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你就成就了。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头记录,他都常常写到、提到,他房间里面有跳蚤、有蚊虫、有蚂蚁,他的侍者要把牠清除出去,他禁止:让牠们在此地,给我警惕,我的德行还不够,还没有真正能感动牠们。过了几年之后,老和尚七十岁以后,他是八十岁圆寂的,七十岁以后他房间里这个东西都没有了,你去找,找不到。偶尔到外面,只要他住的房间,这些蚊虫蚂蚁都不会去。这说明老和尚七十岁之后,感动这些动物了。他是演给我们做榜样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,用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。
第八,「生决定心。念佛之人,不着世间言论,于无上菩提之道,深生正信,毕竟不惑,是名生决定心」。特别是在今天,全世界灾难信息时时刻刻你都可以看到。今天在这个世界上,公开讨论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已经没机会了,公开来讨论这个事情。连科学家,有一半认为可能,也有一半认为不可能,比例相当。到底有没有?一年之后我们就看到了。有人问我,我认为可能。我从哪个角度上看?从因果上看。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说,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」,《易经》上说的,这两句话是孔子说的。我们地球上,现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他不是积善,积恶。这不是小恶,不是少数人在做,非常严重,绝大多数人在做,这个事情多麻烦!现在人想的是什么?这讲念力,现在人起心动念贪瞋痴慢疑,这是现代的人心,在佛法里面讲五毒。现在人的情绪是怨恨恼怒烦,现在人所造的业是杀盗淫妄,这样的因怎么能感好的果报?在理上讲不通。
我们明白了,知道错了,真正忏悔,彻底改过自新,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莫大的幸运。遇到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太难得了!遇到黄念祖居士的集注,难中之难。给《无量寿经》做批注的人有,没想起搞集注,集注才真正有说服力。他的老师会集经有个大愿,希望这个会集本字字句句都有来历,不是自己随便写的,而是五种会集本的原文。我相信这也是给他老人家的灵感,他的批注也是每一句的批注也有来历。他搜集了八十三种经论,这是来自佛菩萨的,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批注,真有根据,这个批注令人佩服,让人看到无话可说。这不是老居士自己写的,是他集古大德的批注、集经论的批注流传于后世,真实智慧,真实利益。
我们得到了,想成就,想快速成就,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生决定心。我们决定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我们今天取经本只取这一部,其它的都放下。专修这部经,专求净土,希望我们在一年中能够收到效果,这个效果是真有把握往生。换句话说,我们从今天起务必要做到念念不舍,一切时、一切处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果然这样做就是自利利他,给学佛的同学做个好样子。特别是这个法门,提倡的是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这八个字是净宗的核心,是阿弥陀佛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,「一向专念」是第十八愿,「发菩提心」是第十九愿。这两愿是大愿的核心,日本人称它为本愿,就是大愿的根本。我们今天对于世出世间的言论都要暂时放下,于求生净土深信不疑,求愿往生是我们现前唯一的一条生路,决定不能再迷惑。这是生决定心。
第九「无杂染心」,跟前面「起净意心」是一对。「念佛之人,修习功行,种诸善根,心常远离一切杂染烦恼,是名无杂染心」。杂染心是什么?是贪瞋痴慢疑、怨恨恼怒烦,这是杂染心。这个东西要舍,凡是障碍我们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的都是属于杂染心。我们对于防止杂染,我这一生真正做到是一桩事情,不看电视了,电视、电影、广播、报纸、杂志,这个五十年没看了,心清净了不少。有人问我,生在这个时代,媒体断掉了,这个日子你怎么过?许多事情应该要知道,你怎么都不知道?我说日子过得很自在,我是真不知道。那些重大的信息?重大信息有朋友他们看到的时候告诉我,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点信息。好像不知道天下事就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前这个时代,这是一般人的观念。我相信不知道天下事也能在这个时代生活下来,我不是短时间,五十年的时间。生活得很好,生活得很健康,妄想少了。你要是接触,你没有办法没有妄想,我们没那个功夫,那是真功夫,接触没有妄想这是真功夫。我们的方法是不接触,不知道,让心情宁静下来。
所以说是一切没有必要的,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,这些书都不必要读了,统统都舍弃掉了。有些好的书劝年轻人读,他们读了有用处,帮助这个社会安定,帮助世界和平,帮助众生能够恢复到幸福、安稳的生活。像现在有志于这方面的年轻人,《群书治要》是好书,要读。《国学治要》是中国古圣先贤留下来那些典籍的一把钥匙,你拿到了,这些遗产就是你的;你没有这把钥匙,拿到了也没用处。这套东西重要!学佛,年轻的同修这些书还是要读,六十岁以上不要读了,求生净土,全要放下,鼓励年轻人好好学习。
最后一条,「起随念心」,这是善导大师所讲的散念,不是定课。「念佛之人,虽观如来相好,而不生爱着之心;于无念中,常念彼佛,是名起随念心」。这是时时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头。要怎样才能生得起来?念熟了就生起来了,常念就会生起来。念得不够熟,常常会忘掉,念熟了就会生起来。初学的同学听经是必要的,为什么?我们对这个信的程度不够,原因就是我们对于极乐世界了解得不够。对极乐世界、对我们娑婆世界、对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,你的信心才是真诚、恳切。了解透彻了,我们发愿求生一点疑惑都没有,这个决定是正确的,才会认真去真干。所以听经的目的在哪里?断疑生信,第一个目标。更进一步的,破迷开悟,这是对于念佛有相当基础的人,他清净心、平等心已经现前,他多听经会开悟。过去听得多、看得多,半信半疑,所以没有显著的效果。但是阿赖耶里头有这些种子,一旦真听明白了,它马上就起作用。为什么?对于过去所听的这些业习种子不怀疑了,不怀疑就生智慧。
这里头有句话说得很好,「虽观如来相好,不生爱着之心」。如来,我们塑造的佛像,依照《造像度量经》的标准,把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造出来,世间人所称为这是贵相、福相,没有留恋,没有染着的心。对于佛尚且如此,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当然不生爱着之心。「于无念中,常念彼佛」,无念是失念的时候,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念头,这个时候要生起念佛的心,常常想到佛,常常不离开佛。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,挂一串念珠,这念珠的作用在哪里?提醒自己念佛,是这个意思。印光大师告诉我们,念佛不必计数,计数怎么?分心,心不清净。他自己念佛为什么要计这个十声数?十声数这不是计数,这是一种对治的方法,让杂念不能进来。就是用什么方法能达到不夹杂,这个方法可以达到不夹杂,真正到不夹杂的时候就不需要了。可是印老他念成习惯了,到老年他念佛还是这个老方法。他就是三个清楚,念得清楚、听得清楚,这一声佛号是第几声,心里头记得清楚。
胡小林居士给我打个电话,他做了四个月的实验,很有效果,告诉我,但是常常忘掉。念的时候,念个五、六声之后就不晓得这第几声了。所以他教人用这种方法,阿弥陀佛一、阿弥陀佛二,这是什么?这就是计数,阿弥陀佛里头夹杂着一到十。但是也有个好处,只夹杂这个,不夹杂别的杂念。这个一到十也容易丢掉。所以我就告诉他,我说对初学来讲,行,但是要告诉他,不是永远的,这是一个阶段,阶段性的。你用一个月,一个月能舍你就把它舍掉,不能舍再用一个月。用它做初学的一种方法可以,不能常常依赖它,因为佛号里头毕竟还杂着有妄念在里头。佛号不许夹杂妄念,这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。佛法没有定法可说,要应各种不同的根性,应机施教,念佛人的功夫也要常常提升。
经典里面告诉我们,从定课、散课念到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里头最浅显的功夫。也就是心里头确实只有一声佛号,除佛号之外,不夹杂任何杂念了,这叫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,而且功夫成片里头也有三辈九品。上辈的可以自在往生,不一定等寿命到,想什么时候走,他真能走得了。再提升,那是见思烦恼断了。所以这个法门妙就妙在此地,你不要去有意断烦恼,没有这个必要,也不要有意去消业障。断烦恼、消业障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,自然的,烦恼不断自然没有了,业障不消自然消失了,妙在此地。你这样念佛,你才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加持里头最大的效果,就是把你的烦恼、习气、业障自然就没有了。所以你只要把整个精神、意念集中在一点,这一点就是佛号。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,他这个话没人相信。那个话谁相信?今天新兴的这些科学家,量子力学家们,他们要听到一定相信,就是集中意念。人有重罪,五逆十恶重罪,所有的佛法,这些经典、忏法都没有办法帮助他消业障,他说最后还有个方法可以消除,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。专到什么程度?专到完全相信,一丝毫疑惑都没有。
我们在过去看到「山西小院」的例子,那个光盘我们协会还有保存。四十多个人,不是少数,都是得到重病,医院放弃治疗,告诉他们寿命大概二、三个月。他们被这个宣布,等于说一定要克期取证,他们没有想病好,也不求治疗,一心念佛求往生,意念完全集中,没有杂念。念到三个月之后,好像身体愈念愈好,再去检查,癌细胞没有了。这些人现在还在,他没有往生,都还好好的活下来;换句话说,他的寿命还没到。佛来接引是他寿命到了,临终来接引,寿命还没到,继续不间断他就成功了。我听说有人讲,这人我没接触过,他们现在多半在修地藏法门。修哪个法门都好,《无量寿经.三辈往生》最后一段,慈舟大师判的一心三辈,那就是不是修净土法门的,修其它大乘。无论是哪个法门,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统统都能得生,净土法门广大没有边际。什么是功德?清净心是功德,纯净纯善是功德,前面我们讲的,尊重、恭敬的心是功德,将这些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统统都能往生。修学其它法门,每天能够加上我所提倡的这个十念法,一天九次,决定不妨碍他的修学,不妨碍他的工作。因为这个方法很简单,不超过三分钟,九次,一天九次加起来不到三十分钟,那就更好!以这个做为定课,正助双修,功德就无量无边了。所以末后讲「起随念心」,这个好。
我们再看经本,我们从第五行,第五行最后的两句。「由是心故」,这个由是心就是前面讲的十种心,发这十种心,「当得往生彼佛世界」,彼佛是阿弥陀佛,一定会生到极乐世界。「可见弥勒大士正是襄赞释尊同宏净宗妙法也」。在「发胜志乐会」里面,我们看到弥勒菩萨教人发这十种心,命终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。释迦牟尼佛弘扬净宗妙法,弥勒菩萨也不例外。「又本经中第卅二品下」,三十二品以下「弥勒当机」,弥勒菩萨代表菩萨,六种成就里面菩萨众,阿难代表声闻众。「第四十六品,佛咐嘱弥勒大士曰: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,一切诸佛之所称赞」。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所称赞的独一的法门,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。「咐嘱汝等作大守护」,汝等是弥勒菩萨带头,「当令是法,久住不灭」,因为这一法能够普度一切众生,只要众生遇到就能得度。遇到,没善根,遇到就种善根,阿赖耶里头开始下种子。来生后世遇到缘,他的善根就会增长,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,他决定往生。
我们今天能遇到,能信、能愿、能念佛,过去生中种的善根,我们今天成熟了,善根福德因缘具足,成熟了,不是偶然的。现在很多没有遇到的人,我们要给他种善根,善根里头究竟圆满、无与伦比的经教就是这部经。所以我们这次印了两万部。我不知道后面的一万五千部有没有印好,希望能赶快送到澳洲。澳洲办十周年纪念,每个人送一套,听说有一千多人参加,这个好!已经有善根的他会成就,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。这是释迦牟尼佛嘱咐的,当令是法,久住不灭。「弥勒承佛咐嘱,宏持是经,是故大士,不但当来龙华会上,必说此经,直是尽未来际,亦必常说不绝」,这是真的。所以净宗同学要学就学这部经,自己成就了,也帮助别人了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一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