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樂。如果不快樂,肯幹嗎?學習是一樁最快樂的事情。這條路子、這個方向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你說有多快樂。
「神力難思,故能化現」,也就是說,這些佛菩薩們他們沒有雜念、他們沒有不善的心,純淨純善,而且他們的念力集中,這個集中佛經叫禅定。地位愈高禅定功夫愈深,用現在科學的話說,地位愈高愈集中。集中的力量就太大了,他什麼事情都能成就,所以能夠化現。集中的意念能夠變化城市,能夠變化山河大地,能夠現一切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;應該用什麼樣的環境來教學,他就有能力現這個環境,像我們一般人講建道場,他就能造這個環境。
「諸大士爲度衆生,化作種種身形。行動之速,似閃電光」。『化現其身,猶如電光』。諸大士,大士是摩诃薩,大菩薩。在佛門裏面稱大士,地上菩薩才稱,沒有登地的稱菩薩,登地稱摩诃薩,稱大士。所以這些都是地上菩薩,他們爲度衆生能化作種種身形,像《普門品》裏面所說的叁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能現什麼身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應該用什麼樣的身分去跟他接觸,就現什麼樣的身分。教化衆生,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,他歡喜,歡喜才能接受;他不歡喜,他拒絕,他不能接受。這些法身大士有本事,隨類現身,不是自己想變現什麼身,不是的,隨衆生的意思,你喜歡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現在我們這個世界、這個世間,一般衆生喜歡什麼身?你看看年輕的小孩,他喜歡什麼?今天社會大衆稱之爲時尚,今天時尚是什麼?是妖魔鬼怪。你去看看年輕人,頭發染成黃的、染成紅的、染成綠的,他喜歡這些東西。他喜歡去美容,美容是什麼?破壞自己的容貌。父母生的這個容貌是最健康的,父母給你的,你要把它毀掉、要把它改造,你就有苦受了,你會痛苦一輩子。所以錯了。這些人有個極大的錯誤觀念,以爲那是美,給誰看的?給別人看的,自己受罪給別人看,你說你不冤枉嗎?聰明人是自己享福,叫別人做給我看。學習傳統文化的人、學佛的人才不要看那些東西。
可是這個世間很多,隨著現代年輕人的要求,你看看美容院每條街上都有,應運而生,這都是那些人心想變出來的。就有人敢賺這種錢,不怕背因果。這個錢不好賺,這是害人,後來的果報都不好。誰知道?佛菩薩知道。所以佛菩薩現身肯定像《普門品》所說的叁十二應,接引這些衆生,幫助他們回頭是岸,這就對了。這些人還是迷而不覺,要是真正覺悟了,以美容這個例子,他晚年受的那個美容之苦,應當發露忏悔。在大衆面前表演給大家看,你看二十年前我要美,現在我受這麼大的苦難、受這麼多的折磨。現身說法,大家一看就回頭了。所以他可以作菩薩,現身說法,他那個功德就無量,讓多少年輕人回頭、讓多少年輕人覺悟,這是菩薩化身。可是得有人教他、有人提醒他,要不然他不知道,這個苦就白受了,你說多可憐。
菩薩能作種種身形,也能作種種環境,行動之速,似閃電光,這是比喻,他的成就非常迅速,變化所作。「菩薩能于一念之頃,普至十方國土」,極樂世界人人都做到,一個念頭想到哪個佛國土他就到了,他不需要交通工具,神足通。而且同時可以現無量身,同時到無量諸佛剎土。去幹什麼?「上供下度」,上,去供養佛,供養佛是修福,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,福慧雙修。同時在那個國土裏頭也有有緣的人,幫助那些有緣的人提升境界,這就是下度,度衆生。「平等普照」,這句話重要,這就是佛性。大乘經裏面跟我們講十法界的因緣,十法界從佛、菩薩到地獄,緣,因緣很複雜。複雜因緣裏面第一個因素是什麼?就是最重要的一個因是什麼?佛給我們拈出來了。佛的心是平等心,平等心是佛;菩薩的心是六度心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智慧,菩薩心;聲聞心是四谛,苦集滅道;緣覺的心是十二因緣;天人的心是慈悲喜舍,天人的心;人的心是五常,仁義禮智信,在佛法裏就是五戒;修羅的心是五戒十善裏面有傲慢心、有嫉妒心,那就變成修羅;畜生心是愚癡;餓鬼的心是貪婪,貪心到鬼道去了;地獄的心是瞋恚。這是大乘教裏頭,就無量因緣裏面提出最重要的一個因緣,我們要知道。我們學佛,那你就記住,我們用心要用平等心,平等普照。
「亦無優劣親疏、物我彼此之分」,看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萬物用平等心去看。沒有私心、沒有自私自利、沒有是非人我,決定沒有損人利己,這樣的人學佛、修道很容易成就。有一念私心,那就是障礙,道業爲什麼不成就?就這個障住了,總是自私自利、總是名聞利養,這個東西沒放下。所以你在菩提道上就很困難,難在此地,不在外頭,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,只要自己能真正看破。大乘行人一定要學善財童子,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代表什麼?代表大乘佛法活用在生活、活用在工作、活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那是五十叁參,完全用平等心。五十叁個善知識代表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善財童子心目當中是平等的,他們全都是佛、全都是菩薩來示現,度我一個衆生。這樣的心態,他一生圓滿成佛了。
佛菩薩在示現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就會成佛。你說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,那你就永遠搞六道輪回。你看看人家在六道裏頭他一生成佛了,我們在這個輪回還繼續搞下去,不知道還要搞多少劫。關鍵在一念之間,把世間所有人都看成佛菩薩,真的是佛菩薩,他表演給我看的,讓我在這個裏面覺悟。另外一種觀念,不是真的,全是假的,那就繼續搞輪回,迷而不覺。所以你用平等心就成佛,你用六度心就成菩薩,不在外頭,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。外面境界,老實說,統統是自己的增上緣,幫助我成就的。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萬物都是幫助我、成就我,感恩的心生起來了,真誠的心生起來了,聽經聞法你會覺悟。你爲什麼不覺悟?你心不真誠,你沒有感恩的心,所以你不會開悟。換句話說,用錯了心是自己,還要怪別人的話,你造的業就更重了。外面沒有過失,過失全在自己。
「《會疏》曰:電光有四義」,這個經文上說的,「化現其身,猶如電光」,電光有四個意思。第一個是「速疾義」,快,速度快。第二個是「破闇」的意思。閃電,在黑暗裏面,在電光照耀當中你就能看清楚了,所以破闇,就是破煩惱。第叁個「不住」。它一閃就滅掉、就沒有了,告訴,一切法實際上就是這個現象。第四個「無分別」。菩薩應化在世間有這四個意思。他應化非常快速,幫助衆生破迷開悟,他不住相;也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、他沒有分別執著,這就是不住、這就是無分別。
「菩薩一念一時,普至十方世界,上供養諸佛,下利益衆生,無有出入前後相,如電速疾」。諸佛菩薩,再往下,包含了辟支佛跟阿羅漢,都有這種能力,愈往上去能力就愈大。阿羅漢的能力已經讓我們不可思議了,何況佛菩薩!在民間流傳的《濟公傳》,濟公是羅漢化身,真有其人。他出現在南宋宋高宗的時代,跟嶽飛同時代,跟彌勒菩薩同時代,就是布袋和尚。抗戰期間,這距離我們不遠,六十多年前,江蘇金山寺有個出家人叫妙善法師,人家稱他爲金山活佛。他的形相人家看起來跟那個《濟公傳》裏頭寫的濟公差不多,示現的異相很多。他以遊戲神通做佛事,居無定所,雖然是金山寺的活佛,大概他一年只回去一次,在那個廟裏住不到一個星期他就走了。故事很多,在臺灣有人搜集,煮雲法師搜集了不少。他到處打聽,你們知不知道金山活佛有什麼故事?他就把他記錄下來,寫成一本書。樂觀法師也有一本書,寫金山活佛的,樂觀法師跟妙善法師曾經在一起住過四個月,所以他對他清楚,比煮雲法師清楚。煮雲法師沒有見過面,只是聽別人講故事,樂觀跟他住過四個月。
我在臺北講經的時候,這兩位法師都在,告訴我金山活佛的神通變化。你看這個人,一身很邋遢,不幹淨,穿的破衣服,一年到頭就是那一件衣服,冬天也是它,夏天也是它。一件長褂,裏面一套就是小褂褲,他也不換,一生沒洗過澡。衣服髒,領子都是那個汗流得都變黑了,那領子。可是你去聞聞很香,不難聞。而且聞的時候,人有病的時候聞聞他那個,病就會好了,這奇怪!人有什麼病痛的時候,他就給你推拿一下,身上髒東西拿一點給你吃,你吃了病就好了。所以他的信徒很多,都稱他作活佛。你想他,他就出現了,「活佛好久沒有來了」,話還沒有說完,他已經進門了。不可思議,能知過去未來。
這是菩薩行,菩薩決定是上供佛、聞法,下教化衆生,這個利益是教化衆生。沒有出入前後相,全部是在緣,你跟他有緣他就出現了,你跟他沒有緣,你想他也不來。緣分多半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結的,緣就深了。菩薩化身真有其事。我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,貴州銅仁國立第叁中學,這是抗戰時期國家特別建立的學校,收留這些流亡學生,沒有家、沒有依靠的,國家來養,所以完全是公費。勝利之後,學校就結束了,就是現在銅仁第一中學,歸地方去接辦了。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,他的夫人雖然不認識字,非常慈悲,對我們學生照顧,讓我們感受到比父母還要親切。學生對她老人家沒有一個不感恩的,提到師母,比我們自己父母還要愛戴、還要尊重。這個人大公無私,抗戰期間生活非常辛苦,有的時候有些救濟東西送到學校,她是分配給學生。她自己有兒女好多個,剩下來的,她兒女就有分;沒有剩下來的,她兒女通常是分不到的。起心動念是爲學生想,沒有爲兒女想,大公無私。
在學校的時候,有一樁事情讓我們感到很驚訝的。有個同學,江西人,生了重病,師母知道他們家裏頭只有這麼一個男孩子,而且好幾房就是一個傳宗接代的,病危。我們師母什麼教也不信,到那個時候好像是關帝廟,到廟裏面去求佛菩薩、求關帝爺。就是這個人不能死,如果真要死,我代他死,他不能死,他死了,他家裏幾房就這麼一個後代。發這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