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八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要想深入沒有辦法,你到一個程度,下面你下不去了。

  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,我憑什麼?憑這次的《群書治要》這部書。我們爲了大家的需要,希望它快速流通,所以編了《群書治要360》這樣的小冊子,分量不大。在《群書治要》裏頭精選叁百六十條,一天學一條,叁百六十條,這裏把它原文翻成白話文。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,希望要注音、要批注,要翻成白話文,像國語日報《古今文選》的方式,然後從白話文裏頭翻成外國文字。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,裏面講的什麼?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人生必讀之書。原文是文言文,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,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學文言文。所以我有理由相信,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,爲什麼?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、方法、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裏頭,你要不要?你要,先拿鑰匙,文言文是鑰匙。這是世界文化遺産,排列在第一項項目,第一種。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,你們如果有小孩,要教小孩背文言文,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。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産給他了,他能不感激你嗎?你現在要教他學這個、學那個,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,這麼好的東西爲什麼從小不教他?把時間、精力都浪費掉。這都是叫通權達變,善巧方便。

  學佛也是這個道理,先要教他認識佛法,他對佛法,什麼叫佛法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興趣生起來了。爲什麼?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他想了解我到底是什麼。像德國的普朗克,他一生想了解物質究竟是什麼,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他用分析的方法,把物質分到最後,分成到量子,發現這個東西不能存在。有這個現象,它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東西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發現意念,從研究物質發現意念,意念是物質的基礎,有意念才有物質現象,沒有意念根本物質現象不存在。所以,意念能改變物質,當然意念能控製物質。

  《大集經》上這句話,這都講菩薩,「能調衆生」,調就是善巧方便,幫助衆生趣向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。「又如《法華玄贊》雲:施爲可則曰方,善逗機宜曰便」。這是我們要學習的,我們的修學要有方法,我們幫助別人也得要有方法,而且還要有善巧,幫助自己提升,幫助別人理解。「又《淨影疏》雲:化行善巧,隨物所宜,種種異現,名權方便」。「綜上經論,故知以善巧穩便之法」,善是好辦法,巧是巧妙,穩是穩當,方便,這個方法叫「妙契衆生根機」。妙契衆生根機無過于念佛法門,念佛法門容易,難信,真難相信!多少人學了一輩子,對它半信半疑,最後不能往生,還是繼續搞六道輪回,太多太多了。我們年輕的時候,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。

  實際上在那個時代,我們對淨宗也是半信半疑,爲什麼?事上沒看到,理上不清楚。我們是在理上搞清楚了,不懷疑了。理上是科學家幫我們大忙,沒有現在的量子力學,我們還是半信半疑,它講得太玄了,從來沒聽說過。古人的批注,有些是注出來了,太深了看不懂,讓我們看到都模棱兩可。到看到現代科學的報告,我們才恍然大悟,回過頭來再查經,經上早就說清楚、早就說明白了。科學家把這個念頭找到了,沒有原因,突然蹦出來的,立刻就消失了。我們聽到這個報告,馬上想起經上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不是佛講清楚了嗎?佛雖然講清楚,不懂,什麼叫當處出生?什麼叫隨處滅盡?這是念頭,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。

  所以善、巧、穩、便,四個條件,方便的意思,四個條件。妙契衆生根機,妙是巧妙,就能跟衆生根機相應。現在衆生的根機受科學教育影響很深,科學教育第一個特點就是懷疑。聖賢教誨、佛菩薩的經論,心性之學,是決定不許可懷疑的。所以貪瞋癡慢,最後一個是疑,佛在大乘教裏面告訴我們,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。障礙什麼?障礙他見性,障礙他得定,他的定功不能向上提升,不能夠明心見性,原因在此地。所以,印光大師教我們,佛法從誠敬契入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誠敬兩個字好難!現在的人虛情假意,哪來的誠實?誠實我們一般講老實,沒有老實人,到哪裏去找?這才知道難,真難。

  我們怎樣幫助人把誠敬找回來?這個有方便,《弟子規》是方便。爲什麼?對父母有一點孝敬,那誠敬心生起來了。要多講講,你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,你怎麼能長這麼大,誰幫助你,這種恩能忘記嗎?父母培養你們這一代,那一代的人好辛苦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亂當中,苦不堪言,能生育你們、養你們。這些年來,二戰之後到現在,一甲子了,雖然沒有戰亂,社會還是亂。這個動亂什麼原因?我們把傳統丟掉了,把倫理丟掉、道德丟掉、因果丟掉,神也不相信了。科學,尤其是工商,鼓勵大家消費,培養大家貪瞋癡無底限的去膨脹,造成今天整個社會動亂,造成今天地球上災變,不是沒有原因。我們現在怎樣把這些人帶回頭,這個事可不是容易事情,真的要善巧穩便之法,這要用我們的智慧。「導向究竟之果覺」,究竟的果覺就是往生不退成佛。如何教人相信佛法,如何再進一步教人相信淨宗,再更進一步,教人相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,你才能幫助衆生這一生成佛,「名爲行權或行方便」。「德遵普賢」這些菩薩真了不起,這是我們的榜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