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八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五十八集)  2011/11/24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5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注》第二百八十七面第一行:

  「雲何爲大道心衆生」,這是介紹六成就裏面的衆成就,這是第二段菩薩衆。菩薩衆裏頭第一位是普賢菩薩。菩薩這個名稱,前面已經說過,舊譯翻成大道心衆生。新舊兩譯是以玄奘大師,以他爲標准,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我們都稱舊譯,玄奘大師開始,以後的都稱之爲新譯。舊譯裏面有許多名詞用儒跟佛相似的來對稱容易理解,新譯的,玄奘大師多半是直譯,跟羅什、安世高他們不一樣,他們用意譯。所以大道心衆生就有一點跟儒道相近,是認爲尋求大道的,有心去尋求大道這一類的衆生稱菩薩。新譯是覺有情,這是完全照佛經意思來譯的。他是覺悟,菩提是覺悟,薩埵是衆生,也就是衆生裏頭有覺悟的稱菩薩,所以叫覺有情。覺的標准是起心動念,換句話說,他還會起心動念,這就叫菩薩,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成佛了。

  由此可知,起心動念我們大家都知道,我們在經教裏學得很久了,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,不起心、不動念真的覺悟了。心像水一樣,不起心不動念它是平靜的,就是平等心,它起的作用就是覺,像水平靜沒有染汙,能夠照見萬法,叫照見;起心動念它就起了波浪,有波浪它也能照,就照得不清楚,波浪愈大就愈不清楚,大風大浪照的作用幾乎完全失掉了。所以一切衆生,這個心裏面的波浪大小都不一樣。菩薩非常微細,因爲他沒有見思煩惱,沒有塵沙煩惱,只有無明煩惱沒斷,就是他還起心動念。我們舉一個代表的,十法界裏面的菩薩跟佛。十法界裏面的菩薩是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幹淨了,剩下來就是無明煩惱,也就是起心動念。在十法界裏面這個境界就稱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法界。如果起心動念斷掉了,他就不在十法界,永遠離開十法界,他生到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薩,也就是他證得法身了。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他是法身大士,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

  這句話裏頭含的意思我們要能體會,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就是自己的實報土,自他是一不是二,這個道理要懂。所以菩薩的心非常慈悲,他知道萬法、衆生跟自己是一體,所以此地提了個問話,雲何爲大道心衆生?雲何就是什麼是大道心衆生。下面就解答,「以具四種大故」,他有四大。哪四種大?「四種者,《清涼疏》」裏面說:第一個「願大,求大菩提故」,這是願大。大菩提,大菩提成佛。他一生沒有別的目的,只是想去作佛。學佛是爲什麼?學佛是爲成佛。六祖惠能大師講得最幹淨利落,他跟五祖見面,五祖問他:你來這個地方想得到些什麼?他就一句話回答:我想來作佛。真的是幹淨利落,他是爲作佛而來的,不爲其它,這個就是願大。我們今天修淨土發的願,我們的願是什麼?求生淨土,見阿彌陀佛,這也是願大。爲什麼?生淨土、見彌陀就是作佛去了。第二是「行大」,行是作爲,「二利成就故」,要成就自己、要成就別人。菩薩是以利生爲第一,四弘誓願第一條,「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這行大。

  現在這個世間,很多人在著急,急什麼?人口膨脹。地球的資源有限,怕將來資源用盡了,地球就會毀滅,人沒得吃的、沒得穿的怎麼辦?佛法裏頭從來沒有說過這些問題,爲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問題全解決了。一切法乃至于一毛、一塵,它的能量都是無有窮盡的,而且都是周遍法界。所以在這上面操心就要犯罪、就要造業。人再多,他既然到這個世間上來,他就有生存的權利,他就能活得下去,沒有活不下去的道理。所以,我們自己迷惑顛倒,這錯用了心,造作這些罪業。中國古聖先賢教人,教什麼?教修德。養性修德,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。何況佛經上常說,我們老祖宗都承認境隨心轉,叫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這個地方人有福,人再多,地再小,出産非常豐富,足夠你用的。自性本具的能量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爲什麼爲這個操心?所以人口增加我們應該怎麼想?如何能增加生産。佛教給我們增加生産,自己要懂得節儉,這個非常重要。懂得節儉,沒有貪心,因爲貪心消耗能量最大;我們衣食住行消耗得並不多,貪心消耗得多。你看人們貪,節儉,貪心舍,施舍,布施,功德大!我們有多余的都去供養衆生,修養道德,決定沒有傷害衆生的念頭。

  五戒是性德,中國的五常,仁者愛人,推己及人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佛法裏面講不殺生,絕不傷害一切衆生,連蚊蟲螞蟻,在現在講細菌。這細菌要不要消滅它?不可以,它也是生命,它也是有情,它也是菩薩,它也是佛,怎麼可以消滅它!它帶著病毒?它帶不帶都沒有關系,它是活的,所以決定不能傷害它。你不傷害它,它就不傷害你,和睦共處,相輔相成不相害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我們心行不善,産生互相傷害,這個就麻煩了。是不是它傷害我了?不是。我有念頭想傷害它,所以它傷害我;我沒有意念傷害它,它就不會傷害我。它爲什麼不去傷害佛菩薩?極樂世界爲什麼沒有細菌?我們得多想想。完全是我們的思想出了問題,許多事情想法、看法全錯了,這才出現問題。如果思想純正,怎麼會出問題。要怎樣思想才不錯誤?那只有佛法,佛法正知正見,所以經典是正。我們有正知正見自然就覺悟了,就知道利益衆生,把利益衆生擺在第一位,把自己擺在第二位,問題立刻就解決了。我們自己的生存擺在第一位,別人的死活擺在第二、第叁位,就出事情了,問題就來了。我們看到這些狀況,一看就清楚、就明白了,這是覺悟。節製生育,控製人口的膨脹,這是現在許多國家的政策。對不對?依照中國傳統,依照佛法的標准不對。爲什麼?違背自然法則,那就是不對的,隨順大自然就是對的。自然有德,把自然的德掌握住,問題自然就解決了,如果德失掉,那個問題就嚴重。

  德,中國講的底線,老祖宗所說的四維八德、五倫五常,你只要把這個守住,人口再多也沒有問題,也能夠生活下去,而且生活得非常美滿。有德就是有福,福人就居福地,福地裏頭物質資源就非常豐富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人心要端正,今天大家把這個丟掉了,人心變壞了,地球的能量逐漸逐漸衰弱,到最後變沒有了,人爲的,不是自然現象。很難得,近代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以心控物,好!這跟東方聖哲的思想、跟佛菩薩的看法一致的。美國布萊登所說的,人只要棄惡揚善、改邪歸正、端正心念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,都不必去操心、不必去顧慮。人人能夠把這十二個字做到,他所持的就是中國的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佛法裏面講的叁皈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普賢十願,這佛門的底線。這個東西做到,這個世界就是樂土,跟極樂世界一樣。所以,最重要的學佛是開發自己的本能,把自己自性裏面的能量開發出來,也是幫助一切衆生來開發。我們自己開發了,展現出來大家看到了,我們再教給別人,人家相信了。人人都有,個個平等,沒有說哪個比哪個差一點,哪個比哪個高一點,沒有。佛法是平等法,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

  所以,明理是頭一樁大事。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爲什麼?就是把事實真相說出來。事實真相裏不外兩樁事情,一個是理,一個是事。佛法裏頭沒有二分法,二分就産生毛病,理是一分,事是一分,問題出來了。理事是一個,一體的兩面,事是理之事,理是事之理,是一而二、二而一,問題就沒有了。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,分開來問題就出來了,心跟物分不開的,心即是物、物即是心。心是無形的,色是有形的,有形跟無形是一不是二,無形的心以有形的色來顯示出來,有形的這些物質現象顯示出無形的心理狀況。所以它是一不是二,不能分割的,你分開是錯誤的看法,就出問題,你知道它是一它不是二,它不出事情。人自作聰明,惹出大禍,自己還不承認,又不肯聽人教誨,排斥佛菩薩,拒絕聖賢教誨,那就得受災難。所以行大,一定要懂得利益衆生。

  第叁「時大,經叁無數劫故」,這個叁無數劫就是叁大阿僧祇劫。這講時間之長,不是短時期,無量劫。學佛首先要肯定一樁事情,自己是佛,這個一定要承認。自己永恒不滅,生死是身(身體),靈性沒死,靈性常存,靈性是自己。很快,身體沒有了,很快它又換個身體又來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住的六和園有個小貓,我跟諸位報告過,那個小貓以前是六和園的主人。六和園房子現在轉給我,我是第五代,前面四代,我相信牠不是第一代就是第二代的,牠很留戀這個地方,舍不得走。六和園以前也是居士道場,有的時候是出家人道場,所以沒有男女婚配,但是畜生有,所以他就投畜生胎,還舍不得離開那個地方。這個現象常有,而且很多。我們不可以有一絲毫貪戀,有絲毫貪戀就給自己惹來麻煩。喜歡佛經,死了以後變裏頭蛀蟲,書本裏頭有蛀蟲,變這個東西去了。道場裏頭蚊蟲、螞蟻、蟑螂、老鼠這些小動物,可能都是這個裏頭原來居住的衆生,他有情執,他又來了。所以我們對這些人也有感恩的心,過去在這裏住過,修行,沒離開,現在要好好的念經給他聽。夜晚對鬼神播放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好!播放晚上睡覺會不會擾亂我們?不會。你播放的時候聲音盡量放小,我們聽不見,他們能聽見,他們也能看見,冥陽都得利益。我們念念不忘他,我們具體真幹,真讓衆生得利益。外面院子裏頭佛號日夜不中斷,有時候我們學的經典,重要的東西,我們學得非常歡喜的那一段,也可以播放給他們聽,我們共同得法喜。要常常去做,沒有時間的限製。

  第四「德大,具足一乘諸功德故」。德是我們真正能關懷一切衆生的心,這是德大的根,要有這個根,要有這個心。「此亦含攝《法華》之六大」,《法華經》裏面六大第一個是「信大法」,大乘經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