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四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法,法音把全部的教學都包括在裏頭,不局限于言語音聲。那世尊說法,這經上常說的,塵說、剎說,都是形容多。塵是微塵,不但多,而且非常微細。剎很多,但是剎很大,剎是佛的國土,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剎,極樂世界是彌陀的佛剎。所以剎大,微塵小。熾然說,我們今天講熱心的在教誨,無盡的教誨。無間說是沒有間斷的,說時是說,不說的時候也在那裏說,問題就是你要會。你要會的時候,你就會覺得釋迦牟尼佛二六時中說法從來沒有間斷過,問題你能不能體會?你能體會,釋迦牟尼佛說法沒有間斷,一分鍾也沒有間斷,一秒鍾也沒有間斷。

  不但有情說,無情亦說,這是講對象。有情,我們今天講動物,無情,植物跟礦物。佛菩薩對無情衆生說不說法?說法,對花草樹木說法,對山河大地說法。爲什麼?他們全都有靈性,樹有樹神,花有花神,草有草神,山河大地全都有神靈,有山神、有土地。這些衆神他們對六道情形比我們清楚,他們知道苦。所以今天佛度衆生,度這些神靈容易,度人難了。在過去度人容易,度這些神靈很難,現在顛倒了。度人怎麼難?人不相信,神靈相信,你跟他相接觸,他很容易溝通。而且我們當中沒有利害沖突,所以不會有怨恨、不會有嫉妒。人跟人相處很難,他有懷疑,他有執著,他有嫉妒,他有障礙,障礙別人,同時也障礙了自己。所以人要相信佛很難,鬼神相信佛比人容易。故不宜以法音限于世尊之言教,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。法音是代表釋迦牟尼佛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,引導衆生。

  「世間者,羅什大師曰:世間者,叁界也」。照中國文字的意思來講,世它的本意是叁個十,就是叁十年,中國人稱叁十年叫一世,我們中國人常講一代。你看到叁十歲他就有底下一代了,他兒女就來了,他下面有一代了;到六十歲的時候,他孫子那一代出世了;八、九十歲的時候,重孫出世了。這一代,叁十年叫一世。羅什大師講,世間是叁界,「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也。世尊受請後,廣演一代」,大乘、小乘、權教、實教、偏教、圓教一切諸法,「覺醒叁界一切衆生,故曰:常以法音,覺諸世間。此是轉*輪之總相」,說法是總相。前面請法是有感,說法這是所應,感應道交。這八個字是說法的總相,就是總原則。下面別說,「別相(悲智雙運)」。沒有慈悲心,不願意爲人說法;沒有智慧,雖願意沒有智慧,也說不了法。所以兩個條件一定具足,有慈悲、有智慧,這個說法就不會中斷。這裏面分兩大段,第一大段「普賢勝行」,這再分叁段,這頭一段「破迷啓悟」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破煩惱城。壞諸欲塹。洗濯垢汙。顯明清白。】

  我們看念老的批注,『破煩惱城』,見《唐譯》。「煩惱者,貪瞋癡等」,等下面有慢、有疑,大乘經裏面叫它做五毒。爲什麼稱煩惱?你看「煩心惱身」,你心裏煩,不能夠安靜,心不安,身惱,身不能夠安逸,不能夠舒適,所以叫煩惱。「又」,底下講得詳細一點,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、戒取十種,稱爲十煩惱」。我們現在這十種統統具足,一個都不缺。煩惱障礙了自性,所以我們的性德不能現前,我們的性德不能起作用,原因在此地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現在是這十種煩惱達到了極處,回不了頭。真的,頭一個就是貪心,其余的全都是跟著貪來的。貪不到,瞋恚。貪到還有瞋恚,爲什麼?看別人比他多,他受不了。這個煩惱永遠沒有止境,貪而無厭,沒有止境,跟著來的瞋恚也就沒有限量了;沒有一天不發脾氣,有事的時候發脾氣,沒有事的時候也發脾氣,業障習氣主宰了他,他自己做不了主。

  貪瞋癡慢疑的反面就是清淨平等覺,中國傳統,仁義禮智信。人有貪心,仁愛沒有了;人有瞋恚,道義沒有了;人有愚癡,禮沒有了;人有傲慢,智慧沒有了;人有懷疑,信用沒有了。你看仁義禮智信全沒有了。仁義禮智信在中國是做人基本的德行,你像不像個人?你具足這五個字就是人,五個字沒有了你就不是人了。不是人那是什麼?人中的畜生,人中的餓鬼,人中的地獄。你是像個人的樣子,你的心、你的言論、你的行爲是叁惡道的衆生,你說這個東西多可怕。這個合在五戒裏面,貪是殺生,貪瞋癡慢疑,殺盜淫妄與它統統有關系,特別是前面叁個,叫叁毒煩惱,它裏頭是有連帶的。其實每個都有連帶,不會是有一個獨立的。貪裏頭有瞋、有癡、有慢、有疑,瞋裏頭有貪、有癡、有慢、有疑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它不是一個單獨起來,它會一起聯合起來起作用,這個事情就麻煩了。

  我們中國中醫懂這個道理,這是心的不善,會感應到我們五髒容易感染疾病。貪容易得腎病,貪對應的是水;瞋恚是火,肝火上升,脾氣大的人容易得肝髒病,全都有對應。外面的災難,貪感應的是水災,瞋恚感應的是火災,地球溫度上升是瞋恚,愚癡感應是風災,傲慢感應的是地震,懷疑問題最嚴重,它所感的是山崩地陷,大地突然陷下去了,高山倒下來了,懷疑。今天這些現象在地球上普遍的發生,每一天媒體都在報導,我們看得都麻木不仁了,哪一天自己遇到了,那個時候就來不及了。我們要避免身心疾病,居住環境少災少難,就把這些煩惱把它斷掉,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、不慢、不疑,念頭一轉,災難就化解了。美國布萊登博士教給我們,化解二0一二馬雅預言的災難,他只教我們十二個字,叁句話,「棄惡揚善」,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,「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」,我們的心不要有貪瞋癡慢疑,我們把它換過來,我們的心要有仁義禮智信。學佛的人心裏頭要有五戒,心裏頭要有阿彌陀佛,把它換過來,災難就沒有了,身心健康,這個人一生才幸福快樂。

  前面這五個字是思惑,就是思想的錯誤,你想錯了,後面這五樁事情是你看錯了,叫見惑,前面叫思惑,合起來叫見思煩惱,統統斷盡了,你就證阿羅漢果,六道輪回就沒有了。所以諸位就要多看看這十樁事情,你看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,這一共十種。十種都有,你出不了六道;十種全斷了,六道輪回就不見了。那我們就知道,六道從哪裏來,就從這來的。這個東西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了,找都找不到,六道是假的。身見是什麼?把身當作是我,錯了,身不是我。學佛的人對自己一定要有個信心,如果沒有這個信心,不但這一生學佛不能成就,世間法也不能成就。人要有自信心,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,我們得相信自己本來是佛。我們的老祖宗告訴我們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相信我性本善。相信性本善,你才能成爲聖人、賢人,世間人講聖賢;相信本來是佛,你才能作佛、作菩薩。如果對這個沒有信心,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。所以信裏頭把這擺在第一條,跟宗教不一樣。我大概二十多年,住在美國的時候,曾經有基督教,我記得好像是四個人來訪問,告訴我,基督教所修學的跟佛門淨土宗是非常相似。我說何以見得?他說我們都是用信爲根本。基督教頭一個就是信神,他以爲我們頭一個是信佛。我跟他講,不對,錯了。我說信是沒錯,信心擺在第一位,但是佛教裏頭信心頭一個信自己,第二個信阿彌陀佛、信釋迦牟尼佛,他是第二個;你們第一個是相信神,你不能相信自己,頭一個相信神,這個意思不一樣。所以來訪問都有好處,我們得交流,告訴他,佛教究竟講的些什麼。人對自己沒有自信心還會有什麼成就?肯定不能成就,所以這很重要。

  而且更重要的,相信我沒有生死。我要有生死,我要是死了,佛也別學了,什麼都不幹,死了一切就完了,搞這個幹什麼?白搞了。就是因爲我們永遠不死,這個身是假的,換身體而已。你看你們死了之後,靈魂過幾天去投胎去了,他又得一個身體,常常換身體,身體像衣服一樣,常常在換。我是不生不滅,這給你講真話。你要真懂了,什麼災難你都不在乎了,你都不覺得可怕了,爲什麼?沒關系,我換個身體。換身體,我得愈換愈好。知道這個事情的人他愈換愈好,不知道的,他恐懼害怕,那愈換就愈壞了,換到畜生道、換到餓鬼道去,那就很苦了。不驚不怖,歡歡喜喜的換,人是往上升,天道去了、佛道去了,不一樣。所以這個是學佛的好處,學佛的真實利益,不可以不知道。所以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。我所有的也不要執著,執著就錯了,不執著就對了。我們用這個身體借假修真,借這個假的身體,真是什麼?把我們的靈性提升,要升等,這就對了。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,無比的殊勝,非常特殊。遇不到這個,我們向上提升確實有限度的;遇到這個法門,我們會把它提升到無限度,這個不可思議。所以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,天道、諸佛如來的剎土我們全放下了,我們只取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認定一尊阿彌陀佛,我不到別地方去,就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。見到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。你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,爲什麼?那是阿彌陀佛的本願。我們說這些是有根據的,不是隨便說的。所以身見不能有,認爲身是自己,錯了。

  第二個是邊見,邊見是二邊,我們中國人講對立,有我就有人,有善就有惡,有真就有假,總是對立的。現代科學家講相對論,認爲宇宙一切之間都是對立的。佛告訴我們,這是假的,這是錯誤的,沒有對立的,整個宇宙是統一的,是一體,沒有對立,你搞對立錯了。搞對立才有冤親債主,才惹上這麼多麻煩;不對立,一切都平等,就化解了。邪見是錯誤的見解,與性德相違背的都叫邪見;在佛法,與戒定慧相違背的都叫邪見;在中國傳統講,與倫理道德相違背的叫邪見。

  實際上,我們把老祖宗的教學歸納一下,只有十二個字。這十二個字要記住,起心動念不違背它,言語造作也不違背它,我們是祖宗的好後代、好子孫。十二個字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就這十二個字。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總合起來十二個字。頭一個是孝,「百善孝爲先」,孝是根本。孝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