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五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以後學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第一次講沒講完,講了一半,《八十》講了一半,《四十》也講了一半。遇到《無量壽經》的會集本,我就想專講《無量壽經》專學淨土,求生極樂世界,不再搞別的。遇到叁個人請我講,第一個是臺南的開心法師,人都不在了,每次遇到我要求我講《華嚴》,他說法師,這部經你不講,以後沒人講了。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第二個是黃念祖老居士,也希望我將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留下這些數據給後人做參考。第叁個是韓館長,臨終前一天要求我,我是安慰她,我說等妳病好我再講,她就走了。這叁個人都是非常好心。這樣的大經講一遍不容易,《華嚴》像我過去那樣的講法,從頭到尾講一遍要二萬個小時,要十幾年的時間,一天四個小時,十幾年的時間,真是大學問!這是佛門大事。

  可是我們感到現在災難現前,來不及了,所以從去年,我將《華嚴》停下來,《華嚴》講到「十住品」,講了四千多個小時。就專講《無量壽經》,講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本子。這個批注是集注,批注的集大成,裏面用了八十叁種經論,一百一十種古大德的批注,會集成這本批注,所以這個注是會集的。夏蓮居老居士會經,五種原譯本會集成這麼圓滿的一本本子,真正的善本。念老是會集經論、祖師大德的批注,這是高度智慧,不是他自己注的,大家看到這個批注沒有話說。如果是他自己批注,在今天的社會行不通,人家說你算老幾?你怎麼可以注經?他用這個方法,大家心服口服,沒話說了,高明到極處!這是真實智慧。我們算是老朋友,志同道合。我在晚年,以我六十年學佛,五十叁年講經,我在最後,選擇這一部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選擇這個批注,大家不會說我選錯了。所以我來擔任流通,一年講一遍,我發心講十年。那十年沒有災難才行,有災難就不行。如果佛菩薩保佑,讓我在香港這個地方好好的住十年,講十遍,再有時間,我就接著講《華嚴》。目的,這部經典能夠消災免難,確確實實它能夠「壞諸欲塹,洗濯垢汙,顯明清白」,這個經能做到。成就自己,也成就同學,化解世間的災難,幫助社會化解沖突,恢複安定和平。得要幹才行。

  我不但幹,我還勸導所有的宗教回歸教育。兩個星期之前,梵蒂岡教廷天主教的教宗邀請我,我本來不想去,結果想到最後還是去一趟。去年我們見過面,我今年再去提醒他,回歸教育。不但我們要回歸教育,而且要做示範點。所以我就想了個念頭,把梵蒂岡像我們過去在湯池做的示範點,梵蒂岡做爲天主教精神文化的中心,做出示範出來。所以這次去特地問他梵蒂岡多大,他一告訴我,真的不大,只有五十個英畝。五十個英畝合中國就是叁百畝地,比起齊素萍在甘肅搞的那個還小,齊素萍那個地是四百畝,梵蒂岡只有叁百畝,居民不到一千人。這次我就問清楚了。我說你們要幹,我說羅馬不大,羅馬是個小城。我說羅馬有多少個天主教教堂?他告訴我有四百多個。我說好啊!那就是四百多個學校,如果每個學校天天都上課,我估計一年之後,羅馬就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天堂。我說你們這樣去做,對于宗教的複興,對宗教、對人類的貢獻就非常偉大了。你帶頭,別的宗教都會跟進。我這次就爲這個去的,去年我跟他談到,但是沒有很積極,這次去積極去勸導他們要真幹。經典要讀誦、要研究、要講解,而且還要把它落實,要做到,這才圓滿,這才叫正法久住。我希望教宗真能做,他年歲也大了,他跟我同年,我們生日只差一個月,他比我小一個月。真正發心,上帝就保佑他,讓他身心健康,把這個事業完成,這是好事。

  中國,我昨天才聽到,從北京來的一個同學告訴我,國家有新的政策,過去是以經濟貿易擺在第一,現在要把傳統文化擺在第一。這是好事情,這非常難得。中國能把傳統文化擺在第一位,不但救了國家,救全世界。那就湯恩比的話就兌現了,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。中國政府帶頭來幹,不得了,這些領導人都是菩薩再來。具體的做法就是老祖宗教導我們的,教學爲先,這是中國幾千年曆代帝王都是這麼做的,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,連滿清都不例外。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,他擺在第一位,部長裏誰最大?他最大。首相不能視事,或者生病,或者有特別緣故他不能上班,禮部尚書代理。教育第一,建國君民,教學爲先。齊家,教學爲先,事業也是教學爲先,什麼都是教學擺在第一,你才能成就,疏忽了教學肯定出問題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教育多重要,道場怎麼能不講經?怎麼能不認真修行?修行是什麼?就是把我們所學的、所教的落實到生活,落實到工作,落實到待人接物,這叫修行。活學活用,現在的話。

  「以護法城,故曰清白;超諸毀謗,故曰清白」,這清白的意思。現在的社會對宗教毀謗很多,宗教是迷信,宗教違背科學,這都是毀謗。如果宗教回歸教育,都在這裏認真教學,這個毀謗就沒有了。毀謗從哪裏來?從誤會來的。誤會從哪裏來?對于事實真相不了解,現在不但是社會大衆不了解宗教,宗教徒本身不了解宗教。佛教徒,有人問你佛教是什麼,答不出來。我們問學佛的人,很簡單,問了叁個問題,什麼叫佛?什麼叫教?什麼叫佛教?你講給我聽聽。講不出來,那就是迷信,社會大衆如何能包容你?決定不能怪別人,怪自己,佛教之衰不是衰在社會,衰在佛教徒沒有認真依教奉行,因果責任不能不負。

  「文中之法城」,法城是比喻,「指智斷之果。如《合贊》曰:智斷之果,謂之法城」,字字句句真的都是有來曆,不是隨便說的。智慧決斷,這是法城。佛法教我們的是什麼?就是智慧。智慧從哪裏來?從定來,清淨平等心。清淨平等心從哪來?從持戒來。所以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。你有戒、有定,你看經你就能看得懂,生智慧;沒有戒定,看經、聽經沒有用處,你聽不懂,你看不懂,你所生的是迷惑,就是無明,不開智慧。由此可知,戒定多重要。學佛從哪裏學起?從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這四個是根本教育,四個根。這四樣東西分量都很小,不是大部的,很好學,但是要真幹。它不是念的,不是背的,也不是講的,它是日常生活。它就是釋迦牟尼佛做出來表現給大家看,這是佛的精神,這是佛的文化,這是佛的生活方式。給社會大衆做好榜樣,這個對社會就真的有貢獻。

  「《嘉祥疏》曰:遣除迷垢,故雲洗濯;無相之解,是無漏明,故雲清白」。這是《嘉祥疏》裏頭講的,解釋洗濯,用現代的話說,放下染汙。怎麼放下?依照戒律去做就放下了,戒律教我們做的好好做,教我們放下的我們就放下。做熟了,熟能生巧,觸類旁通,這個時候你就會法喜充滿,你真的嘗到法味了,生歡喜心。無相之解,是無漏明,這句話意思很深。無相之解怎麼講法?一切現象在我們面前,幾個人知道相是妄相?爲什麼相是妄相?因爲它是個生滅相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什麼是生滅相?一秒鍾裏頭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,誰知道?《仁王經》上告訴我們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,這是釋迦牟尼佛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方便說也就了不起了,說明什麼?說明一切法是剎那生滅。一剎那裏頭有九百生滅,六十個剎那才一彈指。沒有一法是真的,就是不生不滅的沒有,一法都找不到。在十法界裏頭,不但是六道,十法界裏頭,所有一切法全是生滅法,只有自性是不生不滅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七十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