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一樣。萬花筒只要轉動,我們這邊擺了一個人家送給我的,只要轉動,裏面的圖案千變萬化。我們起心動念跟這個東西一樣,一個道理,但是範圍廣大,無法想象。爲什麼不起善念要起惡念?爲什麼不生淨念,而生染念?對于六道凡夫初學的,幫助他斷惡修善;向上提升,幫助他破迷開悟;再向上提升,幫助他轉凡成聖;終極的目標,幫助他回歸自性,成佛作祖。佛祖是大導師,他在十法界裏頭肩負起教化衆生的使命,幫助一切衆生「裂魔見網,解諸纏縛」,纏縛就是煩惱。
八纏裏面首先無慚無愧,接著第叁個,「嫉」,嫉妒。看不得別人好,看別人好自己就難過,這是很嚴重的煩惱,對自己的傷害很大。自己的福德已經不太大,這個嫉妒對福德的傷害非常大。我們在課堂常說,嫉妒障礙別人、破壞別人,別人受到的傷害是叁分,自己受害七分,來生的果報在地獄,你就曉得多可怕。菩薩聰明,反過頭來教我們修隨喜功德,我們看到別人好,歡喜贊歎,全心全力幫助他、成就他,這個功德跟他一樣大。人家帶頭在做,我們沾光,我們分享他的功德,這叫聰明。我們把它破壞,破壞對他沒有什麼損失,對自己、對大衆産生重大的損失。爲什麼?這是一樁好事,是大的福報,破壞之後,這個地方的人沒福,你把這個地方的人福報全破壞了,你造的罪多大。你別以爲是一個人,牽累的人有多少?牽累的人愈多,你的罪就愈重。反過來,你要幫助他、成就他,將來得福的人愈多,你的福報愈大。如果說是這一個地區的人得福,這一個國家的人得福,全世界的人得福,你的福報還得了?不得了!
有機緣的人、有福報的人應該去做,在他有福報、有這個緣分的時候,他做起來輕而易舉,很容易,修無量無邊的大福報。如果說是障礙,讓一切衆生得不到福,那他造的罪業就重。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就是教學,千萬不要輕視教學。教學的生活雖然很清苦,值得。你不從事教學你不知道,教學裏頭有樂趣,佛家叫法味,這個樂趣超過世間,人間天上的福報沒有法子能跟它比。所以真正聰明人、真正覺悟的人他肯幹,這裏頭有法喜充滿,人活在世間一輩子非常快樂、非常歡喜,你到哪去找!哪個行業能做得到?教學能做到,聖賢教育才能做到,不是聖賢教育做不到。爲什麼?他心不清淨,他自私自利,只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行,只要有八纏就不行,有八纏叁縛這個味道他得不到,必須把這個東西除掉。人決定不能沒有慚愧心,慚愧是人性、是本善,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,人有良心。人忌諱別人指責,人不能夠嫉妒,隨喜、歡喜。
現在的人奇怪,讓我們無法想象。古人聰明,你說著作,中國古人這個著作決定沒有版權,別人要印歡喜、謙虛,我這個東西不好,你花錢要印對不起你,但是歡喜,承蒙你看得起,你去翻印流通。現在的人奇怪,版權所有,不准人翻印,換句話說,你的好東西(福報),這有版權所有就把它圈住了,你的福報就這麼大;版權沒有的時候,你的福報海闊天空。二00六年我在巴黎聯合國總部開會,辦了一個活動,才知道版權這樁事情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搞出來的。所以教科文組織沒福報,搞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辦法發展。它地方我去過,不大。這樁事情不是好事情,這樁事情把它的智慧福德全障礙住了,怎麼會想出這個東西出來?這個人不是佛菩薩,這是魔王、外道。我們中國人家做的東西都是歡迎翻印,佛教的東西後頭還加一句功德無量,提醒你印得愈多愈好。障礙,麻煩就大,那個罪業就造得重。
第四個「悭」,悭是吝啬,自己有的舍不得給人。悭裏面最重要的是吝法,吝財他的果報是貧窮,吝法果報是愚癡。所以我們了解,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,你沒有辦法控製,你沒有辦法得到。人早晚都要離開這個世間,只是早遲而已,哪個人不死?肯定有生老病死。如果你要是想到一樣都帶不去,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幹什麼?多積善業。積功累德是什麼?這我帶得去的,此地名聞利養沒有一樣能帶去的,人家要給他,我要爭取能帶得去的,帶得去的是真實功德,這做大好事。有這個機會要把握住,常常聽經的人他覺悟,他明白了。今天做最大的好事,說老實話,救自己、救家庭、救社會、救國家、救世界,就是倫理道德的教育。有力量的人有,他不做,我們想做沒福報,這福報是過去修的。勸人人不聽。
四十多年前,星雲法師找過我,他辦了個東方佛教學院,就是佛光山剛開山,請我做教務主任。我給他建議,那個時候有一百叁、四十個學生,我很想把學生分組,叁個人一組,讓他們自己志趣相投的,自己成立一個小組,每一個小組專攻一部經。我跟星雲法師說十年之後,佛光山最少會出二十個世界頂尖的法師,那就佛光普照全球!他不聽,他說這個做法好是好,不像學校。他采取一般大學裏面那種教學的方法,就是交叉開課,請很多老師。不能接受。現在見面談這個事情,後悔莫及,那時候要做還得了!現在他福報大,道場遍地球,真是五大洲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道場,都有佛光山的道場。我問他有多少?二百多將近叁百個,很辛苦!我們兩個同年,他還小我五個月,身體不如我。去年我跟他見面,我說你太累、太辛苦了,操心操得太多了。我是什麼都沒有,我不操心,一個道場也沒有,所以我輕松。除了講經之外讀書,沒有別的事情,所以身體還不錯。那個時候我們在一塊都是四十幾歲,四十出頭,這一晃四十年。
時間到了,這個八纏叁縛還沒講完,我們留著下一堂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