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你就成就了。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裏頭記錄,他都常常寫到、提到,他房間裏面有跳蚤、有蚊蟲、有螞蟻,他的侍者要把牠清除出去,他禁止:讓牠們在此地,給我警惕,我的德行還不夠,還沒有真正能感動牠們。過了幾年之後,老和尚七十歲以後,他是八十歲圓寂的,七十歲以後他房間裏這個東西都沒有了,你去找,找不到。偶爾到外面,只要他住的房間,這些蚊蟲螞蟻都不會去。這說明老和尚七十歲之後,感動這些動物了。他是演給我們做榜樣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,用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。
第八,「生決定心。念佛之人,不著世間言論,于無上菩提之道,深生正信,畢竟不惑,是名生決定心」。特別是在今天,全世界災難信息時時刻刻你都可以看到。今天在這個世界上,公開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已經沒機會了,公開來討論這個事情。連科學家,有一半認爲可能,也有一半認爲不可能,比例相當。到底有沒有?一年之後我們就看到了。有人問我,我認爲可能。我從哪個角度上看?從因果上看。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說,「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」,《易經》上說的,這兩句話是孔子說的。我們地球上,現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他不是積善,積惡。這不是小惡,不是少數人在做,非常嚴重,絕大多數人在做,這個事情多麻煩!現在人想的是什麼?這講念力,現在人起心動念貪瞋癡慢疑,這是現代的人心,在佛法裏面講五毒。現在人的情緒是怨恨惱怒煩,現在人所造的業是殺盜淫妄,這樣的因怎麼能感好的果報?在理上講不通。
我們明白了,知道錯了,真正忏悔,徹底改過自新,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莫大的幸運。遇到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太難得了!遇到黃念祖居士的集注,難中之難。給《無量壽經》做批注的人有,沒想起搞集注,集注才真正有說服力。他的老師會集經有個大願,希望這個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有來曆,不是自己隨便寫的,而是五種會集本的原文。我相信這也是給他老人家的靈感,他的批注也是每一句的批注也有來曆。他搜集了八十叁種經論,這是來自佛菩薩的,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批注,真有根據,這個批注令人佩服,讓人看到無話可說。這不是老居士自己寫的,是他集古大德的批注、集經論的批注流傳于後世,真實智慧,真實利益。
我們得到了,想成就,想快速成就,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生決定心。我們決定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我們今天取經本只取這一部,其它的都放下。專修這部經,專求淨土,希望我們在一年中能夠收到效果,這個效果是真有把握往生。換句話說,我們從今天起務必要做到念念不舍,一切時、一切處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果然這樣做就是自利利他,給學佛的同學做個好樣子。特別是這個法門,提倡的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這八個字是淨宗的核心,是阿彌陀佛第十九願跟第十八願,「一向專念」是第十八願,「發菩提心」是第十九願。這兩願是大願的核心,日本人稱它爲本願,就是大願的根本。我們今天對于世出世間的言論都要暫時放下,于求生淨土深信不疑,求願往生是我們現前唯一的一條生路,決定不能再迷惑。這是生決定心。
第九「無雜染心」,跟前面「起淨意心」是一對。「念佛之人,修習功行,種諸善根,心常遠離一切雜染煩惱,是名無雜染心」。雜染心是什麼?是貪瞋癡慢疑、怨恨惱怒煩,這是雜染心。這個東西要舍,凡是障礙我們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的都是屬于雜染心。我們對于防止雜染,我這一生真正做到是一樁事情,不看電視了,電視、電影、廣播、報紙、雜志,這個五十年沒看了,心清淨了不少。有人問我,生在這個時代,媒體斷掉了,這個日子你怎麼過?許多事情應該要知道,你怎麼都不知道?我說日子過得很自在,我是真不知道。那些重大的信息?重大信息有朋友他們看到的時候告訴我,我從他們那裏得到一點信息。好像不知道天下事就沒有辦法生活在現前這個時代,這是一般人的觀念。我相信不知道天下事也能在這個時代生活下來,我不是短時間,五十年的時間。生活得很好,生活得很健康,妄想少了。你要是接觸,你沒有辦法沒有妄想,我們沒那個功夫,那是真功夫,接觸沒有妄想這是真功夫。我們的方法是不接觸,不知道,讓心情甯靜下來。
所以說是一切沒有必要的,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,這些書都不必要讀了,統統都舍棄掉了。有些好的書勸年輕人讀,他們讀了有用處,幫助這個社會安定,幫助世界和平,幫助衆生能夠恢複到幸福、安穩的生活。像現在有志于這方面的年輕人,《群書治要》是好書,要讀。《國學治要》是中國古聖先賢留下來那些典籍的一把鑰匙,你拿到了,這些遺産就是你的;你沒有這把鑰匙,拿到了也沒用處。這套東西重要!學佛,年輕的同修這些書還是要讀,六十歲以上不要讀了,求生淨土,全要放下,鼓勵年輕人好好學習。
最後一條,「起隨念心」,這是善導大師所講的散念,不是定課。「念佛之人,雖觀如來相好,而不生愛著之心;于無念中,常念彼佛,是名起隨念心」。這是時時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頭。要怎樣才能生得起來?念熟了就生起來了,常念就會生起來。念得不夠熟,常常會忘掉,念熟了就會生起來。初學的同學聽經是必要的,爲什麼?我們對這個信的程度不夠,原因就是我們對于極樂世界了解得不夠。對極樂世界、對我們娑婆世界、對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,你的信心才是真誠、懇切。了解透徹了,我們發願求生一點疑惑都沒有,這個決定是正確的,才會認真去真幹。所以聽經的目的在哪裏?斷疑生信,第一個目標。更進一步的,破迷開悟,這是對于念佛有相當基礎的人,他清淨心、平等心已經現前,他多聽經會開悟。過去聽得多、看得多,半信半疑,所以沒有顯著的效果。但是阿賴耶裏頭有這些種子,一旦真聽明白了,它馬上就起作用。爲什麼?對于過去所聽的這些業習種子不懷疑了,不懷疑就生智慧。
這裏頭有句話說得很好,「雖觀如來相好,不生愛著之心」。如來,我們塑造的佛像,依照《造像度量經》的標准,把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造出來,世間人所稱爲這是貴相、福相,沒有留戀,沒有染著的心。對于佛尚且如此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當然不生愛著之心。「于無念中,常念彼佛」,無念是失念的時候,心裏頭沒有其它的念頭,這個時候要生起念佛的心,常常想到佛,常常不離開佛。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,挂一串念珠,這念珠的作用在哪裏?提醒自己念佛,是這個意思。印光大師告訴我們,念佛不必計數,計數怎麼?分心,心不清淨。他自己念佛爲什麼要計這個十聲數?十聲數這不是計數,這是一種對治的方法,讓雜念不能進來。就是用什麼方法能達到不夾雜,這個方法可以達到不夾雜,真正到不夾雜的時候就不需要了。可是印老他念成習慣了,到老年他念佛還是這個老方法。他就是叁個清楚,念得清楚、聽得清楚,這一聲佛號是第幾聲,心裏頭記得清楚。
胡小林居士給我打個電話,他做了四個月的實驗,很有效果,告訴我,但是常常忘掉。念的時候,念個五、六聲之後就不曉得這第幾聲了。所以他教人用這種方法,阿彌陀佛一、阿彌陀佛二,這是什麼?這就是計數,阿彌陀佛裏頭夾雜著一到十。但是也有個好處,只夾雜這個,不夾雜別的雜念。這個一到十也容易丟掉。所以我就告訴他,我說對初學來講,行,但是要告訴他,不是永遠的,這是一個階段,階段性的。你用一個月,一個月能舍你就把它舍掉,不能舍再用一個月。用它做初學的一種方法可以,不能常常依賴它,因爲佛號裏頭畢竟還雜著有妄念在裏頭。佛號不許夾雜妄念,這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。佛法沒有定法可說,要應各種不同的根性,應機施教,念佛人的功夫也要常常提升。
經典裏面告訴我們,從定課、散課念到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裏頭最淺顯的功夫。也就是心裏頭確實只有一聲佛號,除佛號之外,不夾雜任何雜念了,這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,而且功夫成片裏頭也有叁輩九品。上輩的可以自在往生,不一定等壽命到,想什麼時候走,他真能走得了。再提升,那是見思煩惱斷了。所以這個法門妙就妙在此地,你不要去有意斷煩惱,沒有這個必要,也不要有意去消業障。斷煩惱、消業障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,自然的,煩惱不斷自然沒有了,業障不消自然消失了,妙在此地。你這樣念佛,你才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加持裏頭最大的效果,就是把你的煩惱、習氣、業障自然就沒有了。所以你只要把整個精神、意念集中在一點,這一點就是佛號。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說得好,他這個話沒人相信。那個話誰相信?今天新興的這些科學家,量子力學家們,他們要聽到一定相信,就是集中意念。人有重罪,五逆十惡重罪,所有的佛法,這些經典、忏法都沒有辦法幫助他消業障,他說最後還有個方法可以消除,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專到什麼程度?專到完全相信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。
我們在過去看到「山西小院」的例子,那個光盤我們協會還有保存。四十多個人,不是少數,都是得到重病,醫院放棄治療,告訴他們壽命大概二、叁個月。他們被這個宣布,等于說一定要克期取證,他們沒有想病好,也不求治療,一心念佛求往生,意念完全集中,沒有雜念。念到叁個月之後,好像身體愈念愈好,再去檢查,癌細胞沒有了。這些人現在還在,他沒有往生,都還好好的活下來;換句話說,他的壽命還沒到。佛來接引是他壽命到了,臨終來接引,壽命還沒到,繼續不間斷他就成功了。我聽說有人講,這人我沒接觸過,他們現在多半在修地藏法門。修哪個法門都好,《無量壽經.叁輩往生》最後一段,慈舟大師判的一心叁輩,那就是不是修淨土法門的,修其它大乘。無論是哪個法門,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淨土,統統都能得生,淨土法門廣大沒有邊際。什麼是功德?清淨心是功德,純淨純善是功德,前面我們講的,尊重、恭敬的心是功德,將這些功德回向求生淨土,統統都能往生。修學其它法門,每天能夠加上我所提倡的這個十念法,一天九次,決定不妨礙他的修學,不妨礙他的工作。因爲這個方法很簡單,不超過叁分鍾,九次,一天九次加起來不到叁十分鍾,那就更好!以這個做爲定課,正助雙修,功德就無量無邊了。所以末後講「起隨念心」,這個好。
我們再看經本,我們從第五行,第五行最後的兩句。「由是心故」,這個由是心就是前面講的十種心,發這十種心,「當得往生彼佛世界」,彼佛是阿彌陀佛,一定會生到極樂世界。「可見彌勒大士正是襄贊釋尊同宏淨宗妙法也」。在「發勝志樂會」裏面,我們看到彌勒菩薩教人發這十種心,命終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。釋迦牟尼佛弘揚淨宗妙法,彌勒菩薩也不例外。「又本經中第卅二品下」,叁十二品以下「彌勒當機」,彌勒菩薩代表菩薩,六種成就裏面菩薩衆,阿難代表聲聞衆。「第四十六品,佛咐囑彌勒大士曰: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,一切諸佛之所稱贊」。這個法門是十方叁世諸佛所稱贊的獨一的法門,沒有一尊佛不贊歎的。「咐囑汝等作大守護」,汝等是彌勒菩薩帶頭,「當令是法,久住不滅」,因爲這一法能夠普度一切衆生,只要衆生遇到就能得度。遇到,沒善根,遇到就種善根,阿賴耶裏頭開始下種子。來生後世遇到緣,他的善根就會增長,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,他決定往生。
我們今天能遇到,能信、能願、能念佛,過去生中種的善根,我們今天成熟了,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成熟了,不是偶然的。現在很多沒有遇到的人,我們要給他種善根,善根裏頭究竟圓滿、無與倫比的經教就是這部經。所以我們這次印了兩萬部。我不知道後面的一萬五千部有沒有印好,希望能趕快送到澳洲。澳洲辦十周年紀念,每個人送一套,聽說有一千多人參加,這個好!已經有善根的他會成就,沒有善根的給他種善根。這是釋迦牟尼佛囑咐的,當令是法,久住不滅。「彌勒承佛咐囑,宏持是經,是故大士,不但當來龍華會上,必說此經,直是盡未來際,亦必常說不絕」,這是真的。所以淨宗同學要學就學這部經,自己成就了,也幫助別人了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