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就想到什麼?應該有一個零點的能量場,做爲意念的依據,但是提出這個還沒有辦法證明。那個零點能量場就很接近佛家講的真如、自性、實際理體,跟佛經上這些講的很接近。有沒有辦法能證得?沒有辦法。你再找什麼,他們就等待再進步精密的儀器看能不能,那在佛法講永遠不可能。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看到,你本能就看到了;你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永遠看不到,因爲它不是現象。
所以真跟真相應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用的心是真心,真心能夠見到真的境界;阿賴耶是妄心,妄心永遠見不到真的東西,只能見到阿賴耶的所變。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你能看得很清楚,對于佛的實報莊嚴土你沒辦法,實報莊嚴土裏頭的人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今天跟你講人的壽命是無量的,你不相信,人是永遠不會衰老的,你不相信。可是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到了,你看到實報土人的壽命是無量壽,你看到那個裏頭都是年輕人,沒有一個是衰老的,也沒有生病的。你看到他們都是很慈悲,都是滿面笑容,沒有看到一個愁眉苦臉的。真心看到真相,妄心看的是假相。科學怎麼搞,他要不能放下的話,他永遠墮在假相這個範圍裏面,他見不到真相。
所以佛法不可思議,我們愈學對方東美先生就愈佩服,他怎麼能接受?他告訴我,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,年輕的教授。有一段時期生病,在峨眉山養病,山上報紙雜志什麼全沒有,只有經書。拿經書來消遣,沒有想到經書裏頭有這麼好的東西,從那個時候就開始,幾乎他沒有一天不讀佛經。他發現佛經裏面講的哲學是高等哲學,所以那時候介紹給我的時候,他老人家是這麼說的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把我們過去對佛法的誤會,那個錯誤的觀念統統改變過來。我們接觸之後,發現老師的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這麼好的東西,你看沒有人知道,沒有人承傳,這太可惜了。爲什麼人不肯來學這個東西?因爲這個東西要叫你放下貪瞋癡慢,放下七情五欲,你不肯幹這個。這個東西要不放下,不淡化,佛經裏面你體會不到。你的心愈清淨,你體會就愈深,字字句句深廣沒有邊際,你愈讀愈歡喜,真的有味道。古人講的這個話,我們完全相信,接受了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!說這個話是真正再來人,他自己沒有嘗到他說不出來。人間天上的滋味比不上佛法,差太遠了。你果然契入,你會對這個非常喜愛,欲罷不能,它真有吸引力。所以,將來這些科學家入佛容易,爲什麼?他們追求的終極的目標就在這個地方,已經有這麼良好的基礎,就是這一關沒突破,他沒放下。他放下就入進去,不要再依靠機器、儀器,不要依靠這個東西,本能就直接看到了。
世尊看到這些人,芸芸衆生,他所見到這些微妙法,世間人沒法子接受,不如默然入般涅槃,他就走了。就在這個時候,「諸菩薩及釋提桓因」,釋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,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,就是他。「梵天王諸天」,實際上這就是淨居天人,他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「合掌敬禮,請佛爲諸衆生初轉*輪。佛時默然受請,到波羅奈鹿林中轉*輪」,這個鹿林就是鹿野苑。佛成道了,要有人請法,沒有人請法他就走了,不住這個世間。人迷惑顛倒,不知道他成佛了,不知道他得微妙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全懂了,要請他來講經教學。天人聰明,他們看到了,所以他們代表來啓請。
佛慈悲,有人啓請他就住世,看看哪些人能當機,跟他說他能接受,他能聽得懂,他真正依教修行能證果。所以這一看,鹿野苑這五個人,這五個人都是他的侍者。他出家了,他的父王不放心,派家族五個人陪他、照顧他,所以是他的侍者。佛當年六年的苦行,這些人都很佩服,真不容易,王子生在富貴環境當中,能夠舍離去修苦行。苦行六年,佛覺得這個苦行是沒有利益的,什麼都沒有得到,接受一個女孩子奶酪的供養。這五個人一看,你看他退心了,他的貪瞋癡又起來,算了,咱們不跟他了,五個人就跑掉了。所以釋迦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後,有這麼長的時間在定中,前面這都是經上的記載,五十七天在定中。這五個人也知道,五個人不管怎麼樣對他很關心。所以,世尊就先對這五個人講,到鹿野苑把五個人找到,告訴他在定中所證得的境界。講太深的當然他不懂,適合他們的程度,契機契理,這五個人聽了,聽明白了。當中憍陳如尊者就把見思煩惱放下,證阿羅漢果。
所以佛法講到終極,講到最後,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,他說就是六個字,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。我們更簡單一點,四個字,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什麼?看破是明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明了,沒有一樣不知道,諸法的體、相、用統清楚。放下是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,放下分別執著。起心動念是無明,第一個妄心;分別是塵沙無明,第二個妄心;執著是最嚴重的,第叁個妄心。妄心統統放下,真心就現前了。所以修行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你看破,就是這個方法相輔相成,步步高升。到最後明心見性,最後是什麼?放下起心動念,就明心見性了。你修學時間長短各人不一樣,最重要的是放得快,放得幹淨利落,成就就非常快。所以我向章嘉大師請教,他老人家真的說出來,一絲毫保留都沒有。你不放下你不能提升,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就好像五十一層大樓,你放下第一層,你才能升到第二層。如果停在第一層不肯上去,你永遠達不到,決定不能停止。第五十二層是妙覺如來!
在鹿野苑講這些基礎的佛法,小乘,以這個爲宗旨教了十二年,十二年講《阿含經》,根基紮下去了。《阿含》裏面最重要的,叫普世教育,教育的第一個目的,是叫你不失人身。你沒有辦法出離六道,你要曉得決定不能造貪瞋癡叁毒,爲什麼?那個會墮惡道,貪心是餓鬼道,瞋恚是地獄道,愚癡是畜生道。所以佛教人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你能保住人身,不墮叁惡道。然後再進一步教你生天,把天給你講得很清楚,天有二十八層,有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你一層一層往上提升。二十八層天之後,再上去就是四聖法界,釋迦牟尼佛的淨土。六道是染汙,是穢土,往上去四個法界是淨土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這四聖法界。這個佛是十法界裏頭的佛,沒見性,天臺大師判這個位次叫相似即佛,不是真佛,很像佛。爲什麼不是真佛?因爲他還用阿賴耶,他用的是妄心,他不是真心;用真心就是佛,用妄心就是凡夫。但是十法界裏頭這尊佛雖然用的是阿賴耶,你看起來跟佛完全一樣。那是什麼?把佛經典教誨統統做到了,心沒轉過來,真做到了。佛教給我們怎麼做,就是學,學那個樣子學得真像,就是用心不一樣,心裏頭還有起心動念。
起心動念放下,他就是真佛,他就不是假的,爲什麼?用真心了。用真心不住十法界,十法界是虛妄的,幻境,所以他生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,離開虛妄他走向一真。一真法界裏頭全是明心見性的人,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,才能到那裏去。那裏頭沒有一個人是起心動念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,一切接觸,沒有起心動念。表現出來的是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相關懷,互相照顧,互助合作,沒有起心動念。我們今天講的時候,都起心動念、都有分別執著,這叫凡情,他沒有,這就轉凡情爲聖智。他沒有凡情,他就沒有變化,有凡情就有變化,那個地方沒有凡情,完全用真心,真心沒變化。所以,每個人到那裏去,化生,不是由小慢慢長大的,不是的。到那個地方現的身,跟阿彌陀佛的身一樣,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壽命很長,叁大阿僧祇劫,我們稱無量壽,但是這個無量壽要曉得,是有量的無量,這叁個阿僧祇劫。可是叁大阿僧祇劫到了之後,就變成無量的無量,真的無量。爲什麼?叁大阿僧祇劫最後把妄想習氣斷幹淨,習氣斷幹淨了,實報土就不見了。所以,實報土從哪來的?是妄想習氣變現出來的。
我們能夠看得出來,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,見思煩惱的習氣在,習氣沒斷;習氣斷了的話,他就成辟支佛,辟支佛比他高,辟支佛是見思煩惱習氣斷了。辟支佛進一步要把塵沙煩惱斷掉,他就變成菩薩了。菩薩有習氣,有塵沙煩惱的習氣,塵沙煩惱習氣斷掉了,他就又提升一級,十法界的佛。十法界的佛必須把無明煩惱斷掉,他就到一真法界,十法界就沒有了。我們知道他還有無明煩惱的習氣,這個習氣可不好斷,沒有方法斷的,因爲你有方法你就又起心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,所以沒有方法。沒有方法怎麼斷?時間長了慢慢自然就斷了。要多長的時間?叁個阿僧祇劫,自然就斷掉,就沒有了。沒有了就成爲妙覺,回歸常寂光,用現在科學名詞,回歸零點能量場,回歸到那裏面去了。所以我們曉得,這四十一個階級,他不起心、不動念哪來的階級!所以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沒有,爲什麼?先後成佛的時候,習氣厚薄不一樣。所以四十一個階級,是帶著無明習氣濃度不相同,分爲四十一個,是這麼回事情。這習氣斷幹淨的時候,他就成妙覺,成佛了,就不住這個,這個地方就沒有了,都是一場夢。回到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實際理體,就是當人自性,回歸自性了。現在科學家假設一個零點能量場,就這麼一回事情,這是宇宙的奧秘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