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十八集)  2011/11/16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048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二十九面,我们从倒数第七行看起:

  第二句,「若有众生,睹菩提树,闻声,嗅香,尝其果味,触其光影,念树功德,皆得六根清彻,无诸恼患,住不退转,至成佛道」,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接着再看下面,「又《宝香普熏愿》曰」,这是四十八愿里面的一愿,「其香普熏十方世界,众生闻者,皆修佛行。可见一尘一毛,莫不圆明具德也」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华藏如是,极乐世界亦如是。从理上来说,遍法界虚空界无一处不如是,这是理是当然的,可是事上讲,各个地方的环境不相同。环境不相同原因在哪里?统统在教学。如果这个地区有真正善知识,把这个地方人民教好了,跟极乐世界就愈来愈相近;如果没有教好,那个距离就愈来愈远。

  我们在这么多年经验当中,观察这个世间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才知道教学比什么都重要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,中国古圣先贤真的是有智慧,他重视教学,什么都是教学为先。一个家庭里头,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,这一点我这个年龄还看到。也只有看那么一次,以后再也看不到,不但看不到,听都听不到。家学,就是私塾,多半都是利用祠堂,因为祠堂只有春秋两次祭祀,平常都是空着的,没有人住,供的是祖先的牌位。所以多半利用祠堂做为学校。这里面有讲堂、教室、礼堂,还有宿舍,远道的学生可以住在学堂里面,老师住在学堂。

  我们看到什么?看到私塾里头请老师,那个礼节很隆重。什么人出来主持?家里面的老人,大概都是祖父跟曾祖父这样的辈分。礼请老师,那个时候老师坐轿子,礼节很隆重。请老师,规矩是先拜孔老夫子,这是纪念先师,大成至圣先师。然后请老师上座,家里面按照辈分,大概高祖父就不参加了,那差不多九十多岁的人,他不出来。可是曾祖父也八十多岁,他代表这个家族,按照辈分,曾祖父辈的、祖父辈的、父亲一辈的,再是儿、孙,排班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这个礼节多隆重,这是教育!教育家里面这些儿孙,你们都看到了,你看你的爸爸对老师,你爷爷对老师,你的太公对老师,都那么样尊敬,敢不听话吗?在老师,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大礼,他能不认真教吗?他要不认真教,怎么对得起你家长?聘请老师。老师在这一方教书,这一个地区没有不尊敬老师的,对老师都特别礼遇,因为这个乡村、这个村镇几乎都是一家人。

  现在师道没有了。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孝道没有,师道当然没有了。所以人心坏了,社会乱了,原因就在此地。世世代代都把人教好,社会安定、太平,没有灾难,人与人之间真的是相亲相爱,互助合作。人讲信修睦,这都是属于教育,教出来的。所以,太平盛世是教出来的,今天这个社会,动乱的社会也是教出来的。现在什么人教?现在电视在教、网络在教,教什么?教杀盗淫妄、教贪瞋痴慢,教的东西不一样。人都是一样的人,古人跟今人没分别,古时候社会为什么那么好?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,三皇那个时代最好,以道治天下。五帝以德治天下,三王以仁治天下,三王是夏商周。五霸,周朝末年的时候,春秋战国,以义治天下,他讲义气。汉以后一直到前清,以礼治天下,现在礼也没有了。礼是最低的底限,你看中国古籍上说得很好,礼要是失掉,天下就乱了。道失掉之后有德,德失掉后有仁,仁失掉后有义,义失掉之后还有礼,礼失掉之后就没有了,这世界就乱了。这是中国历史四千五百年的承传。

  中国人重视历史,史书里面记载得很清楚,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这么样详尽的历史记载,只有中国有。全是教学,把教育摆在第一。现在颠倒了,教育放在后面,把经济贸易放在第一,这个东西人之必争,这个世界还会有太平吗?中国的教学,从小教让,没有教争的。小孩还没有懂事之前就教让,教忍让;到慢慢懂事,则是谦让,自己要谦虚,对人要恭敬;成年之后,在社会上工作,礼让。一路让到底,没有竞争,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吃亏是福。我们看看诸佛如来统统是教学,你看看极乐世界,六尘都在教学,这个世界是美好到了极处!这个教学我们这里有,可是没人教了。六尘是什么?表法,极少数,人看到飞花落叶他有悟处。我们这个世界不是没有,太少了,在极乐世界是非常普遍。所以色声香味触法都在教学,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菩萨都懂,他心都通了,染污没有了,心灵了。

  「可见一尘一毛,莫不圆明具德」。我们细细想想,我们世界的一尘一毛同样也圆明具德。只是我们自己身心严重的污染,这些东西在我们面前,我们像个木头一样,天天接触,迷惑颠倒。看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每天说法,大家到那个地方统统在学习,日夜不间断。进到阿弥陀佛的讲堂,一定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才出来。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,不需要睡眠,它那个地方也没有日月星辰,那个地方是光明世界;佛身上放光,每一个菩萨身上都放光,花草树木没有一样不放光,光明世界。它不需要太阳,也不需要灯光,自性的光明,叫大光明藏,所以它没有夜晚。那个地方人叫真精进,不但听世尊阿弥陀佛讲经说法,同时每一个菩萨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菩萨也能够分身无量,到十方诸佛国土去供佛闻法,自己的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讲堂,分身去了。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佛法多困难,找个善知识多不容易,到极乐世界,那善知识是诸佛如来,无量无边,你可以同时去参访,你有这个能力。所以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,到那个地方就是修学的圆满。

 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,这是十玄的总结。「《华严玄谈》谓诸法何故事事无碍?从唯心所现故」。为什么会事事无碍?因为是唯心所现。「诸法之本原,非有别种,唯自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,故必有可和融之理」。这是讲宇宙之间的一切法,一切法从哪来的?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。怎么变现出来?这就讲到如来藏。如来藏可不是阿赖耶,如来藏心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也叫法性,名称很多。如来藏心也是一个,都是指的真心,心现识变;差别,那就是阿赖耶识。所以它从一个心变现出来的,它怎么不圆融?当然可以和合,当然可以圆融,一定有这个道理。所以,前面十玄给我们讲的相即相入,这就是和融的现象。

  「《华严金狮子章》云:或隐或显,或一或多,各无自性。」自性是什么?自体。一切法没有自体,那一切法从哪里现的?唯心所现。所以自性、真心就是万法的理体。体是一个,体上没有分别,相上千差万别。「金狮子章」里头这几句话都是讲现象,现象有隐有显。我们在人道,人道的现象显现出来,其它六道不见了,隐密了。畜生道我们看到是一部分,还有一大部分我们见不到。只有心地清净、没有障碍的人,我们隐密之处见不到的地方,他们可以见到。心地愈清净,你能见到的能量就愈大,现在科学家讲空间维次不一样,空间维次从哪来?妄想、分别、执着变现出来的。所以空间维次也不是真的。为什么一入定,空间维次就不见了?定里面没有执着、没有分别,这是小定;大定,大定是如如不动,连起心动念都没有。那个定叫自性本定,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全都看到了。眼能看到宏观宇宙,能看到微观世界,没有障碍,这就是《华严》上讲的事事无碍,没有障碍。六根的能量本来就是这样的,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么小,隔一张纸都看不见了?

  小乘须陀洹身见破了,眼根、耳根的能力恢复了一部分,天眼、天耳;小乘须陀洹,六种神通他有两个。天眼,这墙壁没有障碍,墙壁那边是什么样,你看得很清楚;住在这个楼层上,上面没有障碍,下头也没有障碍,都能看得见,空间维次突破了。定功再深一点,二果,又恢复了两样神通,他心、宿命。别人心里想什么他知道,他念头才起,我这里信息就收到了。宿命,知道过去,过去三、五世,十来世,很容易的事情,这是小事,现在连催眠都能知道,但是必须在催眠状态。人得禅定,不需要催眠,什么时候他都知道。三果定功的人他就能变化,像孙悟空七十二变,他有这种能力。他去旅行不需要车马,不需要交通工具,有神足通。完全是意念,心想这个地方,地方就到了,他就到了,无需要交通工具。想到上海,人就在上海了,想到哪里,人就已经在那里,不需要交通工具。阿罗汉是小乘最高的地位,叫漏尽通,就是见思烦恼断尽了,超越六道轮回,这是小乘。

  在我们凡夫,迷失了自性,能力完全丧失掉了,显的我们能看见,隐没的就看不见;显的我们能听见,隐没的听不见。这是现在讲光,我们看是要藉光,光的波不一样,我们的眼只能见到这个范围,比这个波长的看不见,比这个波短的也看不见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不受光波的影响,各种光波都能看见,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。耳听亦是如此,音波不一样。这连科学上理论都可以讲得通。

  「或一或多」,前面给我们说得很好,一多不二,一中有多,多中有一,「各无自性,由心回转,说事说理,有成有立,名唯心回转善成门」。「唯心善成门,即主伴圆明具德门」,跟前面第十玄门是一个意思。由心回转,大乘经里面讲转识成智,转烦恼为菩提,问题你要会转才行。通常在佛法里面大家都知道,佛法里讲回头是岸,回头什么?回头是回归自性。说事说理,有成有立,这是讲起作用。作用里头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,自受用是提升自己境界,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他受用是教化众生。众生无量无边,要用无量无边善巧方便才能普度一切众生。普度众生这个愿是自然的,是自性里头本有的。但是众生迷悟不相同,根性不一样,善根福德因缘各个不相同,所以佛度众生也得等机缘成熟。大乘教常说,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,哪个人跟佛没有缘?个个都有缘。为什么说无缘?这个无缘是说他没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