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这一句佛号圆摄一切行愿,圆成一切行愿。「故能安住于如来一切佛果功德之法」,一切佛果功德之法,我们细心去思惟,这一句佛号是不是统统包尽了?这句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,梵语阿弥陀佛,翻成中文就是无量觉,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。换句话说,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,赞叹神用的名词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你看无量觉是不是这个意思?就是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。是谁?原来是自己的自性,性德,不是别的,是自己的意念。所以,起心动念能不负责任吗?

  佛陀教育它的目的何在?为什么要来教?不教行吗?不教就随他去吧!世界大战、星际战争一塌糊涂,都是一场梦,这个话说得没错。恶梦,恶梦也不是真的,好梦也不是真的。佛为什么要管?佛没管,没管自自然然就管了,那是讲法尔如是。因为他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性德,叫慈悲,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这个愿力引发他,他要来管。管怎么管法?不管而管,管而不管,你把这个搞通了你就晓得了。佛帮助众生,还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没有一丝毫勉强。所以我们现在是完全清楚了,我讲经的时候提到,以前没讲过这个话。三善道消福报的,你不是修福吗?福修了到哪里消?三善道去消福报。你造罪业,罪业也要消掉,到哪里去?三恶道去消。三善道跟三恶道的功德是平等的,都是消业障,善是业障,恶也是业障。到什么时候业障没有了?不起心、不动念,业障就没有了,业障也不是真的。

  于是乎我们渐渐就明白了,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?一般人到这个世间来是消业的,人生酬业。学佛明白了、觉悟了,还住在这个世间,干什么?帮助众生消业。自己业消了,身体还在,叫入有余依涅槃,身体在,有余。身体不要了,那入无余涅槃,入无余涅槃不能帮助众生;已经入涅槃了,身体还在,叫有余依,这个入涅槃是为了帮助众生,这个意义我们就真搞明白了。真正觉悟人,不要说在这地球上,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放下了,真的一尘不染。所以他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这是上面功德两个字说清楚了。

  随喜,成就称性的功德,「圆成行愿」,圆满成就大行大愿,「故能安住于如来一切佛果功德之法」。具体来说,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留下来这些经藏,三藏十二分教,就是佛果功德之法。我们受持佛果功德之法,只要一部经,一经一论通了,通自性,从一经一论里头明心见性,全都通了。不能找麻烦,找麻烦是你把你的精神、心力分散了,你很难走得通。如果你把你的精神、心力集中在一点,像激光一样。我们现在灯光它是分散的,四面八方它都照到,如果把这个光集中在一点叫激光,你看它的能量能穿透钢板,愈细力量愈大。细到极处,能够穿过星球没有障碍,这个道理我们都懂,科学家做出这个实验,已经说得很清楚了。下面第三段「游行方便」,这是什么?这是讲教化众生。自己的行愿功德成就了,开始帮助别人。

  【游步十方。行权方便。】

  「此二句初赞大士之权德」。前面讲的是实德,真实的,他自己证得的,现在要把他自己证得的,他怎样善巧方便帮助别人。帮助别人最重要要帮助他开悟,不是帮助别的,为什么?帮助别的都是业,不是善业,就是恶业;帮助他开悟不是业,帮助他明心见性,佛教化众生用意在此地。帮助他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帮助他回归自性,这是帮助他成佛。「游步,是游行与游化之义」,游行未必教化众生,游化那是游行兼着教化众生,哪里有缘到哪里去。「十方者,东西南北四方,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北」,这是四维,这八方,再加上上方、下方,叫十方。十方是讲空间,三世是讲时间,说十方、说三世就全都包括了,「表空间之一切处所」。

  『游步十方』,「表大士神通游戏,自在游行,化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」。为什么?因为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他现在迷了,他现在做错了,要不要去帮助他?这个意思不能不懂。迷了我们就不管他,不行;现在不能接受,行,我们离开,什么时候他能接受的时候再来,这就是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。你对我再不好、再怨恨、再敌视,我也不会责怪你,为什么?迷,你迷惑了。心迷了、识迷了,完全随顺烦恼,智慧完全没有,你不能怪他,菩萨对众生生怜悯心,他可怜,迷到这个程度。像一个人,很好的人,喝酒喝醉了,在发酒疯、在乱骂人,这不正常。这种不正常把阿赖耶里头不善的一些习气全部都爆发出来,菩萨清楚,菩萨明白,菩萨如如不动。所以菩萨神通游戏,自在游行,化度十方,化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。

  这个化度里头完全讲缘,缘成熟了,菩萨不能舍弃,缘没有成熟,菩萨会离开,几时成熟了再去。什么时候去?缘成熟;什么叫缘成熟?感应道交。他想回头,或者是他还没有想回头,但是遇到缘他真的会回头。这个事情佛知道,佛为什么知道?你每一个有意无意的念头都发射出去了,身体是发射台。佛菩萨在虚空法界,你那个念头一发出去,就像《还源观》上所讲的,这个念头立刻周遍法界,他就接收到了。你自己完全不知道,菩萨知道了。所以这个念头他接收的时候,他就知道你能不能接受,你能接受多少,你能接受什么样的善巧方便,他就来帮助你。妙极了!叫神通游戏,自在游行。

  『行权方便』,「权,对实而说」。权,我们讲善巧方便,用的方法非常巧妙、非常之好,好极了,不能接受的人也能接受。这是什么?智慧。智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应用在待人接物,应用在处理一切事务,人情世故,这叫权智,善巧方便的一种智慧。才能帮助这个世界上一切不同的众生,根性不相同,业果不相同,用现在讲,文化不相同,历史背景不相同,生活方式不相同,他全能适应,没有一样不能适应。「俗谓通权达变」,有这种能力。「权亦即方便之异名」,我们世间人讲方便,古人讲权,权就是方便的意思。「《法华文句》曰:方者法也」,方是方法,便,便是便用。「浅言之,方是方法,便是便利」,换句话说,「行权方便」就是用最恰当的方法、最善巧的方法。这个方法没有一定,因人而异,因时而异,因事而异,因处而异,千变万化,没有一定,都能用得那么巧妙,这是智慧。没有智慧不行,只有智慧才能做得到。

  「按佛教义,则如《大集经》云:能调众生,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名方便」。调众生,大乘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圆教里头常讲的无量法门,最善巧、最方便无过于念佛法门。所以你怎样帮助那个人相信念佛法门,是最高的善巧方便。为什么?他真的能相信,他这一生就作佛去了,你就帮助一个成佛了,这是真实功德、无量功德。「又如《法华玄赞》云」,这是《法华经》的批注,「施为可则曰方,善逗机宜曰便」。方就是方法,你的施为,你给别人;可则,则是原则、法则,他能够遵守,这叫方。你看佛教给我们,从佛教讲,现在讲佛教一定讲儒跟道,为什么?离开儒、道就没有大乘、就没有佛,除非从小乘讲起,这中国人一定要懂。佛在经教里明白告诉我们,他说「佛子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佛不承认,你不是他的学生,不听话!不听话你要跟他学,那你是别有企图。别有企图搞什么?讲得不好听的话,就是搞名闻利养,打着佛的招牌,打着佛的旗号,搞自己的名闻利养,这造罪业。这个事情不能干,干这种事情,现在得一点名利,将来都到地狱,那何苦来?真正佛弟子要听老师的话。

  听老师的话,学佛不能够躐等,要循序渐进,先学小乘,再学大乘,就是佛四十九年教学的次第。你看,「阿含」,小乘,十二年;「方等」,这是大乘初学的,八年;「般若」,纯大乘;然后再「法华」,法华是一乘。他有次第的,慢慢提升的。在中国隋唐初期之前,中国人确实是学小乘,再入大乘,小乘有两个宗派,成实宗、俱舍宗,这是两部论的名字。我们从这里可以想到,成实一定是以《成实论》为主要教材,俱舍宗是用《俱舍论》,这两部论,《阿含经》。唐朝中叶之后,中国人就放弃学小乘,小乘经虽然很完备,读的人不多了,偶尔看看而已。中国人怎么办法?中国人用儒、道。所以,儒释道三家自然就融会了,因为佛他用儒跟道做基础,代替小乘,这样入大乘就方便了。

  这个做法有没有错误?没错,因为有证明。采取这种方法,在中国大概一千五百年的样子,这一千五百年当中,各个宗派成就的人非常之多,可见得不错,这个可以用的。所以今天我们中国人学佛,一定要用儒、道做基础。儒,我们今天特别重视行门,为什么?如果只是解不行,变成了佛学,变成知识,这没有什么用处的,对于自己了生死是一点帮助都没有。所以,真学佛着重行,就是真干!儒家至少我们要把《弟子规》落实,把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落实,用这个来做基础,再落实《十善业道》,出家还要落实《沙弥律仪》,这四个根,根本的根本。这四个根扎下去,四平八稳,行门扎四个根。解门里面,解门里面一个根,什么东西?文言文。你没有文言文的基础,你入不了大乘,你不能深入经藏。为什么?文字是手段、是方法,你文言文不懂怎么行?现在怎么样修你没有办法深入,就是因为你不懂文言文。

  我有理由相信,中国文言文将来会变成世界文字,跟现代的英语一样,不能不学。什么原因?因为今天讲全世界,真正讲到智慧,就像方东美先生所讲的,最高的哲学、最高的科学在文言文里头,在大乘佛法里头。这个文字你没有办法,要靠翻译的话,你决定达不到。何况文言文学又并不困难,只要熟背两百篇,小孩学容易,小孩一百篇古文一年他根就扎下去了。所以,古时候学佛他不困难,这个基础从小就打了,六、七岁就开始背书,背到十一、二岁,不止两百篇,至少差不多有两千篇,那个根扎得多深!所以经典,《四库全书》对他们来讲一点障碍都没有。我们今天把扎根这个东西疏忽了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