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六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你能甘心嗎?只有遇到佛法甘心,爲什麼?過去我害他的,今天被他害,一筆了了,沒有怨恨解脫了。如果你還有怨恨,來生你又去報他,他又不服氣,後生又來報你,生生世世幾十世、幾百世都脫不了,雙方都苦,這是迷得好可憐!只有遇到佛法才能夠覺悟到,這一念錯了,報複的念頭錯了,不應該。這是分段生死的苦。

  從形就是所感的果報,報身身形不一樣,壽命、地位、財富、受用都不相同,善因得善果,惡因得惡報。但是世間人沒有純善也沒有純惡的,善惡交雜。我們細心,在這個世間,在我們的周圍,你全都能看清楚、都能看明白,你就會覺悟。我們就會常常想到,怎麼個想法?易位去想,換個地位,他是我,我是他,我怎麼個想法?我們換個位子,就能化解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所有一切不善,我看不慣的、不喜歡的都是怨,怨把它化解,不再結怨,到這一世完全了了。又何況遇到佛法,我這一世要去作佛去,我不再幹傻事,對一切衆生把他當佛看待,真誠恭敬。他對我怎麼不好、怎麼怨恨我,我心裏曉得,我過去這樣對他,所以他才這樣對我。他爲什麼對別人不是這樣?我們能夠這樣想法,心就開了、開朗了,不再計較,什麼都能忍受。忍受就是消業障,忍受就是在積福德;不能忍,我們就不積德、不修善。佛在經教裏常說忍辱波羅蜜,只有能忍,後面才有精進、才有禅定、才有般若。如果不能忍你就倒退,無論你修什麼你都倒退,你不能前進。世間善人也說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會出大事情,都要在很細微的地方去用心。

  第二種叫變易生死,「因移果易,名爲變易」。它不是分段、分段生死,不是一段一段的。這個變易,我們舉個例子,小孩子學校念書,今年念一年級,過了一年他升到二年級,一年級死,二年級生,就這個意思。那爲什麼叫生死?生死是受苦。你看他苦,他讀了一年,一年考試及格再升到二年級,他要苦學一年,二年再苦學一年升到叁年級,叁年級再苦學一年到四年級,這叫變易。從六道把見思煩惱斷了,超越六道,超越六道等于說四聖法界的一年級。可是一年級裏頭,必須把見思煩惱習氣斷掉,不斷掉他永遠不能升,他就停留在一年級這個地位。把見思煩惱習氣斷掉他就升了一級,升到緣覺就是辟支佛,他不叫阿羅漢,他的地位比阿羅漢高。他要再往上提升,他要把塵沙煩惱斷掉,塵沙煩惱是分別,塵沙是比喻,我們的分別就像塵沙一樣那麼多,喜歡分別。但是這個業比執著輕,執著最嚴重,執著是阿羅漢就放下了。辟支佛如果把分別放下,于一切法都不分別,他升級升到菩薩。菩薩要把分別的習氣放下,菩薩還有分別的習氣,分別習氣放下,菩薩就成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,就成佛,沒出十法界,出十法界無明要放下。

  無明是起心動念,于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動念,他就出了十法界,出十法界才真正稱之爲聖人。他住什麼地方?他住實報莊嚴土,這是最高的一真法界。爲什麼稱一真?那個世界裏面所有一切現象都不會改變,就是它沒有變化,人沒有生老病死,植物沒有生住異滅,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,你說那個世界多美好!所以它叫真的。十法界不是真的,十法界剎那剎那在變化,無常;一真法界是常住的,沒有變化的現象。爲什麼?他沒有識,轉識成智,他們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妄心是阿賴耶,十法界都用阿賴耶,四聖法界用得正,六道裏頭用得邪,用偏、用邪了,隨著六道輪回的苦報。四聖用得正,爲什麼?有佛教他,他聽話,他們真修行。四聖法界裏頭無論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裏面都有法身菩薩、都有諸佛如來在那裏教化,他們好學、肯真幹,所以步步向上提升。

  底下講「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雖離叁界內分段生死,而有方便等土變易生死」。這個方便等土就是聲聞(是阿羅漢)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四種不同的淨土,這四種不同淨土裏頭沒有分段生死,但是有變易生死。「如初位爲因,後位爲果;又後位爲因,後後位爲果。以其因移果易,故名變易生死」,也叫做方便有余土。「方便土者,修戒定慧方便之道,得生其中,在方便土」。方便是這個意思,在這裏面修戒定慧。戒定慧是如來的方便,如來的真實法是一乘,二乘、叁乘全是方便。《法華經》上說得很清楚,唯有一乘法,除佛方便說。前面說了,《法華經》上講的,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叁,除佛方便說」,這是經文。佛度化衆生,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在這一生成佛,這就是唯說一乘法,沒有二乘,也沒有叁乘,二乘、叁乘全是方便。所以方便土裏面,就學這些方便法,從方便到一乘、到真實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那就是真實,由方便再達到真實。但是淨宗特別,淨宗非常非常殊勝,淨宗就是純粹的一乘法,但是真信、真願、持名。

  什麼人真信真願持名?倓虛老法師常常跟我們說的,鍋漏匠,那就是真信真願持名。老和尚只教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他什麼都不懂,他不認識字,他是做鍋漏匠出身的。那個行業現在沒有了,非常苦的一個行業,補鍋、補碗,碗鍋打破了補了還能再用。這個行業我們小時候抗戰期間有,挑著一個擔子到處吆喝,誰家有破鍋、破碗他給它補,很便宜,一、二個銅板,你就曉得他生活多苦。因爲生活太苦,活不下去,年歲慢慢都大了,他到四十幾歲前途沒有了,找到谛閑老法師。谛閑法師跟他什麼關系?小時候同住在一個村莊,小時候的玩伴。現在看到他出家做了和尚,有住的地方,有人供養,他很羨慕,一定要跟他出家。他就難了,年輕出家可以,能學,四十多歲還學什麼?學習的時間過了。于是乎就告訴他,你出家不要住在廟裏,住在廟裏人家欺負你,瞧不起你,你什麼都不會,連早晚課都不會,你怎麼能受得了?所以鄉下找一個沒人住的破廟,廢棄的道場,叫他一個人住在裏頭。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你好好的去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。沒有時間限製,你什麼時候醒過來什麼時候再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。他念了叁年,預知時至站著往生。倓虛法師「佛七開示」裏頭有這段記載,真的不是假的。倓老是谛閑法師的學生,鍋漏匠是谛閑法師的徒弟,他們都認識、都熟。那個成就還得了,他走的時候谛老贊歎,我們佛門裏頭弘宗研教這大法師比不上,叢林方丈的主席、住持也沒有人能比得上他,真成功了。在淨宗裏面這種人,上上根人,一句阿彌陀佛叁年這樣殊勝的成就,你說他那個一走度多少人!到現在我們都受影響。比講經說法的力量大,講經說法未必讓人相信,他這一表演人家不能不相信,現身說法。

  到了極樂世界兩種生死都沒有了。諸位要知道,只有極樂世界,他方諸佛剎土還有變易生死。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了?因爲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兩種生死都沒有了,這個不可思議。在他方世界還是一個等級、一個等級往上去,你看菩薩十信位,十信就是十法界,初住超越十法界。從初信位到六信沒有離開六道輪回,七信脫離輪回,在方便土是聲聞七信位,八信是緣覺辟支佛,九信是菩薩,十信是佛,十信菩薩在十法界沒離開。到初住離開了,初住就稱爲法身大士,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居報土,實報莊嚴土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四十個,等覺四十一個位次他們住實報土。再往上去妙覺,妙覺不住實報土,住常寂光,回歸常寂光,究竟的佛果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實報土裏面兩種生死都沒有了。極樂世界有方便土,還有同居土,怎麼會沒有變易生死?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加持,只要生到極樂世界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實報土的法身大士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易生死,兩種生死都沒有,無比的殊勝!

  「《合贊》雲:超過分段、變易二死,安住出世二空之智」,二空就是人空、法空,人與法都不是真的。「此即成就智斷二德」,智是智慧,成就智慧,斷是放下,見思煩惱斷了,塵沙煩惱斷了,無明煩惱也斷了,這叫斷德。斷煩惱成智慧,這是法身菩薩,兩種生死都沒有了。「《會疏》曰:叁界虛妄,皆不常住,總名世間」。叁界就是六道,六道裏頭有欲界、有色界、有無色界,所以叫叁界。叁界就是六道,六道就是叁界,統統是虛妄的,是從自己念頭裏生的,都不是常住。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,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個生滅。我們所在叁界裏頭看到的現象,叁界六道是一種相似相續相。我常常用電影做比喻,大家好懂,我們看到電影銀幕上現的相,它是相似相續相,全是假的。電影的底片就是幻燈片,每一張相都是獨立的,而且每一張相沒有相同的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它的變化,確實像萬花筒一樣,永遠在變,變幻不停,找不到兩個相相同。我們細心觀察萬花筒就了解這個道理。

  這個道理,賢首國師在《還源觀》上講得好,從一體起二用,一體是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說得真好。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,自性,自性清淨,跟惠能大師講的一樣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一塵不染。這個清淨,用現代科學家的話就更好懂,因爲它沒有現象,它沒有物質現象,它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,所以叫清淨。圓是圓滿,圓滿是講它的德能,我們講智慧,它有無量的智慧、有無量的德能,這是圓滿。下面一個明,明就是代表智慧,圓裏頭還有相好。佛在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智慧、德相,賢首大師用「圓明」兩個字代表,圓是德能、相好,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體是宇宙萬有的本體,所有的法都從它那裏變現出來,它什麼都不是,它如如不動,能現一切法。賢首國師這一句話,科學家現在已經很接近,還沒找到,很近了。

  從這一體起兩個作用,這兩個作用一個是依報、一個正報,依報就是宇宙,正報就自己。宇宙、我從哪來的?從這發生的。怎麼發生的?一念不覺。那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那一念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就是一秒鍾裏頭,有一千六百兆這樣微細的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