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八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十八集)  2011/11/16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4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注》第二百二十九面,我們從倒數第七行看起:

  第二句,「若有衆生,睹菩提樹,聞聲,嗅香,嘗其果味,觸其光影,念樹功德,皆得六根清徹,無諸惱患,住不退轉,至成佛道」,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接著再看下面,「又《寶香普熏願》曰」,這是四十八願裏面的一願,「其香普熏十方世界,衆生聞者,皆修佛行。可見一塵一毛,莫不圓明具德也」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華藏如是,極樂世界亦如是。從理上來說,遍法界虛空界無一處不如是,這是理是當然的,可是事上講,各個地方的環境不相同。環境不相同原因在哪裏?統統在教學。如果這個地區有真正善知識,把這個地方人民教好了,跟極樂世界就愈來愈相近;如果沒有教好,那個距離就愈來愈遠。

  我們在這麼多年經驗當中,觀察這個世間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才知道教學比什麼都重要。讓我們深深體會到,中國古聖先賢真的是有智慧,他重視教學,什麼都是教學爲先。一個家庭裏頭,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,這一點我這個年齡還看到。也只有看那麼一次,以後再也看不到,不但看不到,聽都聽不到。家學,就是私塾,多半都是利用祠堂,因爲祠堂只有春秋兩次祭祀,平常都是空著的,沒有人住,供的是祖先的牌位。所以多半利用祠堂做爲學校。這裏面有講堂、教室、禮堂,還有宿舍,遠道的學生可以住在學堂裏面,老師住在學堂。

  我們看到什麼?看到私塾裏頭請老師,那個禮節很隆重。什麼人出來主持?家裏面的老人,大概都是祖父跟曾祖父這樣的輩分。禮請老師,那個時候老師坐轎子,禮節很隆重。請老師,規矩是先拜孔老夫子,這是紀念先師,大成至聖先師。然後請老師上座,家裏面按照輩分,大概高祖父就不參加了,那差不多九十多歲的人,他不出來。可是曾祖父也八十多歲,他代表這個家族,按照輩分,曾祖父輩的、祖父輩的、父親一輩的,再是兒、孫,排班向老師行叁跪九叩首的禮。這個禮節多隆重,這是教育!教育家裏面這些兒孫,你們都看到了,你看你的爸爸對老師,你爺爺對老師,你的太公對老師,都那麼樣尊敬,敢不聽話嗎?在老師,接受家長這樣隆重的大禮,他能不認真教嗎?他要不認真教,怎麼對得起你家長?聘請老師。老師在這一方教書,這一個地區沒有不尊敬老師的,對老師都特別禮遇,因爲這個鄉村、這個村鎮幾乎都是一家人。

  現在師道沒有了。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孝道沒有,師道當然沒有了。所以人心壞了,社會亂了,原因就在此地。世世代代都把人教好,社會安定、太平,沒有災難,人與人之間真的是相親相愛,互助合作。人講信修睦,這都是屬于教育,教出來的。所以,太平盛世是教出來的,今天這個社會,動亂的社會也是教出來的。現在什麼人教?現在電視在教、網絡在教,教什麼?教殺盜淫妄、教貪瞋癡慢,教的東西不一樣。人都是一樣的人,古人跟今人沒分別,古時候社會爲什麼那麼好?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,叁皇那個時代最好,以道治天下。五帝以德治天下,叁王以仁治天下,叁王是夏商周。五霸,周朝末年的時候,春秋戰國,以義治天下,他講義氣。漢以後一直到前清,以禮治天下,現在禮也沒有了。禮是最低的底限,你看中國古籍上說得很好,禮要是失掉,天下就亂了。道失掉之後有德,德失掉後有仁,仁失掉後有義,義失掉之後還有禮,禮失掉之後就沒有了,這世界就亂了。這是中國曆史四千五百年的承傳。

  中國人重視曆史,史書裏面記載得很清楚,任何一個國家沒有這麼樣詳盡的曆史記載,只有中國有。全是教學,把教育擺在第一。現在顛倒了,教育放在後面,把經濟貿易放在第一,這個東西人之必爭,這個世界還會有太平嗎?中國的教學,從小教讓,沒有教爭的。小孩還沒有懂事之前就教讓,教忍讓;到慢慢懂事,則是謙讓,自己要謙虛,對人要恭敬;成年之後,在社會上工作,禮讓。一路讓到底,沒有競爭,古聖先賢教給我們吃虧是福。我們看看諸佛如來統統是教學,你看看極樂世界,六塵都在教學,這個世界是美好到了極處!這個教學我們這裏有,可是沒人教了。六塵是什麼?表法,極少數,人看到飛花落葉他有悟處。我們這個世界不是沒有,太少了,在極樂世界是非常普遍。所以色聲香味觸法都在教學,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都懂,他心都通了,染汙沒有了,心靈了。

  「可見一塵一毛,莫不圓明具德」。我們細細想想,我們世界的一塵一毛同樣也圓明具德。只是我們自己身心嚴重的汙染,這些東西在我們面前,我們像個木頭一樣,天天接觸,迷惑顛倒。看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每天說法,大家到那個地方統統在學習,日夜不間斷。進到阿彌陀佛的講堂,一定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才出來。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,不需要睡眠,它那個地方也沒有日月星辰,那個地方是光明世界;佛身上放光,每一個菩薩身上都放光,花草樹木沒有一樣不放光,光明世界。它不需要太陽,也不需要燈光,自性的光明,叫大光明藏,所以它沒有夜晚。那個地方人叫真精進,不但聽世尊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同時每一個菩薩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菩薩也能夠分身無量,到十方諸佛國土去供佛聞法,自己的身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的講堂,分身去了。我們在這個地方學佛法多困難,找個善知識多不容易,到極樂世界,那善知識是諸佛如來,無量無邊,你可以同時去參訪,你有這個能力。所以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,到那個地方就是修學的圓滿。

 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,這是十玄的總結。「《華嚴玄談》謂諸法何故事事無礙?從唯心所現故」。爲什麼會事事無礙?因爲是唯心所現。「諸法之本原,非有別種,唯自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,故必有可和融之理」。這是講宇宙之間的一切法,一切法從哪來的?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。怎麼變現出來?這就講到如來藏。如來藏可不是阿賴耶,如來藏心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也叫法性,名稱很多。如來藏心也是一個,都是指的真心,心現識變;差別,那就是阿賴耶識。所以它從一個心變現出來的,它怎麼不圓融?當然可以和合,當然可以圓融,一定有這個道理。所以,前面十玄給我們講的相即相入,這就是和融的現象。

  「《華嚴金獅子章》雲:或隱或顯,或一或多,各無自性。」自性是什麼?自體。一切法沒有自體,那一切法從哪裏現的?唯心所現。所以自性、真心就是萬法的理體。體是一個,體上沒有分別,相上千差萬別。「金獅子章」裏頭這幾句話都是講現象,現象有隱有顯。我們在人道,人道的現象顯現出來,其它六道不見了,隱密了。畜生道我們看到是一部分,還有一大部分我們見不到。只有心地清淨、沒有障礙的人,我們隱密之處見不到的地方,他們可以見到。心地愈清淨,你能見到的能量就愈大,現在科學家講空間維次不一樣,空間維次從哪來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變現出來的。所以空間維次也不是真的。爲什麼一入定,空間維次就不見了?定裏面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這是小定;大定,大定是如如不動,連起心動念都沒有。那個定叫自性本定,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全都看到了。眼能看到宏觀宇宙,能看到微觀世界,沒有障礙,這就是《華嚴》上講的事事無礙,沒有障礙。六根的能量本來就是這樣的,現在爲什麼變成這麼小,隔一張紙都看不見了?

  小乘須陀洹身見破了,眼根、耳根的能力恢複了一部分,天眼、天耳;小乘須陀洹,六種神通他有兩個。天眼,這牆壁沒有障礙,牆壁那邊是什麼樣,你看得很清楚;住在這個樓層上,上面沒有障礙,下頭也沒有障礙,都能看得見,空間維次突破了。定功再深一點,二果,又恢複了兩樣神通,他心、宿命。別人心裏想什麼他知道,他念頭才起,我這裏信息就收到了。宿命,知道過去,過去叁、五世,十來世,很容易的事情,這是小事,現在連催眠都能知道,但是必須在催眠狀態。人得禅定,不需要催眠,什麼時候他都知道。叁果定功的人他就能變化,像孫悟空七十二變,他有這種能力。他去旅行不需要車馬,不需要交通工具,有神足通。完全是意念,心想這個地方,地方就到了,他就到了,無需要交通工具。想到上海,人就在上海了,想到哪裏,人就已經在那裏,不需要交通工具。阿羅漢是小乘最高的地位,叫漏盡通,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了,超越六道輪回,這是小乘。

  在我們凡夫,迷失了自性,能力完全喪失掉了,顯的我們能看見,隱沒的就看不見;顯的我們能聽見,隱沒的聽不見。這是現在講光,我們看是要藉光,光的波不一樣,我們的眼只能見到這個範圍,比這個波長的看不見,比這個波短的也看不見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不受光波的影響,各種光波都能看見,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。耳聽亦是如此,音波不一樣。這連科學上理論都可以講得通。

  「或一或多」,前面給我們說得很好,一多不二,一中有多,多中有一,「各無自性,由心回轉,說事說理,有成有立,名唯心回轉善成門」。「唯心善成門,即主伴圓明具德門」,跟前面第十玄門是一個意思。由心回轉,大乘經裏面講轉識成智,轉煩惱爲菩提,問題你要會轉才行。通常在佛法裏面大家都知道,佛法裏講回頭是岸,回頭什麼?回頭是回歸自性。說事說理,有成有立,這是講起作用。作用裏頭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,自受用是提升自己境界,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他受用是教化衆生。衆生無量無邊,要用無量無邊善巧方便才能普度一切衆生。普度衆生這個願是自然的,是自性裏頭本有的。但是衆生迷悟不相同,根性不一樣,善根福德因緣各個不相同,所以佛度衆生也得等機緣成熟。大乘教常說,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哪個人跟佛沒有緣?個個都有緣。爲什麼說無緣?這個無緣是說他沒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