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八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成熟,他條件還不夠。不在佛的這一邊,是在衆生那邊。他不相信,佛來了沒用處,佛就不來。他相信,他不能理解,這個也沒有必要;能理解,他不肯真幹。所以這條件很多,要真信,又要能理解,又要真幹,佛菩薩就來了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

  下面第七段,這是藏教所攝末後的一段,也就是總結。「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故本經爲中本華嚴,誠有據也」,它真有根據、有憑據,不是隨便說的。這一段是非常精彩。「本經《積功累德品》謂法藏比丘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。故知極樂依正清淨莊嚴,皆真實慧之所流現」。極樂世界怎麼來的?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。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,沒有成佛之前,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,真實就是慧,慧就是真實,心安住在真實慧。回過頭來想想我們,我們的心住在哪裏?住在煩惱裏頭,無明是煩惱,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我們住在這個裏頭。菩薩轉煩惱爲菩提,菩提心就是真實慧。

  我們最近這二十多年,講菩提心,我都用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這十個字,這是菩提心。菩提心的體就是真實,有體當然有作用,作用有兩種,一個自受用,一個他受用。自受用的菩提心就是我們經題上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自受用。真誠心對自己,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,叫真學佛。不是升官發財,不是享受五欲六塵,不是搞這個東西,要提升自己的清淨平等覺,清淨平等覺圓滿就成佛了。後面慈悲是他受用,菩提心的他受用是慈悲,大慈大悲。慈是幫助衆生得樂,我們今天講的幫助衆生幸福圓滿,悲是幫助衆生離苦得樂。這叫大菩提心,非常非常重要。淨宗裏頭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我們不培養這個心,不能往生。這個心發,要真發,我們發心都是半信半疑,都是口頭上發心,沒去做到。什麼時候做到?真信的人做到了。我們今天是半信半疑,沒有真信。

  如何斷疑生信,破迷開悟?確實像我們這種根性的人,所謂的知識分子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經教。所以世尊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看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永遠沒有休息,爲什麼?經有沒有講盡的時候?有。你看看惠能法師,在五祖方丈室裏頭,祖師跟他講《金剛經》,他不認識字,肯定沒有經本,用不著經本,講大意。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開悟了,開悟就不要講了,圓滿了。他提出他的心得報告,五祖一聽很滿意,衣缽就給他,他什麼都通了。這樣說起來,阿彌陀佛天天在那裏說法,說了十劫都沒有說完,這怎麼回事情?都是說給今天來的人聽的,你要曉得每天到極樂世界有多少人,畢業的走了,又新來的。天天有畢業的,天天有新來的,所以阿彌陀佛的教學就永遠沒休息的。就跟學校念書一樣,畢業了就離開,新生又進來,年年有新生,年年有畢業,極樂世界亦複如是。畢業的時候多半都到他方去作佛去了,這經上最後告訴我們,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將來畢業了,都到他方去作佛,「同名妙音如來」,這不講得很清楚?

  到極樂世界聽經聞法,根利的,幾天的時間就畢業了;根鈍的,時間稍微久一點。所以,每個人進度不一樣,有早有晚,肯定保證你畢業。從鈍根會把你熏成爲利根,他天天聽講、天天熏習。這樁事情我們自己就有經驗,我們學佛,第一個十年不行,第二個十年有進步了,第叁個十年比第二個十年又進步了。十年一個階段,十年一個階段,進步就非常明顯。所以經教不能離開。什麼時候可以離開?大徹大悟就離開了、就不要了。大徹大悟那就是與諸佛如來兼容相即,那問題才真正解決。

  所以我們要學,你看法藏在因地住真實慧,我們起心動念、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這個世界都是欺騙人的世界,誰對你用真心?我們要記住,我們要用真心,他欺騙我,我不欺騙他。爲什麼我要用真心?因爲我要成佛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,到極樂世界不用真心去不了。不要以爲我對阿彌陀佛用真心,我對世間人我就不用真心,那是假的,一真一切真。你絕對不會分成兩半,這個我用真的,那個用假的,沒這個道理。這是想不想到極樂世界去的先決條件。真心是什麼?就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起心動念與這個都相應,這就是真心。一切時一切處,無論對什麼人。

  特別是對毀謗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,對這些人要用真誠心。不但真誠心,還得有感恩的心。感恩的心生不出來,怎麼生出來的?我只要覺悟了,他對我就有恩,他幫助我提升了。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沒有絲毫怨恨,幫助忍辱仙人快速的成佛,他能不感激他嗎?所以,住真實慧的人,無論什麼境界,對他都是好境界,順境、逆境都是好境,善人、惡人都是好人。善人給我示現的是正法,我要向他學;惡人給我示現的是非法,提醒我,我有沒有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他也是來幫助我的。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那裏頭就有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有善有惡,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。他能在那個境界裏頭如如不動,好的學,不好的自己反省,他表演給我看的,好好想想有沒有?才發現自己的過失,改過自新,那是恩人!

  五十叁參裏面,善財給我們示現一樁了不起的修學心態,那就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凡夫,自己一個人是學生,除自己之外,全部都是佛菩薩、都是善知識,所以他一生成佛。惡人是什麼?是佛在那裏表演給我看的,裝的那個樣子,不是真的。這樣的心態,一生決定成佛,因爲他看一切衆生都是佛,只有自己一個是凡夫。我們中國古人也有這個道理,《論語》裏頭說,「叁人行,必有吾師」。叁人是什麼?一個是自己,一個善人,一個惡人,這叫叁人。善人爲我們示現的善法,我有沒有?沒有,要跟他學;惡人給我們示現的惡法,我看到了,我有沒有?有要改過。不都是老師嗎?不都是幫助我嗎?自己看不出自己過失,看別人很容易。看別人過失最重要的,立刻回頭來反觀自己,我有沒有?他就是我的老師。心裏頭不要以爲他真的在那裏造惡,他不是在造惡,我這麼想我在造惡了,哪裏是他造惡!他在那裏表演。我們只用一個真誠心、清淨平等覺心去看他,看這個世界,個個都是佛,個個都是菩薩,這才能成菩提道。這就叫住真實慧,勇猛精進,斷惡修善,改邪歸正,勇猛就幹這個。

  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,阿彌陀佛是建立了極樂世界,真了不起!我們在這個世間,我們也要莊嚴妙土,我們居住這個地方。我們沒有做。我們今天學的這些十善業,學習的四攝法,學習的六波羅蜜、十大願王,有沒有做到?我們這些鄰居天天見面有沒有禮敬?有打個招呼,但是不夠,恭敬的程度不夠,沒感動人。有沒有稱贊?有沒有供養?這佛教給我們的。如果我們常常主動的,先是在外面,以後慢慢熟了,登門造訪,常常送些禮物給他,慢慢這個地區的人全都學佛了。他們看到你們的人,你們這些人是好人,你們從哪裏學的?慢慢他就來學了,這個村就變成彌陀村;範圍再擴大,這個區就變成彌陀區。阿彌陀佛就是這種做法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,我們沒做。如果大家真的學會了,真的肯做,淨宗學院在圖文巴十年了,圖文巴是個小城,居民還不到十萬人,十年能不能把這個小城做成莊嚴妙土?可以,做得到的,我們沒有去做。

  我們在過去,確實是有意做了個實驗,在湯池小鎮。這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,我們中心的老師真幹,下鄉入戶去問候這些居民,把這些居民當做自己的親人。跟自己父母年齡差不多的都看成父母,把他的家人都看作兄弟姐妹,服務到家,這人就感動了。義務勞動,不要人家絲毫報酬。天天這麼幹,真幹,不是假的,叁、四個月的時間,小鎮就感動了。讓我們大家真正明白,人民是很好教的。這個實驗,我們得的結論是兩句話,第一個是證實了人性本善,第二個證明人是很好教的。我們把這個成果在聯合國報告,真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我們現在真做,來得及,不是來不及。成功的秘訣就是「一向專志」這四個字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帶給當地居民真正的幸福。

  「故知極樂依正清淨莊嚴」,這是極樂世界依報、正報,依報是去往生的這些菩薩,正報是阿彌陀佛。「清淨莊嚴,皆真實慧之所流現」,自然的,真實智慧的功德之所成就。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五劫修行。「如《往生論》所謂,叁種莊嚴入一法句」。《往生論》上的叁種莊嚴,黃念老在這個批注上引用了,我沒有細細去查,應該有十幾二十遍,由此可知他對這個叁句話非常重視。叁種莊嚴第一個是「國土莊嚴」,第二個是「佛莊嚴」,第叁個是「菩薩莊嚴」。極樂世界就這麼單純、就這麼簡單,這裏頭的人只有老師跟學生,所以它是學校。它不是一個國家,一個國家應該有帝王,天應該有天王,它沒有。世尊給我們介紹忉利天,忉利天就有天王。忉利天的組織是個國家的組織,中央是天王,四周圍還有叁十二天,好像是省、州一樣。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,佛經上稱忉利天主。極樂世界沒有天王,沒有天主,沒有士農工商,世尊爲我們介紹這麼多,只說了有老師、有學生,沒有說其它身分的人,沒有講。所以這個地方是學校,到這個學校來是成佛來的。

  「叁種莊嚴入一法句,一法句者清淨句,清淨句者,真實智慧無爲法身。」我們念到最後,這一句清淨句是什麼?這一句清淨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,統統都具足了。真實智慧是自性所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,真實就是智慧,智慧就是真實;沒有真實就是虛僞,虛僞就是煩惱,煩惱就是虛僞。法身無爲而無所不爲,老子所說的道。法身是我們的真身,智慧是我們的報身,報身是智慧身。我們現前這個身體,這是業報身,不是無爲報身,這是有爲的報身,業報身。是我們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,這個因緣變現出來的。我們過去世造善業,這一生就享福,富貴人生;過去生中造的惡業,那我們這一次的報身就是貧賤報身,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