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個心念好!我就順水推舟,就說如果我們一年能夠辦叁次,四個月辦一次,一次五天到一個星期。內容是什麼?我們這四個月自己的修行,提出我們的心得報告跟大家分享。我們這四個月,我們對于信徒,對于這個地方宗教的教學,對于信徒跟這個地方人民宗教的合作、和睦相處,這些提出我們的心得報告。這個活動就是說,我們心得報告跟大家一起分享,這個非常有意義。也是激勵我們自己必須真幹,你不真幹,四個月報告拿不出成績出來。好事情!把所有宗教都提升。我說你們這樣做,一年之後我來發起一個活動,在圖文巴建立一個衛星電視臺,就是我們這十幾個宗教的。我們二十四小時不斷播,我們對全世界,讓全世界都知道圖文巴宗教和睦相處,人民相親相愛、互助合作是一家人,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到圖文巴來學習,到圖文巴來參觀。
市長歡喜!市長那天也來參加,他也是這個想法。他來當市長,我們就碰過二、叁次頭,他是這麼個願望,希望把這個市做成世界和諧示範市。從哪裏下手?從宗教下手,宗教教學下手才能做得到。好事情,我們自己努力真幹!那個小城居民只有十萬人,十萬人信教的不多,有宗教信仰的大概四分之一,四分之叁沒有宗教信仰。我們四分之一有宗教信仰的人,把我們的愛心推開,推給他們,讓他們真正感受這個城市是愛的城市,是真正和諧的城市,真正人人都有愛心,都能關懷社會、關懷大衆、照顧大衆,互助合作,做全世界的一個示範點,這個很有意思。這些宗教都歡喜。我說好,你們做,我會來參加這個會議,每一會我一定到;你們不做,我就不想到澳洲來。所以他們現在很積極,前天我接到他們的計劃,這個活動的規畫,很難得。一定要推動,我們淨宗學院帶頭,也跟當地的大學合作,我們的場地就利用大學。真有人發心去做,這個世界有希望,災難就會化解,不至于有那麼嚴重。
所以這個地方說明,與會這些菩薩都是善巧方便。「此明諸大士善巧方便,雖隨機度生,示現二乘,而離聲聞、辟支佛之相,故雲遠超。又文中地」,這個地就是地位,也是界限,有這個意思在裏頭。
我們再看下面一段,下面一段是「契入叁昧」。「空、無相、無願」,我們前面學過了。「《淨影疏》曰:衆生及法,悉無自性,故名爲空」。這句話很重要。這個性是什麼?性就是自體。衆生包括遍法界虛空界,衆生兩個字的本義是衆緣和合而生,叫做衆生。那我們想一想,哪一樣東西不是衆緣和合而生的?人、動物衆緣和合而生的,佛家常講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和合而生的;植物,植物也是這五樣東西和合而生;礦物,礦物還是這五樣東西和合而生。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。
我們讀《心經》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我們知道,那是宇宙的一切法,包括虛空都在內。空間時間,諸位都學過唯識,《百法明門論》裏面空間時間,它叫方分就是空間,時分就是時間,時空在不相應行法裏頭,二十四個不相應。心法、心所法、色法、不相應行法全都是有爲法,有爲法就是緣生之法,統統沒有自性。這也是科學家最近發現,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。它怎麼存在?它存在的那個現象是依衆靠衆,就是佛法講的緣生,不能單獨。色,不能單獨;受、想不能單獨,它一定是和合在一起,它才能産生這個現象,它要不是和合在一起,這個現象不能産生。所以他講這個生、現象是這麼一個特性,它沒有自性。
無自性之性就是真如、就是法性。佛家講的自性、本性,中國古人講本性,佛法沒傳到中國來,中國人說本性本善。《叁字經》一開頭兩句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個性是講的本性。本性能生能現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萬法怎麼生的?體沒有離開自性,但是它要有緣,因加上緣。緣有很多種,實在講緣是無量無邊,佛通常講是四種緣。你看因加上四種緣,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、增上緣,沒有這四種緣法不能夠生起,因是自性。所以任何一法都沒有自體,這一定要知道,它是假的,現在科學家講是念頭聚集在一起,一個念頭不會存在。你看你一彈指,多少個念頭?叁十二億百千念,單位是百千,百千是十萬,叁十二億乘十萬,叁百二十兆,一彈指叁百二十兆個念頭聚集,你才能看得到,一個怎麼能看到!這裏面你看到什麼?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,也就是色受想行識你全看到了。我們今天對這些科學家不能不佩服,雖然他也是凡夫,他沒有證果,他不是聖人,他沒有放下身見,身見、邊見沒放下,他是凡夫,他能夠發現宇宙的奧秘,佛經上講的最深奧的東西他能夠看到,這不可思議。所以這些人將來學佛,我相信他們個個都成佛,這個奧秘揭穿了。所以空,空是說沒有自體。
「乃至因緣,相亦不有,說爲無相」。相是什麼?因緣生的。譬如說我們這一本書,這書是個相。這個相從什麼地方來的?你看它集合了許多紙張,這是它的相。還要以人工把它折疊在一起、把它裝訂起來,才成這個相。它有很多緣,少一樣都不行。緣要散掉,我們把這本子拆掉的時候一張一張紙,它就不叫書,書的相就沒有了。所以這個相是假相。假相就是它有生有滅,真相是不生不滅。所以真相找不到,真相只有從體上找,性體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是什麼?空,不生不滅。有,就有生滅;空,沒有生滅。所以在淨宗講,我們的體就是自性,在淨宗稱爲常寂光淨土,常寂光不生不滅,那是真的。常,就是永恒沒有生滅、沒有改變,叫常。寂是清淨,不動的。動,就有生滅;不動,沒有生滅。這講真性。光,光它有作用,它能照見,光表智慧。自性裏頭無量的智慧是光,無量的德能是寂,無量的相好,相好裏頭最重要就是無量壽,常代表無量壽,寂代表的是德能,德能相好無量無邊,是自性裏頭本有的,大家平等,人人都有。所以佛說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,佛眼看一切衆生全是佛。所以普賢菩薩的十願,到法身菩薩才真正做到,完全實現了。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萬事萬物全是諸佛如來,人是諸佛,動物是諸佛,植物是諸佛,山河大地是諸佛,沒有一樣不是諸佛,爲什麼?同一個性。《華嚴經》上講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那個圓滿的種智就是佛。
到什麼時候你見到?見性就見到了。見性你見到萬法的自性,自性是一個。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出二十個字,那就是自性簡單的一個描繪,是我們的真心,是我們的本性,完全相同,沒有絲毫差別。差別是我們迷失自性之後所産生的現象,反常的現象。所以現在佛教導我們,我們要回頭,回歸自性,你就圓滿成佛。回歸自性,在淨土就是回歸常寂光。常寂光是什麼人住?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妙覺如來,他住常寂光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實報土,明心見性,圓教初住到等覺,四十一個位次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加上等覺,這四十一個位次他們住實報土。等覺再往上去,證到妙覺,給諸位說,實報土沒有了,常寂光土現前,他回歸常寂光,這叫圓滿,究竟圓滿成佛。在實報土裏還沒有圓滿,圓滿到常寂光。
這實報土是怎麼回事情?你看這些人,六根在一切法裏頭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還不能算圓滿嗎?不能算圓滿。爲什麼?無明斷了,無明的習氣沒斷。習氣沒有辦法斷,不像見思,不像塵沙,見思的習氣有辦法斷,塵沙煩惱的習氣也有辦法斷,無始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。爲什麼?你有辦法你就起心動念了,起心動念就往下墮落。不起心不動念,怎麼斷法?隨它去,時間久了,自然就沒有了。多長的時間?經上告訴我們叁個阿僧祇劫,無始無明習氣自然就沒有了。自然沒有了的時候就證常寂光。所以等覺菩薩還有一點點,叫一分生相無明的習氣。什麼生相?有現象。那一分要沒有了,現象就沒有了。所以你曉得,常寂光裏頭沒有現象,常寂光裏頭沒有物質、沒有精神,也沒有自然現象,可是他遇到緣能生能現。雖然能生,雖然能現,他知道全是假的,絕對在現象裏頭不會起心動念。這些道理我們要懂、要明了,然後才曉得放下是真功夫,放下是真自在,放下往生才真有把握。
我們在這個世間,什麼事第一?提升自己品位是第一。能不能做到?遇緣就做到。善導大師說的話絕對正確,批注上引用得很多,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,這句話說絕了。善導,很多人知道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那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中國人對這位祖師尊重的不多,可是在日本他了不起。日本人對于中國的善導,對于天臺宗的智者,是無比的崇拜,這兩位祖師造像在日本大小道場都能看得到,他們崇拜這兩位大師。應該是在隋唐時代,日本這些留學的學生,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跟智者的學生。
所以他們不著相,說他無相。「此離所取,遠離妄想能取之心」,沒有起心動念,所以叫「無願」。無願就是無求,中國人所說的「于人無爭,于世無求」,你心就定了。這些菩薩確實都是這個境界,但是那種慈悲圓滿的顯露,看到一切衆生有苦難,沒有不全心全力來幫助,而且用的方法非常善巧,不是我們能想象的。佛門的慈悲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「又《智度論》雲:無願故不造生死之業,亦名無作」。無願跟無作是一個意思。他做了沒有?他真做。釋迦牟尼佛示現八十年,他真做!真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這是我們凡夫看的。法身菩薩看的,釋迦牟尼佛沒做,沒講經。那明明講經,怎麼沒有講經?他沒有起心動念,他怎麼講經!他沒有分別執著。他講經了,我們看,他有起心動念,他有分別執著。他是用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做手段來幫助別人,自己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隨順衆生的分別而分別,隨順衆生的執著而執著,隨順衆生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。這個意思你細心去體會,確確實實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隨衆生心是衆生感,佛有應,應衆生的所知量。
像舞臺的表演一樣,表演得非常逼真,你看不出破綻。舞臺表演說的那些話都是劇本上寫的,不是自己說的,一舉一動都是劇本上給你寫好的,你該怎麼動作,你該怎麼說話,完全不是自己的。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是舞臺表演,表演太逼真了。確實他沒有說過一句話,他沒有幹一樁事情。隨著衆生的意念,他在那裏表演,全是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妙絕了,這叫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。所以他沒有生死業,他根本沒作爲。天天造作而沒有作爲,我們不造作都有作爲,爲什麼?你還起心動念,你晚上還作惡夢,不造作,還沒有停止。他造作,他早就停止了,真的他的心住在大叁空叁昧,這都是我們要學的地方!想學學不到,到什麼地方才能學到?到極樂世界你就能學到了,這個關鍵我們要掌握住。
那我們現在唯一的,就是要到極樂世界,就是要親近阿彌陀佛,是我們這一生頭一等大事,其它的不要了。我講經講了五十叁年。講了五十二年,第五十叁年我就講《無量壽經》。去年清明我把《華嚴》放下,所有一切都放下,晚年就這一部經。一年講一遍,一天四個小時,標准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,就是講滿叁百天。一天四個小時,叁百天,一年講一部,我活多久我就講多少部,我就講這一部。所以晚年來個表法,表什麼?「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」。告訴大家我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其它的全不要了,千經萬論到極樂世界再學。爲什麼?極樂世界無量壽,有的是時間,不怕!在這個世界壽命短。中國人講壽命講到八十歲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中國人講,你出生到二十歲,人生之春,四季,春天;二十到四十,人生的夏天;四十到六十,人生的秋天;六十到八十,人生的冬天。冬天就要收斂,八十以後沒有了,說明八十以後隨時都可以走。我們有這種高度的警覺,放下萬緣。這個世間不是像這種搞聯合宗教,爲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、繁榮和諧,我決定不參加;與這個大事有關系,我還是要去參加,去幫助他們,去影響他們。其它的任何會議,我都不參加了,什麼活動也不參加。講經快樂,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,一天讀經四個小時,講經四個小時,你說多快樂!其它的全放下了。
這個小地方還挺安靜,很好,我就在香港長住,哪裏都不去了。希望我們好好的修,這個地方的災難能夠化解;不能化解,也大幅度的減輕。我們住在這個地方,看看能不能把這個經講十遍,我就滿足了。所以經,這個是第二遍,把科放進去了,批注是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,他的批注是會集的,是集注。這是非常難得,顯示老居士高度的智慧,他如果是自己來做批注,問題就很多。現在人不尊重別人,現在人都是用批評的心,如果是黃念祖老居士批注,你算老幾?祖師大德都不敢注這個經,你怎麼敢注?所以他這個高明,不是他注的,是他集批注的大成。你看這裏面,《淨影疏》講的,隋朝的慧遠法師,《大智度論》上所講的,全是別人的。他引用經論來注這個經,一共八十叁種,八十叁種經論,祖師大德的批注他用了一百一十種。所以它是批注的集大成,經論祖師總共一百九十叁種,人家沒有話說,沒有人敢說話。這個注子太難太難得了!你讀這一本批注,等于說把大乘經教全讀了,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全都在裏頭,這多難得,這多有價值。經是老師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,會集得好,你找不到瑕疵,五種原譯本的精華全在這裏頭。又是集注,集經論古注之大成,這沒有話說。
我跟老居士晚年才見面,見面我們真是無量的歡喜,因爲當時弘揚這部經只有我們兩個人,國內他在講,國外我在講,我們倆就碰在一起。這個批注、這部經,現在一般人還是很生疏,知道的人不多。我把一切放下,以學佛六十年的基礎,講經五十叁年的基礎,全心講這個,大家相信了。我不是隨便選擇的,不是外行選擇的,選擇這一部經,這一部經能救釋迦牟尼佛末法往後九千年。真正能得度的,全靠這個經,全靠這個法門。所以其它的,我們可以放下了,我來表這個法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