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成熟,他条件还不够。不在佛的这一边,是在众生那边。他不相信,佛来了没用处,佛就不来。他相信,他不能理解,这个也没有必要;能理解,他不肯真干。所以这条件很多,要真信,又要能理解,又要真干,佛菩萨就来了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
下面第七段,这是藏教所摄末后的一段,也就是总结。「华严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故本经为中本华严,诚有据也」,它真有根据、有凭据,不是随便说的。这一段是非常精彩。「本经《积功累德品》谓法藏比丘住真实慧,勇猛精进,一向专志庄严妙土。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,皆真实慧之所流现」。极乐世界怎么来的?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。法藏比丘是阿弥陀佛在因地,没有成佛之前,住真实慧,勇猛精进,真实就是慧,慧就是真实,心安住在真实慧。回过头来想想我们,我们的心住在哪里?住在烦恼里头,无明是烦恼,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我们住在这个里头。菩萨转烦恼为菩提,菩提心就是真实慧。
我们最近这二十多年,讲菩提心,我都用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这十个字,这是菩提心。菩提心的体就是真实,有体当然有作用,作用有两种,一个自受用,一个他受用。自受用的菩提心就是我们经题上的「清净平等觉」,自受用。真诚心对自己,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,叫真学佛。不是升官发财,不是享受五欲六尘,不是搞这个东西,要提升自己的清净平等觉,清净平等觉圆满就成佛了。后面慈悲是他受用,菩提心的他受用是慈悲,大慈大悲。慈是帮助众生得乐,我们今天讲的帮助众生幸福圆满,悲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这叫大菩提心,非常非常重要。净宗里头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我们不培养这个心,不能往生。这个心发,要真发,我们发心都是半信半疑,都是口头上发心,没去做到。什么时候做到?真信的人做到了。我们今天是半信半疑,没有真信。
如何断疑生信,破迷开悟?确实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人,所谓的知识分子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教。所以世尊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,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永远没有休息,为什么?经有没有讲尽的时候?有。你看看惠能法师,在五祖方丈室里头,祖师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他不认识字,肯定没有经本,用不着经本,讲大意。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开悟了,开悟就不要讲了,圆满了。他提出他的心得报告,五祖一听很满意,衣钵就给他,他什么都通了。这样说起来,阿弥陀佛天天在那里说法,说了十劫都没有说完,这怎么回事情?都是说给今天来的人听的,你要晓得每天到极乐世界有多少人,毕业的走了,又新来的。天天有毕业的,天天有新来的,所以阿弥陀佛的教学就永远没休息的。就跟学校念书一样,毕业了就离开,新生又进来,年年有新生,年年有毕业,极乐世界亦复如是。毕业的时候多半都到他方去作佛去了,这经上最后告诉我们,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将来毕业了,都到他方去作佛,「同名妙音如来」,这不讲得很清楚?
到极乐世界听经闻法,根利的,几天的时间就毕业了;根钝的,时间稍微久一点。所以,每个人进度不一样,有早有晚,肯定保证你毕业。从钝根会把你熏成为利根,他天天听讲、天天熏习。这桩事情我们自己就有经验,我们学佛,第一个十年不行,第二个十年有进步了,第三个十年比第二个十年又进步了。十年一个阶段,十年一个阶段,进步就非常明显。所以经教不能离开。什么时候可以离开?大彻大悟就离开了、就不要了。大彻大悟那就是与诸佛如来兼容相即,那问题才真正解决。
所以我们要学,你看法藏在因地住真实慧,我们起心动念、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这个世界都是欺骗人的世界,谁对你用真心?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用真心,他欺骗我,我不欺骗他。为什么我要用真心?因为我要成佛,我要到极乐世界去,到极乐世界不用真心去不了。不要以为我对阿弥陀佛用真心,我对世间人我就不用真心,那是假的,一真一切真。你绝对不会分成两半,这个我用真的,那个用假的,没这个道理。这是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的先决条件。真心是什么?就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起心动念与这个都相应,这就是真心。一切时一切处,无论对什么人。
特别是对毁谤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、障碍我的人,对这些人要用真诚心。不但真诚心,还得有感恩的心。感恩的心生不出来,怎么生出来的?我只要觉悟了,他对我就有恩,他帮助我提升了。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,没有丝毫怨恨,帮助忍辱仙人快速的成佛,他能不感激他吗?所以,住真实慧的人,无论什么境界,对他都是好境界,顺境、逆境都是好境,善人、恶人都是好人。善人给我示现的是正法,我要向他学;恶人给我示现的是非法,提醒我,我有没有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他也是来帮助我的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里头就有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有善有恶,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。他能在那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,好的学,不好的自己反省,他表演给我看的,好好想想有没有?才发现自己的过失,改过自新,那是恩人!
五十三参里面,善财给我们示现一桩了不起的修学心态,那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凡夫,自己一个人是学生,除自己之外,全部都是佛菩萨、都是善知识,所以他一生成佛。恶人是什么?是佛在那里表演给我看的,装的那个样子,不是真的。这样的心态,一生决定成佛,因为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只有自己一个是凡夫。我们中国古人也有这个道理,《论语》里头说,「三人行,必有吾师」。三人是什么?一个是自己,一个善人,一个恶人,这叫三人。善人为我们示现的善法,我有没有?没有,要跟他学;恶人给我们示现的恶法,我看到了,我有没有?有要改过。不都是老师吗?不都是帮助我吗?自己看不出自己过失,看别人很容易。看别人过失最重要的,立刻回头来反观自己,我有没有?他就是我的老师。心里头不要以为他真的在那里造恶,他不是在造恶,我这么想我在造恶了,哪里是他造恶!他在那里表演。我们只用一个真诚心、清净平等觉心去看他,看这个世界,个个都是佛,个个都是菩萨,这才能成菩提道。这就叫住真实慧,勇猛精进,断恶修善,改邪归正,勇猛就干这个。
「一向专志庄严妙土」,阿弥陀佛是建立了极乐世界,真了不起!我们在这个世间,我们也要庄严妙土,我们居住这个地方。我们没有做。我们今天学的这些十善业,学习的四摄法,学习的六波罗蜜、十大愿王,有没有做到?我们这些邻居天天见面有没有礼敬?有打个招呼,但是不够,恭敬的程度不够,没感动人。有没有称赞?有没有供养?这佛教给我们的。如果我们常常主动的,先是在外面,以后慢慢熟了,登门造访,常常送些礼物给他,慢慢这个地区的人全都学佛了。他们看到你们的人,你们这些人是好人,你们从哪里学的?慢慢他就来学了,这个村就变成弥陀村;范围再扩大,这个区就变成弥陀区。阿弥陀佛就是这种做法,一向专志庄严妙土,我们没做。如果大家真的学会了,真的肯做,净宗学院在图文巴十年了,图文巴是个小城,居民还不到十万人,十年能不能把这个小城做成庄严妙土?可以,做得到的,我们没有去做。
我们在过去,确实是有意做了个实验,在汤池小镇。这个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,我们中心的老师真干,下乡入户去问候这些居民,把这些居民当做自己的亲人。跟自己父母年龄差不多的都看成父母,把他的家人都看作兄弟姐妹,服务到家,这人就感动了。义务劳动,不要人家丝毫报酬。天天这么干,真干,不是假的,三、四个月的时间,小镇就感动了。让我们大家真正明白,人民是很好教的。这个实验,我们得的结论是两句话,第一个是证实了人性本善,第二个证明人是很好教的。我们把这个成果在联合国报告,真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我们现在真做,来得及,不是来不及。成功的秘诀就是「一向专志」这四个字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带给当地居民真正的幸福。
「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」,这是极乐世界依报、正报,依报是去往生的这些菩萨,正报是阿弥陀佛。「清净庄严,皆真实慧之所流现」,自然的,真实智慧的功德之所成就。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五劫修行。「如《往生论》所谓,三种庄严入一法句」。《往生论》上的三种庄严,黄念老在这个批注上引用了,我没有细细去查,应该有十几二十遍,由此可知他对这个三句话非常重视。三种庄严第一个是「国土庄严」,第二个是「佛庄严」,第三个是「菩萨庄严」。极乐世界就这么单纯、就这么简单,这里头的人只有老师跟学生,所以它是学校。它不是一个国家,一个国家应该有帝王,天应该有天王,它没有。世尊给我们介绍忉利天,忉利天就有天王。忉利天的组织是个国家的组织,中央是天王,四周围还有三十二天,好像是省、州一样。我们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,佛经上称忉利天主。极乐世界没有天王,没有天主,没有士农工商,世尊为我们介绍这么多,只说了有老师、有学生,没有说其它身分的人,没有讲。所以这个地方是学校,到这个学校来是成佛来的。
「三种庄严入一法句,一法句者清净句,清净句者,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。」我们念到最后,这一句清净句是什么?这一句清净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,统统都具足了。真实智慧是自性所有的,不是外头来的,真实就是智慧,智慧就是真实;没有真实就是虚伪,虚伪就是烦恼,烦恼就是虚伪。法身无为而无所不为,老子所说的道。法身是我们的真身,智慧是我们的报身,报身是智慧身。我们现前这个身体,这是业报身,不是无为报身,这是有为的报身,业报身。是我们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,这个因缘变现出来的。我们过去世造善业,这一生就享福,富贵人生;过去生中造的恶业,那我们这一次的报身就是贫贱报身,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