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有怨恨心,心平气和,这是什么?这是他提升了你的境界,他帮助你消业障。凡是遇到不顺,总是自己的业障,你欢喜接受,感恩的心,你业障化解了,你境界提升了。没障碍,逆增上缘,哪来的障碍?我们自己的功夫没间断,我们帮助众生也没间断。
所以知道所有一切障碍是自己,除自己之外谁都不能障碍你,天魔不能障碍你,烦恼不能障碍你。你全看破了,你把事实真相认识清楚了,远离一切魔障,冤亲债主统统化解了。无我就化解了,有我就很难化解。无我怎么样?他找不到你,你那个人在法界里头消失掉了,没有了,他找不到你。有我他就找到你,无我就找不到。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他就找阿弥陀佛去了。我变成阿弥陀佛,他找到阿弥陀佛他就得度,好事!他跟我有缘,我得度他也得度了。这个道理要知道。你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常生欢喜心,你说你的心情多舒畅、多快乐。
我们再看最后一条,第四,「说尽苦道无所畏。说尽苦道者,说能尽诸苦之道法也」。道是道理,法是方法,就是能够说怎样把一切苦断掉,断干净,佛能说这个道理,能说这个方法。「故得安隐,得无所畏,在大众中作师子吼,能转*轮;诸沙门、婆罗门、若天魔梵、若复余众,实不能转」,他们做不到,佛能做到。最近有几位同修来问我,大家都晓得二0一二马上到了,听说是个灾难年,我们学佛,我们要学哪个法门?经典这么多,我们学哪部经?他们问我,我说我学《无量寿经》,我念阿弥陀佛。为什么?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一切经,特别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,不是凡人能作得出来的。这个注是集注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,就是集经论、古大德批注之大成。它这个里面引用了八十三种经论,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批注,就是不是他自己的批注,这个很了不起!我们读了这部经、这个批注就是读了一切经。
这个批注的内容,有大乘、有小乘、有禅宗、有密宗、有教下,教下包括了天台、华严、法相、三论,统统都包括。所以你读这一部,等于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东西全都读到了,它都浓缩、归纳在这个里面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而修行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我们要相信。早年老师常常劝导我们,换心,老师提倡,坚定的口吻,教我们换心。换什么心?把我们心里面拉拉杂杂东西全放下,把阿弥陀佛装上,我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心,这叫换心。这个说法好极了!心心不离阿弥陀佛,声声不离阿弥陀佛,你能不成佛吗?你能不往生吗?哪有这个道理!
夏莲老到这个世间来,他来干什么?就是来会集这个经的,这部经能度末法九千年众生;黄念祖来干什么?来批注这部经的,这个要知道。他们到这个世间来,得三宝圆满的加持,没有三宝加持他做不到。都是不可思议的大事,不是小事。我这一生修学又与他们有关系,我的亲教师,一般讲和尚,李炳南老居士。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,梅光羲老居士跟夏莲居是师兄弟,非常好的同参道友。黄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,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传法弟子,我们有这种关系在里头,我们见面无量欢喜。怎样把这个经、批注发扬光大,让大家都有正确的认知,这桩事情我来做。我有学佛六十年的基础,讲经五十三年的经验,最后选择这部经,相信没有选错。这是给大家学佛的一个信心,我来推动。往后印经我就印这一部,希望我们的本子有个标准本子,里面一个错字都没有。你们同学发心,要做一个附册,就是这部经、批注里头难字、注音、批注、名词术语,查一些数据,编辑成一部附册,很好,这个让大家将来学习这部经典省事多了。像我们在此地刚刚遇到这段经文,「如来有无量智慧」,我们讲四智菩提,「力」,查到十力,都是经论上说的,「四无所畏」。这么多好的参考数据。
接着讲「诸法之藏」,连起来是「如来有无量智慧、力、无所畏诸法之藏」,诸法之藏就是《大藏经》,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。「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」,这个地方的大乘是指一乘法,不是普通大乘,佛能够与一切众生一乘法。一乘法,古大德都承认,释迦牟尼佛一生讲成佛的经典,就是成佛的理论与方法,只有三部经,第一部《华严》,第二部《法华》,第三部《梵网》,但是《梵网经》没有翻译到中国来。《梵网》是一部大经,传到中国来只有其中的一品「心地戒品」。现在人说「梵网菩萨戒」就是这部,两卷,上下两卷,就这一品,全经没到中国来。今天我们又知道,一乘经里头还有这部《无量寿经》。什么叫一乘经?帮助我们在这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叫一乘经,这个经当然就是。《华严经》到末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就是归《无量寿》。《无量寿经》没有走弯路,确实是成佛的快捷方式,而且一切众生遇到这个法门都能成就。不像《华严》、不像《法华》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你看看,「但不尽能受」,不是一切人都能够受的,都能接受的,真的是上上根人。这部经从上上根到下下根普度,平等成佛,比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还殊胜。古德称这部经叫中本《华严》,说得不错,一点不过分,《阿弥陀经》称为小本《华严》;换句话说,《华严经》就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、大本《阿弥陀经》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这个我们不能怀疑,怀疑就错了!
下面经文,世尊叫着舍利弗,「舍利弗,以是因缘,当知诸佛方便力故,于一佛乘分别说三」。世尊度化一切众生确实是一乘法,希望一切众生真能回头,在一生当中成就。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,上上根人没有问题,中下根人不能接受。断烦恼,理上讲没有问题,一念之间,事上讲没那么容易。因为众生在六道时间久,纠缠,与一切众生纠缠在一起,关系非常复杂,没那么容易断掉。所以佛才说三乘。三乘是什么?深说、浅说、再浅说,就有浅深次第。最浅的这一分,中下根性人都能学;次一等的人,像声闻、缘觉这些人,他们可以学;一乘法,大乘根性。
「又《法华文句》曰」,《法华文句》是《法华经》的批注,智者大师作的,这里面有说,「方便者,门也」,这是比喻。你怎么能入法华境界?有方便,这个方便法就是像门一样,你可以进去。「为真实作门」,真实是明心见性,真实是诸法实相,「真实得显,功由方便」,这个话说得很好。你能够明心见性,你能够见到诸法实相,统统要有善巧方便你才能做到。依这个解释,这几句话是黄念老的,依《法华经文句》的解释,「则小乘为入大乘之门」,这是方便门。由人天入小乘也是方便之门。「又三乘为通于一乘,故亦名方便教」。三乘是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乘,缘觉包括在声闻里头,这样才能通于一乘,所以这叫方便教。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里头,阿含是人天教,可以证阿罗汉,方等是从小乘通于大乘,般若是大乘,最后通到法华,法华是一乘,般若以前都叫方便教。「以上经论,正显善立方便,显示三乘之旨」。你看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,把他的弟子最后都入佛境界,最后到《华严》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。所有的学生都毕业了,都拿到博士学位,还有没有升得上去的也都种了善根。这些种善根的人,如果遇到净土法门各个成就,没有一个不成就;不但人天乘,连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遇到这个法门都能一生成佛,这还得了!
以上第七「转*轮」到这里就圆满了。下面是第八段,八相成道最后,「入涅槃」。今天我们学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九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