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五十八集)  2011/11/24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058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净土大经科注》第二百八十七面第一行:

  「云何为大道心众生」,这是介绍六成就里面的众成就,这是第二段菩萨众。菩萨众里头第一位是普贤菩萨。菩萨这个名称,前面已经说过,旧译翻成大道心众生。新旧两译是以玄奘大师,以他为标准,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我们都称旧译,玄奘大师开始,以后的都称之为新译。旧译里面有许多名词用儒跟佛相似的来对称容易理解,新译的,玄奘大师多半是直译,跟罗什、安世高他们不一样,他们用意译。所以大道心众生就有一点跟儒道相近,是认为寻求大道的,有心去寻求大道这一类的众生称菩萨。新译是觉有情,这是完全照佛经意思来译的。他是觉悟,菩提是觉悟,萨埵是众生,也就是众生里头有觉悟的称菩萨,所以叫觉有情。觉的标准是起心动念,换句话说,他还会起心动念,这就叫菩萨,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成佛了。

  由此可知,起心动念我们大家都知道,我们在经教里学得很久了,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,不起心、不动念真的觉悟了。心像水一样,不起心不动念它是平静的,就是平等心,它起的作用就是觉,像水平静没有染污,能够照见万法,叫照见;起心动念它就起了波浪,有波浪它也能照,就照得不清楚,波浪愈大就愈不清楚,大风大浪照的作用几乎完全失掉了。所以一切众生,这个心里面的波浪大小都不一样。菩萨非常微细,因为他没有见思烦恼,没有尘沙烦恼,只有无明烦恼没断,就是他还起心动念。我们举一个代表的,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跟佛。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是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干净了,剩下来就是无明烦恼,也就是起心动念。在十法界里面这个境界就称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。如果起心动念断掉了,他就不在十法界,永远离开十法界,他生到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萨,也就是他证得法身了。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他是法身大士,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

  这句话里头含的意思我们要能体会,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也就是自己的实报土,自他是一不是二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菩萨的心非常慈悲,他知道万法、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所以此地提了个问话,云何为大道心众生?云何就是什么是大道心众生。下面就解答,「以具四种大故」,他有四大。哪四种大?「四种者,《清凉疏》」里面说:第一个「愿大,求大菩提故」,这是愿大。大菩提,大菩提成佛。他一生没有别的目的,只是想去作佛。学佛是为什么?学佛是为成佛。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最干净利落,他跟五祖见面,五祖问他:你来这个地方想得到些什么?他就一句话回答:我想来作佛。真的是干净利落,他是为作佛而来的,不为其它,这个就是愿大。我们今天修净土发的愿,我们的愿是什么?求生净土,见阿弥陀佛,这也是愿大。为什么?生净土、见弥陀就是作佛去了。第二是「行大」,行是作为,「二利成就故」,要成就自己、要成就别人。菩萨是以利生为第一,四弘誓愿第一条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这行大。

  现在这个世间,很多人在着急,急什么?人口膨胀。地球的资源有限,怕将来资源用尽了,地球就会毁灭,人没得吃的、没得穿的怎么办?佛法里头从来没有说过这些问题,为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问题全解决了。一切法乃至于一毛、一尘,它的能量都是无有穷尽的,而且都是周遍法界。所以在这上面操心就要犯罪、就要造业。人再多,他既然到这个世间上来,他就有生存的权利,他就能活得下去,没有活不下去的道理。所以,我们自己迷惑颠倒,这错用了心,造作这些罪业。中国古圣先贤教人,教什么?教修德。养性修德,那个感应就不可思议。何况佛经上常说,我们老祖宗都承认境随心转,叫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这个地方人有福,人再多,地再小,出产非常丰富,足够你用的。自性本具的能量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为什么为这个操心?所以人口增加我们应该怎么想?如何能增加生产。佛教给我们增加生产,自己要懂得节俭,这个非常重要。懂得节俭,没有贪心,因为贪心消耗能量最大;我们衣食住行消耗得并不多,贪心消耗得多。你看人们贪,节俭,贪心舍,施舍,布施,功德大!我们有多余的都去供养众生,修养道德,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。

  五戒是性德,中国的五常,仁者爱人,推己及人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佛法里面讲不杀生,绝不伤害一切众生,连蚊虫蚂蚁,在现在讲细菌。这细菌要不要消灭它?不可以,它也是生命,它也是有情,它也是菩萨,它也是佛,怎么可以消灭它!它带着病毒?它带不带都没有关系,它是活的,所以决定不能伤害它。你不伤害它,它就不伤害你,和睦共处,相辅相成不相害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我们心行不善,产生互相伤害,这个就麻烦了。是不是它伤害我了?不是。我有念头想伤害它,所以它伤害我;我没有意念伤害它,它就不会伤害我。它为什么不去伤害佛菩萨?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细菌?我们得多想想。完全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,许多事情想法、看法全错了,这才出现问题。如果思想纯正,怎么会出问题。要怎样思想才不错误?那只有佛法,佛法正知正见,所以经典是正。我们有正知正见自然就觉悟了,就知道利益众生,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位,把自己摆在第二位,问题立刻就解决了。我们自己的生存摆在第一位,别人的死活摆在第二、第三位,就出事情了,问题就来了。我们看到这些状况,一看就清楚、就明白了,这是觉悟。节制生育,控制人口的膨胀,这是现在许多国家的政策。对不对?依照中国传统,依照佛法的标准不对。为什么?违背自然法则,那就是不对的,随顺大自然就是对的。自然有德,把自然的德掌握住,问题自然就解决了,如果德失掉,那个问题就严重。

  德,中国讲的底线,老祖宗所说的四维八德、五伦五常,你只要把这个守住,人口再多也没有问题,也能够生活下去,而且生活得非常美满。有德就是有福,福人就居福地,福地里头物质资源就非常丰富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人心要端正,今天大家把这个丢掉了,人心变坏了,地球的能量逐渐逐渐衰弱,到最后变没有了,人为的,不是自然现象。很难得,近代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以心控物,好!这跟东方圣哲的思想、跟佛菩萨的看法一致的。美国布莱登所说的,人只要弃恶扬善、改邪归正、端正心念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都不必去操心、不必去顾虑。人人能够把这十二个字做到,他所持的就是中国的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,佛法里面讲的三皈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这佛门的底线。这个东西做到,这个世界就是乐土,跟极乐世界一样。所以,最重要的学佛是开发自己的本能,把自己自性里面的能量开发出来,也是帮助一切众生来开发。我们自己开发了,展现出来大家看到了,我们再教给别人,人家相信了。人人都有,个个平等,没有说哪个比哪个差一点,哪个比哪个高一点,没有。佛法是平等法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

  所以,明理是头一桩大事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为什么?就是把事实真相说出来。事实真相里不外两桩事情,一个是理,一个是事。佛法里头没有二分法,二分就产生毛病,理是一分,事是一分,问题出来了。理事是一个,一体的两面,事是理之事,理是事之理,是一而二、二而一,问题就没有了。物理跟心理是一桩事情,分开来问题就出来了,心跟物分不开的,心即是物、物即是心。心是无形的,色是有形的,有形跟无形是一不是二,无形的心以有形的色来显示出来,有形的这些物质现象显示出无形的心理状况。所以它是一不是二,不能分割的,你分开是错误的看法,就出问题,你知道它是一它不是二,它不出事情。人自作聪明,惹出大祸,自己还不承认,又不肯听人教诲,排斥佛菩萨,拒绝圣贤教诲,那就得受灾难。所以行大,一定要懂得利益众生。

  第三「时大,经三无数劫故」,这个三无数劫就是三大阿僧祇劫。这讲时间之长,不是短时期,无量劫。学佛首先要肯定一桩事情,自己是佛,这个一定要承认。自己永恒不灭,生死是身(身体),灵性没死,灵性常存,灵性是自己。很快,身体没有了,很快它又换个身体又来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住的六和园有个小猫,我跟诸位报告过,那个小猫以前是六和园的主人。六和园房子现在转给我,我是第五代,前面四代,我相信牠不是第一代就是第二代的,牠很留恋这个地方,舍不得走。六和园以前也是居士道场,有的时候是出家人道场,所以没有男女婚配,但是畜生有,所以他就投畜生胎,还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。这个现象常有,而且很多。我们不可以有一丝毫贪恋,有丝毫贪恋就给自己惹来麻烦。喜欢佛经,死了以后变里头蛀虫,书本里头有蛀虫,变这个东西去了。道场里头蚊虫、蚂蚁、蟑螂、老鼠这些小动物,可能都是这个里头原来居住的众生,他有情执,他又来了。所以我们对这些人也有感恩的心,过去在这里住过,修行,没离开,现在要好好的念经给他听。夜晚对鬼神播放《十善业道经》、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好!播放晚上睡觉会不会扰乱我们?不会。你播放的时候声音尽量放小,我们听不见,他们能听见,他们也能看见,冥阳都得利益。我们念念不忘他,我们具体真干,真让众生得利益。外面院子里头佛号日夜不中断,有时候我们学的经典,重要的东西,我们学得非常欢喜的那一段,也可以播放给他们听,我们共同得法喜。要常常去做,没有时间的限制。

  第四「德大,具足一乘诸功德故」。德是我们真正能关怀一切众生的心,这是德大的根,要有这个根,要有这个心。「此亦含摄《法华》之六大」,《法华经》里面六大第一个是「信大法」,大乘经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