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樣根性你都知道,該用什麼方法你也曉得。所以沒有教不了的學生,因爲他通達,他在教學裏頭沒有障礙。那個業障極重的學生怎麼辦?他一看就清楚,業障太重了,慢慢先消業障,業障消了再來。
業障有善有惡,這個我在講席當中常常跟大家分享,他修了很多善,福報好大,先到天上去,享福去!享福是消他的福報,不消是障礙。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去地獄,去餓鬼、畜生,消不善的業障,叁善道是消善的業障。善跟不善全是障礙,這個要知道。障礙什麼?障礙你得定,障礙你開悟,必須統統消掉,你的清淨心恢複了。清淨心是真心,是正常的狀態。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是真心。真心現前,也就是根本智現前,老師叫你參學。五十叁參,五十叁位善知識,這裏面有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、在家出家,在家的多,出家的只有五個人。那參學,這就是我們社會各行各業、男女老少,你一接觸就明了,一看就明了,一聽明了,一接觸明了,成就後得智,你才具足度衆生的能力。接觸任何衆生,你教的方法都是契機契理。契機是如量智,契理是如理智,沒有這個智慧不行。契理是根本智,契機是差別智,這名詞不一樣,意思是一樁事情。沒有智慧怎麼能教化衆生!所以在差別智裏頭,千變萬化,不一樣。
佛家最重的戒律,不殺生。菩薩要不要殺生?爲度衆生,殺個生衆生開悟了,那就要。南泉斬貓,幫助一個人開悟,這個貓死有功德,幫助那個人開悟,明心見性作佛了。用這個手段讓對方開悟,他走向開悟的邊緣,就差一點他不悟,用這種激烈的手段,他一驚嚇,開悟了。貓幫助一個衆生開悟,你就可想而知牠到哪裏去!脫離畜生道,至少也生天,享天福去了。如果牠過去曾經聽過阿彌陀佛,聽過淨土法門,牠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去。你看這一個舉動,兩方面全都度了。他沒有破戒,他沒有造罪業,度那個開悟了,那個貓往生了,兩個都度了。這種方法我們凡夫不能學,我們學就造業,就破戒,他們成就無量功德,我們就造了無量罪業,這不能學的。這種例子在佛教典籍裏頭很多很多,用非常的手段。
經典裏頭還有個故事,釋迦牟尼佛說的,有一尊阿羅漢要到海外去弘法,搭乘一艘商船。這個商船有五百商主,好像我們今天講的,有五百個企業家,他們在外面做生意,帶著許許多多金銀珠寶回國,阿羅漢就搭乘他們這條船。可是當中有一個人,也是一個商主,企業家,起了個惡念,想把這四百多個企業家都害死,財産他獨吞。阿羅漢知道,阿羅漢有他心通,那個人起心動念他知道。那怎麼辦?怎麼樣救?兩方面都要救,因爲他這個事情搞成功了,必定墮阿鼻地獄,這不是好事情。這些人被他害死了,財産被他奪去,謀財害命,死的人都會向他索命、討債,在六道裏頭要到哪一劫才能搞得清楚,跟四百多個人結下這樣的深仇大恨,這個事情太嚴重了。于是怎麼辦?只有把這個惡念的人把他殺掉。把他殺掉,你看他不墮地獄,等于從地獄裏救出來了。他雖然有這個惡念,未遂,沒有成功,罪就很輕。那四百多個商主救了,雙方都救了。阿羅漢沒有破戒,這叫開緣,這開戒,不是破戒,雙方都救了,大慈大悲。因爲這個起惡念的人你不能跟他講理,你跟他講理他先殺你,怎麼我的秘密你知道了,殺人滅口,不能講、不能勸。這時他迷,迷得很重很深,他只看到眼前的金銀財寶,這一船,他哪裏曉得什麼叁途苦報。你看佛法活活潑潑,一點也不呆板。佛法大慈大悲,如果那個持戒的人,這不行,我殺人,不可以,算了,爲自己著想,趕快離開這個船,不坐這個船。這個也破了戒,你沒有慈悲心,你見死不救,雙方面都是死,一個將來墮地獄,你有能力救他,你不救。所以你看殺這一個人,雙方統統都救了,這智慧,這沒有智慧做不出來。
底下一段,「供佛度生」。「供養諸佛。供養有二:一財供養,供養香花飲食等財物。二法供養,如說修行利益衆生」。
【開導群生。】
是教學,教學得利益的人愈多愈好,社會才會安定,世界才會和平。這要真實智慧,不是真實智慧的人找不到。我們現前的社會,特別是災難要降臨,2012,大家都在說,就在眼前。供佛度生就能化解災難、就能恢複和諧。諸佛不在這個世間,佛的弟子還有,出家的弟子、在家的弟子,我們要供養,要供養真正的弟子。現在假的也不少,我們要有能力認識哪是真的、哪是假的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公余的時間我讀佛經,讀古聖先賢的這些典籍,我們的同事批評我,他搞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這個假的搞了六十年,假就變成真,事實擺在此地。現在一些老朋友見面對我都很佩服、很贊歎,以前瞧不起,這個人,年輕,迷成這個樣子。真是憐憫我,感到我很可憐,怎麼會迷成這個樣子!學佛可以,不能迷成這個樣子,又吃素,又把工作辭掉去出家去,搞什麼。現在碰到就不一樣。假的,沒關系,我假的,一生我都搞假的,假的就變成真的。搞真的,搞個二、叁年不搞了,那真的就變成假的。所以這個真假不一定,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恒心,你決心真搞下去,真能在這上搞一輩子都不回頭的話,它就變成真的。
所以我們要認識,首先要認識宗教是教育,宗教不是迷信,現代科學家都肯定。但是學習宗教的人是真的是假的我們一定分清楚,宗教本身沒有問題,宗教徒有問題。拿著宗教搞名聞利養,這就是假的,這不是真的。依照宗教經典學習,深入經藏,真正成就德行、智慧,教化衆生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來求學,叁十歲示現成道,就是大徹大悟,悟之後就開始教學,教了一輩子,七十九歲走的,所以經上常說,講經叁百余會,說法四十九年,這就是搞真的。王子出身,不要了,國王放棄了,搞教育,幹什麼?國王仁慈,只能帶給一國人的幸福,但是放棄國王的位子,從事于宗教教學,他的利益無量無邊,他的利益是整個地球,沒有國家界限。在時間上講,世尊自己說的,他教學影響會有一萬二千年。我們看全世界,哪一個政權能夠維系一萬二千年而不衰的,找不到。羅馬也只有一千年,一千年裏頭有一半是混亂。在全世界來說,還是中國比較好,中國統一二千多年了,秦始皇開始統一的,一直到現在還是維系統一。這是外國真正有學問、有智慧的人贊歎,感到驚訝,這是西方人想要得到,得不到的,所以承認中國人有智慧。
中國人用什麼方法造成大一統,造成社會安定和諧,人民幸福美滿,用什麼?用教育。這一點確實也被外國人發現了,但是他沒有去做。這個話是前幾年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校長請我吃飯,在學校裏幾位教授相陪,其中有個教務長,教務長告訴我,二戰之前,民國二十幾年,二十年的樣子,歐洲有一些學者認真的去研究,世界上四個文明古國,叁個都沒有了,爲什麼中國還存在?研究這個問題。他們得出的結論,這個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系,得出這麼一個結論。我就告訴教務長,我說這個結論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中國這個社會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,這個形式很特殊,社會裏頭最小的單位是家,但是不是現在的家,現在沒有家了,中國的家是家族。你看看家譜,那一個祠堂,那裏頭一家人。住在這個地方,你看到現在中國還能夠看到,這個村是王村,那個村是李村。爲什麼叫王村、李村?因爲王家、李家,以前那是一家,沒有雜居的,都是他們家裏人。五代同堂,我們自身,上面有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,下面有兒、有孫,上下九代,九族在一起居住。這一個家的人數,講一般的人數,普通人家,大概叁百人上下,一家人。你們諸位看《紅樓夢》,《紅樓夢》就寫一個家庭,一家人。這麼多人在一起生活,所以它是社會行爲,所以家裏頭就有組織、有規矩,有家道;有家規,家規就是共同遵守的一些規矩,不守規矩就亂了;有家學,私塾就是家學,就是家庭的子弟學校;有家業,這個家庭所經營的事業。
家裏頭最了不起的功能兩個,第一個就是教育子弟,培育人才。不僅是爲自己一家,爲我們的族群,爲我們的國家,爲天下培育人才。第二個功能是養老。所以中國人希望什麼?希望老,老了享福。享福是老年、晚年,兒孫滿堂。這個大家,小孩多少,孫子輩的、重孫子輩的總有幾十人,圍著你玩,天倫之樂,這外國人享受不到,中國古時候有。所以人老了,別擔憂,你家裏養你,家庭養老。小孩子教育,家庭來撫養,你父母沒有能力扶養沒有關系,家族來撫養。這是中國這個族群、這個國家長治久安基礎的一個單位,它不是以人爲單位,以家爲單位。所以齊家,你看你能夠管理一個家,你就有能力管理國,範圍擴大了。國家幾個部門,在從前事務不多,所以六個部門。家裏頭也是六個部門,家裏有管家的,有總管,那個總管就跟宰相一樣,首相,底下有分部,分成幾個部門,統統有管的。最重要的,管教育、管財務。管教育的多半是老一輩,大概都是祖父、曾祖父他們來抓,爲什麼?他們經驗豐富,他真懂得,聘請好老師,排定課程讓老師來教這個子弟。子弟本著自己的禀賦,自己的願望,想學哪一行,家都幫助你,都能成就你。
從政就參加國家的考試。所以國家是以考選人才,國家不要辦學校,學校全是自己私人去辦。每一個家都辦了,每一家都把人教好,所以古人說,人人是好人,好人做事全是好事,這社會上好人好事,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。所以從政做官,你看皇帝叫垂拱而治,沒事幹,各級地方領導也是非常清閑。古時候做官地位很高,人民看到都很尊敬他,待遇也不錯,工作量最少,各行各業他的工作量最少,一個月難得有幾個案件,平常沒事做。所以做官的人清閑、清淨,這是職業裏頭最好的職業。他清閑無事,所以他讀書,他學道,寫文章、寫詩詞。你看《四庫全書》集部,裏頭一半以上都是他們的作品,作得真好,流傳後世。這都是什麼?社會上所有這些教學的,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