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有怨恨心,心平氣和,這是什麼?這是他提升了你的境界,他幫助你消業障。凡是遇到不順,總是自己的業障,你歡喜接受,感恩的心,你業障化解了,你境界提升了。沒障礙,逆增上緣,哪來的障礙?我們自己的功夫沒間斷,我們幫助衆生也沒間斷。
所以知道所有一切障礙是自己,除自己之外誰都不能障礙你,天魔不能障礙你,煩惱不能障礙你。你全看破了,你把事實真相認識清楚了,遠離一切魔障,冤親債主統統化解了。無我就化解了,有我就很難化解。無我怎麼樣?他找不到你,你那個人在法界裏頭消失掉了,沒有了,他找不到你。有我他就找到你,無我就找不到。我心裏只有阿彌陀佛,他就找阿彌陀佛去了。我變成阿彌陀佛,他找到阿彌陀佛他就得度,好事!他跟我有緣,我得度他也得度了。這個道理要知道。你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常生歡喜心,你說你的心情多舒暢、多快樂。
我們再看最後一條,第四,「說盡苦道無所畏。說盡苦道者,說能盡諸苦之道法也」。道是道理,法是方法,就是能夠說怎樣把一切苦斷掉,斷幹淨,佛能說這個道理,能說這個方法。「故得安隱,得無所畏,在大衆中作師子吼,能轉*輪;諸沙門、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複余衆,實不能轉」,他們做不到,佛能做到。最近有幾位同修來問我,大家都曉得二0一二馬上到了,聽說是個災難年,我們學佛,我們要學哪個法門?經典這麼多,我們學哪部經?他們問我,我說我學《無量壽經》,我念阿彌陀佛。爲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一切經,特別是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,不是凡人能作得出來的。這個注是集注,這一點我們要知道,就是集經論、古大德批注之大成。它這個裏面引用了八十叁種經論,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批注,就是不是他自己的批注,這個很了不起!我們讀了這部經、這個批注就是讀了一切經。
這個批注的內容,有大乘、有小乘、有禅宗、有密宗、有教下,教下包括了天臺、華嚴、法相、叁論,統統都包括。所以你讀這一部,等于說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東西全都讀到了,它都濃縮、歸納在這個裏面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而修行的方法就是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我們要相信。早年老師常常勸導我們,換心,老師提倡,堅定的口吻,教我們換心。換什麼心?把我們心裏面拉拉雜雜東西全放下,把阿彌陀佛裝上,我心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我心,這叫換心。這個說法好極了!心心不離阿彌陀佛,聲聲不離阿彌陀佛,你能不成佛嗎?你能不往生嗎?哪有這個道理!
夏蓮老到這個世間來,他來幹什麼?就是來會集這個經的,這部經能度末法九千年衆生;黃念祖來幹什麼?來批注這部經的,這個要知道。他們到這個世間來,得叁寶圓滿的加持,沒有叁寶加持他做不到。都是不可思議的大事,不是小事。我這一生修學又與他們有關系,我的親教師,一般講和尚,李炳南老居士。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跟梅光羲老居士學的,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蓮居是師兄弟,非常好的同參道友。黃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,是夏蓮居老居士的傳法弟子,我們有這種關系在裏頭,我們見面無量歡喜。怎樣把這個經、批注發揚光大,讓大家都有正確的認知,這樁事情我來做。我有學佛六十年的基礎,講經五十叁年的經驗,最後選擇這部經,相信沒有選錯。這是給大家學佛的一個信心,我來推動。往後印經我就印這一部,希望我們的本子有個標准本子,裏面一個錯字都沒有。你們同學發心,要做一個附冊,就是這部經、批注裏頭難字、注音、批注、名詞術語,查一些數據,編輯成一部附冊,很好,這個讓大家將來學習這部經典省事多了。像我們在此地剛剛遇到這段經文,「如來有無量智慧」,我們講四智菩提,「力」,查到十力,都是經論上說的,「四無所畏」。這麼多好的參考數據。
接著講「諸法之藏」,連起來是「如來有無量智慧、力、無所畏諸法之藏」,諸法之藏就是《大藏經》,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。「能與一切衆生大乘之法」,這個地方的大乘是指一乘法,不是普通大乘,佛能夠與一切衆生一乘法。一乘法,古大德都承認,釋迦牟尼佛一生講成佛的經典,就是成佛的理論與方法,只有叁部經,第一部《華嚴》,第二部《法華》,第叁部《梵網》,但是《梵網經》沒有翻譯到中國來。《梵網》是一部大經,傳到中國來只有其中的一品「心地戒品」。現在人說「梵網菩薩戒」就是這部,兩卷,上下兩卷,就這一品,全經沒到中國來。今天我們又知道,一乘經裏頭還有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。什麼叫一乘經?幫助我們在這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這叫一乘經,這個經當然就是。《華嚴經》到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就是歸《無量壽》。《無量壽經》沒有走彎路,確實是成佛的快捷方式,而且一切衆生遇到這個法門都能成就。不像《華嚴》、不像《法華》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你看看,「但不盡能受」,不是一切人都能夠受的,都能接受的,真的是上上根人。這部經從上上根到下下根普度,平等成佛,比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還殊勝。古德稱這部經叫中本《華嚴》,說得不錯,一點不過分,《阿彌陀經》稱爲小本《華嚴》;換句話說,《華嚴經》就是大本《無量壽經》、大本《阿彌陀經》,一即是叁,叁即是一。這個我們不能懷疑,懷疑就錯了!
下面經文,世尊叫著舍利弗,「舍利弗,以是因緣,當知諸佛方便力故,于一佛乘分別說叁」。世尊度化一切衆生確實是一乘法,希望一切衆生真能回頭,在一生當中成就。但是衆生根性不相同,上上根人沒有問題,中下根人不能接受。斷煩惱,理上講沒有問題,一念之間,事上講沒那麼容易。因爲衆生在六道時間久,糾纏,與一切衆生糾纏在一起,關系非常複雜,沒那麼容易斷掉。所以佛才說叁乘。叁乘是什麼?深說、淺說、再淺說,就有淺深次第。最淺的這一分,中下根性人都能學;次一等的人,像聲聞、緣覺這些人,他們可以學;一乘法,大乘根性。
「又《法華文句》曰」,《法華文句》是《法華經》的批注,智者大師作的,這裏面有說,「方便者,門也」,這是比喻。你怎麼能入法華境界?有方便,這個方便法就是像門一樣,你可以進去。「爲真實作門」,真實是明心見性,真實是諸法實相,「真實得顯,功由方便」,這個話說得很好。你能夠明心見性,你能夠見到諸法實相,統統要有善巧方便你才能做到。依這個解釋,這幾句話是黃念老的,依《法華經文句》的解釋,「則小乘爲入大乘之門」,這是方便門。由人天入小乘也是方便之門。「又叁乘爲通于一乘,故亦名方便教」。叁乘是人天乘、聲聞乘、菩薩乘,緣覺包括在聲聞裏頭,這樣才能通于一乘,所以這叫方便教。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裏頭,阿含是人天教,可以證阿羅漢,方等是從小乘通于大乘,般若是大乘,最後通到法華,法華是一乘,般若以前都叫方便教。「以上經論,正顯善立方便,顯示叁乘之旨」。你看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,把他的弟子最後都入佛境界,最後到《華嚴》,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叁」。所有的學生都畢業了,都拿到博士學位,還有沒有升得上去的也都種了善根。這些種善根的人,如果遇到淨土法門各個成就,沒有一個不成就;不但人天乘,連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遇到這個法門都能一生成佛,這還得了!
以上第七「轉*輪」到這裏就圓滿了。下面是第八段,八相成道最後,「入涅槃」。今天我們學到此地。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九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