教学。所谓真谛,是他亲证的,不是凡人境界,他亲证的。譬如讲到宇宙的源起、万法的源起、生命的源起,我从哪里来的?生命包括一切人,人里头,我从哪里来的?像这个问题,佛所讲的,真谛。为什么?我们常识都达不到。但是真谛里面,现在一部分,科学看到了,这是最近的量子力学家他们看到了。我看这些科学报告,好像他们宏观宇宙,他能够看到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,能够探测得到的宇宙只有百分之十。这个说法就不是普通人知道的事情。微观的世界,他们看到阿赖耶了,阿赖耶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。小乘,佛只讲到六识,末那跟阿赖耶,佛在小乘里头不讲的,大乘里面才讲。所以这个圣教的实教,实教就是大乘,给你讲真话、讲实话。「所谓佛心」,这是禅宗的,「真言」是密宗的,「法华、华严等之教」,这都不是初学人能学的。

  第二个,易行的,前面是难行的,不是上上根不能接受。「易行净土本愿之教」,本愿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所以本愿都是讲弥陀的四十八愿,「《大无量寿经》等」,这是二教。「二超者,一竖超,二横超。」「《甄解》释云」,《甄解》是日本的,「由自力修断,故名竖超」。靠自己的力量去修,去断烦恼、消业障,这叫竖超。「净土本愿,真实由他力故,超越成佛之法,故名横超。」所以净土是属于横超,它不是自力,它是靠他力。但是,他力跟自力融合成一体,这才行。如果自力不能跟他力融合,单靠他力是讲不通的。单靠他力,我们不必修了,阿弥陀佛不帮我们超度他就不慈悲,这个话讲不通!所以必须你要能够相信他,你要能够依照他的方法,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们换心,我们真肯换。我们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,阿弥陀佛力量加上了。真的,自自然然就把你的业障消掉,把你的烦恼断掉了。我们得真干、真换,不换不行。你心里换成阿弥陀佛,你怎么能不到极乐世界?没有这个道理。所以,决定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,跟极乐世界融成一体,这个重要。真正一融,我们现在就快乐无比。为什么那么快乐?没有烦恼,不就快乐了!没有业障你就轻安,就这么个道理,得赶快换。

  「横超之顿,持名顿中之顿」,我们用的方法就是念佛。心里头阿弥陀佛,口里面是阿弥陀佛,时时刻刻不离开阿弥陀佛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从有念慢慢到无念,无念就超越了。念到功夫纯熟的时候,自他都没有了,自他有还是二分,自他没有了,阿弥陀佛跟我融合成一体,没有自他。极乐世界跟娑婆融成一体,也没有什么东方、西方。「以上诸德咸遵善导大师之说,判本经为顿极顿速、圆融圆满之教」。我的根性是中下根性,不是上根,而且不轻易听别人的话,老师怎么劝我都不相信,半信半疑。但是对老师很尊敬,不排斥就是了,不毁谤,但是不能接受。我接受净土,跟诸位报告过几次,我是从讲《华严经》、讲《法华经》、讲《楞严经》。一九七七年,我第一次到香港,讲《楞严经》,我记得讲了四个月,讲了一半。因为签证只能到四个月,没有讲完,讲了一半,那一次讲得很详细。是从这些大经里面,看到了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学教,对佛教喜欢的是研究教,没有不佩服文殊、普贤的,文殊、普贤是我们的偶像。结果看到他们都是求生净土,那么恳切,而且是率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一同去到极乐世界去礼拜阿弥陀佛,向阿弥陀佛求教,这才生起信心。要是没有看到这个光景,我们很难相信。当然这一部集注给我们帮上太大的忙,我们哪有时间去看这么多书!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对我们末世众生布施的恩德,整整用六年的时间,把这么多的经论、批注搜集到这里来,批注这部经典。

  「如《甄解》称本经为: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真中之真,圆中之圆,绝对不二之教,一乘真如之道。」这个赞叹到极处了,再没有办法比这个更高的了。这些人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,善导大师,有人说,传言很多,说他是阿弥陀佛应化到中国来的。我到日本去访问,问问那边现在这些大德们,日本有没有这个说法?他说有,日本人非常相信。日本人对于祖师的崇拜超过佛陀,诸位要到日本去观光,稍微留意一下,供佛的大殿,殿很大,佛像很小。供祖师的殿,殿也大,像也大,祖师的像塑得像人像一样,有真人一样那样高大。可是塑佛的像都这么小,供在那个殿上,不注意都看不见。他们对祖师非常崇拜。

  下面第五段,印光大师赞《要解》说「古佛出世,重注此经,亦不能高出其上」。我们看批注。「《弥陀要解》云:释迦一代时教」,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「唯华严明一生圆满」,一生圆满成就,理论、方法讲得最清楚的就是《华严经》。不但对这个,可以说《华严》确实是大乘佛学概论,理讲得非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